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兽冲突现状分析
1
作者 乔明 侯平 黄建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0-648,共9页
为了解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人兽冲突现状,为自然保护区解决人兽冲突提供建议,2021年在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开展周边社区人兽冲突情况调查。结果显示:野猪(Sus scrofa)和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是保护区内人兽... 为了解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人兽冲突现状,为自然保护区解决人兽冲突提供建议,2021年在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开展周边社区人兽冲突情况调查。结果显示:野猪(Sus scrofa)和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是保护区内人兽冲突涉及的主要野生动物;玉米(Zea mays)是最常被破坏的农作物;还发生多起野生动物造成人身伤害的安全。在防护措施上,主要以社区居民的围网和警示性伪装物驱赶为主,防护效果较差。相关补偿政策由于资金缺乏大部分不能落实,影响了保护成效和自发保护的积极性。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兽冲突 白水江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3S”技术对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作用
2
作者 滕继荣 黄华梨 +1 位作者 舒玉平 李宏飞 《甘肃林业科技》 2009年第1期76-78,共3页
针对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数据、信息管理利用现状,介绍了"3S"技术在自然保护方面的应用方法,阐述了"3S"技术在管理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 “3S”技术 白水江 管理 应用
下载PDF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琼 龚大洁 +1 位作者 张可荣 许颖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9-332,共4页
2006年7~8月对甘肃白水江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本次调查共采得两栖爬行动物标本49种,隶属于13科4目。结合文献资料,该保护区现已知有两栖爬行动物65种,其中两栖动物28种,隶属于8科2目;爬行动物37种,隶属于11科3目。... 2006年7~8月对甘肃白水江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本次调查共采得两栖爬行动物标本49种,隶属于13科4目。结合文献资料,该保护区现已知有两栖爬行动物65种,其中两栖动物28种,隶属于8科2目;爬行动物37种,隶属于11科3目。其区系组成东洋界种类明显占优势,占总物种数的79.63%,古北界成分占14.28%。特有种所占比例较高。根据资源特点,提出了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可持续保护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两栖爬行动物 资源调查 保护对策
下载PDF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尾两栖动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2
4
作者 滕继荣 黄华梨 +2 位作者 龚大洁 李晓鸿 李宏飞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7-129,133,共4页
2007年6月~2009年5月对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尾两栖动物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调查研究,了解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现存有尾两栖动物西藏山溪鲵Batrachuperus tibetanus、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和文县疣螈Tylototriton wenxianensis的... 2007年6月~2009年5月对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尾两栖动物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调查研究,了解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现存有尾两栖动物西藏山溪鲵Batrachuperus tibetanus、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和文县疣螈Tylototriton wenxianensis的分布状况和资源现状。分析了大鲵和文县疣螈栖息地环境存在问题的原因,针对原因从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科学研究、严格执法、加强社区发展项目和合理开发5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水江 有尾两栖动物 资源现状 保护对策
下载PDF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概况及保护策略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可荣 黄华梨 杨文云 《甘肃林业科技》 2002年第2期19-22,50,共5页
概述了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 6个生态系统 ,认为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 ,占甘肃省物种多样性的 61 .89% ,占中国物种多样性 1 0 .39%左右 ,物种多样性表明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论述了该区生物多样性具有的重要意义及面临的形势 。
