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手术效果的影响
1
作者 唐学良 《大医生》 2023年第2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拟行PC...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拟行PCI术的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入院后均接受降压、调脂、抗凝、稳定斑块、抗炎等基础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术前300 mg/d,术后75 mg/d)治疗,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术前180 mg/d,术后90 mg/d)治疗,均连续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MACE发生率及治疗前后抗血小板检测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MACE发生率为9.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P2Y12反应单位(PRU)、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PAR、CK-MB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RU、c TnI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ACS患者行PCI治疗中,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效果更佳,可有效减少术后MACE发生,预后质量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并泵衰竭早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预防心源性休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8
2
作者 宋明才 雷汉东 +3 位作者 张稳柱 李健豪 梁嘉永 陈国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3886-3888,共3页
目的:评价早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在冠脉内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泵衰竭的患者对预防心源性休克(CS)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AMI并泵衰竭患者,入院后6h内无CS发生者共计54例,其中IABP组27例,在直接PCI、积极药物治疗基础... 目的:评价早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在冠脉内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泵衰竭的患者对预防心源性休克(CS)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AMI并泵衰竭患者,入院后6h内无CS发生者共计54例,其中IABP组27例,在直接PCI、积极药物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IABP辅助治疗,对照组27例,给予直接PCI及积极药物治疗,若病情进展至CS,则给予IAB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CS的发生率及CS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IABP组5例发CS,对照组12例发生CS(18.5%vs44.4%,P=0.04),17例CS患者中7例死亡,37例非CS患者中5例死亡(41.2%vs13.5%,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S显著增加AMI并泵衰竭患者病死率,早期应用IABP可明显降低AMI并泵衰竭患者CS的发生率,从而有利于改善AMI并泵衰竭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泵衰竭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心源性休克
下载PDF
持续性心房颤动电复律术后近期复发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宋明才 张稳柱 +5 位作者 雷汉东 李建辉 李健豪 梁嘉永 苏景强 陈国钦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8年第4期337-339,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电复律术后近期复发的预测因素,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62例行电复律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左房大小、P波终末电势(PtfV1)、二尖瓣狭窄程度、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射血力、V...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电复律术后近期复发的预测因素,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62例行电复律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左房大小、P波终末电势(PtfV1)、二尖瓣狭窄程度、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射血力、VE/VA、合并高血压与电转复术后2个月内复发的关系。结果62例电复律后2个月内复发22例,复发率35.5%,单因素分析示电转复后左房扩大、二尖瓣狭窄、PtfV1异常与房颤近期复发显著相关,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只有左房扩大是电转复术后持续性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左房扩大是持续性房颤电复律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二尖瓣狭窄及PtfV1异常使持续性房颤电复律术后的近期复发率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 电复律 复发
下载PDF
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对AMI患者疗效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梁嘉永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年第7期27-28,共2页
目的总结雷帕酶素药物洗脱支架对AMI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128例患者的病史资料。结果支架植入全部成功,术中未出现急性心血管事件,住院期间无心脏事件和各种原因引... 目的总结雷帕酶素药物洗脱支架对AMI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128例患者的病史资料。结果支架植入全部成功,术中未出现急性心血管事件,住院期间无心脏事件和各种原因引起的死亡发生。术后随访1年,无死亡病例,无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病例,且均无支架再狭窄。结论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对AMI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酶素药物洗脱支架 急性心肌梗死 疗效 病例
下载PDF
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 被引量:3
5
作者 梁嘉永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了解胺碘酮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并发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 ararrhythmia,VA)的疗效,并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级别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择心内科住院治疗的病人58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胺碘酮... 目的了解胺碘酮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并发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 ararrhythmia,VA)的疗效,并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级别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择心内科住院治疗的病人58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胺碘酮组和对照组。结果①心功能越差,复杂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越高。②胺碘酮组对心律失常治疗的有效率为93%,对照组为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55,P=0.006);两组病人心功能参数各指标的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组与对照组对心力衰竭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47,P=0.132)。结论胺碘酮对CHF并VA病人疗效好且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
下载PDF
大负荷量氯吡格雷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PCI治疗中的应用
6
