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滋病合併卡氏肺孢子菌肺炎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胡国启 张学武 +1 位作者 李春玉 段振乾 《临床肺科杂志》 2010年第10期1471-1472,共2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併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艾滋病合并PCP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及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结果该病以发热伴进行呼吸困难、紫绀等为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而影像学改...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併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艾滋病合并PCP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及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结果该病以发热伴进行呼吸困难、紫绀等为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而影像学改变以双肺呈弥漫性渗出性病变或网格状改变,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为主;还可见肺部局限性渗出性病变、胸腔积液等。结论结合HIV感染病史,加强对本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的认识、及时的诊断性治疗是正确诊断的主要措施。复方新诺明治疗艾滋病合併卡氏肺孢子菌肺炎安全有特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氏肺孢子菌肺炎 艾滋病 临床分析 纵隔淋巴结肿大 渗出性病变 诊断性治疗 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
下载PDF
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12例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学武 胡国启 +1 位作者 李春玉 周敏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7-320,共4页
目的:探讨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安全性及影响应答反应的相关因素. 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3例单独接受苦参素治疗与109例接受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应答反应情况及影... 目的:探讨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安全性及影响应答反应的相关因素. 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3例单独接受苦参素治疗与109例接受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应答反应情况及影响应答反应的相关因素. 结果:312例患者完全应答率(CR)为36.5%,持续应答(SR)率32.4%;恶化率8.0%;基线ALT<1 334nkat/L、1 334 nkat/L≤ALT<3 335 nkat/L、3 335 nkat/L ≤ALT<6 670 nkat/L及ALT≥6 670 nkat/L的患者CR 和SR分别为21.4%,33.8%,39.7%及59.5%和14.3%, 31.6%,38.5%及47.6%(P=0.0 012和0.0 027); HBVDNA<108copies/L、108copies/L≤HBVDNA≤1011copies/L及HBVDNA>1011copies/L的患者完全应答和持续应答率分别为57.9%,37.4%及26.5%和50.0%, 28.9%及8.2%(P=0.0 262和0.0 070);苦参素治疗乙肝疗程以6 mo时应答反应率最高,延长疗程应答率进一步提高有限;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完全应答和持续应答率分别为46.8%和41.3%高于单用苦参素的31.0% 和27.6%(P=0.0 048和0.0 020),而恶化病例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用苦参素组(11.3% vs 1.8%,P=0.0 009). 结论: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肯定的疗效,应答反应随基线ALT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而与治疗前HBV DNA水平呈负相关;苦参素单用治疗乙肝部分病例可发生病情恶化,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可提高应答反应率并降低恶化病例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素 疗慢性乙型肝炎 疗效观察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春玉 张学武 胡国启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370-372,共3页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1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d,苦参素0.6g/d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和对照组76例仅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治疗24周时的应答反应情况。结...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1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d,苦参素0.6g/d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和对照组76例仅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治疗24周时的应答反应情况。结果治疗24周时,观察组和对照组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和完全应答率分别为67.1%和50.0%、78.6%和58.9%、30.4%和11.5%及27.1%和13.2%,各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分别为0.0359、0.0076、0.0205及0.034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结论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显著提高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的早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阿德福韦酯 苦参素 治疗 临床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致转氨酶反跳的临床意义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学武 李旭 +2 位作者 胡国启 李春玉 周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致ALT反跳的临床意义及影响因素。方法对96例接受氧化苦参碱治疗过程中出现ALT反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ALT反跳的临床意义,分析影响ALT的反跳的因素。结果氧化苦参碱治...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致ALT反跳的临床意义及影响因素。方法对96例接受氧化苦参碱治疗过程中出现ALT反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ALT反跳的临床意义,分析影响ALT的反跳的因素。结果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ALT反跳发生率为22.2%;伴有ALT反跳的患者对治疗的完全应答率和持续应答率均高于未发生ALT反跳者(P=0.0010和P=0.0086);ALT反跳的患者HBVDNA下降幅度高于未发生ALT反跳者(P=0.0002、0.0000);ALT反跳发生率与治疗前的HBVDNA水平呈正相关(P=0.0014);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能降低ALT的反跳率(27.2%vs 11.6%,P=0.002)。结论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可发生ALT反跳,其发生与氧化苦参碱抗病毒的应答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乙型肝炎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HBVDNA
下载PDF
拉米夫定治疗小儿与成人慢性乙型肝炎1年对照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周敏 张学武 胡国启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534-535,共2页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小儿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和安全性 ,以及小儿与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拉米夫定治疗反应的差异。方法 :3 6例小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 42例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分别接受拉米夫定治疗 5 2周 ,对照观察临床、生化及...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小儿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和安全性 ,以及小儿与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拉米夫定治疗反应的差异。