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鼻切除术治疗鼻中隔恶性黑素瘤 被引量:2
1
作者 许亚辉 冯青杰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997年第3期145-147,共3页
本文报道鼻中隔粘膜恶性黑素瘤7例,男4例,女3例。年龄32~75岁。7例全部手术治疗,全鼻切除术3例,次全鼻切除术4例,经随访治疗效果3年生存率为71.4%(5/7),5年生存率为40%(2/5)。文中对鼻中隔恶性黑素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本文报道鼻中隔粘膜恶性黑素瘤7例,男4例,女3例。年龄32~75岁。7例全部手术治疗,全鼻切除术3例,次全鼻切除术4例,经随访治疗效果3年生存率为71.4%(5/7),5年生存率为40%(2/5)。文中对鼻中隔恶性黑素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予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中隔肿瘤 黑素瘤 鼻切除
下载PDF
P^(16)和cyclin D_1在喉癌组织中的免疫组化定量研究及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王宗贵 赵明 +1 位作者 郭丽娟 许亚辉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1年第3期179-180,共2页
关键词 P^16 CYCLIND1 定量分析 喉癌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喉癌瘤内血管生成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3
作者 岳凤枢 王增勤 +1 位作者 杨桂琴 韩英杰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999年第3期161-164,共4页
为了探讨肿瘤血管生成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关系的意义,应用CD34单克隆抗体,以免疫组织化学法,通过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对58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微血管计数。结果:30例颈淋巴结转移组平均微血管密度为41.44&... 为了探讨肿瘤血管生成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关系的意义,应用CD34单克隆抗体,以免疫组织化学法,通过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对58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微血管计数。结果:30例颈淋巴结转移组平均微血管密度为41.44±16.94个/200×,28例非转移平均微血管密度为19.74±10.11个/200×,及9例正常喉组织平均微血管密度为9.14±3.87个/200×。3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瘤内微血管密度与颈淋巴结转移有明显正相关性。认为喉鳞状细胞癌微血管定量与颈淋巴结转移有重要意义,可预测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性,可作为喉鳞状细胞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淋巴转移瘤 血管生成 颈部转移瘤
下载PDF
喉癌病人颈淋巴结免疫组化测试 被引量:1
4
作者 郭丽娟 孙立群 +4 位作者 李桂芝 辛丁 吕亚忠 许亚辉 高洪文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996年第2期116-118,共3页
为探讨喉癌病人颈淋巴结的抗癌免疫功能,本研究对50例喉癌病人进行了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检测,颈廓清切除的非转移淋巴结免疫组织学观察及淋巴结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试验,结果显示:非为癌转移的肿大淋巴结多数为免疫反应增生所致,... 为探讨喉癌病人颈淋巴结的抗癌免疫功能,本研究对50例喉癌病人进行了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检测,颈廓清切除的非转移淋巴结免疫组织学观察及淋巴结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试验,结果显示:非为癌转移的肿大淋巴结多数为免疫反应增生所致,并具有一定杀伤肿瘤细胞能力,适当保留,可有利于病人的生物学治疗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淋巴结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喉癌组织间质中巨噬细胞内溶菌酶的活性研究
5
作者 杨旭 雷科 +1 位作者 孙立群 郭丽娟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998年第2期97-100,共4页
为探讨溶菌酶(lysozyme,LZM)对喉癌的抗肿瘤作用,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喉癌患者的癌组织石蜡切片中 LZM 分布进行观测,结果表明:LZM 在巨噬细胞(macrophage,M(?))内呈阳性反应,溶菌酶阳性巨噬细胞(lysozyme positive macrophage,LPM)主要... 为探讨溶菌酶(lysozyme,LZM)对喉癌的抗肿瘤作用,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喉癌患者的癌组织石蜡切片中 LZM 分布进行观测,结果表明:LZM 在巨噬细胞(macrophage,M(?))内呈阳性反应,溶菌酶阳性巨噬细胞(lysozyme positive macrophage,LPM)主要分布在喉癌间质,喉癌间质 LPM成簇分布区常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癌组织中 LPM 数目高于手术切端(P<0.01)。随病变范围的扩大,LPM 的数目呈现下降趋势,无颈淋巴结转移者癌组织 LPM 数目高于颈淋巴结转移者(P<0.01)。提示喉癌局部浸润的 LPM 多少与喉癌的发展、转移密切相关;LZM 在 LPM 抗肿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能促进癌间质网状结构破坏,使抗肿瘤细咆易于向肿瘤组织浸润,共同发挥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溶菌酶类 巨噬细胞
下载PDF
喉癌引流淋巴结中巨噬细胞对自体肿瘤杀伤活性检测
6
作者 李巍 辛丁 郭丽娟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999年第6期360-362,共3页
本实验采作细胞培养技术,从喉癌患者颈廓清淋巴结中提取的巨噬细胞(Mphi)作效应细胞,喉癌患者自体癌细胞及K562细胞作靶细胞,分别混合培养(两组均加PHA作为刺激原),结果表明:喉癌患者颈部肿大淋巴结Mphi对自体癌细胞(35例)及... 本实验采作细胞培养技术,从喉癌患者颈廓清淋巴结中提取的巨噬细胞(Mphi)作效应细胞,喉癌患者自体癌细胞及K562细胞作靶细胞,分别混合培养(两组均加PHA作为刺激原),结果表明:喉癌患者颈部肿大淋巴结Mphi对自体癌细胞(35例)及K562细胞(30例)均有杀伤能力;此外,我们还对比了未转移淋巴结(N0组,18例)与转移淋巴结(N+组,17例)MPhi杀伤能力,结果N0组高于N+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果提示,喉癌患者颈部引流淋巴结中尚存在着免疫活性细胞,并具有肮肿瘤免疫潜能,该实验为临床合理实施颈廓清术及将活化的Mphi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自体肿瘤杀伤 喉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