关键词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保护策略
下载PDF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种鸟类新纪录 被引量:1
6
作者 滕继荣 何礼文 +3 位作者 李宏飞 冯小斌 王建宏 张晓怡 《甘肃林业科技》 2015年第3期22-25 2 63,共6页
几年来,笔者在野外工作和群众救护过程中记录到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各类鸟类实体124种,通过对比发现其中有鹰雕、白腰文鸟为甘肃省新纪录,灰斑鸠、蓝鵐、大鵟、游隼、黑鹳、黄颈拟蜡嘴雀、秃鹫、白骨顶鸡、红嘴鸥、褐冠山雀等10种为保护区... 几年来,笔者在野外工作和群众救护过程中记录到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各类鸟类实体124种,通过对比发现其中有鹰雕、白腰文鸟为甘肃省新纪录,灰斑鸠、蓝鵐、大鵟、游隼、黑鹳、黄颈拟蜡嘴雀、秃鹫、白骨顶鸡、红嘴鸥、褐冠山雀等10种为保护区新纪录,并见到兀鹫实体,为保护区文献记载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水江 鸟类 新纪录
下载PDF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种 被引量:6
7
作者 黄华梨 《甘肃林业科技》 1999年第4期16-21,共6页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有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43个(含栽培5个),占保护区总属数的5.29%。它们分别属于35科(占25.74%),含57种及变种(包括栽培6种,占3.14%)。其中乔木14种(常绿1种、落叶13种),灌木9种(常绿2种、落叶7种),藤本7种(草质1种、木质6...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有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43个(含栽培5个),占保护区总属数的5.29%。它们分别属于35科(占25.74%),含57种及变种(包括栽培6种,占3.14%)。其中乔木14种(常绿1种、落叶13种),灌木9种(常绿2种、落叶7种),藤本7种(草质1种、木质6种),常绿小乔木或灌木1种,落叶小乔木或灌木2种,草本24种。在全区广布的有11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水江 种子植物 特有属 特有种 中国 甘肃
下载PDF
天然林保护工程对社区不同利益群体的影响——以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堡乡古道坪村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培斌 张海琴 《甘肃科技》 2007年第12期220-222,244,共4页
文章以白水江保护区丹堡乡古道坪村为例,介绍了天保工程实施后对社区不同利益群体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地居民对天然林资源的依赖程度,得出了天保实施后对村民的影响问题排序,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天然林 保护 利益群体 影响
下载PDF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研究进展——为纪念我国建立自然保护区50周年而作 被引量:1
9
作者 滕继荣 黄华梨 《甘肃林业科技》 2006年第4期40-42,60,共4页
全面论述了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调查、研究历史,有关大熊猫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对今后大熊猫研究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计划提出了相应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 白水江 大熊猫 研究 成果
下载PDF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防护林营造技术及建议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培斌 靳继军 《甘肃林业科技》 2002年第4期58-60,共3页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长防林体系建设应走全面治理、综合发展的道路 ,以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为中心 ,与天保工程相结合 ,逐步形成农、林、牧协调发展。在营造技术上 ,注意立地条件类型及适生树种的配置 ,注意林种、树种的优化组合 ,尤...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长防林体系建设应走全面治理、综合发展的道路 ,以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为中心 ,与天保工程相结合 ,逐步形成农、林、牧协调发展。在营造技术上 ,注意立地条件类型及适生树种的配置 ,注意林种、树种的优化组合 ,尤其要掌握在贫瘠荒坡和侵蚀沟上的造林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防护林 营造技术
下载PDF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新记录
11
作者 张涛 张迎梅 《甘肃科学学报》 1998年第4期56-58,共3页
1992年-1995年在白水江自然保护区进行综合考察时,共记录鸟类276种和亚种。其中35种和亚种为保护区新记录。
关键词 甘肃 自然保护区 鸟类 大麻鸟 丘鹬 毛腿沙鸡
下载PDF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未来气候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兴明 常亚鹏 +2 位作者 赵传燕 戎战磊 杨文赟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37-543,550,共8页
