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银市平川区阿拉善黄鼠疫源地监测及疫情分析
1
作者 李兵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17期270-271,共2页
目的:开展鼠疫监测,对平川区鼠疫防治进行总结和评价。方法: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和甘宁两省(区)《鼠疫监测方案》进行阿拉善黄鼠密度、体蚤调查和鼠疫血清学、细菌学检验。结果:平川区鼠疫疫源地自1977年判定以来的30多年间,尽... 目的:开展鼠疫监测,对平川区鼠疫防治进行总结和评价。方法: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和甘宁两省(区)《鼠疫监测方案》进行阿拉善黄鼠密度、体蚤调查和鼠疫血清学、细菌学检验。结果:平川区鼠疫疫源地自1977年判定以来的30多年间,尽管每年检菌均为阴性,但血清学结果表明仍有局部鼠疫流行的迹象,1982、1984年分别检出6份和16份阳性血清。结论:相邻接的宁夏海原县近几年动物疫情比较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川区 疫源地 鼠疫 细菌学 血清学
下载PDF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黄鼠鼠疫疫源地蚤类组成及生物学特征
2
作者 高共 孙琳 《地方病通报》 2005年第4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鼠疫疫源地 黄鼠 种类 调查
下载PDF
平川区2002-2009年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效果分析
3
作者 魏映丽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年第6期123-124,共2页
目的调查平川区2002-2009年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后的预防效果。方法对2002-2009年门诊初诊登记本、结核患者登记本、痰检登记本、季年度报表中的结核患者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980例,其中涂阳肺结核... 目的调查平川区2002-2009年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后的预防效果。方法对2002-2009年门诊初诊登记本、结核患者登记本、痰检登记本、季年度报表中的结核患者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980例,其中涂阳肺结核598例(61.02%)。598例涂阳肺结核患者中,初治涂阳509例,复治涂阳89例,初治涂阳登记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复治涂阳登记比例逐年下降。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男、女之比为1.61:1,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率由2002年的88.89%提高至2009年的100.00%,复治涂阳肺结核病治愈率由2002年的66.67%提高至2009年的90.00%。结论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对结核病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控制 效果
下载PDF
农村中小学流行性感冒疫情分析与预防控制措施
4
作者 田子平 张卿荣 《卫生职业教育》 2007年第22期141-141,共1页
2006年2月27日至3月20日,白银市平川区复兴乡部分中小学师生中发生以发热、头痛等为主要症状的传染性疾病。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诊断为以乙型流行性感冒病毒为优势毒株的流行性感冒。现将此疫情处理与控制... 2006年2月27日至3月20日,白银市平川区复兴乡部分中小学师生中发生以发热、头痛等为主要症状的传染性疾病。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诊断为以乙型流行性感冒病毒为优势毒株的流行性感冒。现将此疫情处理与控制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流行性感冒 预防控制措施
下载PDF
白银市某小学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特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玉梅 张志新 《甘肃科技纵横》 2013年第5期123-124,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生原因,指导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工作。方法:对调查的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首例病人没有明确的流行病学接触史;暴发时间为2011年4月7日~5月16日;男女性别比例为1.6:1;最小... 目的:通过分析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生原因,指导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工作。方法:对调查的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首例病人没有明确的流行病学接触史;暴发时间为2011年4月7日~5月16日;男女性别比例为1.6:1;最小7岁,最大13岁,8~10岁病例占69.23%;病例分布在紧密相连的三个自然村;病人均无相关疫苗免疫史;实施应急接种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疫苗接种率低,易感人群积累是造成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主要原因。提高人群免疫接种率是防止发病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 暴发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平川区鼠疫防治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高共 孙琳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9-120,共2页
