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CF理论呼吸康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无创通气序贯治疗中应用效果
1
作者 刘玲 王鑫 +1 位作者 李锋 张鹏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528-534,共7页
目的探讨ICF框架下呼吸康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无创通气(NIV)后序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县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1例AECOPD需NIV治疗的患... 目的探讨ICF框架下呼吸康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无创通气(NIV)后序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县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1例AECOPD需NIV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ICF组(41例)和常规组(40例)两组。所有入组患者均给予AECOPD的常规治疗,ICF组患者在NIV间歇期在常规鼻导管给氧治疗的基础上对病人的健康水平和功能状况进行评定,制定个性化的肺康复治疗方案,同时维持SPO_(2)在88%~92%;常规组患者在NIV间歇期应用鼻导管吸氧,同时进行常规护理,氧流量根据患者SPO_(2)调节,维持SPO_(2)在88%~92%;比较两组患者NIV每日平均使用时间,NIV间歇次数,NIV治疗失败率,气管插管率,患者住院时间的差异以及干预前、3 d、5 d的动脉血酸碱度(PH)、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差异和干预三个月前、后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6-MWD)。统计学方法采用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重复测量ANOVA检验,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结果ICF组与常规组总呼吸支持时间(5.17±0.97)d比[(5.98±1.70)d,P=0.01],NIV每日平均使用时间(7.90±2.48)h比[(10.45±3.80)h,P=0.001],NIV间歇次数(6.56±1.05)次比[(7.37±1.23)次,P=0.00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常规组相比,ICF组治疗失败率明显降低[14.6%(6/41)比40%(16/40),P<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ICF组累积成功率[85.4%(35/41)]高于常规组[60%(24/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34 P=0.035);气管插管率及住院时间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气分析PH、PaCO_(2)值比较时间(F=87.597b和F=804.726,P<0.001),时间与组别交互效应(F=10.309b和F=7.584,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PaO_(2)值比较时间(F=726.86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间与组别交互效应(F=0.49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三个月后ICF组与常规组FEV1[(2.76±0.45)L比(2.51±0.46)L]、FVC[(1.58±0.36)L比(1.42±0.32)L]、FEV1/FVC[(58.45±5.64)%比(54.16±6.32)%]、6-MWD[(393.45±68.58)m比(356.24±64.69)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73、2.112,3.225、2.511,均P<0.05).结论应用ICF理论的呼吸康复指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无创通气后序贯治疗可以改善呼吸肌疲劳,减少呼吸功耗,降低呼吸支持时间,降低二氧化碳,改善呼吸性酸中毒,提高治疗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F 呼吸康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无创通气
下载PDF
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治疗康复一体化方案的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8
2
作者 张鹏 江海娇 +8 位作者 吴良风 孙瑞祥 方可 杨尚志 陶秀彬 袁莉萍 姜小敢 王箴 鲁卫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5期772-777,共6页
目的:构建呼吸治疗康复一体化方案,并分析其在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将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入住重症医学科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实施由医生、呼吸治疗师、康复治疗师、护士... 目的:构建呼吸治疗康复一体化方案,并分析其在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将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入住重症医学科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实施由医生、呼吸治疗师、康复治疗师、护士组成的团队制定的个性化呼吸治疗康复一体化方案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19年行机械通气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时间、48 h再插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谵妄发生率、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早期功能锻炼率、干预后肌力、离床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了3124例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1673例,对照组1451例。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48 h再插管率、VAP发生率、谵妄发生率、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功能锻炼率、干预后肌力、离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治疗康复一体化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应用呼吸治疗康复一体化方案可以缩短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并降低48 h再插管率、VAP发生率、谵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呼吸治疗 重症监护 康复 方案构建
下载PDF
