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危险废物鉴别采样技术要点解析
1
作者 郝雅琼 黄泽春 +1 位作者 杨玉飞 傅海辉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43-1047,共5页
我国危险废物产生源和种类非常复杂,产生量巨大且持续增长,规范化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面临较大压力。危险废物鉴别是识别固体废物危险特性和确定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对象的重要技术手段和关键依据。根据危险废物鉴别经验以及发布的危险废物... 我国危险废物产生源和种类非常复杂,产生量巨大且持续增长,规范化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面临较大压力。危险废物鉴别是识别固体废物危险特性和确定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对象的重要技术手段和关键依据。根据危险废物鉴别经验以及发布的危险废物鉴别报告复核工作简报发现,部分鉴别单位在危险废物鉴别过程中,由于对HJ 298—2019《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中采样技术要求未充分掌握,采样不规范,致使危险废物鉴别结论依据不充分甚至错误。因此,对确定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废水处理污泥采样对象、堆存状态固体废物采样对象、平行线固体废物份样数、连续产生固体废物采样时间和频次、间歇产生固体废物采样时间和频次、生产工艺过程产生固体废物的采样方法等采样技术要求进行解析,同时给出了常见的错误采样方式,以期为危险废物鉴别过程中样品采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废物 鉴别 采样 技术要求 环境管理
下载PDF
毒性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后鉴别技术要点
2
作者 郝雅琼 张燕群 +1 位作者 冯均利 杨子良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7-1362,共6页
毒性危险废物是我国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危险废物鉴别是识别固体废物危险特性和确定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对象的重要技术手段和关键依据。目前毒性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后鉴别的主要问题是对利用和处置情形界定错误、毒性危险特性的... 毒性危险废物是我国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危险废物鉴别是识别固体废物危险特性和确定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对象的重要技术手段和关键依据。目前毒性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后鉴别的主要问题是对利用和处置情形界定错误、毒性危险特性的确定不准确以及对GB 5085.7−2019《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中“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后判定规则”未充分掌握,致使危险废物鉴别结论依据不足甚至错误。针对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从3个方面提高毒性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后鉴别技术:①应根据GB 5085.7−2019《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中的利用和处置定义,对毒性危险废物的利用和处置进行界定。②利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以及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准确识别被利用和处置危险废物的毒性危险特性,即《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所列危险特性为单独毒性的,以及“,”分隔的多个危险特性中列在第一位为毒性的,均为具有毒性危险特性的危险废物;其他固体废物都需要利用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对其毒性危险特性进行认定。③毒性危险废物利用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的危险废物鉴别,应首先依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鉴别,若已经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则属于危险废物,不应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危险废物鉴别;危险废物处置后产生的固体废物的危险废物鉴别,需精准界定“利用”和“处置”,确属处置的,应明确被处置危险废物的毒性危险特性,只有不具有毒性危险特性时,才可对处置后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危险废物鉴别。建议从3个方面提高毒性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后鉴别技术水平,包括梳理危险废物“利用”和“处置”情形界定的关键技术要点,总结该类鉴别最常出现的错误以及相应的正确鉴别技术,以及构建具有典型毒性危险特性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全过程中的危险特性识别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废物 鉴别 毒性 利用 处置
下载PDF
危险废物渗滤液阳离子和应力作用下膨润土化学相容性研究
3
作者 杨延梅 梁柱 +4 位作者 姚光远 刘玉强 徐亚 刘景财 钱璨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37-1345,共9页
膨润土因其优异的防渗性能被用于危险废物填埋场防渗屏障的构筑,但其防渗性能通常会受到渗滤液和应力的影响。通过渗滤液采样分析设置不同浓度阳离子溶液,系统探究实际渗滤液组分对膨润土防渗性能的影响规律;选用Ca^(2+)作为特征阳离子... 膨润土因其优异的防渗性能被用于危险废物填埋场防渗屏障的构筑,但其防渗性能通常会受到渗滤液和应力的影响。通过渗滤液采样分析设置不同浓度阳离子溶液,系统探究实际渗滤液组分对膨润土防渗性能的影响规律;选用Ca^(2+)作为特征阳离子研究不同应力条件下膨润土渗透系数变化规律;同时结合Zeta电位和DLVO理论计算,阐明渗滤液组分和应力作用对膨润土化学相容性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渗滤液中Al^(3+)、Fe^(3+)、Zn^(2+)、Ni^(2+)、Cu^(2+)、Fe^(2+)、Mn^(2+)浓度为0~0.20 mmol/L时,对膨润土膨胀特性和渗透特性影响较小。Mg^(2+)、Ca^(2+)、K^(+)、Na^(+)浓度为0.20~50 mmol/L时,Ca^(2+)对膨润土膨胀特性和渗透特性影响较大,Ca^(2+)浓度由1 mmol/L上升到50 mmol/L时,渗透系数由1.15×10^(−7)cm/s急速上升到6.34×10^(−6)cm/s。Ca^(2+)浓度和应力通常通过影响水化后膨润土孔隙比进而影响其渗透特性,相同Ca^(2+)浓度条件下,渗透系数随应力增加而逐渐降低。Zeta电位和DLVO理论分析表明,Ca^(2+)浓度增大会导致膨润土表面负电势减弱,引起膨润土双电层厚度减小,使膨润土中蒙脱石的层间距变小,导致膨润土膨胀特性和渗透特性降低。因此,填埋过程中应优化危险废物固化稳定化工艺,从源头减少渗滤液中Ca^(2+)浓度;同时还应研发新型膨润土复合材料,提高膨润土在Ca^(2+)等高浓度盐溶液中的防渗性能,防控危险废物填埋场渗漏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危险废物渗滤液 化学相容性 渗透特性 应力
下载PDF
有色冶炼行业典型危险废物污染特性研究
4
作者 王菲 李雪冰 +1 位作者 黄启飞 杨玉飞 《能源环境保护》 2024年第5期37-44,共8页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是我国危险废物判定的主要法律依据,也是我国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的基础。有色冶炼行业的工艺复杂且存在多种副反应,所产生的固体废物种类繁多且污染特性复杂。有色冶炼废物是《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重要分类之一。...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是我国危险废物判定的主要法律依据,也是我国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的基础。有色冶炼行业的工艺复杂且存在多种副反应,所产生的固体废物种类繁多且污染特性复杂。有色冶炼废物是《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重要分类之一。实践表明,有色冶炼危险废物的环境管理遇到了固体废物产生节点识别困难、属性不明确以及污染特性不清晰的问题。通过对铜、铅、锌和铝冶炼过程中典型危险废物的来源进行分析,揭示了不同产生节点固体废物的表面形貌、含水率、化学组成、浸出毒性浓度等理化特性与污染特性之间的关系,并阐明了铅滤饼、砷渣等重点类别固体废物的环境风险。研究结果支撑修订《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有关铜、铅、锌和铝冶炼过程的危险废物分类。研究认为,获取以上基础数据对于明确危险废物产生节点、精准描述危险废物来源以及精确定义危险特性至关重要,并提出了提升有色冶炼行业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水平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废物 有色冶炼 污染特性 重金属 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