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空心螺钉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梁善校 许鹏雍 +3 位作者 班付伟 黎承伟 黄志鹏 陈仕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56-359,共4页
目的 观察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空心螺钉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百色市人民医院2018年5月~2022年3月期间采用骨科机器人导航辅助下行空心钉内固定的2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机器人辅助组,同期采用传统徒手定... 目的 观察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空心螺钉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百色市人民医院2018年5月~2022年3月期间采用骨科机器人导航辅助下行空心钉内固定的2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机器人辅助组,同期采用传统徒手定位内固定的3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徒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导针定位次数等术中指标及住院时长、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根据两组患者术后即时的正侧位片,测量计算3根螺钉之间及与空心钉股骨颈轴线的正侧位夹角。结果 机器人辅助组术中透视次数(15.2±3.9)次、透视时间(13.8±3.1)s、导针定位次数(4.7±2.1)次、出血量为(30.9±14.2)ml,均低于徒手对照组的(40.6±11.3)次、(32.7±9.1)s、(17.4±4.9)次、(52.1±13.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06、9.718、11.539、5.582,P<0.05)。机器人辅助组手术时间(73.5±11.8)min、住院时间(8.1±2.4)d、骨折愈合时间(5.3±2.2)月、末次随访Harris评分(86.5±3.7)分、并发症发生率0.0%,与对照组的(68.3±9.4)min、(7.6±2.8)d、(5.8±2.1)月、(87.8±4.1)分、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03、0.694、0.851、1.208、0.012,P> 0.05);机器人辅助组正侧位空心钉之间夹角、空心钉与股骨颈轴线夹角(1.3±1.1)°、(2.2±1.2)°、(2.7±1.5)°、(3.8±1.4)°均低于徒手对照组的(6.5±1.8)°、(5.7±2.0)°、(7.4±1.9)°、(7.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07、7.547、9.894、7.663,P<0.05)。结论 机器人导航定位辅助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定位精准,能显著减少导针调整次数,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及透视时间,创伤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机器人 空心螺钉 内固定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天玑骨科机器人系统在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梁广权 许鹏雍 +2 位作者 黄金实 陈仕 班付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4期608-611,共4页
目的:探讨天玑骨科机器人系统在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40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同时按术中置钉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0例。... 目的:探讨天玑骨科机器人系统在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40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同时按术中置钉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0例。其中传统组采用传统置钉方式进行空心螺钉置入,试验组则采用天玑骨科机器人系统辅助进行螺钉置入。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情况、螺钉位置、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试验组置钉时间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及总钻孔次数均少于传统组(P<0.05);术后试验组患者正、侧位螺钉夹角小于传统组,离散度大于传统组(P<0.05);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传统组(P<0.05);术后8个月,两组Harris量表各维度得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天玑骨科机器人系统在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中具有缩短置钉时间、减少透视次数、提高置钉精准度的优势,手术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玑骨科机器人 青壮年 股骨颈骨折 空心螺钉内固定术
下载PDF
骨科护理文书中潜在的法律问题与干预措施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崇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08年第22期190-191,共2页
目的重视护理书写的法律认知,提高护士自我保护意识。方法随机抽取60份出院和在院的护理病历,以临时医嘱单、一般护理记录单、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为检查重点。结果护理文书中存在客观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缺陷的问题较普... 目的重视护理书写的法律认知,提高护士自我保护意识。方法随机抽取60份出院和在院的护理病历,以临时医嘱单、一般护理记录单、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为检查重点。结果护理文书中存在客观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缺陷的问题较普遍。结论重视护理文书的书写,提高对潜在法律问题的认识,对维护自身利益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文书 法律问题 干预措施
下载PDF
C臂透视下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空心拉力钉内固定术:88例基层医院经验报告
4
作者 钱军 林健 苏树远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0年第5期593-596,共4页
