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信号流模型的雷达BIT测试能力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兵兵 曾国明 +2 位作者 傅亚 张茂兰 宁欣强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2年第1期39-44,71,共7页
多信号模型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系统建模表示方法,提出基于多信号流模型的雷达BIT进行验证方法。介绍多信号流模型的定义和表示,分析运用该模型对雷达模块(电路)的建模、相关矩阵简化、对其测试性功能实现原理进行了解析,并以某型雷达... 多信号模型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系统建模表示方法,提出基于多信号流模型的雷达BIT进行验证方法。介绍多信号流模型的定义和表示,分析运用该模型对雷达模块(电路)的建模、相关矩阵简化、对其测试性功能实现原理进行了解析,并以某型雷达截获控制电路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多信号模型能给出一个全面的测试性评定结论,对系统测试性分析具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信号流模型 雷达BIT 测试性分析
下载PDF
蒸汽爆破玉米秸秆提高酶解还原糖产率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宁欣强 王远亮 +2 位作者 曾国明 任慧卿 王珍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62-865,共4页
对玉米秸秆进行蒸汽爆破预处理,并对处理前后的玉米秸秆组分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酶解24 h的实验结果表明,与未处理秸秆相比,汽爆处理后样品的还原糖产率提高了97%。化学与物理分析结果表明,处理后物料半纤维素及可溶性物质质量分数减少,... 对玉米秸秆进行蒸汽爆破预处理,并对处理前后的玉米秸秆组分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酶解24 h的实验结果表明,与未处理秸秆相比,汽爆处理后样品的还原糖产率提高了97%。化学与物理分析结果表明,处理后物料半纤维素及可溶性物质质量分数减少,纤维素质量分数增加29.7%;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表明纤维素致密结构被破坏。预处理后物料酶解还原糖产率最高时汽爆工艺参数为:汽爆压力2.2 MPa,每克秸秆原料加入1 mL蒸馏水(简称液固比1 mL/g),维压时间9 min,物料颗粒度4060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蒸汽爆破 均匀设计 酶解 还原糖产率
下载PDF
氯化锌预处理玉米秸秆纤维素 被引量:7
3
作者 曾国明 王远亮 +2 位作者 宁欣强 张茂兰 林福春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60-764,共5页
采用新近发展的蒸汽爆破技术对玉米秸秆进行组分结合相分离,再用氯化锌溶液对汽爆后的物料进行纤维素结晶相破坏的预处理方法,运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获取处理过程中的多因素组合的优化,包括氯化锌质量分数、预处理时间、预处理温度... 采用新近发展的蒸汽爆破技术对玉米秸秆进行组分结合相分离,再用氯化锌溶液对汽爆后的物料进行纤维素结晶相破坏的预处理方法,运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获取处理过程中的多因素组合的优化,包括氯化锌质量分数、预处理时间、预处理温度对玉米秸秆纤维素预处理效果的影响,建立并分析了各因素与处理后玉米秸秆纤维素溶解度的数学模型,处理后的物料经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纤维素致密结构被破坏。最佳预处理工艺条件为:氯化锌质量分数87%、预处理温度139℃、预处理时间49 m in,在该条件预处理后1 g玉米秸秆纤维素溶解度最高达0.762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响应面法 氯化锌溶液 溶解度 生物工程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水/醇处理后汽爆玉米秸秆酶解 被引量:6
4
作者 宁欣强 王远亮 曾国明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39-543,567,共6页
为了提高水/醇处理后汽爆玉米秸秆的酶解还原糖产率,对其酶解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响应面优化法确定了底物质量浓度为53.28 g/L,纤维素酶用量为53.32 FPU/g,酶解时间为60.45 h时,还原糖产率可达672.36mg/g,与秸秆物料及汽爆后物料相比,... 为了提高水/醇处理后汽爆玉米秸秆的酶解还原糖产率,对其酶解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响应面优化法确定了底物质量浓度为53.28 g/L,纤维素酶用量为53.32 FPU/g,酶解时间为60.45 h时,还原糖产率可达672.36mg/g,与秸秆物料及汽爆后物料相比,酶解还原糖产率分别提高了170.46%和28.97%。化学组分及结构形貌分析表明,汽爆水/醇处理后物料纤维素含量显著增加,物料相对结晶度增高,其结构更有利于纤维素酶分子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蒸汽爆破 响应面分析 酶解 生物工程
下载PDF
TNF-α、IL-1β通过PKA通路诱导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力生长因子表达 被引量:3
5
