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质碳源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2MnPO4F/C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伟 刘峥 +3 位作者 艾慧婷 周含子 吕奕菊 张淑芬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36-1142,共7页
本文以甘蔗渣作为生物质碳源制备Na2MnPO4F/C正极材料。通过球磨法及原位热解法制备Na2MnPO4F/C正极材料,利用拉曼光谱对正极材料制备条件进行表征分析,得出Na2MnPO4F/C最佳制备条件为碳源用量15%、煅烧温度600℃。利用XRD、SEM、EDS、... 本文以甘蔗渣作为生物质碳源制备Na2MnPO4F/C正极材料。通过球磨法及原位热解法制备Na2MnPO4F/C正极材料,利用拉曼光谱对正极材料制备条件进行表征分析,得出Na2MnPO4F/C最佳制备条件为碳源用量15%、煅烧温度600℃。利用XRD、SEM、EDS、电化学测量技术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材料结晶性良好,碳材料很好地包覆在Na2MnPO4F聚氟阴离子材料表面,并且不影响材料结构。组装成纽扣电池,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Na2MnPO4F/C材料电化学性能优于Na2MnPO4F材料,在0.1C下,Na2MnPO4F/C材料首圈放电比容量为8.71 m Ah/g,而Na2MnPO4F材料首圈放电比容量为1.94 m Ah/g,通过原位热解法进行碳包覆能有效的提高材料的电子电导性,增加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钠基氟磷酸盐 生物质碳源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2,5-二溴对苯二羧酸配体的镧系金属有机骨架的合成、结构及性质
2
作者 罗小玲 邹品田 +4 位作者 王小燕 刘峥 孔翔飞 唐群 王胜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3-1150,共8页
采用溶剂热法,以2,5-二溴对苯二甲酸(H_(2)L)为配体,分别与六水合硝酸钕、六水合硝酸钆反应合成了_(2)种镧系金属有机骨架(MOFs):{[Nd_(2)(L)_(3)(DMF)_(2)(H_(2)O)_(2)]·_(2)DMF}n(1)和{[Gd_(2)(L)_(3)(DMF)_(2)(H_(2)O)_(2)]... 采用溶剂热法,以2,5-二溴对苯二甲酸(H_(2)L)为配体,分别与六水合硝酸钕、六水合硝酸钆反应合成了_(2)种镧系金属有机骨架(MOFs):{[Nd_(2)(L)_(3)(DMF)_(2)(H_(2)O)_(2)]·_(2)DMF}n(1)和{[Gd_(2)(L)_(3)(DMF)_(2)(H_(2)O)_(2)]·2DMF}n(_(2))。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荧光光谱、热重分析等测试方法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与性质研究。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均是以稀土离子为金属节点,与配体相互连接,形成无限延伸的三维网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系 2 5-二溴对苯二甲酸 金属有机骨架 晶体结构
下载PDF
基于切刻内切酶信号放大的电致化学发光DNA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海洪 黄文刚 +1 位作者 梁顺超 李建平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79-786,共8页
利用切刻内切酶的酶切作用实现信号放大,结合量子点高效的电化学发光性能,构建了一种新型电化学发光DNA生物传感器。将捕获探针DNA(c-DNA)通过自组装的方式固定到金电极表面,后与目标DNA(t-DNA)互补杂交形成双链DNA,利用切刻内切酶Nt.Bs... 利用切刻内切酶的酶切作用实现信号放大,结合量子点高效的电化学发光性能,构建了一种新型电化学发光DNA生物传感器。将捕获探针DNA(c-DNA)通过自组装的方式固定到金电极表面,后与目标DNA(t-DNA)互补杂交形成双链DNA,利用切刻内切酶Nt.Bst NBI特异性识别双链上的酶切位点(5'-GAGTC-3'),然后在c-DNA相应的切割位点(识别序列3'端后的4个碱基处)对其进行剪切,释放出目标链,参与下一轮的杂交及酶切,通过目标物的循环利用,实现信号放大。利用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和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化二亚胺(EDC)活化羧基化Cd Te量子点表面的羧基,与电极表面残留的c-DNA末端的氨基共价交联,通过测定捕获的量子点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对目标DNA进行检测。优化后的检测条件为:c-DNA浓度1μmol/L,杂交时间60 min,Nt.Bst NBI浓度0.5 U/μL,酶切反应时间4 h。在优化条件下,目标DNA浓度在2.0×10^(-13)~2.0×10^(-11)mol/L范围内,其对数与电化学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7.3×10^(-14) mol/L。人体血样加标回收率为96.4%~1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生物传感器 切刻内切酶 量子点 电致化学发光 信号放大
