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物治疗结合认知行为干预对睡眠障碍伴抑郁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吴仙桃 罗碧丹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675-678,共4页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结合认知行为干预对睡眠障碍伴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72例睡眠障碍伴抑郁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联合组采用药物治疗结合认知行为干预12周;对照组仅用药物治疗及一般护理。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结合认知行为干预对睡眠障碍伴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72例睡眠障碍伴抑郁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联合组采用药物治疗结合认知行为干预12周;对照组仅用药物治疗及一般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8、12周及出院后随访6个月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睡眠日记及睡眠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治疗后4、8、12周,两组患者的PSQI、ISI评分、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后,联合组上述各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HAMD、SAS评分及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8周及随访半年的SF-36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4、8、12周及随访半年与治疗前相比,PSQI、ISI、HAMD、SAS评分均降低(P<0.05),SF-36评分、总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均升高(P<0.05);两组患者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在治疗后4、8、12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访半年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2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治疗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可有效改善睡眠障碍伴抑郁患者情绪及失眠症状,且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伴抑郁 认知行为疗法 药物治疗 疗效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