早期呼吸康复在AE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新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鑫 江海娇 +7 位作者 张鹏 周全 叶小铭 袁莉萍 陶秀彬 刘玲 高坤 张晶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562-565,共4页
呼吸康复(pulmonary rehabilitation,PR)已经证实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急性加重。2017年ERS/ATS不建议急性期COPD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呼吸康复,建议在出院后三周内进行早期呼吸康复训练,从而改善生活质量,降... 呼吸康复(pulmonary rehabilitation,PR)已经证实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急性加重。2017年ERS/ATS不建议急性期COPD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呼吸康复,建议在出院后三周内进行早期呼吸康复训练,从而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国内外一些研究表明,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exacerbation of COPD,AECOPD)患者实施呼吸训练,可以有效的减轻呼吸困难症状并且提高其对运动的耐力。是否应该尽早进行呼吸康复目前尚无共识。本文主要针对呼吸康复定义、关于急性期呼吸康复的研究和争论、康复方案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综述,以便为COPD急性加重患者实施正确和标准化的康复计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 AECOPD 新进展
下载PDF
成人患者低氧血症经鼻高流量氧疗进展
4
作者 朱茜 江海娇 +6 位作者 胡斌 曹玉娟 高小燕 袁莉萍 陶秀彬 姜小敢 张鹏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3期1249-1252,共4页
低氧血症是指血液中氧分压的明显下降,造成呼吸困难,损害重要器官的功能,导致临床预后不良。氧气疗法是一种常用的支持治疗手段,用于纠正低氧血症和缓解呼吸困难,传统低流量氧疗受到氧气浓度不恒定和湿化不足的限制,难以满足临床救治的... 低氧血症是指血液中氧分压的明显下降,造成呼吸困难,损害重要器官的功能,导致临床预后不良。氧气疗法是一种常用的支持治疗手段,用于纠正低氧血症和缓解呼吸困难,传统低流量氧疗受到氧气浓度不恒定和湿化不足的限制,难以满足临床救治的需求,因此目前经鼻高流量氧疗常被用于治疗低氧血症。本研究综述了低氧血症成人患者经鼻高流量氧疗新进展,旨在为低氧血症患者的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血症 经鼻高流量氧疗 呼吸困难 新进展
下载PDF
侧俯卧位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5
作者 李琛 张鹏 +3 位作者 郑敏 盛冬来 王挺 姜小敢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39-944,共6页
目的探讨侧俯卧位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徽省泾县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5例中重度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将患者分为侧俯卧位通气组(38例)和... 目的探讨侧俯卧位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徽省泾县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5例中重度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将患者分为侧俯卧位通气组(38例)和传统俯卧位通气(PPV)组(37例),分别采用侧俯卧位通气方式和传统PPV方式.两组患者均按照ARDS救治指南及肺保护性通气需求设置机械通气参数,前3次俯卧位时间每日均不少于16 h.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俯卧位前(T0)及俯卧位1 h(T1)、4 h(T2)、8 h(T3)和俯卧位结束前(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气道阻力、肺静态顺应性(Cst),首次俯卧位前(t0)及入重症监护病房(ICU)12 h(t1)、24 h(t2)、48 h(t3)、72 h(t4)的氧合指数(PaO_(2)/FiO_(2)),以及患者压力性损伤(PI)和呕吐发生率、气管插管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俯卧位前后及不同俯卧位方式对患者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基础疾病、HR、MAP、pH值、PaO_(2)/FiO_(2)、血乳酸(Lac)、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T0~T4的HR(组间效应:F=0.845,P=0.361;时间效应:F=1.373,P=0.247;两者交互作用:F=0.245,P=0.894)、MAP(组间效应:F=1.519,P=0.222;时间效应:F=0.169,P=0.954;两者交互作用:F=0.449,P=0.773)和气道阻力(组间效应:F=0.252,P=0.617;时间效应:F=0.578,P=0.679;两者交互作用:F=1.467,P=0.21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T0~T4的Cst比较,组间效应(F=0.311,P=0.579)和两者交互作用(F=0.364,P=0.8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时间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20.546,P<0.001);两组t0~t4的PaO_(2)/FiO_(2)比较,组间效应(F=0.104,P=0.748)和两者交互作用(F=0.147,P=0.9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时间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7.638,P<0.001).对两组的分组因素和时间因素进行单独效应检验,两组间不同时间点HR、MAP、气道阻力、Cst、PaO_(2)/FiO_(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T1~T4的Cst均明显高于T0时,t1~t4的PaO_(2)/FiO_(2)均明显高于t0时(均P<0.05).侧俯卧位通气组与传统PPV组患者气管插管时间[d:6.75(5.78,8.33)比7.00(6.30,8.45)]和机械通气时间[d:8.30(6.70,9.20)比7.40(6.80,8.7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侧俯卧位通气组患者PI发生率[7.9%(3/38)比27.0%(10/37)]和呕吐发生率[10.5%(4/38)比29.7%(11/37)]均明显低于传统PPV组(均P<0.05).结论不论是侧俯卧位通气方式还是传统PPV方式,均可以改善中重度ARDS患者Cst,提高氧合;两种俯卧位方式对患者HR、MAP及气道阻力的影响较小,对患者气管插管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也无差异,但侧俯卧位通气方式可减少PI和呕吐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俯卧位 俯卧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