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草原固碳现状评估与碳汇实现路径建议 被引量:1
1
作者 石磊 孙海莲 +6 位作者 王慧敏 谢宇 刘亚红 王洋 木兰 张雅茹 邱晓 《草原与草业》 2023年第4期56-62,共7页
为评估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提出实现草原碳汇潜力的路径建议。本文基于草原碳库的形成机理,从草原生物量和草原土壤固碳两方面评估草原固碳潜力。草原生物量固碳潜力计算采用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法,草原土壤固碳潜力采用草原土壤有... 为评估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提出实现草原碳汇潜力的路径建议。本文基于草原碳库的形成机理,从草原生物量和草原土壤固碳两方面评估草原固碳潜力。草原生物量固碳潜力计算采用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法,草原土壤固碳潜力采用草原土壤有机碳含量计算,得出以下结果:2020年内蒙古草原固碳总量为473 990.92万t,草原土壤固碳量占草原固碳总量的96.43%,草原生物固碳量占草原固碳总量的3.57%,草原土壤固碳在草原固碳潜力中发挥主导作用。内蒙古草原固碳量分布不均,东部盟(市)草原固碳量高于西部盟(市),锡林郭勒盟和呼伦贝尔市草原固碳量较高,分别为139 534.35万t和138 918.71万t,占全区的比例分别为29.44%和29.31%。本研究的结论为内蒙古草原是巨大的碳库,聚焦草原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摸清草原碳汇家底,增加草原碳汇资源,加快研究与发展草原碳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草原 植被碳储量 土壤碳储量 碳汇
下载PDF
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质量评估 被引量:5
2
作者 石磊 孙海莲 +6 位作者 王慧敏 谢宇 王洋 常虹 刘亚红 维拉 邱晓 《北方农业学报》 2021年第6期128-134,共7页
【目的】评估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质量变化情况,全面掌握草原保护措施实施效果。【方法】依据2000年、2010年、2015年的遥感数据,综合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模型计算方法,对内蒙古草地面积及分布、生态系统质量、生态系统服务能力进行分析... 【目的】评估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质量变化情况,全面掌握草原保护措施实施效果。【方法】依据2000年、2010年、2015年的遥感数据,综合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模型计算方法,对内蒙古草地面积及分布、生态系统质量、生态系统服务能力进行分析。【结果】内蒙古从东部到西部均有草地分布;2000—2015年草地面积减少了1181.99 km^(2);草地植被覆盖度由42.52%提高至46.50%;草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从147.45 g C/m^(2)增加到169.73 g C/m^(2);草地载畜能力明显提升,载畜能力大于100羊单位/km^(2)的面积增加了52507.75 km^(2)。【结论】2000—2015年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质量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促进了草地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提高,说明实施的草原保护政策与工程对内蒙古草地生态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草地 植被覆盖度 净初级生产力 载畜能力
下载PDF
内蒙古牧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评价
3
作者 常虹 王洋 +3 位作者 刘亚红 闫晓红 石磊 孙海莲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2年第3期88-95,共8页
[目的]探讨内蒙古牧区人地关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协调该区域人地关系,缓解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落后等问题,促进草原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的有序和谐发展。[方法]通过对内蒙古牧区人口现状、人口与草地资源承载力的关系、人口分... [目的]探讨内蒙古牧区人地关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协调该区域人地关系,缓解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落后等问题,促进草原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的有序和谐发展。[方法]通过对内蒙古牧区人口现状、人口与草地资源承载力的关系、人口分布与草地退化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究内蒙古牧区人地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内蒙古牧区2000、2010、2015年的草地资源承载力指数(LCCI)分别为3.68、3.88、3.89,均大于1.250。2000—2015年,随着牧区人口的增加,草地资源承载力指数呈上升趋势。内蒙古牧区各旗县的草地退化指数均小于90%。[结论]内蒙古牧区人口分布不均,总人口和牧业人口均呈现出东南部密集、西部和北部较稀疏的分布态势。内蒙古牧区人口与草地资源承载力关系表现为人口超载状态,2000—2015年人口超载程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草地资源 生态承载力 牧区 内蒙古
下载PDF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强度土壤线虫群落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常虹 晔薷罕 +5 位作者 刘亚红 邱晓 郝丽芬 乌尼尔 木兰 孙海莲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0年第3期28-34,41,共8页
为探明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线虫群落分布特征及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该研究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4个不同放牧强度草地的线虫群落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试验区共捕获18属7 200条/100 g干土线虫。拟丽突属、丽突属2个属... 为探明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线虫群落分布特征及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该研究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4个不同放牧强度草地的线虫群落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试验区共捕获18属7 200条/100 g干土线虫。拟丽突属、丽突属2个属分别占个体总数的22.78%、41.90%,为该地区的优势类群。多样性分析表明:线虫群落个体数、物种丰富度均为轻度放牧草地大于其余放牧强度草地;群落多样性指数为对照样地>轻度放牧草地>重度放牧草地>中度放牧草地;群落均匀度指数为重度放牧草地>对照样地>(轻度放牧草地=中度放牧草地)。生态指数分析表明:成熟度指数为轻度放牧草地>对照样地>中度放牧草地>重度放牧草地,可见轻度放牧草地和对照样地土壤较稳定,而重度放牧草地土壤受外界活动扰动程度最大;通道指数为中度放牧草地>重度放牧草地>轻度放牧草地>对照样地。此外,通过对不同放牧强度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生物量、盖度、平均高度、枯落物干重、土壤含水量、酸碱度、土壤有机质等环境因子与土壤线虫群落特征指数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阐明了放牧条件下影响土壤线虫群落的关键生态变量。研究结果可为确定有益于荒漠草原线虫群落生物多样性维护的放牧强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放牧强度 土壤线虫群落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常虹 晔薷罕 +5 位作者 王慧敏 郝丽芬 谢宇 王洋 乌尼尔 孙海莲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1年第1期74-77,共4页
