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聚酶链反应及其在病毒性肝炎诊断和研究中的应用
1
作者 林勇 周思亮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84-86,共3页
多聚酶链反应(PCR)是一种新兴的体外DNA扩增枝术。本文就其原理、特点及其在病毒性肝炎诊断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病毒性肝炎 诊断
下载PDF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建宏 刘妍 +1 位作者 李进 徐东平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205-208,共4页
血清HBs Ag阴性,但肝组织或血清HBV DNA长期存在,这种状态被称为隐匿性HBV感染(OBI)。由于实际HBV流行率和病毒流行株的地域性差异、所选取的研究人群的差异和不同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差异,不同研究所得到的OBI的流行率有很大的... 血清HBs Ag阴性,但肝组织或血清HBV DNA长期存在,这种状态被称为隐匿性HBV感染(OBI)。由于实际HBV流行率和病毒流行株的地域性差异、所选取的研究人群的差异和不同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差异,不同研究所得到的OBI的流行率有很大的差别。OBI的形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有多种病毒学因素、宿主因素参与其中。OBI能通过输血、分娩和肝移植等方式进行传播,引起新发感染。当宿主免疫功能下降或应用免疫抑制性药物时,OBI可以复燃,恢复经典的血清学表现。OBI引起的轻微但持续的坏死性炎症可以促进肝脏疾病的进展,并且可以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机制增加肿瘤的发生风险。临床上需要建立更敏感的检测方法诊断OBI,以减少OBI相关的潜在威胁,帮助医师合理采取治疗措施,延缓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隐匿性HBV感染 HBS AG 肝细胞癌
下载PDF
新型中药制剂肃毒星对乙型肝炎病毒体外复制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姚伟明 刘妍 +5 位作者 思兰兰 许智慧 李鹏高 卜绿萍 兰金初 徐东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观察新型中药制剂肃毒星对野生和恩替卡韦(ETV)耐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0、0.0005﹑0.001﹑0.005﹑0.01mg/ml)的肃毒星分别处理HepG2.2.15细胞(D基因型/ayw亚型野生HBV稳定复制细胞系)和HepG2.A64细胞(C... 目的观察新型中药制剂肃毒星对野生和恩替卡韦(ETV)耐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0、0.0005﹑0.001﹑0.005﹑0.01mg/ml)的肃毒星分别处理HepG2.2.15细胞(D基因型/ayw亚型野生HBV稳定复制细胞系)和HepG2.A64细胞(C基因型/adr亚型ETV耐药HBV稳定复制细胞系),作用时间4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和HBeAg含量的变化;提取细胞内病毒核心颗粒,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两种细胞内HBV DNA复制水平的变化。观察不同作用时间下,药物对HBV DNA的抑制作用。结果肃毒星对HepG2.2.15细胞和HepG2.A64细胞内HBV DNA复制和HBsAg、HBeAg的分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具有药物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最高浓度(0.01mg/ml)的肃毒星对HepG2.2.15细胞内病毒的抑制率达到80.83%,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率分别达51.00%和64.05%;而对HepG2.A64细胞内HBV DNA抑制率为65.18%,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率分别为32.85%和73.86%。随肃毒星作用时间延长,其对HepG2.2.15细胞HBV DNA的抑制效果增强,但未显示对HepG2.A64细胞内ETV耐药型HBV株病毒抑制率增强的效果。结论体外细胞培养实验中,肃毒星不仅可有效抑制野生HBV复制和抗原分泌,而且对ETV耐药HBV的复制和抗原分泌也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肃毒星 病毒复带虬抗病毒药
下载PDF
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的检出及其相关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雷学忠 赵连三 +4 位作者 刘聪 刘丽 周思亮 王锦蓉 Wang Jinrong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3-187,共5页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导致肝细胞癌变的可能机理。方法 应用抗 - HCV NS3单克隆抗体和地高辛标记的 HCV全基因组 c DNA探针 ,对 19例伴单一 HCV感染的肝细胞癌石蜡组织切片进行了HCAg的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两...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导致肝细胞癌变的可能机理。方法 应用抗 - HCV NS3单克隆抗体和地高辛标记的 HCV全基因组 c DNA探针 ,对 19例伴单一 HCV感染的肝细胞癌石蜡组织切片进行了HCAg的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89.5 % (17/19)和 5 7.9% (11/19)。HCAg主要分布于癌细胞和癌旁肝细胞的胞浆和胞核内 ,呈局灶或弥漫型分布 ,癌旁组织表达较癌巢显著 ,核型分布在癌旁组织中常见 ;HCV RNA仅见于癌或癌旁肝细胞的胞浆中 ,呈散在及局灶分布 ,弥漫型分布少见。结论 本研究结果支持 HCV感染可能导致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观点。 HCAg在癌旁肝细胞和癌细胞胞核中的存在提示其可能对肝细胞核产生基因调节作用 ,这是否是 HCV感染导致肝细胞癌变的可能机理之一 ,值得进一步研究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HCAg HCV-RNA 原发性肝细胞癌 分子病理学
下载PDF
miR-181a在转染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的HepG2.2.15细胞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妍 王春梅 +4 位作者 李绵洋 王琳 程勇前 张玲霞 徐东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92-994,共3页