作者 黄杨河 罗自维 +5 位作者 李海滨 吴双迟 吕永钢 刘万钱 钟莉 杨力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6-280,共5页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对力生长因子(mechano growth factor,MGF)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组细胞用浓度为25、50、100 ng/mL的TNF-α、IL-6或者是2.5、5.0、10 ng/mL的IL-1β处理12 h,抑制剂组在因子处理前用1.0 mmol KT572...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对力生长因子(mechano growth factor,MGF)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组细胞用浓度为25、50、100 ng/mL的TNF-α、IL-6或者是2.5、5.0、10 ng/mL的IL-1β处理12 h,抑制剂组在因子处理前用1.0 mmol KT5720预处理1 h,然后添加炎症因子刺激12 h,对照组细胞保持与实验组培养条件一致的情况下不添加因子刺激。因子刺激后,用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中MGF表达量。结果 25 ng/mL TNF-α和10 ng/mL IL-1β因子刺激滑膜成纤维细胞诱导MGF表达显著增加(P<0.05)。IL-6对MGF表达无影响。1.0 mmol PKA通路抑制剂KT5720处理显著降低TNF-α和IL-1β诱导的MGF表达(P<0.05)。结论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在浓度分别为25和10 ng/mL时能显著诱导滑膜成纤维细胞中MGF表达,其表达是通过PKA通路介导的。本研究对于促进MGF用于改善膝关节相关组织修复中的应力刺激不足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生长因子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应力刺激
下载PDF
离子液体[BMIM]Cl处理汽爆活化玉米秸秆及酶解
6
作者 曾国明 宁欣强 +2 位作者 王远亮 张茂兰 林福春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57-860,936,共5页
为了提高玉米秸秆酶解还原糖产率,利用蒸汽爆破法活化玉米秸秆原料,并利用离子液体[BMIM]Cl进行处理,考察了汽爆压力和维压时间对处理后物料酶解还原糖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汽爆压力2.6 MPa,维压时间90 s下汽爆活化秸秆原料,[BMIM]Cl... 为了提高玉米秸秆酶解还原糖产率,利用蒸汽爆破法活化玉米秸秆原料,并利用离子液体[BMIM]Cl进行处理,考察了汽爆压力和维压时间对处理后物料酶解还原糖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汽爆压力2.6 MPa,维压时间90 s下汽爆活化秸秆原料,[BMIM]Cl处理后,酶解24 h后还原糖产率较汽爆活化后物料提高了84.03%,较原料提高了286.83%。秸秆化学组分分析表明,[BMIM]Cl处理后物料纤维素质量分数增加了64.86%,X射线衍射(XRD)与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其晶形结构转变为无定形结构,更有利于纤维素酶与底物作用。说明汽爆活化[BMIM]Cl处理能显著提高玉米秸秆的酶解还原糖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蒸汽爆破 活化 离子液体 酶解 生物工程
下载PDF
聚乙烯醇丝固定化米根霉发酵产L(+)-乳酸
7
作者 任慧卿 王远亮 +4 位作者 王珍 王润光 高文娟 陈欣 张晓喜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59-663,666,共6页
以聚乙烯醇(PVA)丝为吸附材料的立体载体,固定化米根霉菌种As3.3462发酵生产乳酸。与游离发酵相比,摇瓶单批固定化发酵乳酸的最终质量浓度提高了25%,发酵时间缩短了33%。分别在摇瓶和鼓泡式反应器中进行了载体的稳定性研究,摇瓶中可稳... 以聚乙烯醇(PVA)丝为吸附材料的立体载体,固定化米根霉菌种As3.3462发酵生产乳酸。与游离发酵相比,摇瓶单批固定化发酵乳酸的最终质量浓度提高了25%,发酵时间缩短了33%。分别在摇瓶和鼓泡式反应器中进行了载体的稳定性研究,摇瓶中可稳定发酵10批次,平均转化率为65%,平均产率为1.1g/(L.h);1L鼓泡式生物反应器的放大实验中进行了9批半连续发酵实验,乳酸质量浓度最高达到55.68g/L,转化率69.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聚乙烯醇丝 固定化 米根霉 生物工程
下载PDF
纳米Ag/纳米TiO_2/CS复合膜材料的抗大肠杆菌特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黄秋红 徐紫宸 廖晓玲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62,共6页
以壳聚糖CS为基质,添加纳米Ag和纳米TiO_2两种抗菌剂所制备的复合膜,针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性研究。实验根据前期单因素实验结果,设计了纳米Ag/纳米TiO_2/CS复合膜材料的三个因素的3个水平的正交实验,制备了不同优化工艺参数下的纳米Ag/纳... 以壳聚糖CS为基质,添加纳米Ag和纳米TiO_2两种抗菌剂所制备的复合膜,针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性研究。实验根据前期单因素实验结果,设计了纳米Ag/纳米TiO_2/CS复合膜材料的三个因素的3个水平的正交实验,制备了不同优化工艺参数下的纳米Ag/纳米TiO_2/CS复合膜材料。同时,对制备的复合膜进行了抗菌性实验。探讨了优化工艺参数下的最优抗菌效果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抗菌性最优工艺是:壳聚糖的浓度为4%,硫酸银的浓度为0.05mol/L,二氧化钛为0.007%时,纳米Ag/纳米TiO_2/CS复合膜材料的抑菌效果最好。研究结果为壳聚糖制备成生物质复合抗菌膜提供了理论及实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纳米二氧化钛 壳聚糖 大肠杆菌 复合膜