下载PDF
缩酮席夫碱类阴离子识别的量子化学研究
4
作者 梁秋群 刘峥 +2 位作者 梁楚欣 魏席 张淑芬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9-206,共8页
缩酮席夫碱是良好的阴离子识别剂,利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3种缩酮席夫碱阴离子受体与阴离子客体相结合的空间结构、电荷分布、结合能等方面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阴离子受体分子的阴离子结合位点位于亚氨基-NH-部,受体分子和阴... 缩酮席夫碱是良好的阴离子识别剂,利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3种缩酮席夫碱阴离子受体与阴离子客体相结合的空间结构、电荷分布、结合能等方面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阴离子受体分子的阴离子结合位点位于亚氨基-NH-部,受体分子和阴离子间通过氢键相互作用,阴离子有一部分负电荷转移到受体分子中,且转移的电荷量为R3-3> R3-2> R3-1,在考察的阴离子中,F^-与受体分子的结合能最大,而在3种受体分子中,R3-3对阴离子结合能最大.计算模拟结果,与实验情况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缩酮席夫碱 阴离子识别 电子结构
下载PDF
分子印迹荧光纸基传感器食品安全可视化快速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1
5
作者 罗小玲 王小燕 +3 位作者 吕奕菊 孔翔飞 邹品田 刘峥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60-170,共11页
食品安全问题随着食品种类的丰富一直备受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耗时长、操作专业性强,从而制约了现场应用。而分子印迹聚合物结合比率型荧光传感技术所构建的纸基传感器,因其快速即时、低成本、高准确度且便携化的... 食品安全问题随着食品种类的丰富一直备受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耗时长、操作专业性强,从而制约了现场应用。而分子印迹聚合物结合比率型荧光传感技术所构建的纸基传感器,因其快速即时、低成本、高准确度且便携化的特点,在食品安全的检测领域逐渐成为研究重点,展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概括了分子印迹技术以及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重点对分子印迹比率型荧光纸基传感器在食品安全可视化快速检测技术领域中的应用进展进行归纳,特别提出纸基纤维素材料功能化技术及其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改善其非特异性性能并提高检测灵敏度,最后提出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并对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分析检测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分子印迹荧光纸基传感器的应用扩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 比率型荧光 纸基传感器 可视化快速检测
下载PDF
荧光可视化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6
作者 王小燕 刘峥 +3 位作者 郭容婷 丁智远 吕奕菊 孔翔飞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57-1364,共8页
介绍了常见的荧光可视化传感器(比率、纸基、分子印迹荧光传感器),荧光可视化传感机制(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内滤效应、光诱导电子转移、聚集诱导猝灭、聚集性诱导发射、分子内电荷转移、金属-配体电荷转移等)及其判定方法,综述了量子点(... 介绍了常见的荧光可视化传感器(比率、纸基、分子印迹荧光传感器),荧光可视化传感机制(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内滤效应、光诱导电子转移、聚集诱导猝灭、聚集性诱导发射、分子内电荷转移、金属-配体电荷转移等)及其判定方法,综述了量子点(普通量子点和生物质量子点)、有机荧光物质和金属荧光纳米团簇等发光物质作为荧光可视化探针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引用文献69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可视化技术 食品分析 应用进展