作者 宋明才 张稳柱 +5 位作者 林转娣 梁嘉永 李健豪 雷汉东 陈国钦 苏景强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9年第1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大负荷量氯吡格雷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时的应用效果。方法把6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负荷量(300mg)组和大负荷量(600mg)... 目的探讨大负荷量氯吡格雷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时的应用效果。方法把6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负荷量(300mg)组和大负荷量(600mg)组,每组30例,入院后立即服用氯吡格雷,分别于服药前、服药后2h、4h取血以比浊法测定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观察患者4周内有无严重出血、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严重不良反应;观察血管开通时冠状动脉心肌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及4周内心脏缺血事件。结果与服药前比较,服药后4h2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都明显降低,但在服药后2h仅有大负荷量组明显降低;随访4周,大负荷量组发生慢血流或无血流2例,无死亡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病例;常规负荷量组发生慢血流或无血流7例,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死亡1例。2组均无严重出血,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与常规负荷量相比,大负荷量氯吡格雷能改善AMI患者行直接PCI治疗后早期的血小板拮抗不足,且不增加严重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血小板
下载PDF
比索洛尔对120例冠心病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许静 《海峡药学》 2015年第11期168-168,共1页
目的 观察冠心病并发快速心律失常使用比索洛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02月~2015年02月我院收治120例冠心病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设置60例对照组和60例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比索洛尔治疗。结果 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析,... 目的 观察冠心病并发快速心律失常使用比索洛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02月~2015年02月我院收治120例冠心病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设置60例对照组和60例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比索洛尔治疗。结果 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析,对照组冠心病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低于研究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心率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产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冠心病并发快速心律失常使用比索洛尔治疗效果显著,具有安全、可靠性,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快速心律失常 比索洛尔 疗效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的炎性因子变化分析
8
作者 许静 郑元喜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抽签方法将120例ACS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瑞舒伐他汀治疗,疗程均...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抽签方法将120例ACS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瑞舒伐他汀治疗,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干预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8(IL-1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或P<0.01),但两组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律失常 瑞舒伐他汀 炎性因子
下载PDF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
9
作者 唐学良 《大医生》 2021年第17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共9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单纯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氨氯地平联合...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共9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单纯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对比不同用药方案对患者血压变化、肾功能变化、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度、24 h平均舒张压变异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尿素氮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肾功能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显著(P>0.05),且均处于较低水平。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可增强血压控制效果,使患者受损肾功能得到一定修复,并且安全性高,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缬沙坦 氨氯地平
下载PDF
小分子水凝胶结合腺病毒介导的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10
作者 区彩文 陈国钦 +3 位作者 张建武 邓菊 吴智业 陈敏生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89-95,共7页
目的 观察小分子水凝胶(SMH)结合腺病毒(Ad)介导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修饰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取第9代MSC株进行实验,分为普通培养下MSC对照组(MSC组)、普通培养下转染Ad-HGF的MSC组(Ad-... 目的 观察小分子水凝胶(SMH)结合腺病毒(Ad)介导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修饰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取第9代MSC株进行实验,分为普通培养下MSC对照组(MSC组)、普通培养下转染Ad-HGF的MSC组(Ad-HGF+MSC组)、在SMH中培养的转染Ad-HGF的MSC组(SMH+Ad-HGF+MSC组)、在SMH中培养的MSC组(SMH+MSC组).将Ad-HGF转染MSC,48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率.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SC组、Ad-HGF+MSC组、SMH+Ad-HGF+MSC组细胞转染48 h后的mRNA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Ad-HGF+MSC、MSC、Ad-EGFP+MSC、SMH+Ad-HGF+MSC组细胞上清液中HGF蛋白的含量,持续至转染后23 d.普通显微镜观察比较MSC组、SMH+MSC组、Ad-HGF+MSC组、SMH+Ad-HGF+MSC组细胞在转染继续培养7d后的形态.MTT法检测各组细胞1~7d的生长情况,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2周后各组细胞表面标志物和细胞周期.各组细胞在5-aza诱导24 h后继续培养3周,免疫荧光化学检测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能力情况.结果 Ad-HGF转染MSC 48 h后,转染率为74.7%.转染后48 h,MSC组Ct值为14.99;SMH+Ad-HGF+MSC组Ct值为8.38;Ad-HGF+MSC组Ct值为8.51;转染两组均出现明确的HGF基因表达.Ad-HGF+MSC组、SMH+Ad-HGF+MSC两组上清中均有HGF蛋白分泌,Ad-HGF+MSC组转染后48 h含量达最高峰,为121 μg/L,持续至23 d.SMH+Ad-HGF+MSC组HGF含量高峰在第3天,达118μg/L,持续至23 d.MSC组、Ad-HGF+MSC组细胞均呈成纤维细胞样生长,而转染或未转染Ad-HGF的MSC细胞在SMH水凝胶中三维培养时,细胞多为棒状,一些成球形,细胞之间的分支连接紧密,有聚集生长的趋势.Ad-HGF+MSC组与MSC组细胞生长曲线相似,各时间点吸光度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长趋势吻合.SMH+MSC组与SMH+Ad-HGF+MSC组细胞生长速度前4d与MSC、Ad-HGF+MSC组比较,吸光度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d后细胞的吸光度A值则较Ad-HGF+MSC组、MSC组细胞明显升高(均P<0.05).SMH培养的两组细胞生长趋势吻合,各时间点吸光度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周后SMH+MSC、Ad-HGF+MSC、SMH+Ad-HGF+MSC、MSC组细胞的CD44、CD90、CD49的阳性表达率均较高,而CD45、CD34、CD31的阳性表达率均较低,相同抗原各组之间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组细胞的G0-G1期、S期、G2-M期的细胞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5-aza诱导MSC 24 h后并继续培养3周,SMH+Ad-HGF+MSC、Ad-HGF+MSC、SMH+MSC组细胞cTnT阳性表达率较MSC组明显增高[(27.07±6.49)%、(21.43±6.75)%、(28.12±7.26)%比(20.09±4.17)%,均P<0.05],SMH+Ad-HGF+MSC组细胞cTnT阳性表达率较Ad-HGF+MSC、MSC组明显增高,而与SMH+MS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MH作为三维培养载体有利于细胞的生长增殖.MSC经Ad-HGF基因修饰后结合SMH培养并没有改变其细胞表面标志物及细胞周期.SMH结合Ad-HGF基因修饰有可能促进5-aza对MSC的诱导分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水凝胶 腺病毒 肝细胞生长因子 骨髓 间质干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