以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基于GIS空间分析以及地理统计方法,利用11个全球气候模式,在RCP2.6、RCP4.5、RCP6.0和RCP8.5四种排放情景下预估研究区21世纪中叶和末期气温和降水,采用多模式集合平均探讨研究区的气候变化.结果表... 以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基于GIS空间分析以及地理统计方法,利用11个全球气候模式,在RCP2.6、RCP4.5、RCP6.0和RCP8.5四种排放情景下预估研究区21世纪中叶和末期气温和降水,采用多模式集合平均探讨研究区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相比当前(1950-2000年)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在约2050年,RCP2.6、RCP4.5、RCP6.0和RCP8.5情景下平均气温增加量分别为1.78、2.11、1.82和2.71℃,降水量分别增长4.58%、5.70%、0.80%和3.75%;到2070年,4种情景下平均气温增加量分别为1.76、2.56、2.60和3.95℃,降水量分别增长6.56%、7.88%、2.57%和7.55%.在2050年和2070年,无论哪种典型浓度路径,研究区的气温和降水都将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模式 典型浓度路径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潜在分布模拟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兴明 常亚鹏 +1 位作者 赵传燕 杨文赟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3期51-59,共9页
在RCP2.6、RCP4.5、RCP6.0和RCP8.5四种排放情景下,利用BCC-CSM1-1全球气候模式获取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本世纪中叶和末期未来气候数据,结合地形和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驱动Maxent模型,获得了气候变化下保护区大熊猫的栖息地分布和质量的潜在变... 在RCP2.6、RCP4.5、RCP6.0和RCP8.5四种排放情景下,利用BCC-CSM1-1全球气候模式获取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本世纪中叶和末期未来气候数据,结合地形和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驱动Maxent模型,获得了气候变化下保护区大熊猫的栖息地分布和质量的潜在变化.研究结果表明7个环境变量对大熊猫的栖息地分布有重要影响,其中月平均昼夜温差、最干季降水量和最湿月降水量贡献率与置换重要值累计值分别为84.1%、92.5%;未来气候变化下,在2050s时期,RCP6.0情景与RCP8.5情景下大熊猫适宜生境面积减少较多,在2070s时期,RCP4.5情景下大熊猫适宜生境面积增加较多.与当前气候条件相比,到2050s时期RCP2.6情景与2070s时期RCP4.5情景下稳定生境较多,2070s时期RCP6.0情景与2070s时期RCP2.6情景下稳定生境较少,即未来气候变化将影响大熊猫分布区的空间格局.研究结果为保护区有效的规划和管理奠定基础,为采取主动保护策略来减缓或降低未来气候变化对该物种的不利影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大熊猫 最大熵模型 潜在分布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银杏资源的保护和发展对策
14
作者 张再历 《甘肃科技》 2002年第10期67-70,共4页
本文介绍了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况、银杏资源简况 ,保护和发展银杏的意义 ,保护区发展银杏具备的条件 ,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银杏资源的保护和发展对策。
关键词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银杏资源保护发展 对策
下载PDF
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生境特征初步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滕继荣 黄华梨 +2 位作者 王建宏 李宏飞 韩波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53-656,共4页
采集了甘肃省白水江自然保护区2007~2009年监测数据的149个大熊猫活动痕迹点,利用SPSS软件对坡向、坡度、竹种盖度、竹子生长类型、竹子生长状况、海拔和水源7个生境特征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诸变量的重要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坡度... 采集了甘肃省白水江自然保护区2007~2009年监测数据的149个大熊猫活动痕迹点,利用SPSS软件对坡向、坡度、竹种盖度、竹子生长类型、竹子生长状况、海拔和水源7个生境特征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诸变量的重要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坡度、坡向、竹子生长状况、海拔、竹种盖度、竹子生长类型和水源,X^2适合度检验各生境变量内部不同组分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影响该区大熊猫活动的主要环境因素首先是以坡向和坡度为代表的地形因素,其次为以竹子生长状况、海拔、竹种盖度、竹子生长类型为代表的食物和隐蔽因素,水源对大熊猫活动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水江 大熊猫 生境特征变量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藏酋猴的生态习性与资源现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涛 滕继荣 王洪建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5-167,共3页