下载PDF
锰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Jahn-Teller效应抑制方法进展
7
作者 王绍聪 李伟 +2 位作者 黄瑞琴 郭艺飞 刘峥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9-149,共11页
本文对近些年国内外锰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Jahn-Teller效应抑制方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目前抑制锰基电极材料Jahn-Teller效应方法主要有掺杂、包覆等。首先介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锰基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和Na_(2)MnPO_(4)F聚阴... 本文对近些年国内外锰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Jahn-Teller效应抑制方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目前抑制锰基电极材料Jahn-Teller效应方法主要有掺杂、包覆等。首先介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锰基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和Na_(2)MnPO_(4)F聚阴离子型化合物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重点介绍了掺杂和包覆两种抑制手段及抑制效果,研究表明掺杂可以调控锰离子价态,稳定其结构不发生畸变,因而掺杂在抑制Jahn-Teller效应方面优于包覆。掺杂的研究热点主要涉及金属阳离子掺杂、非金属阴离子掺杂、氧空位生成,而能有效将电极材料与电解液隔离的包覆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Jahn-Teller效应。最后总结指出抑制Jahn-Teller效应最有效的方法还是从材料结构入手,通过控制Mn—O键长来保证材料结构不会发生扭曲,同时Mn^(3+)浓度也会相应降低。本文对于Jahn-Teller效应抑制方法的系统总结有望为日后提出新的抑制Jahn-Teller效应的方案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聚阴离子化合物 正极材料 JAHN-TELLER效应 锰离子
下载PDF
Na_(2)MnPO_(4)F/Ti_(3)C_(2)-CQDs对Li/Na储能性能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8
作者 王绍聪 李伟 +1 位作者 周烽海 刘峥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4-628,共5页
Na_(2)MnPO_(4)F作为锂/钠混合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具有低成本、无毒、高电压和价态丰富等特点,但电子电导率低、离子扩散速率慢、锰的溶解及Jahn-Teller效应,限制了其应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下的第一性原理,以Na_(2)MnPO_(4)F/Ti_(3)C_... Na_(2)MnPO_(4)F作为锂/钠混合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具有低成本、无毒、高电压和价态丰富等特点,但电子电导率低、离子扩散速率慢、锰的溶解及Jahn-Teller效应,限制了其应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下的第一性原理,以Na_(2)MnPO_(4)F/Ti_(3)C_(2)和Na_(2)MnPO_(4)F/Ti_(3)C_(2)-碳量子点(CQDs)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构建Na2MnPO4F、NaLiMnPO_(4)F、Na_(2)MnPO_(4)F/Ti_(3)C_(2)、NaLiMnPO_(4)F/Ti_(3)C_(2)、Na_(2)MnPO4F/Ti_(3)C_(2)-CQDs和NaLiMnPO_(4)F/Ti_(3)C_(2)-CQDs等6种结构模型,计算能带结构、结合能、态密度及电荷局域密度,分析复合前后材料的电子结构和性能变化。Li原子的引入,使Na_(2)MnPO_(4)F与Ti_(3)C_(2)和Ti_(3)C_(2)-CQDs的结合能分别增大1.1397 J/m^(2)和0.7866 J/m^(2),复合Ti_(3)C_(2)和Ti_(3)C_(2)-CQDs能改善Na_(2)MnPO_(4)F的导电性,且Ti_(3)C_(2)-CQDs改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2)MnPO_(4)F Ti_(3)C_(2)-碳量子点(CQDs)复合材料 第一性原理 密度泛函理论(DFT)
下载PDF
