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溪鲵头部肌肉大体解剖
1
作者 陈欣 陈红 赵尔宓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7-421,共5页
通过染色、解剖、观察和绘图对山溪鲵头部肌肉做了详细描述。山溪鲵头部肌肉包括头侧肌肉、头腹肌肉、眼部肌肉及喉部肌肉。其肌肉组成与有尾类头部肌肉的一般构成基本一致。从第二鳃弓游离端内侧发出一细条状肌纤维,附着在三角骨外侧末... 通过染色、解剖、观察和绘图对山溪鲵头部肌肉做了详细描述。山溪鲵头部肌肉包括头侧肌肉、头腹肌肉、眼部肌肉及喉部肌肉。其肌肉组成与有尾类头部肌肉的一般构成基本一致。从第二鳃弓游离端内侧发出一细条状肌纤维,附着在三角骨外侧末端,此种情况在以前其他有尾类肌肉系统研究中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溪鲵 头部肌肉 解剖
下载PDF
pBD-1和PR-39基因在藏猪与约克夏猪免疫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程驰 孙文魁 +4 位作者 陈义辉 王晔 李江凌 刘锐 高荣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共6页
β-防御素1和抗菌肽PR-39在动物固有免疫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6周、12周和24周龄的藏猪和约克夏猪的胸腺、血液、脾脏、扁桃体、肺门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中的p BD-1和PR-39 mRNA表达规律及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β-防御素1和抗菌肽PR-39在动物固有免疫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6周、12周和24周龄的藏猪和约克夏猪的胸腺、血液、脾脏、扁桃体、肺门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中的p BD-1和PR-39 mRNA表达规律及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两种猪的所有组织中均能检测出p BD-1与PR-39 mRNA,且p BD-1与PR-39mRNA水平呈先升高后略降的时序表达模式;在不同组织中,p BD-1mRNA在两种猪的扁桃体中高表达,而PR-39mRNA在肠系膜淋巴结中高表达,二者在脾脏中低表达;与约克夏猪相比,藏猪血液、扁桃体和肠系膜淋巴结中的p BD-1和PR-39 mRNA表达量高(P<0.05),在12周和24周龄肺门淋巴结中p BD-1mRNA低(P<0.05),在胸腺和脾脏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p BD-1和PR-39mRNA在猪的免疫组织器官中均能表达并且其表达量具有组织偏好性、时序性和品种差异;与约克夏猪相比,藏猪多个免疫组织中p BD-1和PR-39mRNA高表达(P<0.05)可能与藏猪较强的抗病力和耐逆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防御素1 PR-39 荧光定量PCR 转录
原文传递
3种中型蜘蛛卵袋形态特征与纤维组成结构 被引量:1
3
作者 蒋平 吕太勇 +2 位作者 肖永红 廖信军 郭聪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9-87,共9页
采用扫描电镜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球蛛科(Theridiidae)温室拟肥腹蛛(Parasteatodatepidariorum)、肖蛸蛛科(Tetragnathidae)肩斑银鳞蛛(Leucauge blanda)及狼蛛科(Lycosidae)猴马蛛(Hippasa holmerae)3种中型蜘蛛卵袋的超微结构和氨基... 采用扫描电镜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球蛛科(Theridiidae)温室拟肥腹蛛(Parasteatodatepidariorum)、肖蛸蛛科(Tetragnathidae)肩斑银鳞蛛(Leucauge blanda)及狼蛛科(Lycosidae)猴马蛛(Hippasa holmerae)3种中型蜘蛛卵袋的超微结构和氨基酸组成进行了观察。形态观察表明,这3种蜘蛛的卵袋形态各异,温室拟肥腹蛛卵袋一头尖,呈梨状;肩斑银鳞蛛卵袋呈扁平状;猴马蛛卵袋呈椭球形。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温室拟肥腹蛛卵袋外覆盖层仅仅由一种均一直径的柱状腺丝组成,而另外2种蜘蛛卵袋外覆盖层主要由柱状腺丝与少量其他丝腺纺出的丝纤维组成。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温室拟肥腹蛛卵袋外覆盖层的丝纤维的氨基酸组成与具有保守性的其他种类蜘蛛柱状腺丝心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差异较大,这表明其可能含有新的丝心蛋白家族成员。本文根据氨基酸组成与扫描电镜的结果分析探讨了不同直径丝纤维的丝腺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拟肥腹蛛 肩斑银鳞蛛 猴马蛛 卵袋 纤维组成
原文传递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达氏鲟微卫星标记筛选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薇 李久煊 +2 位作者 荆慧芳 雷毅 宋昭彬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9-457,共9页
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鱼类,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干支流。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IUCN红色名录极危(CR)物种。本研究针对当前达氏鲟群体的濒危现状,应用微卫星标记... 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鱼类,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干支流。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IUCN红色名录极危(CR)物种。本研究针对当前达氏鲟群体的濒危现状,应用微卫星标记开展达氏鲟保护遗传学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成功筛选出25个微卫星位点,采用18尾野生个体和30尾人工繁殖个体对其多样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25个位点共检测出181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A)为4~11(平均值7.2),观测杂合度(HO)为0.160~1.000(平均值0.744),期望杂合度(HE)为0.346~0.875(平均值0.727)。所有位点均不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5),各位点间也无连锁不平衡现象。除了其中一个位点以外,所有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均大于0.5,其多态性较好。本次筛选的微卫星位点将有助于达氏鲟资源保护和群体遗传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氏鲟 微卫星 多态性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