目的探讨C臂透视下股骨粗隆间骨折(IF)闭合复位空心拉力钉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我院IF患者176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观察组(n=88)、对照组(n=88)。对照组行传统钉板类内固定术,观察组行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空心... 目的探讨C臂透视下股骨粗隆间骨折(IF)闭合复位空心拉力钉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我院IF患者176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观察组(n=88)、对照组(n=88)。对照组行传统钉板类内固定术,观察组行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空心拉力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骨性愈合用时)、术后6个月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运动功能(FMA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骨性愈合用时较对照组短,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FM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骨折愈合优良率97.73%(86/88)较对照组79.55%(70/8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27%(2/88)与对照组6.82%(6/8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空心拉力钉内固定术治疗IF效果显著,能进一步促进骨折愈合,恢复髋关节功能及运动功能,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C臂 闭合复位 空心拉力钉 内固定术 髋关节功能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单细胞测序技术在骨关节相关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覃洲 凌永嫦 +3 位作者 黎承伟 凌鹏 唐扬港 陆定贵 《微创医学》 2024年第4期439-443,共5页
骨关节相关疾病种类较多,主要包括炎症类(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外伤或生理性疾病(如骨质疏松)等,发病机制较复杂。单细胞测序主要包括转录组测序、表观基因组测序及全基因组测序,能够较精细、准确地反映组织的状态。因此,单细胞测序技术... 骨关节相关疾病种类较多,主要包括炎症类(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外伤或生理性疾病(如骨质疏松)等,发病机制较复杂。单细胞测序主要包括转录组测序、表观基因组测序及全基因组测序,能够较精细、准确地反映组织的状态。因此,单细胞测序技术在发现和解析骨关节相关疾病发病机制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针对单细胞测序技术在关节软骨细胞、髓核细胞、滑膜细胞和巨噬细胞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今后骨关节疾病发病机制的临床研究和基础实验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测序 骨关节疾病 细胞 发病机制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应用辅助技术下置钉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陈仕 蓝常贡 梁广权 《右江医学》 2024年第7期656-659,共4页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至股骨颈基底部区域的骨折,为创伤骨科临床诊疗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3.6%和髋部骨折的57%[1]。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年轻患者和骨质好的老年患者,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是首选[2...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至股骨颈基底部区域的骨折,为创伤骨科临床诊疗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3.6%和髋部骨折的57%[1]。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年轻患者和骨质好的老年患者,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是首选[2]。手术关键在于解剖复位、坚固内固定,并保留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以减少术后并发症[3]。然而,传统手术存在置钉不准确的问题,可能导致严重的医源性损伤。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仍然具有挑战性,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如骨不愈合、股骨头坏死和创伤性关节炎。随着精准、智能医疗理念的提出,辅助技术如有限元分析(FEA)、3D打印和骨科机器人逐渐应用于临床,提高了置钉的精确性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总结国内外文献,旨在探讨股骨颈骨折辅助技术下置钉的研究,以了解现有治疗方法并为未来的探索提出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辅助技术 有限元分析(FEA) 3D打印 骨科机器人
下载PDF
老年人胫腓骨骨折特征及就医经济负担研究
7
作者 黄承夸 赵彤 +4 位作者 廖正文 陆文德 黄远剑 杨伟康 农圣 《右江医学》 2024年第5期393-398,共6页
目的了解百色市60岁以上老年人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疾病经济负担。方法使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抽取百色市人民医院2021年老年人胫腓骨骨折住院患者,通过病因分析了解老年人胫腓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测算其住院医疗成本和结构... 目的了解百色市60岁以上老年人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疾病经济负担。方法使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抽取百色市人民医院2021年老年人胫腓骨骨折住院患者,通过病因分析了解老年人胫腓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测算其住院医疗成本和结构,为预防老年人胫腓骨骨折、减轻患者疾病经济负担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共收集有效病例98例,其中男性57例(占58.2%),女性41例(占41.8%),性别比为1.39∶1。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9岁,最大年龄为88岁。伤害事故特征为:道路交通事故(占46.94%)、跌倒(占31.63%)和坠落(占16.33%)是前三位致伤原因,约占总病例数的95%,一年之中春冬两季伤害发生率最高(62.24%)。骨折临床特征: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分别占11.22%和88.78%,胫腓骨远端骨折(30.61%)、胫骨骨干骨折(26.53%)、胫骨平台骨折(22.45%)是前三位主要损伤类型。胫腓骨骨折总医疗成本为292.7万元,人均住院费用为29871元,其中医保参与支付仅54例占55.10%,实际报销比例平均为55.6%,报销比例最高为92.49%。因老年人胫腓骨骨折陪护造成的损失约为23.5万元,人均照护成本2398元。结论道路交通事故、跌倒和坠落是老年人胫腓骨骨折入院的前三位致伤原因,应提高老年人驾驶两轮车辆及日常劳作的自我安全意识,加强健康预警和教育;医药费用自付比例高且医保实际报销不高,家人照护负担较重,应增强老年人社会医疗保险的缴费意愿,呼吁社会多方渠道减轻老年人的医疗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胫腓骨骨折 经济负担
下载PDF
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8
作者 麦荫文 韦文 +3 位作者 黄承夸 华树良 李新武 陆吉利 《广西医学》 CAS 2011年第8期1026-1027,共2页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取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治疗,椎管明显受压及伴有神经损伤者行椎弓根减压,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本组42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5个月,...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取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治疗,椎管明显受压及伴有神经损伤者行椎弓根减压,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本组42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5个月,均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神经功能除1例A级无明显恢复外,其余均提高1级以上。术后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恢复良好,后凸Cobb's角均获得纠正。结论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具有创伤小、复位良好、固定牢靠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治疗手段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后路 椎弓根钉棒 内固定