3-氨基-1,2,4-三氮唑及3-氨基-1,2,4-三氮唑并芳香醛类希夫碱自组装膜对碳钢在0.5mol/L盐酸中的缓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哲 阮乐 +1 位作者 李秀莹 黄晓东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3-199,共7页
目的通过自组装技术在碳钢表面得到3-氨基-1,2,4-三氮唑及3种3-氨基-1,2,4-三氮唑并芳香醛类希夫碱的三种自组装膜,提高碳钢在0.5 mol/L HCl溶液中的缓蚀性能。方法采用电化学方法如电化学阻抗谱、tafel极化曲线等研究席夫碱类自组装膜... 目的通过自组装技术在碳钢表面得到3-氨基-1,2,4-三氮唑及3种3-氨基-1,2,4-三氮唑并芳香醛类希夫碱的三种自组装膜,提高碳钢在0.5 mol/L HCl溶液中的缓蚀性能。方法采用电化学方法如电化学阻抗谱、tafel极化曲线等研究席夫碱类自组装膜在盐酸中的电化学参数,如阻抗变化、腐蚀电位、腐蚀电流。采用XPS方法对自组装膜的成分进行表征。结果计算自组装膜在盐酸溶液中的最高缓蚀效率达到92.72%,XPS测试表明自组装分子与金属原子以化学键的方式结合。结论 3-氨基-1,2,4-三氮唑及3种3-氨基-1,2,4-三氮唑并芳香醛类希夫碱自组装膜均对碳钢在盐酸中有良好的缓蚀性能,缓蚀效率的大小与分子结构有关,分子中的O、N杂原子、卤素基团、三唑环及苯环等有利于自组装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希夫碱 碳钢 腐蚀
下载PDF
DNA辅助识别的西马特罗分子印迹传感器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连明 张东友 +1 位作者 曾英 李建平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70-1777,共8页
利用DNA改善印迹孔穴对模板分子空间识别性能,建立了高选择性印迹材料的制备新方法,并用于痕量西马特罗的测定。在金电极表面自组装固定双链DNA,待西马特罗与DNA双链进行结合后,以西马特罗-DNA复合物为模板,电聚合制备西马特罗-DNA复合... 利用DNA改善印迹孔穴对模板分子空间识别性能,建立了高选择性印迹材料的制备新方法,并用于痕量西马特罗的测定。在金电极表面自组装固定双链DNA,待西马特罗与DNA双链进行结合后,以西马特罗-DNA复合物为模板,电聚合制备西马特罗-DNA复合物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膜。去除待测分子西马特罗,得到对西马特罗具有高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传感器。对传感器制备及工作条件进行了优化,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对西马特罗与DNA的结合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为沟槽式结合。印迹膜以乙醇-乙酸(8∶1,V/V)为洗脱剂,洗脱时间为35 min,重吸附时间为45 min。以铁氰化物作为探针,其氧化电流与西马特罗浓度在1. 0×10^(-13)~1. 0×10^(-10)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 2×10^(-14)mol/L(S/N=3)。将传感器成功应用于猪肉样品中西马特罗的检测,结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 西马特罗 电化学传感器 DNA 选择性识别
下载PDF
第一性原理研究Ni、V、Zr、N、P、S单掺杂及其共掺杂锐钛矿物相TiO_2的电子结构和吸收光谱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峥 王浩 +2 位作者 韩佳星 张菁 张淑芬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3-525,共13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的Castep(MS 5.5)软件包进行计算,计算方法为广义梯度近似(generalized gradient approximation,GGA)下的Predew-Burke-Ernzerhof交换关联泛函和投影缀加平面波方法,构建2×2&#...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的Castep(MS 5.5)软件包进行计算,计算方法为广义梯度近似(generalized gradient approximation,GGA)下的Predew-Burke-Ernzerhof交换关联泛函和投影缀加平面波方法,构建2×2×1锐钛矿相二氧化钛单掺杂Ni、V、Zr、W等金属原子及N、P、S等非金属原子的晶胞模型,对掺杂锐钛矿相二氧化钛的能带结构、态密度和吸收光谱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Ni、V、Zr、W、P、N、S单掺杂二氧化钛的带隙宽度,除了W元素,其它掺杂元素都使带隙变窄,吸收光谱发生一定程度的红移.同时计算结果也表明,在金属和非金属共掺杂的作用下,由于共掺杂元素的引入,均使得带隙降低,其中P-V和S-Ni共掺杂的带隙最小,光学性质显示S-Ni共掺杂吸收边带最宽,对可见光的利用率最高,理论上S-Ni共掺杂锐钛矿二氧化钛具有良好的光致阴极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TiO2晶体 电子结构 吸收光谱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共振散射光谱法测定牛奶中的四环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宁莉 范晶晶 +2 位作者 马小龙 王文平 单展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34-138,共5页