目的鉴定分析microRNA(miRNA)miR-181a在转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的HepG2.2.15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miR-181a在与HBV相关的肝脏疾病中的作用。方法以本课题组基因芯片结果为基础,设计并合成miR-181a探针,采用Northernblotting检... 目的鉴定分析microRNA(miRNA)miR-181a在转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的HepG2.2.15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miR-181a在与HBV相关的肝脏疾病中的作用。方法以本课题组基因芯片结果为基础,设计并合成miR-181a探针,采用Northernblotting检测miR-181a在HepG2.2.15和HepG2细胞(对照组)中的表达水平,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结合mRNA表达谱芯片结果预测miR-181a的靶基因,选取靶基因HLA-A2,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HLA-A2分子在上述2种细胞中的表达。结果Northern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iR-181a在HepG2.2.15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增高;miR-181a可能的靶基因包括C8A、IDH1和HLA-A等,miR-181a可能通过其种子序列与其靶基因HLA-A的3′-UTR区部分互补结合来调节HLA-A的表达;流式分析也显示HLA-A2分子在HepG2.2.15细胞中的表达量(43.9%)显著低于HepG2细胞(96.6%)。结论miR-181a在HBV转染的HepG2.2.15细胞中高表达,并可能下调靶基因HLA-A的表达,推测这可能是HBV感染后病毒逃避免疫反应、持续复制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81a 乙型肝炎病毒 HLA抗原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阿德福韦酯耐药相关变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叶晓玲 刘妍 徐东平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312-316,共5页
目前口服核苷酸类似物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仍是我国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主要抗病毒药物之一。但是,长期服用ADV可能导致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产生耐药变异。经典的ADV耐药... 目前口服核苷酸类似物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仍是我国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主要抗病毒药物之一。但是,长期服用ADV可能导致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产生耐药变异。经典的ADV耐药变异形式为rt A181V和rt N236T,新鉴定的ADV原发耐药变异为rt A181S、rt E218G和rt N236V。此外,rt A181T、rt V214A、rt Q215H/P/S、rt L217R/P、rt I233V和rt N238T/D/H等位点变异与HBV对ADV耐药仍存在争议,尚需进一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阿德福韦酯 耐药 基因变异 抗病毒治疗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rtN238H变异与阿德福韦酯耐药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朱华 钟彦伟 +4 位作者 许智慧 刘佳慧 刘妍 苏何玲 徐东平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27-329,335,共4页
目的阐明乙型肝炎病毒(HBV)多聚酶/逆转录酶区rtN238H变异对临床产生阿德福韦(ADV)耐药的影响。方法分析了178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rtN238H变异的发生频率及其与ADV用药的关系;从典型病例患者血清中克隆获得HBV rtN238H变异株并通过回复... 目的阐明乙型肝炎病毒(HBV)多聚酶/逆转录酶区rtN238H变异对临床产生阿德福韦(ADV)耐药的影响。方法分析了178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rtN238H变异的发生频率及其与ADV用药的关系;从典型病例患者血清中克隆获得HBV rtN238H变异株并通过回复定点突变获得对应的野生株,分别构建pTriEx-HBV1.1重组表达载体,瞬时转染HepG2细胞。给予转染细胞不同浓度ADV处理,用DNase消化游离DNA后,对上清中成熟病毒颗粒中的HBV DNA进行裂解定量以评价病毒的复制力。结果在1789例乙型肝炎患者中rtN238H变异为181例(10.1%),其中HBV B基因型感染为151例(83.4%),C基因型感染为30例(16.6%);ADV经治和未治患者分别为130例(71.8.%)和51例(28.2%),其中对ADV治疗产生临床应答(含部分应答)的占82.3%(107/130),无应答或出现病毒学反跳的占17.7%(23/130),但与野生株相比,rtN238H变异株对ADV的敏感性和病毒复制力无明显的改变。结论 rtN238H是HBV自然发生的多态性变异,对ADV敏感性和复制力无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变异 耐药性 阿德福韦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的临床病毒学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赵攀 徐东平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95-97,共3页
乙型肝炎病毒属嗜肝DNA病毒科,为双链DNA病毒,其长链(负链)携带了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包含4个部分重叠的开放读码框架。由于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逆转录酶缺乏纠错功能,导致病毒基因变异的发生十分常见。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可以引起病... 乙型肝炎病毒属嗜肝DNA病毒科,为双链DNA病毒,其长链(负链)携带了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包含4个部分重叠的开放读码框架。由于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逆转录酶缺乏纠错功能,导致病毒基因变异的发生十分常见。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可以引起病毒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在引发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预后和预防等方面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乙型肝炎病毒4个开放读码框架内基因变异的研究状况,以期为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基因 变异(遗传学)
下载PDF
δ肝炎病毒研究的新成果 被引量:2
9
作者 赵连三 周思亮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250-253,共4页