关键词 防治现状 鼠疫自然疫源地 阿拉善黄鼠 防治工作 人间鼠疫 科学监测 自然景观 宿主动物 媒介动物 鼠疫菌 蚤体内
下载PDF
平川区2009年包虫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袁俊霞 任小琴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5期224-224,共1页
依据《2009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甘肃省包虫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平川区在2010年10月完成了本地区包虫病重点流行区20岁以上人群的包虫病病人筛查工作。结果表明,该地区包虫病的平均患病率0.97%,60岁以上人群、成年女性,特... 依据《2009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甘肃省包虫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平川区在2010年10月完成了本地区包虫病重点流行区20岁以上人群的包虫病病人筛查工作。结果表明,该地区包虫病的平均患病率0.97%,60岁以上人群、成年女性,特别是家庭妇女的包虫病患病率明显高与同类分组的其他人群,羊群中有包虫病的存在、家犬的管理及喂养方式、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以及水源的管理成为影响该地区包虫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虫病 流行现状 分析
下载PDF
平川区2011~2012年10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牛世兰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35期312-313,共2页
目的:了解平川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流行特征、传播途径、人群构成以及明确防控重点,为艾滋病监测和防控工作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采用ELISA检测法检出的HIV抗体阳性感染者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并为病例... 目的:了解平川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流行特征、传播途径、人群构成以及明确防控重点,为艾滋病监测和防控工作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采用ELISA检测法检出的HIV抗体阳性感染者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并为病例组选择对照组,按照1:4进行配对,分析HIV感染者相关暴露因素的P值及比值比(OR)。结果:10例抗HIV阳性感染分布年龄段以20~39岁具多,占报告病例数的70%。男女性别比4:1。职业分布以无业闲散人员为主,占报告发病例数的60%。感染途径以性接触传染占据首位,占报告例数的70%,其中男男性接触60%;注射吸毒20%。发现途径以监测(含健康体检)发现为主(80%)。因此,加强同伴性教育、规范使用安全套、提高高危人群艾滋病自我防护意识、广泛有效开展自愿咨询检测(VCT),将成为我区今后艾滋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缺陷病毒 感染者 相关因素分析
下载PDF
平川区2002~2008年57例肺结核病人不规则治疗原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秦学全 魏映丽 王万蓉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8期194-195,共2页
对2002~2008年期间每年新登记不规则治疗的57例肺结核患者不规则治疗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药物胃肠不良反应、肝脏损害是造成不规则治疗主要原因,分别占不规则治疗的61.55%、20.51%。采取行之有效措施,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妥善处理,适... 对2002~2008年期间每年新登记不规则治疗的57例肺结核患者不规则治疗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药物胃肠不良反应、肝脏损害是造成不规则治疗主要原因,分别占不规则治疗的61.55%、20.51%。采取行之有效措施,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妥善处理,适当延长疗程,用以辅助药物,更新现行化疗方案等方法,力争使不规则治疗降低到最低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病人 不规则治疗 原因分析
下载PDF
平川区2009年8~15岁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鹏宇 张卿荣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8期193-193,共1页
目的:了解平川区2009年8~15岁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现状,加强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工作。方法:依据《2009年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项目白银市实施方案》,对平川区8~15岁人群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8~15岁人群乙... 目的:了解平川区2009年8~15岁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现状,加强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工作。方法:依据《2009年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项目白银市实施方案》,对平川区8~15岁人群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8~15岁人群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22.24%,8岁组为34.98%,15岁组为19.33%,随年龄增长,接种率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我国目前乙肝疫苗未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以前年龄组的发病率较高,对8~15岁未免疫人群实施乙肝疫苗补种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15岁人群 乙肝疫苗接种 现状调查分析