本文依据1996年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和2 0 0 4年的实地调查结果,对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内的藏酋猴的生态地理分布、资源现状、生态习性、威胁因素等进行了综合研究。2 0 0 4年调查结果表明:藏酋猴现仅分布于该区摩天岭北麓,... 本文依据1996年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和2 0 0 4年的实地调查结果,对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内的藏酋猴的生态地理分布、资源现状、生态习性、威胁因素等进行了综合研究。2 0 0 4年调查结果表明:藏酋猴现仅分布于该区摩天岭北麓,以刘家坪、店坝、范坝、碧口、肖家等乡镇为中心的狭长地带;栖息地面积为117km2 ,个体数量为2 2 8±5 2只。与1996年调查结果相比较,藏酋猴的个体数量、栖息地面积及分布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体数量及栖息地面积减少;分布区向西迁移。社访调查发现,周边社区人口增加,保护区内人类经济活动频繁,是导致藏酋猴数量和栖息地变化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酋猴 保护 白水江 甘肃
下载PDF
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绿尾虹雉分布与生态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涛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5-28,共4页
依据野外观察,对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绿尾虹雉(Lophophoruslhuysii)的分布、数量与现状、栖息环境、生活习性等生态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北纬32°38'─32°57'、东经104°... 依据野外观察,对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绿尾虹雉(Lophophoruslhuysii)的分布、数量与现状、栖息环境、生活习性等生态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北纬32°38'─32°57'、东经104°15'─105°04'之间形成了沿摩天岭山脊北侧宽窄不一的水平分布带、东西长达19公里;垂直分布在海拔2300─4072米之间。根据地势、气候和植被分布等特点,将栖息地划为三个生态分布带,其数量在高山稀疏灌丛、草甸、裸岩带为3.25只/平方公里、亚高山针叶林带为1.6只/平方公里,针阔混交林带为0.5只/平方公里;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夜栖树上、主要天敌为猛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尾虹雉 生态 分布 白水江 甘肃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竹类害虫名录初报(二)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洪建 李萍 +1 位作者 高永德 袁明 《甘肃林业科技》 2002年第4期12-16,共5页
1997~ 2 0 0 1年调查了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竹类的害虫 ,共采集标本约 1 0 0 0个 ,经鉴定计有 2 0种 ,隶属于 6目 44科 ,其中 69种竹类害虫属甘肃省新纪录。记录了半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害虫 2 7科 1 1
关键词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竹类 害虫 名录
下载PDF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植物新记录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国樑 张华声 《甘肃科学学报》 1996年第4期7-11,共5页
在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中,发现甘肃新记录种33个,其中有3个新记录属:即八角莲属DysosmaR.E.woodson.、野木瓜属StauntoniaDC.、红淡比属CleyeraThunb。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甘肃 八角莲属 植物 野木瓜属
下载PDF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麦吊云杉群落类型与垂直格局初步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建宏 许闰 +1 位作者 吴俊成 尹峰 《甘肃林业科技》 2006年第4期10-13,共4页
麦吊云杉(Picea brachytyla)为我国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也是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带(21130—2900m)主要的建群种之一。以第3次大熊猫调查植被数据为基础,以树种重要值为指标,分析了白水江保护区麦吊云杉群落的结... 麦吊云杉(Picea brachytyla)为我国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也是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带(21130—2900m)主要的建群种之一。以第3次大熊猫调查植被数据为基础,以树种重要值为指标,分析了白水江保护区麦吊云杉群落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保护区麦吊云杉群落按乔木重要值的大小可划分为10个亚群系,其中与糙皮桦(Betula utilis)和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形成的混交林分布最广;麦吊云杉的主要伴生树种为糙皮桦和红桦,其次为铁杉(Tsuga chinensis)、岷江冷杉(Abies chensiensis)、五裂槭(Acer oliverianum)、泡花树(Meliosma dilleniifolia)、华山松(Pinus armandi)等;麦吊云杉群落从低海拔向高海拔的递变规律是由与温性针阔叶树种华山松、铁杉、糙皮桦、红桦等组成的亚群系向与寒温性针叶树冷杉等形成亚群系递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水江保护区 麦吊云杉 群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