线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一类低等无脊椎动物,在农林业生产中有着重要地位。土壤线虫群落与环境关系密切,环境因子(如土壤湿度、温度、理化性质、植被、食物条件)以及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如演替阶段、干扰等)都对土壤线虫的生命活动及群... 线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一类低等无脊椎动物,在农林业生产中有着重要地位。土壤线虫群落与环境关系密切,环境因子(如土壤湿度、温度、理化性质、植被、食物条件)以及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如演替阶段、干扰等)都对土壤线虫的生命活动及群落分布产生重要影响。主要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环境因子对土壤线虫群落影响的研究进行概括和总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具体的环境因子如何影响土壤线虫生命活动及群落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因子 土壤线虫 影响
下载PDF
放牧强度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甲虫群落分布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常虹 孙海莲 +3 位作者 刘亚红 晔薷罕 单玉梅 张璞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4546-4554,共9页
放牧对脆弱的荒漠草原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且随放牧强度及持续时间不同而变化。鞘翅目昆虫是环境监测与生物多样性变化的指示生物。利用巴氏罐诱法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强度草地的甲虫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调查,探究放牧对荒漠... 放牧对脆弱的荒漠草原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且随放牧强度及持续时间不同而变化。鞘翅目昆虫是环境监测与生物多样性变化的指示生物。利用巴氏罐诱法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强度草地的甲虫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调查,探究放牧对荒漠草原甲虫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步甲科、金龟科为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甲虫群落优势类群,埋葬甲科、芫菁科、拟步甲科和花金龟科为常见类群。(2)放牧强度增加不利于维持更多的捕食性甲虫;对照和轻度放牧样地可维持更多的腐食性甲虫。(3)甲虫数量随放牧强度增加而递减;群落多样性以重度放牧草地最大,轻度放牧草地最小;群落优势度为对照、中度、重度显著高于轻度放牧草地。各甲虫类群在不同放牧强度草地出现时间、高峰期均不同。(4)对照、轻度、重度放牧样地的甲虫优势类群群落结构不同于其他生境,但均与中度放牧样地存在相似性。轻度、中度、重度放牧样地的甲虫稀有类群群落结构不同于其他生境,但均与对照样地存在相似性。(5)甲虫群落个体数与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盖度、植物平均高度、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与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生物量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为荒漠草原甲虫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荒漠草原 甲虫群落 分布格局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的北方农牧交错区碳固定和土壤保持时空变化 被引量:6
7
作者 常虹 杨武 +4 位作者 石磊 刘亚红 邱晓 伊风艳 孙海莲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84-493,共10页
为探讨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以内蒙古达茂旗为研究区,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变化动态度的计量,采用模型模拟生态系统服务碳固定、土壤保持功能的方法,分析2000—2015年该旗碳固定和土壤保持演变特征。结果... 为探讨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以内蒙古达茂旗为研究区,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变化动态度的计量,采用模型模拟生态系统服务碳固定、土壤保持功能的方法,分析2000—2015年该旗碳固定和土壤保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草地、未利用地和耕地是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16年间,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林地面积明显增加,耕地面积显著减少。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主要是从耕地向草地、从草地向建设用地转移。2000—2015年,全旗碳固定量从183.25万t减少到181.65万t,土壤保持量从170.58万t减少到107.32万t,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研究区草地质量的降低使得单位面积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减少。各土地利用类型提供的碳固定和土壤保持均表现为草地>耕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灌木林>林地>盐碱地>水域>沙漠。综上,在今后的生态治理中,应考虑在扩大草地面积、保护农田的基础上,适度利用草地、农田等生产生活用地,提高草地质量,科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保障生态系统良性演化,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 碳固定 土壤保持 农牧交错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