下载PDF
平川区2005~2008年25%基层接种点安全接种质量调查与分析
11
作者 张鹏宇 张卿荣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5期166-167,共2页
目的:掌握平川区基层接种点安全注射现状;了解基层接种人员安全注射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对免疫接种服务质量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辖区内所有承担计划免疫服务的医疗卫生单位(接种点),同时对抽查的接种点调查1名负责预防接种的工作人员... 目的:掌握平川区基层接种点安全注射现状;了解基层接种人员安全注射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对免疫接种服务质量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辖区内所有承担计划免疫服务的医疗卫生单位(接种点),同时对抽查的接种点调查1名负责预防接种的工作人员;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以前1年接种点数为基数乘以25%抽取当年应调查的接种点数量,每4年为1周期,在4年内不重复抽样。监测的主要内容:接种点的基本情况、注射器使用与处理、接种操作技能、安全注射管理;同时对接种人员进行问卷和测试。判断标准、依据《白银市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工作质量监测方案(修订)》。结果:平川区2005~2008年基层接种点安全注射率95.89%.接种环境不断改善,人员素质、业务能力有显著提高,人员结构不断趋于合理,更趋于年轻化、知识化,接种质量逐年提升,基本上杜绝了安全隐患的发生,为今后的预防接种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接种点 安全注射质量 调查
下载PDF
白银市平川区鼠疫防治概况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升文 《中国地方病防治》 2014年第6期456-456,共1页
白银市平川区鼠疫疫源地,属于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以下简称"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一部分。自1977年从平川区(原为靖远县行政区域)阿拉善黄鼠及其体外寄生蚤阿巴盖新蚤中分离出鼠疫菌,从而判定为平川区存在阿拉善黄鼠鼠疫自... 白银市平川区鼠疫疫源地,属于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以下简称"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一部分。自1977年从平川区(原为靖远县行政区域)阿拉善黄鼠及其体外寄生蚤阿巴盖新蚤中分离出鼠疫菌,从而判定为平川区存在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其疫源面积为3.98×104hm2,包括复兴、种田、黄峤3个乡,19个行政村。该疫源地主要宿主为阿拉善黄鼠,主要寄生蚤为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黄鼠 鼠疫自然疫源地 寄生蚤 鼠疫防治 鼠疫菌 鼠间鼠疫 主要宿主 生态型 人间鼠疫 鼠疫监测
原文传递
白银市平川区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兵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20年第6期26-29,共4页
目的了解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现状及趋势,评估防治效果,为今后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搜集2013—2018年平川区布鲁氏菌病疫情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描述并分析数据。结果2013—2018年平川区各乡(镇)均... 目的了解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现状及趋势,评估防治效果,为今后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搜集2013—2018年平川区布鲁氏菌病疫情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描述并分析数据。结果2013—2018年平川区各乡(镇)均有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发生,传染源主要为羊(山羊、绒山羊)、其次为奶牛,传染源多为外省和邻近县区输入;新发病例累计357例,2015年发病率最高为52.7/10万;各年龄组均有发病,其中40岁~组病例居多,以男性为主、男女性别比为3.06∶1,以农民为主、占全部病例的57.1%。结论白银市平川区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局部地区存在暴发和流行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流行特征 发病率
原文传递
双盲法痰涂片抗酸杆菌检查室间质量控制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袁慧琳 张卿荣 《甘肃医药》 2013年第5期383-384,共2页