下载PDF
显微镜下与传统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 被引量:16
9
作者 陆晓生 赵劲民 +2 位作者 彭昊 凌尚准 韦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7-389,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经后路显微镜下与传统的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差异。方法:2003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46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采用显微镜辅助下髓核摘除术治疗232例(A组),传统后路开窗手术治疗235例(B组)。统计... 目的:对比研究经后路显微镜下与传统的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差异。方法:2003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46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采用显微镜辅助下髓核摘除术治疗232例(A组),传统后路开窗手术治疗235例(B组)。统计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等指标。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等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间隙定位错误、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采用中华医学会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临床效果接近,而显微镜下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少等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理想微创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显微镜 髓核摘除术 微创
下载PDF
改良Stoppa切口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8
10
作者 许鹏雍 陈俊 +6 位作者 班付伟 梁广权 黄刚 黄金实 梁善校 廖正文 李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3期299-302,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改良Stoppa切口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探寻一种有效的手术入路方式。方法前瞻性纳入百色市人民医院骨外科的80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0例。分别采用改良St... 目的通过比较改良Stoppa切口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探寻一种有效的手术入路方式。方法前瞻性纳入百色市人民医院骨外科的80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0例。分别采用改良Stoppa切口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z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复位质量状况、手术显露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1)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为85. 00%(34/40),稍高于对照组的80. 00%(32/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观察组患者解剖复位及满意度分别为45. 00%(18/40)及45. 00%(18/40),对照组患者解剖复位及满意度分别为40. 00%(16/40)及42. 50%(17/40),两组患者解剖复位及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观察组手术显露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17. 02±3. 45) min、(668. 29±55. 45) ml及(17. 08±2. 53)分,对照组分别为(16. 78±3. 32) min、(679. 39±57. 37) m L及(17. 25±2. 68)分,上述3个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经改良Stoppa切口入路与经腹直肌外侧切口手术处理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但是相比于改良Stoppa切口入路而言,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在处理移位程度较大的骨盆骨折以及显露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且不会受限于膀胱损伤等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髋臼骨折 改良Stoppa切口入路 腹直肌外侧入路 髋关节功能评分
下载PDF
显微内窥镜与显微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陆晓生 彭昊 +1 位作者 韦文 凌尚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71-675,共5页
目的:比较显微内窥镜与显微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因腰椎管狭窄症采用显微内窥镜(A组,97例)与显微镜下手术治疗病例(B组,95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情况、疗效、并发症及腰椎... 目的:比较显微内窥镜与显微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因腰椎管狭窄症采用显微内窥镜(A组,97例)与显微镜下手术治疗病例(B组,95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情况、疗效、并发症及腰椎稳定性等方面的指标。术前及术后8个月时应用ODI(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评分法对患者进行评定,并进行综合满意度评估。结果:A组中7例术中转为开放手术,其余两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A组平均82.2±5.2min,B组平均80.2±4.3min;术中出血A组平均83.1±4.1ml,B组平均80.0±6.7ml,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各有3例患者发生硬脊膜破裂,予以修补,填塞压迫等相应处理后痊愈,术后无神经根损伤、感染等并发症。A组术中转开放手术者术后4年发生腰椎失稳2例,经腰椎间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愈。两组均获得8个月以上随访,A组ODI评分术前平均79.2±15.4分,术后8个月时平均31.2±13.3分;B组术前平均78.7±16.9分,术后8个月时平均30.1±15.3分。两组手术前后OD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综合满意程度评估,A组优68例,良15例,可7例,优良率92.2%;B组优74例,良15例,可6例,优良率93.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内窥镜与显微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满意,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对腰椎后柱结构破坏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显微内窥镜 显微镜 微创 疗效
