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寒性增塑剂壬二酸二正己酯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树清 高崇 李亚芹 《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11-13,共3页
运用条件实验法,以壬二酸、正己醇为原料,直接酯化合成壬二酸二正己酯,分别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等条件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该方法合成壬二酸二正己酯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反应温度200℃,反... 运用条件实验法,以壬二酸、正己醇为原料,直接酯化合成壬二酸二正己酯,分别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等条件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该方法合成壬二酸二正己酯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反应温度200℃,反应时间50min,n(正己醇):n(壬二酸)=3.0,活性炭用量为0.5g,催化剂用量为1.3%(壬二酸为0.1mol的情况下),壬二酸二正己酯的收率达到98.72%。催化剂不经处理可循环使用多次。该催化剂具有价廉易得、催化活性好、不腐蚀设备、无环境污染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二酸二正己酯 壬二酸 正己醇
下载PDF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乙酰丙酸丁酯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树清 高崇 李亚芹 《上海化工》 CAS 2005年第4期14-16,共3页
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存在下,以乙酰丙酸、正丁醇为原料合成乙酰丙酸丁酯,分别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等条件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其最佳工艺条件是:反应温度为100 ̄105℃,反应时间3h... 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存在下,以乙酰丙酸、正丁醇为原料合成乙酰丙酸丁酯,分别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等条件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其最佳工艺条件是:反应温度为100 ̄105℃,反应时间3h,n(乙酰丙酸)∶n(正丁醇)=0.15∶0.195;带水剂环己烷为15mL(乙酰丙酸为0.15mol的情况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用量为总物料质量的4.0%。乙酰丙酸丁酯的收率可达到90.65%,产品纯度w(乙酰丙酸丁酯)=9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丙酸丁酯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催化合成 最佳工艺条件 反应温度 树脂催化剂 催化剂用量 原料配比 合成反应 反应时间 树脂用量 产品纯度 正丁醇 n15 环己烷 带水剂 物料 收率
下载PDF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丙二醇二苯甲酸酯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树清 高崇 李亚芹 《塑料助剂》 2005年第3期16-18,41,共4页
以苯甲酸、1,2-丙二醇为原料,直接酯化合成丙二醇二苯甲酸酯,分别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带水剂、催化剂用量等条件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该方法合成丙二醇二苯甲酸酯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反应温度110℃;反... 以苯甲酸、1,2-丙二醇为原料,直接酯化合成丙二醇二苯甲酸酯,分别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带水剂、催化剂用量等条件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该方法合成丙二醇二苯甲酸酯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240min;n(苯甲酸):n(1,2-丙二醇)为2.1:1;催化剂用量为总物料质量的3%;带水剂苯为15mL(1,2-丙二醇为0.2mol的情况下)。丙二醇二苯甲酸酯的收率达到95.94%。催化剂不经处理可循环使用多次。该催化剂具有价廉易得、催化活性好、不腐蚀设备、无环境污染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甲酸酯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丙二醇 催化合成 最佳工艺条件 催化剂用量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酯化合成 原料配比 合成反应 循环使用 催化活性 环境污染 带水剂 物料 收率
下载PDF
苯乙酸对甲酚酯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树清 高崇 李亚芹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5年第5期38-40,共3页
运用条件实验法,以对甲苯酚和苯乙酰氯为原料合成苯乙酸对甲酚酯,分别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无水乙醇用量、原料摩尔比等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3h、对甲苯酚与苯乙酰氯摩尔比1:1.1、无水乙醇用量5... 运用条件实验法,以对甲苯酚和苯乙酰氯为原料合成苯乙酸对甲酚酯,分别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无水乙醇用量、原料摩尔比等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3h、对甲苯酚与苯乙酰氯摩尔比1:1.1、无水乙醇用量50mL的最佳条件下,苯乙酸对甲酚酯的收率可达95.35%,产品苯乙酸对甲酚酯纯度9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酸对甲酚酯 合成工艺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无水乙醇用量 原料摩尔比
下载PDF
基于网络教学的协作式学习模式的探讨
5
作者 梁洪涛 王妍 《中小学电教(综合)》 2005年第11期7-9,共3页
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我国的厂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推厂应用信息技术。为此,教育部开始着手实践怎样将互联网与中国教育结合起来。1995年开通的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和2000年提出的中小学“校校通工程”使网络教育逐渐从幕后走向... 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我国的厂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推厂应用信息技术。为此,教育部开始着手实践怎样将互联网与中国教育结合起来。1995年开通的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和2000年提出的中小学“校校通工程”使网络教育逐渐从幕后走向前台,这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引发教育观念、教育思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的变革。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系统将具有非常厂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式 学习模式 网络教学 中国教育科研网 应用信息技术 “校校通工程” 教育工作者 信息时代 教育结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