在1.0×10^(-5) mol/L的盐酸溶液中,四环素可与Co^(2+)发生络合反应形成螯合阳离子,该阳离子再与带负电的铝试剂通过静电引力作用形成三元离子缔合物,从而使反应体系的共振散射强度显著增强。在最优条件下,体系的共振散射强度增加值... 在1.0×10^(-5) mol/L的盐酸溶液中,四环素可与Co^(2+)发生络合反应形成螯合阳离子,该阳离子再与带负电的铝试剂通过静电引力作用形成三元离子缔合物,从而使反应体系的共振散射强度显著增强。在最优条件下,体系的共振散射强度增加值(△I)与四环素浓度在2.0×10^(-7 )mol/L~1.5×10^(-5)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I=1.247×10~7c+16.44(c为Tc的浓度,mol/L),检出限为4.81×10^(-8) mol/L,相关系数为0.997 1,据此建立一种测定四环素的新方法。将该方法用于检测牛奶样品中的四环素,加标回收率在99.28%~101.7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 铝试剂 离子缔合物 共振散射
下载PDF
基于吡啶二羧酸配体的稀土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
13
作者 王胜 黄瑞琴 +2 位作者 王绍聪 刘峥 唐群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63-1671,共9页
以2,6-二甲基吡啶-3,5-二羧酸(H_(2)L_(1))为主配体,1,10-菲咯啉(L_(2))为辅配体,分别与五水合硝酸镝、六水合硝酸铽及六水合硝酸铕通过水热法合成[Dy_(2)(L_(1))_(3)(L_(2))_(2)]_(n)(1)、{[Tb_(2)(L_(1))_(3)(L_(2))_(2)]·5H_(2)... 以2,6-二甲基吡啶-3,5-二羧酸(H_(2)L_(1))为主配体,1,10-菲咯啉(L_(2))为辅配体,分别与五水合硝酸镝、六水合硝酸铽及六水合硝酸铕通过水热法合成[Dy_(2)(L_(1))_(3)(L_(2))_(2)]_(n)(1)、{[Tb_(2)(L_(1))_(3)(L_(2))_(2)]·5H_(2)O}_(n)(2)和{[Eu_(2)(L_(1))_(3)(L_(2))_(2)]·5H_(2)O}_(n)(3)三种配合物。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热重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与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1~3均以稀土离子为金属节点连接配体L_(1)^(2-)和L_(2),形成无限延伸的一维链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吡啶二羧酸 1 10-菲咯啉 晶体结构
下载PDF
助剂型自修复涂层用纳米容器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胜 吕奕菊 +2 位作者 曹磊 彭静 刘峥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1-88,共8页
综述了自修复涂层防腐机理,有机纳米容器、无机纳米容器的材料选择与配方设计;总结了自修复涂层的响应机制,包括机械响应、pH响应、氧化还原响应、光照响应等;对有机纳米容器与无机纳米容器进行了比较,指出助剂型自修复涂层的缺陷并提... 综述了自修复涂层防腐机理,有机纳米容器、无机纳米容器的材料选择与配方设计;总结了自修复涂层的响应机制,包括机械响应、pH响应、氧化还原响应、光照响应等;对有机纳米容器与无机纳米容器进行了比较,指出助剂型自修复涂层的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剂型自修复 防腐涂层 机理 纳米容器
下载PDF
6种燕尾形苝二酰亚胺类双子表面活性剂对碱性锌电极缓蚀机理理论研究
15
作者 王浩 刘峥 +2 位作者 梁秋群 赵永 张淑芬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182-5191,共10页