下载PDF
显微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陆晓生 彭昊 +1 位作者 凌尚准 韦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358-1360,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显微镜下与传统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按同一标准选择18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显微镜,B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比较两者在术中出血、住院日,医疗费用,并发症及疗效等方面的指标。[结... [目的]对比研究显微镜下与传统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按同一标准选择18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显微镜,B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比较两者在术中出血、住院日,医疗费用,并发症及疗效等方面的指标。[结果]术中出血、住院日、医疗费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各2例发生硬脊膜破裂,B组2例术后腰椎失稳。术后无神经根损伤、感染等并发症。175例获得11个月以上随访,根据中华医学会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评定疗效[1]。A组优40例,良41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93.1%;B组优39例,良42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92.0%。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疗效满意,但相比之下,显微镜下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住院日短、医疗费用少、并发症少,对腰椎后柱结构破坏小,不易造成腰椎失稳。是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显微外科 微创脊柱外科
下载PDF
高龄髋部骨折外科治疗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陆晓生 彭昊 凌尚准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59-1162,共4页
关键词 高龄人 骨折 髋部 手术
下载PDF
五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陆晓生 赵劲民 +2 位作者 彭昊 凌尚准 韦文 《脊柱外科杂志》 2013年第2期86-91,共6页
目的比较5种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分别采用5种手术方式治疗的15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经皮微创病灶清除灌洗及局部化疗(A组),经前路病灶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术(B组),行前路病灶清除、后路植骨融合内固... 目的比较5种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分别采用5种手术方式治疗的15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经皮微创病灶清除灌洗及局部化疗(A组),经前路病灶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术(B组),行前路病灶清除、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C组),行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D组),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联合后路内固定(E组)。通过比较各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后凸角的改变对各种术式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患者均顺利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单病种总医疗费用等指标A组与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平均随访至少15个月,未发现复发。各组术后ODI及后凸角角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与各开放手术疗效相近,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费用低等优点。传统各术式差异不明显,应根据个体情况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结核 脊柱 外科手术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微创治疗脊柱结核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21
15
作者 陆晓生 黄湄景 +2 位作者 赵劲民 凌尚准 韦文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12期1096-1099,共4页
目的总结CT引导下经皮微创治疗脊柱结核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82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CT引导下行经皮病灶清除,病灶置管,抗结核药物灌注冲洗引流。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术后随访时采用Oswes... 目的总结CT引导下经皮微创治疗脊柱结核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82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CT引导下行经皮病灶清除,病灶置管,抗结核药物灌注冲洗引流。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术后随访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并参照张西峰等改良的脊柱结核治愈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该组患者均顺利手术。复查均未发现结核复发,术后3个月ESR、CRP恢复至正常。所有患者均达到临床治愈,有神经功能损害者均完全恢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影像学、症状体征改变终末随访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微创治疗疗效好,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治疗费用低等优点,对活动期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好,是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微创手术 CT 引导 灌注冲洗
下载PDF
4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骶椎结核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4
16
作者 陆晓生 彭昊 +1 位作者 凌尚准 韦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576-3578,共3页