今年9月25日~28日在美国冷泉港召开的1989年病毒性肝炎国际会议上,报道了许多有关δ肝炎病毒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文就这一领域内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δ肝炎病毒 宿主 感染 检测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红 林勇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3年第1期1-6,共6页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经血源传播的一类肝炎病毒。1989年美国Chiron公司Choo等率先将HCV cDNA克隆成功,使HCV成为第一个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而发现的病毒。近两年来,HCV研究的进展十分迅速,已成为病毒性肝炎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本文就...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经血源传播的一类肝炎病毒。1989年美国Chiron公司Choo等率先将HCV cDNA克隆成功,使HCV成为第一个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而发现的病毒。近两年来,HCV研究的进展十分迅速,已成为病毒性肝炎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本文就HCV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分子生物学 基本结构 特性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前S_2蛋白研究若干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有成 姚集鲁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1991年第2期77-78,共2页
前 S?_2蛋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上的前 S_2区所编码的一种病毒外壳蛋白,与 HBV 的感染和复制有密切关系。本文介绍了前 S_2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与 HBV 复制的关系,并评价了前 S_2抗原及其抗体的测定对乙型肝炎早期诊断。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肝病毒 前S2蛋白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林勇 周思亮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5-18,共4页
本文复习1989年美国冷泉港国际乙型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会议文献,就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的表达、HBxAg的分布、功能及其生物学和病理学意义等作一概述。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X基因 表达 基因调节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的干扰素抵抗机制研究进展
13
作者 程勇前 聂青和 《肝脏》 2007年第4期303-305,共3页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长效干扰素 抵抗机制 持续病毒学应答率 IFN-Α 感染治疗 利巴韦林
下载PDF
丁型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
14
作者 唐红 赵连三 曹钟梁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2年第2期118-123,共6页
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缺陷性嗜肝RNA病毒,从1977年Rizzetto发现δ抗原至今,HDV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特别是1986年Denniston等首次将HDV cDNA克隆成功,开始了HDV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阶段,而最近利用细胞转染技术建立了有HDV基因复制... 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缺陷性嗜肝RNA病毒,从1977年Rizzetto发现δ抗原至今,HDV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特别是1986年Denniston等首次将HDV cDNA克隆成功,开始了HDV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阶段,而最近利用细胞转染技术建立了有HDV基因复制与表达的细胞培养系统,使HDV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更加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肝病毒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几种新命名的病毒性肝炎的应用病毒学
15
作者 姚集鲁 《新医学》 1991年第1期4-14,共11页
病毒性肝炎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多年来各国对病毒性肝炎的研究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取得丰硕成果。事物总是不断地发展的。病毒性肝炎及其研究工作也不会例外,新的情况、新的经验、新的认识、新的理论、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总会不断出... 病毒性肝炎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多年来各国对病毒性肝炎的研究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取得丰硕成果。事物总是不断地发展的。病毒性肝炎及其研究工作也不会例外,新的情况、新的经验、新的认识、新的理论、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总会不断出现。我们大家都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补充、更新和丰富我们的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病毒学 疫苗
下载PDF
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标记的意义及其临床应用
16