为了研究燕尾型苝二酰亚胺类双子表面活性剂对碱性锌电极缓蚀机理,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分子动力学模拟(MD)方法,探讨了两类共6种燕尾型苝二酰亚胺类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行为。DFT计算结果表明,前线分子轨道分布主要位于分子核心的... 为了研究燕尾型苝二酰亚胺类双子表面活性剂对碱性锌电极缓蚀机理,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分子动力学模拟(MD)方法,探讨了两类共6种燕尾型苝二酰亚胺类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行为。DFT计算结果表明,前线分子轨道分布主要位于分子核心的苝二酰亚胺骨架上,且苝二酰亚胺骨架上的N原子为分子的反应活性中心。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6种燕尾型苝二酰亚胺类双子表面活性剂均能与水溶液中的金属锌表面发生相互作用,N2、P2在两类双子表面活性剂中均表现出有较高的吸附能和较大的扩散系数,吸附能分别为-11315.868kcal/mol、-10785.698kcal/mol,扩散系数分别为2.5、1.32;研究结果同时表明,N2和P2形成的双子表面活剂膜层对腐蚀粒子OH-的阻止效果较好,能够在金属锌表面起到很好的缓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腐蚀 分子模拟
下载PDF
缩酮席夫碱阴离子受体的合成、表征及阴离子识别研究
16
作者 刘峥 韩佳星 +2 位作者 王浩 魏席 张淑芬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6-320,352,共6页
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阴离子对医药、生命科学、环境保护、农业生产和工业催化等领域的研究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此,阴离子识别技术与阴离子受体的设计合成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合成了3种1,10-邻菲罗琳-5,6-二酮缩(硝基)苯... 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阴离子对医药、生命科学、环境保护、农业生产和工业催化等领域的研究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此,阴离子识别技术与阴离子受体的设计合成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合成了3种1,10-邻菲罗琳-5,6-二酮缩(硝基)苯肼席夫碱阴离子受体(R3-1、R3-2和R3-3),应用比色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受体分子对阴离子的识别性能。结果表明,受体R3-1、R3-2和R3-3均对阴离子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其中R3-3的识别效果最好。分析R3-3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计算得出R3-3对F-、Ac O-和H2PO4-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6 956(R2=0.985 9)、4 730(R2=0.987 3)和3 754(R2=0.978 7);检出限分别为2.88×10(-6)mol/L(R2=0.991 2)、7.7×10(-6)mol/L(R2=0.995 3)、1.47×10(-5)mol/L(R2=0.992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阴离子 比色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下载PDF
三嗪类席夫碱及其铁盐的制备、表征及吸波性能研究
17
作者 孙丹 刘峥 +4 位作者 陈则胜 刁娜 梁秋群 郭亚晋 张淑芬 《化学世界》 CAS 2021年第8期486-491,共6页
以三聚氰胺、噻吩-2-甲醛、呋喃-2-甲醛、吡咯-2-甲醛为原料,合成了3种新型席夫碱,并利用FeCl3制备了相应的铁盐。采用质谱、红外和紫外等手段对席夫碱及其铁盐进行了表征。测定了3种席夫碱及其铁盐的电导率及电磁参数,结果表明,共轭平... 以三聚氰胺、噻吩-2-甲醛、呋喃-2-甲醛、吡咯-2-甲醛为原料,合成了3种新型席夫碱,并利用FeCl3制备了相应的铁盐。采用质谱、红外和紫外等手段对席夫碱及其铁盐进行了表征。测定了3种席夫碱及其铁盐的电导率及电磁参数,结果表明,共轭平面性质的席夫碱铁盐具有吸波性能,且电导率比席夫碱提高了2~3个数量级。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席夫碱进行结构优化,将优化的数据进行初筛,对可能影响较大的某些量子化学参量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逐步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4号C原子的净电荷越小、间隙能量越小,则吸波损耗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嗪类席夫碱 铁盐 电导率 吸波性能
下载PDF
色谱分析中的串联技术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育坚 杜甫佑 +2 位作者 刘智敏 司小喜 许志刚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42-849,共8页