方法 :3 6例小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 42例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分别接受拉米夫定治疗 5 2周 ,对照观察临床、生化及病原学方面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 5 2周后 ,小儿组及成人组ALT复常率分别为 94.44%和73 .81% ;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 91.67%和 71.43 % ;HBV DNA估计变异率分别为 8.3 3 %和 2 8.5 7% ;两组HBeAg阴转率和HBeAg/抗 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5 2 .78%、3 3 .3 3 %和 2 8.5 7%、14 .2 % ,以上两组各项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似 ,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小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拉米夫定治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且临床疗效优于成人慢性乙型肝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 儿童 成人 拉米夫定 药物治疗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治疗拉米夫定撤药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唐超 张学武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治疗拉米夫定撤药性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2例诊断为拉米夫定撤药性肝炎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在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与氧化苦参碱和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观察HBV DNA、HBeAg阴转情况及ALT复常情况,并记录...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治疗拉米夫定撤药性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2例诊断为拉米夫定撤药性肝炎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在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与氧化苦参碱和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观察HBV DNA、HBeAg阴转情况及ALT复常情况,并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过程中,两组各有1例发展为重型肝炎,其他不良反应轻微;治疗结束时,两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53.6%和95.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HBeAg阴转率分别为54.2%和21.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LT复常率分别为71.4%和64.7%,差异无显著性(P>0.05);完全应答、部分应答和无应答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1%对25.0%、53.6%对62.5%和14.3%对12.5%,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治疗拉米夫定撤药性肝炎安全有效,可以代替拉米夫定用于拉米夫定撤药性肝炎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撤药性肝炎 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氧化苦参碱
下载PDF
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原蛋白影响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春玉 张学武 +2 位作者 胡国启 段振乾 张彦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38-140,192,共4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替比夫定、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血清乙肝抗原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1∶1随机、对照设计。共入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替比夫定组50例,拉米夫定组50例;对照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目的:观察和比较替比夫定、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血清乙肝抗原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1∶1随机、对照设计。共入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替比夫定组50例,拉米夫定组50例;对照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动态监测患者血清HBsAg、HBeAg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1年时,替比夫定组患者血清HBV DNA PCR法检测不到的比率、ALT复常率均较拉米夫定组稍高,但无统计学意义;HBeAg阴转率及血清学转化率以及病毒突破率分别为34%、28%和8%,均优于拉米夫定组的16%、12%和22%,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分别为0.0377、0.0455和0.0498)。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抗原蛋白HBsAg及HBeAg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替比夫定组患者治疗1个月时,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较基线下降分别为(30.2±16.1)S/N和(80.8±12.9)S/CO,均高于拉米夫定组的(7.8±12.4)S/N和(10.9±27.9)S/C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至治疗12个月时,其降幅差异更为明显,分别达到(146.7±32.5)S/N和(202.3±62.8)S/CO及(68.4±39.5)S/N和(90.4±52.8)S/CO,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替比夫定不良反应轻微,与拉米夫定类似。结论:替比夫定较拉米夫定具有更强地抑制HBV DNA复制能力以及较少的耐药率和病毒反跳率;同时替比夫定能更强地抑制病毒抗原蛋白的表达,可能与较高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拉米夫定/治疗应用 替比夫定/治疗应用 不良反应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e-抗原
下载PDF
苦参素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胡国启 张学武 周敏 《肝脏》 2002年第3期184-185,共2页
关键词 苦参素 拉米夫定耐药性乙型肝炎 LRHB 治疗方法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肝肾综合征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彦 胡国启 +3 位作者 刘萍 刘标 刘朋 张学武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3期26-29,共4页
肝肾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由肝功能衰竭引起的肾功能损伤性疾病,是重症肝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病死率较高。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无定论,功能性肾衰竭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临床常采用药物、肝或肾移植术和血液净化等方法进行治疗... 肝肾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由肝功能衰竭引起的肾功能损伤性疾病,是重症肝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病死率较高。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无定论,功能性肾衰竭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临床常采用药物、肝或肾移植术和血液净化等方法进行治疗。本文就肝肾综合征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其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肾综合征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以嗜酸粒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的117例恙虫病报告 被引量:17
10
作者 张彦 张学武 +3 位作者 胡国启 马前坡 刘标 刘萍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30-333,共4页
目的 报告恙虫病患者嗜酸粒细胞减少现象.方法 对界首市人民医院和临泉县人民医院2012年8月至12月收治的117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另外选取健康体格检查者6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研究恙虫病患者嗜酸粒细胞的变化.计量... 目的 报告恙虫病患者嗜酸粒细胞减少现象.方法 对界首市人民医院和临泉县人民医院2012年8月至12月收治的117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另外选取健康体格检查者6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研究恙虫病患者嗜酸粒细胞的变化.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嗜酸粒细胞减少在恙虫病患者的发生率为96.6%,居各种实验室检查异常发生率的第1位.治疗前恙虫病组嗜酸粒细胞减少率为96.6%(113/117),嗜酸粒细胞计数为(0.016±0.009)×109/L,而健康对照组分别为8.3%(5/60)和(0.085±0.025)×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138.990 4,P<0.01;t=15.678 3,P<0.01).共有65例患者在治疗后4~9 d复查血常规,嗜酸粒细胞减少率下降为23.19,嗜酸粒细胞计数升高为(0.040±0.010)×109/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8.191 2,P<0.01;t=2.641 2,P<0.05).结论 嗜酸粒细胞减少是恙虫病患者的重要临床特征,可作为恙虫病诊断的重要线索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林斑疹伤寒 嗜酸粒细胞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