作者 蒋自钟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81-87,共7页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因此熟悉和掌握有关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标记检测的意义及其临床应用,无疑对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病毒性肝炎通常是指:甲型、乙型、非甲非乙型及丁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四种肝炎。甲型肝炎完整的HAV颗...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因此熟悉和掌握有关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标记检测的意义及其临床应用,无疑对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病毒性肝炎通常是指:甲型、乙型、非甲非乙型及丁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四种肝炎。甲型肝炎完整的HAV颗粒由外壳和核心两个部份构成,核心中主要为 RNA.直径约为27nm,可在细胞培养中生长,且已有试验性疫苗问世。甲型肝炎病毒主要经口感染。在潜伏期内,特别在潜伏期后期及起病后1~2周,粪便中已有大量病毒排出,发病后,粪便排毒量急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血清学 甲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 携带者 滴度 病毒复制 丁型肝炎病毒 传染性指标 细胞培养 既往感染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加强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可跃 周思亮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8-20,共3页
近些年来,国外学者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加强子作了不少有益的研究。本文就1989年美国冷泉港国际乙型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会议有关文献,对乙型肝炎加强子的功能结构、激活机制及对乙型肝炎基因组表达的影响等方面作了综述。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功能结构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乙型肝炎免疫发病机理的研究现状——1991年巴黎国际乙型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会议部分文献综述
18
作者 王小飞 王锦蓉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70-72,共3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与其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关系和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目前仍未完全明瞭,它是国内外HBV分子免疫学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之一.1991年10月7日至10月10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国际乙型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会议,集中反映了当前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HBV)与其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关系和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目前仍未完全明瞭,它是国内外HBV分子免疫学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之一.1991年10月7日至10月10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国际乙型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会议,集中反映了当前乙型肝炎病毒研究的现状与进展.本文就其中有关HBV分子免疫学研究文献作一简要综述.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免疫学研究中的应用近年来,在乙型肝炎的免疫发病机理的研究中,各国学者突破传统的免疫学研究范围及方法,广泛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使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极大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肝病毒 分子免疫学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近况
19
作者 王小飞 赵连三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1992年第3期142-144,共3页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它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是目前非甲非乙型肝炎研究的热点。现将1990年4月休斯敦国际病毒性肝炎及肝病、会议有关文献综述如下。概述自1974年首次报告一例非甲非乙型输血后肝炎(PT-NANB...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它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是目前非甲非乙型肝炎研究的热点。现将1990年4月休斯敦国际病毒性肝炎及肝病、会议有关文献综述如下。概述自1974年首次报告一例非甲非乙型输血后肝炎(PT-NANB)以来,对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1974年至1985年。这一阶段的研究工作与 HAV 和HBV 的初期研究相似,主要是采用免疫学方法。但未能取得重大成果,没有分离得到病毒或其相关多肽。2、1985年至1989年。随着与病毒的克隆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S基因突变特点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陈建宏 刘妍 +7 位作者 许智慧 思兰兰 戴久增 李奇 王帅 李进 韩聚强 徐东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8-183,共6页
目的分析1例血清HBV DNA长期阳性但HBsAg阴性的隐匿性乙型肝类病毒感染(OBI)患者HBV S基因突变特点,揭示S基因突变与OBI发生及肝脏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该患者不同时间点的4份血清样本,扩增HBV S基因并进行克隆测序,挑选代表性突变... 目的分析1例血清HBV DNA长期阳性但HBsAg阴性的隐匿性乙型肝类病毒感染(OBI)患者HBV S基因突变特点,揭示S基因突变与OBI发生及肝脏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该患者不同时间点的4份血清样本,扩增HBV S基因并进行克隆测序,挑选代表性突变株病毒基因构建重组载体并进行表型分析。结果从该患者4份血清样本中检出多种S基因突变形式,包括前S1区大片段缺失、s126–127"RPCMNCTI"插入突变、sQ129N、s131–133 TSM→NST和经典的sG145R突变等,其中s131–133 TSM→NST在前后4份动态样本的检测病毒克隆中所占比例分别为0%、26%、59%和74%;前S1区大片段缺失在4份样本检测病毒克隆中始终存在,所占比例分别为26%、17%、15%和21%。表型分析发现,sQ129N和s131–133 TSM→NST可以降低抗体对HBsAg的亲和力,增加病毒分泌;与野生株相比,前S1区大片段(nt 3046–3177)缺失病毒株复制力下降了43.7%,表面抗原启动子Ⅱ(SPⅡ)活性下降了97.2%;sG145R可降低病毒的分泌能力。结论此例HBV感染患者的长期OBI临床表现是由于其感染有多种S基因突变病毒株引起,其中一些S基因突变可以影响病毒的表型特点,可能与肝脏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突变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