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致本刊信
1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89年第8期1-1,共1页
电影评介编辑部: 来信收到。信中你们提出,希望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真正成为对全国电影理论,评论工作者有向心力、凝聚力的学术团体,希望能对《电影评介》的工作多加关注。並提出要求,希望能把《电影评介》作为中国电影评论学会指导下的全... 电影评介编辑部: 来信收到。信中你们提出,希望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真正成为对全国电影理论,评论工作者有向心力、凝聚力的学术团体,希望能对《电影评介》的工作多加关注。並提出要求,希望能把《电影评介》作为中国电影评论学会指导下的全国群众影评刊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评介 电影理论 影评人 学术团体 八十年代 双冀 罗艺 领导部门 雪莱
下载PDF
中国自主电影知识体系建设的挑战与愿景——对中国电影知识体系平台CCKS的讨论及其延展
2
作者 李道新 侯光明 +5 位作者 饶曙光 丁亚平 吴冠平 陈刚 李镇 赵丽芳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10期55-65,I0002,共12页
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一个正在展开的重大命题,而中国自主电影知识体系的建设正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跟文学、艺术以及美术、音乐等领域知识体系建设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电影知识体... 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一个正在展开的重大命题,而中国自主电影知识体系的建设正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跟文学、艺术以及美术、音乐等领域知识体系建设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电影知识体系建设,在加快推进的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成绩,这其中,中国电影知识体系平台(Chinese Cinema Knowledge System,简称CCKS)的建设就是一个有力抓手,也是中国自主电影知识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典型个案。2024年7月7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电影知识体系平台邀请李道新、侯光明、饶曙光、丁亚平、吴冠平、陈刚、李镇、赵丽芳等专家学者,就中国电影知识体系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愿景等,进行了颇有针对性的对话交流,以期把对中国电影知识体系建设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系平台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 对话交流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CCK 典型个案 取得的成绩 加快推进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下的中国电影工业化与“工业美学”:建设、发展与展望
3
作者 陈旭光 尹鸿 +4 位作者 马平 田丰 薛精华 图拉古 夏斯宇 《视听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5期5-10,共6页
当下,以人工智能为强劲动力的高新科技加速度式发展,给电影工业、电影人的思维、想象力、主体性与工作理性、生存方式等都带来巨大冲击。在此技术大潮的强力推动下,电影生产技术、产业和市场环境都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电影工业朝着更加... 当下,以人工智能为强劲动力的高新科技加速度式发展,给电影工业、电影人的思维、想象力、主体性与工作理性、生存方式等都带来巨大冲击。在此技术大潮的强力推动下,电影生产技术、产业和市场环境都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电影工业朝着更加智能化、高科技化的方向发展。面对这种变革,我们不仅要在观念上与生产实践上适应,顺应并推动这种变革,也应该重新思考电影理论的应对,探索艺术表达、电影产业与电影工业美学建设的新方向,以推动和引领不断变化的电影发展。在此背景下,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主题论坛“数字化与高新科技赋能电影生产与发展”汇集了全球顶尖的电影制作人、技术先锋、行业领袖以及人文学者,围绕人工智能、电影工业、人工智能对电影工业的影响,人工智能与人类的互动关系,以及电影的未来发展等重要话题,进行了充分、深入且具有启发性的讨论。这些讨论不仅为电影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也为电影文化的创新与融合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工业 人工智能 工业美学 高新科技 电影行业 人文学者 电影产业 主题论坛
下载PDF
共同体美学与中国电影评论体系建构 被引量:6
4