下载PDF
制备纳米Ag/纳米TiO2/CS复合膜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黄秋红 徐紫宸 +1 位作者 罗贤 廖晓玲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EI CAS 2016年第1期43-47,共5页
研究探索了用共混法制备纳米Ag/纳米TiO_2/CS复合膜材料的工艺条件,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系统考察了原料配比、烘干温度、超声分散时间等因素对成膜时间和成膜效果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分析得出最佳的制备工艺。同时对材料进行了表... 研究探索了用共混法制备纳米Ag/纳米TiO_2/CS复合膜材料的工艺条件,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系统考察了原料配比、烘干温度、超声分散时间等因素对成膜时间和成膜效果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分析得出最佳的制备工艺。同时对材料进行了表征与测试,包括膜材料表面形貌、成分的组成表征与测试、结构的表征与测试等。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纳米银、纳米二氧化钛三者能有效结合,形成相不分离的均匀连续的复合膜;复合膜烘干最佳温度为60℃;复合膜表面的白色颗粒是银,与壳聚糖与银、二氧化钛的相互作用有关。研究为纳米Ag/纳米TiO_2/CS复合膜材料的制备提供了理论及实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复合膜材料 工艺
下载PDF
软骨滞留的抗氧化儿茶酚壳聚糖纳米颗粒用于骨性关节炎的治疗
10
作者 王四祥 杨力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394-394,共1页
目的骨关节炎(OA)普遍存在于老年人中,其中衰老的标志之一就是线粒体功能障碍,从而导致关节腔内活性氧的上升。目前通过抗氧化来缓解OA的报道中,抗氧化小分子在关节腔注射以后会快速的被清除,限制了其使用。通过使用儿茶酚修饰的壳聚糖... 目的骨关节炎(OA)普遍存在于老年人中,其中衰老的标志之一就是线粒体功能障碍,从而导致关节腔内活性氧的上升。目前通过抗氧化来缓解OA的报道中,抗氧化小分子在关节腔注射以后会快速的被清除,限制了其使用。通过使用儿茶酚修饰的壳聚糖,制备壳聚糖纳米颗粒(Chi-C NPs),通过清除ROS以实现OA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功能障碍 关节腔注射 骨性关节炎 儿茶酚 壳聚糖纳米颗粒 关节腔内 活性氧 抗氧化
下载PDF
茱萸碱(Evodiamine)通过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抗炎效果,缓解骨关节炎的发展进程
11
作者 高艳 杨力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86-86,共1页
目的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受NF-κB信号通路触发的炎症反应影响的退行性疾病。茱萸碱(evodiamine,Evo)是一种具有良好抗炎活性的天然药物。然而,Evo是否骨关节炎中发挥同样的功能尚不清楚。探讨Evo在OA中的抗炎作用。方法... 目的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受NF-κB信号通路触发的炎症反应影响的退行性疾病。茱萸碱(evodiamine,Evo)是一种具有良好抗炎活性的天然药物。然而,Evo是否骨关节炎中发挥同样的功能尚不清楚。探讨Evo在OA中的抗炎作用。方法MTT以及细胞活死染色法观察Evo对大鼠软骨细胞影响。通过Griess反应检测软骨细胞中促炎介质NO的含量;利用WB、qRT-PCR、免疫荧光及胞外基质染色,研究了软骨细胞中促炎因子介质及软骨基质分解代谢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抗炎效果 软骨细胞 茱萸 促炎因子 退行性疾病 抗炎活性 软骨基质
下载PDF
双(烷氧-亚胺芳氧)基钛(IV)配合物催化D,L-丙交酯开环聚合、动力学及机理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承波 傅亚 +6 位作者 向鸿照 孙娇霞 阮长顺 李香 向燕 彭琴 王远亮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574-2582,共9页
合成了双(烷氧-亚胺芳氧)基钛(IV)配合物,通过IR,1H NMR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a=14.294(9)?,b=16.206(10)?,c=18.458(12)?,V=3911(4)?3,Dc=1.098 g?cm... 合成了双(烷氧-亚胺芳氧)基钛(IV)配合物,通过IR,1H NMR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a=14.294(9)?,b=16.206(10)?,c=18.458(12)?,V=3911(4)?3,Dc=1.098 g?cm-3,μ=0.262 mm-1,F(000)=1589,Z=2,R1=0.081,wR2=0.240.实验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在130℃以上能引发D,L-丙交酯单体开环聚合,可得数均分子量(Mn)为8.8×104 g/mol的聚(D,L-乳酸)(PDLLA).动力学研究表明该聚合反应对D,L-丙交酯单体浓度和催化剂浓度分别呈2级和1级,表观活化能和频率因子分别为76.63 kJ/mol和2.91×1011.通过苄基封端聚合物1H NMR谱的研究,表明钛配合物引发D,L-丙交酯开环聚合是基于以Ti—O键为活性中心引发D,L-丙交酯单体酰氧键断裂开环聚合的"配位-插入"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交酯 配合物 开环聚合 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