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氧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3期114-115,共2页
脑卒中患者通常会存在一定的功能障碍,其中最常见症状为肢体偏瘫,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提高或恢复其偏瘫肢体运动能力是康复期的主要目标[2]。为加强患者神经功能及提高偏瘫肢体运动能力,本次研究选取在我院... 脑卒中患者通常会存在一定的功能障碍,其中最常见症状为肢体偏瘫,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提高或恢复其偏瘫肢体运动能力是康复期的主要目标[2]。为加强患者神经功能及提高偏瘫肢体运动能力,本次研究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0例,探讨高压氧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康复训练 缺血性脑卒中 肢体运动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辽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2期196-197,共2页
目的通过进行醒脑开窍针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以期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将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梗塞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纳入试验对象。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 目的通过进行醒脑开窍针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以期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将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梗塞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纳入试验对象。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仅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法配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疗程为2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认知和行为能力。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好转;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后的认知和行为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醒脑开窍针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后认知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认知和行为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法 康复训练 脑梗塞后认知功能障碍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康复疗法配合脑卒中康复家庭疗法对偏瘫的疗效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飞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0期249-251,共3页
目的探讨康复疗法配合脑卒中康复家庭疗法对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疗法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康复疗法配合脑卒中康复家庭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治疗... 目的探讨康复疗法配合脑卒中康复家庭疗法对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疗法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康复疗法配合脑卒中康复家庭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患者Fugl-Meyer评分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偏瘫患者采用康复疗法配合脑卒中康复家庭疗法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疗法 脑卒中康复家庭疗法 偏瘫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痉挛性偏瘫患者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飞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6年第28期87-88,共2页
目的:研究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痉挛性偏瘫患者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52例痉挛性偏瘫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研究组(26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康复训... 目的:研究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痉挛性偏瘫患者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52例痉挛性偏瘫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研究组(26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不同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H波最大波幅(Hmax)、M波最大波幅(Mmax)以及Hmax/Mmax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研究组Hmax、Mmax、Hmax/Mmax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痉挛性偏瘫患者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通过抑制脊髓反射活动,调节神经元兴奋性,促使痉挛肌肉群紧张度下降,有效缓解患者肢体痉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康复训练 痉挛性偏瘫
下载PDF
基于“肠-脑轴”理论探究“脑肠同调”法针刺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功能恢复机制
5
作者 蒋志明 刘磊 +4 位作者 李丽丽 丁彬 胡玲 张辽 吴子建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6-16,共1页
目的通过基于“肠-脑轴”理论探讨“脑肠同调”法针刺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方法连续性纳入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诊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90例,入院72 h内留取其粪便样本。待病情平稳后将纳入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目的通过基于“肠-脑轴”理论探讨“脑肠同调”法针刺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方法连续性纳入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诊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90例,入院72 h内留取其粪便样本。待病情平稳后将纳入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转入康复科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并进行康复随访,两组均采用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予“脑肠同调”法针刺治疗,常规组予常规针刺治疗,均每日1次,每周治疗6 d,共治疗90 d。收集纳入患者和对照人群的基线资料,分别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肠道微生物组菌群和脂多糖(LPS)、炎性因子水平,评估其与90 d不良功能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正常组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结构存在差异。“脑肠同调”法针刺组临床结局指标和肠道微生物群特征上均优于普通针刺组。“脑肠同调”法针刺处理显著降低了产生LPS的细菌,从而减少了LPS的生物合成、降低了炎性因子水平。结论“脑肠同调”法针刺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炎性反应及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肠同调” 肠道微生物群 缺血性脑卒中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中医醒脑开窍针灸对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辽 贺飞 +2 位作者 张子雯 张换 汪富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1957-1960,共4页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灸对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加用醒脑开窍针灸治疗,均测定干预前后两组患者1...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灸对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加用醒脑开窍针灸治疗,均测定干预前后两组患者10 m最大步行速度(10mWT)、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时间(TUGT),同时采用改良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FMA)、Holdden步行功能评分表(FAC)、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中Barthel指数表(BI)评定患者步行功能、下肢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采用Ashworth量表测定患者下肢肌张力的变化。结果:(1)干预后,两组10 mWT提高,TUGT缩短(P〈0.05),观察组10 mWT高于对照组,TUGT低于对照组(P〈0.05);(2)干预前,两组FAC表、FMA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上述量表均上升(P〈0.05),观察组干预后FAC表、FMA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干预10周下肢肌张力0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干预后,两组NIHSS表评分降低,BI指数表评分上升(P〈0.05),观察组NIHSS表评分低于对照组,BI指数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经颅磁刺激基础上加用中医醒脑开窍针灸干预可改善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程度,促进其步行功能的改善,提升下肢肌力,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灸 中医 脑卒中 下肢功能障碍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注射在临床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辽 汪富 +2 位作者 张换 周伟 贺飞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1015-1017,共3页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A型肉毒毒素注射屈肘肌与肩后伸肌群并进行康复训练,观察该治疗对中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探究A型肉毒毒素部位联合注射对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效果及临床治疗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8月15日-2018年5...