作者 饶曙光 《西部文艺研究》 2023年第3期5-8,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一宏伟规划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和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作为党和人民的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一宏伟规划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和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作为党和人民的重要文化事业,中国电影始终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投身于其中,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秀作品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要重点关注到的一个问题是,电影的生产体系、传播体系和评价体系是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相互制约、相互交融的,三者缺一不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评论 传播体系 体系建构 评价体系 创造活力 精神力量 共同体
下载PDF
想象藏地的方法:以国产藏地电影叙事为研究中心
5
作者 贾学妮 王芳 饶曙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45-49,共5页
国产藏地电影基于不同的想象主体与话语机制,产生出不同类型的叙事模式。在国家意志的时代表征中,产生了解放叙事、英模叙事、共同体叙事三种主要叙事模式;商业电影在对藏地的浪漫想象与利益驱动下,形成了乌托邦叙事,塑造了具有创伤特... 国产藏地电影基于不同的想象主体与话语机制,产生出不同类型的叙事模式。在国家意志的时代表征中,产生了解放叙事、英模叙事、共同体叙事三种主要叙事模式;商业电影在对藏地的浪漫想象与利益驱动下,形成了乌托邦叙事,塑造了具有创伤特征的“外来者”与符合藏族刻板印象的“守望者”形象以及香格里拉景观等创作模式;具有民族身份的“藏地电影新浪潮”进入到文化内部,通过日常生活叙事讲述具有日常性与真实性的藏地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地电影 共同体叙事 乌托邦叙事 日常叙事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发展研究
6
作者 孙晖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0-29,共10页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取得丰硕成果,与时俱进建立健全发行放映体制机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观影需求。聚焦21世纪以来的中国电影发行放映业,以发行放映主要发展指标为依据,归纳总结其发展现状、变化特征及存在问题,从发行放映...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取得丰硕成果,与时俱进建立健全发行放映体制机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观影需求。聚焦21世纪以来的中国电影发行放映业,以发行放映主要发展指标为依据,归纳总结其发展现状、变化特征及存在问题,从发行放映的角度展现中国电影行业发展概况,并对中国电影发行放映未来发展前景和趋势进行前瞻性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电影产业 发行放映 电影院线 分线发行
下载PDF
西部电影与共同体美学
7
作者 李明昱 饶曙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28,共7页
在当下,为推动西部电影高质量发展,良好的话题度是助力,地域性是武器,打造西部系列电影以及西部标识和品牌是方法,西部电影品牌资产管理是手段,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具备共同体思维。不过,西部电影要形成的共同体,并非一个一体化的共同体,... 在当下,为推动西部电影高质量发展,良好的话题度是助力,地域性是武器,打造西部系列电影以及西部标识和品牌是方法,西部电影品牌资产管理是手段,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具备共同体思维。不过,西部电影要形成的共同体,并非一个一体化的共同体,而是充分包容地域化、差异化、多样化,面向现代化、世界、未来的富有张力的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电影 话题度 品牌 共同体美学
下载PDF
电影工业美学视域下的电影“作者性”
8
作者 李建强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119,共7页
电影工业美学视域下的电影“作者性”是一个多义和递进的命题,不是电影工业美学排斥电影“作者性”,而是电影“作者性”需要在电影工业美学的烛照下注入新的内涵、打造新的品质。恪守传统意义上的“作者论”已无法适应新时代中国电影工... 电影工业美学视域下的电影“作者性”是一个多义和递进的命题,不是电影工业美学排斥电影“作者性”,而是电影“作者性”需要在电影工业美学的烛照下注入新的内涵、打造新的品质。恪守传统意义上的“作者论”已无法适应新时代中国电影工业发展的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电影“作者性”就此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只是需要破除一些观念的窠臼,灌注一些新的特质,包括“真诚”“超拔”“通变”“聚合”等。工业美学带来的不只是电影生产方式与组织形式的变化,它还会导致电影本体、电影观念的进化和变革。新元素和新特质的后来居上,将为“作者性”的生成、迭代及呈现提供广博的天地和更多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工业美学 作者性 新特质
