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氨酸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表达
1
作者 姚翠仙 董永强 +1 位作者 白家玲 卢秀波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292-2294,共3页
目的探讨组织中丙氨酸浓度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3至4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甲状腺切除术且术后病理确诊为PTC的患者的组织标本30例,利用高通量代谢组学的方法测定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内的丙氨酸浓度,以中位数... 目的探讨组织中丙氨酸浓度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3至4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甲状腺切除术且术后病理确诊为PTC的患者的组织标本30例,利用高通量代谢组学的方法测定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内的丙氨酸浓度,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应用Wilcoxon test非参数检验分析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丙氨酸浓度差异,利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多种临床特征与癌组织中丙氨酸浓度的关系,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癌组织丙氨酸浓度[0.427(0.354~0.498)μg/L]与癌旁组织丙氨酸浓度[0.280(0.238~0.338)μg/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83,P<0.05)。癌组织中丙氨酸浓度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周岁组[0.469(0.408~0.583)μg/L]、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组[0.496(0.430~0.593)μg/L]、尿碘超标组[0.482(0.416~0.582)μg/L]、肿瘤直径≥1 cm组[0.469(0.432~0.601)μg/L]及鼠类肉瘤滤过性病菌致癌同源体B1(BRAF)基因突变型组[0.433(0.381~0.554)μg/L]癌组织中测得的丙氨酸浓度分别比年龄≥45周岁组[0.402(0.337~0.425)μg/L]、中央区淋巴无转移组[0.405(0.314~0.429)μg/L]、尿碘未超标组[0.4136(0.297~0.460)μg/L]、肿瘤直径<1 cm组[0.414(0.319~0.488)μg/L]及BRAF基因野生型组[0.395(0.337~0.402)μg/L]癌组织中测得的丙氨酸浓度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氨酸可能在PTC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代谢组学 丙氨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