目的:了解在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中,应用双盲法痰涂片室间质控对提高痰检质量的效果。方法:以新登记肺结核病人痰涂片为质控对象,在县级实验室之间开展双盲初级室间质控,市级参比实验室进行终级质控判断。结果:通过实施双盲法痰涂片质量... 目的:了解在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中,应用双盲法痰涂片室间质控对提高痰检质量的效果。方法:以新登记肺结核病人痰涂片为质控对象,在县级实验室之间开展双盲初级室间质控,市级参比实验室进行终级质控判断。结果:通过实施双盲法痰涂片质量控制,使每年约有60%新登记肺结核病人痰涂片置于质量控制之下。镜下阳性符合率从双级质控实施前的99.6%~100%下降至97.3%~98.8%,阴性符合率99.5%~100%下降至98.4%~99.3%。结论:应用双盲法痰涂片质量控制是切实可行的提高痰涂片检验质量的方式,有效控制了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同时提高了痰检业务人员技术;进一步规范了痰涂片质量控制程序,有效提高了痰涂片检验质量和效果,充分发挥了痰检质控在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中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酸杆菌 结核 双盲法 质量控制 效果
下载PDF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卿荣 袁慧琳 周雨聪 《甘肃医药》 2012年第5期377-378,共2页
目的:掌握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探究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处置的措施。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理论和方法,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样本采集,核实诊断,确定引发暴发疫情的原因,针对传染病流行3个环节采取预防控制措... 目的:掌握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探究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处置的措施。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理论和方法,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样本采集,核实诊断,确定引发暴发疫情的原因,针对传染病流行3个环节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结果:平川区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发生后,平川区疾控中心及时派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人员进入现场调查核实,收集流行病学资料和数据,综合分析判断疫情性质。根据发病患儿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此次疫情为手足口病暴发,采取预防控制措施使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传播途径复杂,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在托幼机构中容易引起暴发流行;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学校及幼托机构落实晨午检制度,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保持校舍开窗通风是预防手足口病等传播的有效手段;疫情发生后快速进入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核实诊断、分析确定引发疫情的原因是处置暴发疫情的关键;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有效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手段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暴发疫情 调查 控制
下载PDF
2006—2013年白银市平川区鼠疫监测结果分析
16
作者 王升文 安涛 +1 位作者 师占文 张聘年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14年第6期25-26,共2页
目的分析2006—2013年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阿拉善黄鼠鼠疫疫源地鼠疫监测资料及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按照医学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 2006—2013年平川区阿拉善黄鼠鼠疫疫源地... 目的分析2006—2013年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阿拉善黄鼠鼠疫疫源地鼠疫监测资料及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按照医学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 2006—2013年平川区阿拉善黄鼠鼠疫疫源地宿主密度为0.27~1.40只/hm2,体外染蚤率为63.00%~80.00%,蚤指数为1.07~2.02;洞干蚤染蚤率为3.20%~17.00%,蚤指数为0.04~0.21;巢蚤染蚤率38.00%~62.00%,蚤指数为0.06~0.87;血清学、病原学检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近年来,在平川区阿拉善黄鼠鼠疫疫源地内,无论是动物间、还是人间均无疫情发生,但阿拉善黄鼠密度始终处在控制标准以上(0.20只/hm2),其体外蚤指数也远大于1,仍需持续贯彻落实以鼠疫宣传教育、科学监测、灭鼠灭蚤、巩固联防联控的综合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阿拉善黄鼠 鼠密度 染蚤率
原文传递
2019-2021年白银市中小学生视力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芳 李江涛 +2 位作者 赫永虎 张志新 缪忠翠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22年第5期84-87,共4页