目的:比较4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腰骶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89例腰骶椎结核患者,分别采用CT引导下经皮微创术(A组),单纯腹膜外前入路病灶清除术(B组),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C组),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 目的:比较4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腰骶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89例腰骶椎结核患者,分别采用CT引导下经皮微创术(A组),单纯腹膜外前入路病灶清除术(B组),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C组),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术(D组)。分别记录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等进行疗效评估。结果:A、B组与各组在手术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C、D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各组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各组获得平均26.5个月随访,均达临床治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Chen等疗效评定标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技术与各开放手术疗效相近,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等优点;传统各术式差异不明显,应根据个体情况个性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椎结核 微创手术 传统手术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椎间融合器植骨与椎间单纯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俊 施锦宇 +1 位作者 杨稀仁 梁广权 《广西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97-98,共2页
目的比较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行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与椎间单纯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8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Cage组)或椎间单纯植骨融合(椎间植骨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Cage组植骨融合率为95.6... 目的比较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行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与椎间单纯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8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Cage组)或椎间单纯植骨融合(椎间植骨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Cage组植骨融合率为95.6%(43/45),椎间植骨组为93.0%(40/4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ge组JOA评分优良率为93.3%(42/45),椎间植骨组为90.7%(39/43),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至末次随访时间,Cage组椎间隙高度丢失(0.52±0.10)mm,明显少于椎间植骨组的(2.2±0.9)mm(P<0.05)。结论在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基础上采用Cage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效果与椎间单纯植骨治疗相近,但术后维持椎间隙高度优于椎间单纯植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椎间融合器 椎间单纯植骨
下载PDF
显微镜与显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陆晓生 赵劲民 +2 位作者 彭昊 凌尚准 韦文 《临床骨科杂志》 2013年第4期377-380,共4页
目的比较显微镜与显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按同一标准选择275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显微镜下手术(137例),B组采用显微内窥镜下手术(138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 目的比较显微镜与显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按同一标准选择275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显微镜下手术(137例),B组采用显微内窥镜下手术(138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情况、疗效、并发症及腰椎稳定性等方面的指标。术前及术后12个月时应用ODI评分法对患者进行评定,并进行综合满意度评估。结果 B组有8例术中转为开放手术。两组术中各有7例发生硬脊膜破裂,予以修补、填塞压迫等相应处理后痊愈,术后无神经根损伤、感染等并发症。A组131例获随访,时间12~64(30±1.1)个月,6例失访;B组130例获随访,时间12~66(31±1.5)个月,8例失访。B组术后5年发生腰椎失稳4例,经腰椎间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愈。根据中华医学会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评定疗效:A组优良率为93.1%,B组优良率为91.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微创方法疗效均满意,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对腰椎后柱结构破坏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 显微内窥镜 腰椎管狭窄症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麦荫文 韦文 +5 位作者 陆文忠 黄承夸 华树良 李新武 陆吉利 黄诚谦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10期188-189,共2页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于2008年1月~2011年3月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8例,与同期采用DHS治疗的4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切口...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于2008年1月~2011年3月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8例,与同期采用DHS治疗的4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切口、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明显减少或缩短;但两组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动力髋螺钉 疗效
下载PDF
胸腰椎结核28例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20
作者 陆晓生 凌尚准 +2 位作者 韦文 陆文忠 许鹏雍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4年第5期72-72,共1页
关键词 骨结核 胸椎 腰椎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