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A型肉毒毒素注射屈肘肌与肩后伸肌群并进行康复训练,观察该治疗对中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探究A型肉毒毒素部位联合注射对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效果及临床治疗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8月15日-2018年5月15日期间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8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给予单纯屈肘肌A型肉毒毒素注射,观察组(5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另给予肩后伸肌群肉毒素注射。两组患者注射后均进行物理康复训练。在治疗1、2、3个月时进行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综合分析患者痉挛及运动状态,综合评价A型肉毒毒素的治疗效果及两种注射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1、2、3个月时Ashworth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Ashwort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显著增加,且在治疗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Fugl-Meyer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均显著增加,在治疗3个月时观察组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显示出良好的预后。结论 A型肉毒毒素可显著缓解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肌肉痉挛状态,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屈肘肌与肩后伸肌群联合注射较单独屈肘肌注射表现出更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A型肉毒毒素 康复
下载PDF
A型肉毒杆菌毒素肩后伸肌群注射配合目标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后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张辽 贺飞 周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1772-1775,共4页
目的:探讨A型肉毒杆菌毒素(BTX-A)肩后伸肌群注射配合目标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后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 目的:探讨A型肉毒杆菌毒素(BTX-A)肩后伸肌群注射配合目标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后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予BTX-A肩后伸肌群注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以及清洁患侧手掌、给患手剪指甲、将患手放进袖子执行功能性活动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5个月,两组患者的MAS、FMA和MBI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3项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清洁患侧手掌、给患手剪指甲、将患手放进袖子执行功能性活动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3项执行功能性活动评分均有所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BTX-A肩后伸肌群注射配合目标性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提高患者执行功能性活动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杆菌毒素 脑卒中 上肢功能
下载PDF
头针疗法对脑卒中恢复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张辽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3期241-242,共2页
目的探讨头针疗法对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脑卒中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两组都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头针疗法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FMA)对两组患者的肢... 目的探讨头针疗法对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脑卒中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两组都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头针疗法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FMA)对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痊愈11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3.81%;观察组痊愈24例,显效14例,有效3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均明显升高,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用头针疗法治疗,疗效确切,临床上可加以借鉴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恢复期 头针疗法 疗效
下载PDF
半夏厚朴汤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贺飞 张子雯 《四川中医》 2020年第6期145-147,共3页
目的:观察半夏厚朴汤联合针灸对中风后吞咽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90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 目的:观察半夏厚朴汤联合针灸对中风后吞咽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90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半夏厚朴汤。记录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治疗4周后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QOL-100)评分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QOL-100量表中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生活状况、独立能力五个方面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厚朴汤联合针灸可改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厚朴汤 针灸 中风后吞咽障碍 日常生活能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脑肠同调”法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11
作者 蒋志明 刘磊 +4 位作者 张辽 李丽丽 丁彬 胡玲 吴子建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0-748,共9页
目的:观察“脑肠同调”法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脱落3例、中止2例)和对照组(41例,脱落4例、剔除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予“脑肠同调”法针刺... 目的:观察“脑肠同调”法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脱落3例、中止2例)和对照组(41例,脱落4例、剔除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予“脑肠同调”法针刺治疗,穴取患侧顶颞前斜线,中脘、关元,双侧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对照组予常规针刺,穴取百会、印堂,双侧风池、足三里,患侧合谷、肩髃、曲池、外关、伏兔、三阴交、太冲。均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周治疗5 d,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胃肠症状积分;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计数(NUE)及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含量;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及相对丰度;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i FABP)、D-乳酸(D-LA)、脂多糖(LPS)、脂多糖结合蛋白(LB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BBS、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胃肠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FMA、BBS、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胃肠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EU及血清NT-pro BNP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NT-pro BNP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hao1指数、Ace指数、Sobs指数、Shannon指数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拟杆菌科、肠杆菌科、颤螺菌科、链球菌科、梭菌科相对丰度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毛螺菌科、瘤胃球菌科、双歧杆菌科、红蝽菌科相对丰度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 FABP、D-LA、LPS、LBP、TNF-α、IL-1β、IL-6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肠同调”法针刺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胃肠道功能,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减轻炎性反应,促进肠道屏障修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针刺 脑肠同调 肠道菌群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