下载PDF
探寻历史,回望初心:电影《出发》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9
作者 田园 史晓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08-112,共5页
7月16日,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办,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承办的“电影《出发》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办公厅主任邓光辉;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中共湖南... 7月16日,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办,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承办的“电影《出发》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办公厅主任邓光辉;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任晓山;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潇湘电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谷良;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金一斌等组织单位及影片出品方领导出席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家协会 分党组书记 专家研讨会 中国文联 集团党委书记 中国美术学院 党委委员 驻会副主席
下载PDF
后人类语境下科幻电影中空间与身体的异质性
10
作者 刘梦露 陈智廷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40,共7页
随着人工智能与数字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科幻电影银幕上对未来的想象式图景在传达出某种身体让位于信息的后人类主义~①观念的同时,也隐约地显示出某种异于现实世界的虚构性,这一与现实构成方式迥异的特性或可被称为异于现实的“异质性”。
关键词 科幻电影 数字信息技术 人工智能 后人类主义 虚构性 异质性 现实构成 身体
下载PDF
对谈《鸣龙少年》导演丁黑:“现实-浪漫”式间性书写、电影化叙事策略及其想象力消费美学
11
作者 卞芸璐 张明浩 +1 位作者 郭培振(整理) 丁黑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28,共6页
卞芸璐:近期,您执导的教育题材电视剧《鸣龙少年》(2023)热播,引发网络热烈讨论,在业界和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鸣龙少年》不仅具有电影化的影像质感,在人物关系搭建、叙事策略及现实反思方面,也有较为突出的表现。这部剧与之前常规的... 卞芸璐:近期,您执导的教育题材电视剧《鸣龙少年》(2023)热播,引发网络热烈讨论,在业界和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鸣龙少年》不仅具有电影化的影像质感,在人物关系搭建、叙事策略及现实反思方面,也有较为突出的表现。这部剧与之前常规的青春校园剧差异较大,在以青春励志、少年“英雄”成长为叙事主线的基础上,又通过几个少年的复杂家庭关系及成长背景来折射现实问题。更为重要的是,《鸣龙少年》在解释、发现、反思现实的同时,还尝试提供某种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通过与您的对谈,相信将会为我们之后研究及相关题材的影视创作提供重要的经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化叙事 消费美学 影视创作 成长背景 现实反思 叙事主线 教育题材 想象力
下载PDF
八十年代初期的电影理论思潮 被引量:15
12
作者 倪震 黄式宪 +3 位作者 崔君衍 杨远婴 张卫 林锦爔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15,共11页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思想解放之潮汹涌而至,中国在经历了十年漫长的政治浩劫后迎来了欣欣向荣的春天。作为当时主要大众艺术的电影,更是在十年思想桎梏后充满希望与激情地奔进了新时期。在当时解放思想、改革开...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思想解放之潮汹涌而至,中国在经历了十年漫长的政治浩劫后迎来了欣欣向荣的春天。作为当时主要大众艺术的电影,更是在十年思想桎梏后充满希望与激情地奔进了新时期。在当时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大潮的促动下,不论理论界还是创作界,电影工作者们迫切而认真地汲取着国内外电影经验,探索着中国电影发展之道。