目的 调查甘肃省白银市中小学生视力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防控视力不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2019-2021年在白银市平川区、景泰县抽取12所中小学校的学生,开展视力检查与问卷调查,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 目的 调查甘肃省白银市中小学生视力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防控视力不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2019-2021年在白银市平川区、景泰县抽取12所中小学校的学生,开展视力检查与问卷调查,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分析10 265人,2019-2021年白银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87.1%,呈逐年上升趋势(趋势χ^(2)=200.808,P<0.01),随学段升高呈逐段上升趋势(趋势χ^(2)=474.531,P<0.01),不同性别视力不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778,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周至少2天每次60 min及以上中高强度运动、每天做眼保健操2次以上、课间休息场所在户外、近距离用眼后眼睛休息时间在1 h及以上、每天睡眠时间6 h及以上、每天户外活动1 h及以上、眼睛距离课本经常或总是超过1尺是视力健康的保护因素(P<0.01);放学后读书写字时长1 h及以上、父母有近视是视力健康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 中小学生视力健康受遗传因素和静态用眼时长的影响,应从增强体育锻炼、增加户外活动、合理用眼等方面给予广泛干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预防视力不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生 视力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DNA条形码对平川区阿拉善黄鼠疫源地鼠种鉴定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丽民 席进孝 +3 位作者 师占文 张奋春 姜海威 白仲慧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19年第6期1-3,24,共4页
目的评价DNA条形码技术对基层鼠疫实验室鼠种鉴定的可行性。方法2016-2018年在平川区黄鼠疫源地采集鼠类样本,采用双盲法分别对每只鼠进行形态学鉴定和DNA条形码鉴定,比较两种方法的区别。结果平川区阿拉善黄鼠疫源地共采集鼠类174只,... 目的评价DNA条形码技术对基层鼠疫实验室鼠种鉴定的可行性。方法2016-2018年在平川区黄鼠疫源地采集鼠类样本,采用双盲法分别对每只鼠进行形态学鉴定和DNA条形码鉴定,比较两种方法的区别。结果平川区阿拉善黄鼠疫源地共采集鼠类174只,其中松鼠科2种、仓鼠科2种、鼠科1种、跳鼠科1种、沙鼠科1种、鼢鼠科1种和兔形目鼠兔科1种;174只鼠类COI序列所构建的进化树形成9个高度支持的分支,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结论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方法适合在基层鼠疫实验室推广应用,提高鼠种分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DNA条形码 COI基因 鼠种鉴定
原文传递
白银市布鲁菌病血清学检测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素萍 李云生 +3 位作者 任晓琴 孟作胜 张银花 王雪琼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584-585,601,共3页
目的掌握现阶段白银市职业暴露人群布鲁菌病感染情况,早期发现感染者,指导布鲁菌病防控。方法应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对职业暴露高危人群和羊、牛(无布鲁菌病菌苗接种史)进行布鲁菌病感染检测。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初筛,试管... 目的掌握现阶段白银市职业暴露人群布鲁菌病感染情况,早期发现感染者,指导布鲁菌病防控。方法应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对职业暴露高危人群和羊、牛(无布鲁菌病菌苗接种史)进行布鲁菌病感染检测。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初筛,试管凝集试验(SAT)复检方法进行。结果共检测高危人群2 626人,年龄为1岁~78岁,检出布鲁菌病血清抗体阳性患者274例,阳性率为10.43%,其中,男性阳性率为12.49%,女性阳性率为5.88%,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P〈0.05)。不同年龄以40岁~49岁和50岁~59岁组2个年龄段最高(P〈0.05);确诊布鲁菌病患者178例,占血清阳性数的64.96%。抽查检测45 830只羊血清,阳性813只,阳性率为1.77%;检测奶牛5 317头,均为阴性。结论该地区人群布鲁菌病感染较重,近期应重点采取防控措施,降低病情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病 血清学 检测分析
原文传递
甘肃省2005~2006年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与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高共 王建国 +1 位作者 盖永志 刘广宇 《卫生职业教育》 2007年第17期127-129,共3页
目的通过对全省布鲁氏茵病(布病)2年监测结果的分析,提出防治建议。方法整理2005~2006年全省布病监测资料,分析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我省布病疫情呈全面上升趋势,人群血清阳性率升高,新发病例增加,出现暴发疫点,疫区不断扩... 目的通过对全省布鲁氏茵病(布病)2年监测结果的分析,提出防治建议。方法整理2005~2006年全省布病监测资料,分析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我省布病疫情呈全面上升趋势,人群血清阳性率升高,新发病例增加,出现暴发疫点,疫区不断扩大,兰州市等城市人群血清阳性率明显上升,畜间监测结果与人间基本符合。结论我省面临布病疫情全面暴发和流行的危险,必须给予足够重视,抓住疫情控制的有利时机,加强监测和防治工作,预防和控制较大范围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布鲁氏菌病 监测 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