样品中物质信息的获取离不开分离和检测,对于复杂样品的分析,简单的一维色谱方法常常难以完成所有组分的分离和鉴定。为此,多种色谱串联技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色谱串联技术包括柱串联技术、检测器串联技术、多维色谱等。该文详细... 样品中物质信息的获取离不开分离和检测,对于复杂样品的分析,简单的一维色谱方法常常难以完成所有组分的分离和鉴定。为此,多种色谱串联技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色谱串联技术包括柱串联技术、检测器串联技术、多维色谱等。该文详细介绍了以上3种串联技术(不包括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自2010年以来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这些技术在获取样品中更加全面和精准的信息方面的典型应用。最后对色谱串联分析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 色谱分析 分离与检测 检测器 多维色谱 综述
下载PDF
含羧基双席夫碱及其铜髤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其性质 被引量:9
19
作者 梁楚欣 刘峥 +4 位作者 梁秋群 唐群 李海莹 黄何香 张淑芬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30-1138,共9页
利用邻羧基苯甲醛分别与1,3-丙二胺和乙二胺进行缩合得到邻羧基苯甲醛缩1,3-丙二胺双席夫碱(L1)和邻羧基苯甲醛缩乙二胺双席夫碱(L2)。以L1和L2为配体,分别与一水合乙酸铜在无水甲醇中通过溶剂热反应得到2个铜(Ⅱ)配合物[Cu(L1)(CH3OH)]... 利用邻羧基苯甲醛分别与1,3-丙二胺和乙二胺进行缩合得到邻羧基苯甲醛缩1,3-丙二胺双席夫碱(L1)和邻羧基苯甲醛缩乙二胺双席夫碱(L2)。以L1和L2为配体,分别与一水合乙酸铜在无水甲醇中通过溶剂热反应得到2个铜(Ⅱ)配合物[Cu(L1)(CH3OH)](1)和[Cu2(L)2]·2H2O·CH3OH (2),其中邻苯二甲酸单甲酯缩乙二胺双席夫碱(L)为配体L2与甲醇发生加成反应形成的新配体。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法、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热重分析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结构表征与性质研究。单晶结构分析表明:L2为邻羧基苯甲醛缩乙二胺双席夫碱配体,属单斜晶系,I2/a空间群。配合物1属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Cu(Ⅱ)与一个双席夫碱L1配体和一个甲醇分子配位,形成五配位的四方锥[CuO3N2]构型。配合物2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Cu(Ⅱ)与配体L的2个氮原子和3个氧原子配位,形成五配位的扭曲三角双锥[CuO3N2]构型,并通过羧基氧原子桥连形成双核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席夫碱 铜配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热稳定性
下载PDF
以吡啶-2,5-二羧酸或噻吩-2,5-二羧酸为配体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 被引量:8
20
作者 韩佳星 刘峥 +3 位作者 梁楚欣 唐群 李庆伟 张淑芬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05-612,共8页
以吡啶-2,5-二羧酸(2,5-pyridinedicarboxylic acid,H_2L_1)、噻吩-2,5-二羧酸(Thiophene 2,5-dicarboxylic acid,H_2L_2)为主要配体,4,4′-联吡啶(4,4′-bipy)、菲咯啉(phen)为辅助配体,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合成了3个过渡金属配合物:[Co_2... 以吡啶-2,5-二羧酸(2,5-pyridinedicarboxylic acid,H_2L_1)、噻吩-2,5-二羧酸(Thiophene 2,5-dicarboxylic acid,H_2L_2)为主要配体,4,4′-联吡啶(4,4′-bipy)、菲咯啉(phen)为辅助配体,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合成了3个过渡金属配合物:[Co_2(L_1)_2(bipy)(H_2O)_6]·bipy·H_2O (1)、[Cu(L_2)_2(bipy)_2]n(2)、[Ni_2(L_2)(phen)_2(H_2O)_4](3),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红外光谱(IR)、荧光光谱(FL)和热重分析(TG/DTG)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配合物2为P1空间群,配合物3为P2/n空间群;配合物1和配合物3为零维双核小分子结构,配合物2为二维层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环羧基配体 过渡金属配合物 晶体结构 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