理论界率先展开了对电影语言现代化的争鸣,随后对电影文学性、纪实美学、电影民族化等观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创作界更有《沙鸥》、《小花》、《苦恼人的笑》、《生活的颤音》、《邻居》等众多充满全新创作理念,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涌现。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电影人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那是一个文艺复兴的年代,理论滋养灵感,创新奉为圭臬;那是中国当代电影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时期。如今时过境迁,近30年后,当年曾经亲历争鸣的电影理论工作者,重新回顾这段历史无疑会有新的认识和感悟。为此,我刊特别邀请了数位当年的理论工作者,以对话的形式,就当时的一些理论事件做一当下视角的回顾与诠释。下期将发表创作方面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理论 改革开放初期 理论工作者 创作理念 思潮 中国当代 电影工作者 语言现代化
下载PDF
八十年代初期的电影创作思潮 被引量:7
13
作者 谢飞 黄健中 +3 位作者 张卫 郑洞天 杨远婴 檀秋文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12,共9页
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电影创作界充满生机与活力,新思想、新风格、新手法层出不穷,"艺术创新"成为那个年代里最为响亮的创作口号,众多广受好评的影片至今令人回味。上期我们已刊发了有关80年代初期电影理论思潮的对话,本期我... 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电影创作界充满生机与活力,新思想、新风格、新手法层出不穷,"艺术创新"成为那个年代里最为响亮的创作口号,众多广受好评的影片至今令人回味。上期我们已刊发了有关80年代初期电影理论思潮的对话,本期我们特别邀请了三位当时具有代表性的导演与两位理论研究者共同回顾当年创作与理论互动的真实历史,并以当下视角对80年代初期滥觞一时的电影创新思潮进行了新的思考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思潮 电影创作 八十年代 80年代 70年代 艺术创新 电影理论 研究者
下载PDF
影像城市与城市印象--重庆城市电影中的“意象表意” 被引量:17
14
作者 饶曙光 秦笠源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0年第4期45-51,共7页
近年来,多部在重庆取材拍摄的电影取得了优异的票房成绩,受到了来自国内外电影界的关注。作为常见的空间意象,城市已不再只是电影刻画的“客体”,特定的城市意象从视觉层面上给了电影表达情感的依据,电影通过主动选景于城市的某一特定... 近年来,多部在重庆取材拍摄的电影取得了优异的票房成绩,受到了来自国内外电影界的关注。作为常见的空间意象,城市已不再只是电影刻画的“客体”,特定的城市意象从视觉层面上给了电影表达情感的依据,电影通过主动选景于城市的某一特定景观去延展情感主线,通过反映城市发展进程中市民文化中的矛盾与冲突,来反映主人公的思想、情感,推进故事的发展。首先,重庆,由于自身鲜明的地域特征与城市景观,为其城市电影拍摄提供了与众不同的优越条件。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对推动情节发展、主题展现、内涵的进一步深化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次,重庆城市电影里重庆方言在台词、旁白方面的运用,不仅符合影片中的人物性格设定,也贴切地反映了现实中重庆人的基本特质。再则,重庆令人心驰神往的特色美食,尤其是火锅这一代表性意象和其背后蕴含着的文化意蕴,都彰显着重庆这座城市的人文气质。最后,重庆城市电影所反映的相对静态的社会生活和小人物的故事,与这座城市经历时代变革后不变的情怀联系在一起,使得重庆城市这个场所深具故事性和电影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城市电影 符号 方言
下载PDF
家之嬗变——中国家庭情节剧电影探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远婴 《民族艺术研究》 2017年第1期45-50,共6页
自电影在中国面世以来,其家庭情节剧就一直独领风骚,这取决于审美习惯,也成就于世俗传统。家庭情节剧电影的概念来自美国,日本也擅长制作家庭情节剧电影。美国家庭情节剧电影往往聚焦于个体与家庭的冲突,热衷个人自由的主题;日本的家庭... 自电影在中国面世以来,其家庭情节剧就一直独领风骚,这取决于审美习惯,也成就于世俗传统。家庭情节剧电影的概念来自美国,日本也擅长制作家庭情节剧电影。美国家庭情节剧电影往往聚焦于个体与家庭的冲突,热衷个人自由的主题;日本的家庭情节剧电影犹如某种特定生存方式的微缩景观,不用家庭叙事图解社会大势,而乐于白描普通人生活的细节;中国家庭情节剧电影更多地与"宏大叙事"相勾连,总是通过小家表现大家,彰显家与国的同构关系,说明国家的出路才是个人的出路。中国的家庭情节剧电影善于围绕伦理道德来建构矛盾冲突,常常通过人物的悲欢离合来探讨社会变化,在世俗化的生活图景中渲染爱情、亲情和友情,使故事理念更有情绪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家庭情节剧电影 家国同构 爱情 亲情 友情
下载PDF
新世纪中国艺术电影书写:记忆空间、空间副本与身份追认 被引量:7
16
作者 周星 吴晓钟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5-103,共9页
中国电影的深入化研究,不能仅限于对当下电影的现实描绘,对“记忆空间”也不啻是一种转换角度的探索,可以透视时代变迁中艺术电影的一些症候。时代转型下的人们愈发感受到空间的焦虑、错位、碎片化。空间记忆的迁移、迷失与放逐,引发文... 中国电影的深入化研究,不能仅限于对当下电影的现实描绘,对“记忆空间”也不啻是一种转换角度的探索,可以透视时代变迁中艺术电影的一些症候。时代转型下的人们愈发感受到空间的焦虑、错位、碎片化。空间记忆的迁移、迷失与放逐,引发文化记忆焦虑与身份认同焦虑。新世纪艺术电影中的“记忆空间”以“文化记忆”为内容,其生成机制依凭“记忆的社会框架”,将个体记忆提升至集体层面;以“空间副本”为形式,呈现为“地方记忆”的经验空间及场所记忆的“记忆之场”;以“身份追认”为旨归,在共享的文化记忆中重获“身份认同”。“记忆空间”的记忆构建,成为艺术电影书写记忆的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空间 艺术电影 文化记忆 空间副本 身份追认
下载PDF
电影理论批评“中国学派”的构想与建设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建强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160-165,共6页
建构电影理论批评的"中国学派"的意义重大。它对于匡正中国电影发展方向,汇聚中国电影人才宏大队伍,传承历史文化传统,重振中国电影雄风,让中国电影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直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意义。古今中外,学派的... 建构电影理论批评的"中国学派"的意义重大。它对于匡正中国电影发展方向,汇聚中国电影人才宏大队伍,传承历史文化传统,重振中国电影雄风,让中国电影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直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意义。古今中外,学派的形成,大致有赖于师承、地域、问题三种因缘,但无论是"师承性学派",还是"地域性学派",抑或"问题性学派"的形成和发展,都有赖于客观环境的改良、完善和主体的思想解放,都会有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我们既要对建构这一学派充满信心,也要对其建设的长期性、曲折性有清醒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理论批评 中国学派 师承性 地域性 问题性
下载PDF
鸡肋般的小人物与殊途同归的人心情感深处表现--电影《无名之辈》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星 《艺苑》 2018年第6期6-10,共5页
电影艺术就应当不断探索而拒绝墨守成规,新鲜感和创造性是影像艺术诱人的魅力。《无名之辈》无疑是带着出奇色彩而成为年度逆袭的影片。从剧作的多线索汇聚而揭出谜底,到打破好人坏人的一般陈述而令人唏嘘叹息,人物塑造的独特性和细节... 电影艺术就应当不断探索而拒绝墨守成规,新鲜感和创造性是影像艺术诱人的魅力。《无名之辈》无疑是带着出奇色彩而成为年度逆袭的影片。从剧作的多线索汇聚而揭出谜底,到打破好人坏人的一般陈述而令人唏嘘叹息,人物塑造的独特性和细节感人的创造,悲喜剧交织的出色呈现,对于底层人物性格命运描绘的真实生动,特别是带着向上追求的情感表现,这些都使得电影《无名之辈》的表现别具一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无名之辈》 创造性 结构出色 精神追求
下载PDF
看懂电影:城乡放映的国家意志与大众梦想(一)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道新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共7页
新中国建立以后,在冷战思维背景、社会主义政体与国营电影格局中,中国电影形成了一种政策规划与行政命令相辅相成的传播体制。以城乡放映为中心,中国电影走向规模宏大、覆盖面广、成就卓著、影响深远的国内传播。在全国各大、中城市的... 新中国建立以后,在冷战思维背景、社会主义政体与国营电影格局中,中国电影形成了一种政策规划与行政命令相辅相成的传播体制。以城乡放映为中心,中国电影走向规模宏大、覆盖面广、成就卓著、影响深远的国内传播。在全国各大、中城市的电影院、俱乐部和机关礼堂,政治挂帅与群众路线紧密结合,重点影片的发行放映成为宣讲政策和凝聚精神的重要手段,电影放映成为教育阵地。与此同时,在幅员辽阔的祖国各地及少数民族聚集区,数以万计的农村放映队跋山涉水、艰苦创业,通过露天电影的放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行放映 影片内容 国家意志 中影公司 国内传播 教育阵地 映间解说 冷战思维 行政命令 平原游击队
下载PDF
《邪不压正》:个性依然张扬的姜文电影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星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8-24,共7页
姜文的创作始终有一点谜团,大众对于姜文电影认知理解始终有分歧,评价姜文电影几乎总是成为难题,但姜文又是中国导演中具有独特性的“这一个”。他的几乎所有作品都会遭遇到各式各样的不同反应,然而他的作品始终是中国电影中重要的存在... 姜文的创作始终有一点谜团,大众对于姜文电影认知理解始终有分歧,评价姜文电影几乎总是成为难题,但姜文又是中国导演中具有独特性的“这一个”。他的几乎所有作品都会遭遇到各式各样的不同反应,然而他的作品始终是中国电影中重要的存在,个人独特的风格在市场上未必受到那么多人的欢迎。然而,尽管议论纷纷却远远超越了许多喧嚣一时的影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邪不压正》 姜文 张扬 个性 “这一个” 认知理解 作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