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治疗康复一体化方案的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9
1
作者 张鹏 江海娇 +8 位作者 吴良风 孙瑞祥 方可 杨尚志 陶秀彬 袁莉萍 姜小敢 王箴 鲁卫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5期772-777,共6页
目的:构建呼吸治疗康复一体化方案,并分析其在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将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入住重症医学科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实施由医生、呼吸治疗师、康复治疗师、护士... 目的:构建呼吸治疗康复一体化方案,并分析其在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将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入住重症医学科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实施由医生、呼吸治疗师、康复治疗师、护士组成的团队制定的个性化呼吸治疗康复一体化方案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19年行机械通气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时间、48 h再插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谵妄发生率、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早期功能锻炼率、干预后肌力、离床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了3124例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1673例,对照组1451例。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48 h再插管率、VAP发生率、谵妄发生率、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功能锻炼率、干预后肌力、离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治疗康复一体化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应用呼吸治疗康复一体化方案可以缩短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并降低48 h再插管率、VAP发生率、谵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呼吸治疗 重症监护 康复 方案构建
下载PDF
基于ICF理论呼吸康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无创通气序贯治疗中应用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玲 王鑫 +1 位作者 李锋 张鹏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528-534,共7页
目的探讨ICF框架下呼吸康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无创通气(NIV)后序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县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1例AECOPD需NIV治疗的患... 目的探讨ICF框架下呼吸康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无创通气(NIV)后序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县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1例AECOPD需NIV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ICF组(41例)和常规组(40例)两组。所有入组患者均给予AECOPD的常规治疗,ICF组患者在NIV间歇期在常规鼻导管给氧治疗的基础上对病人的健康水平和功能状况进行评定,制定个性化的肺康复治疗方案,同时维持SPO_(2)在88%~92%;常规组患者在NIV间歇期应用鼻导管吸氧,同时进行常规护理,氧流量根据患者SPO_(2)调节,维持SPO_(2)在88%~92%;比较两组患者NIV每日平均使用时间,NIV间歇次数,NIV治疗失败率,气管插管率,患者住院时间的差异以及干预前、3 d、5 d的动脉血酸碱度(PH)、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差异和干预三个月前、后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6-MWD)。统计学方法采用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重复测量ANOVA检验,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结果ICF组与常规组总呼吸支持时间(5.17±0.97)d比[(5.98±1.70)d,P=0.01],NIV每日平均使用时间(7.90±2.48)h比[(10.45±3.80)h,P=0.001],NIV间歇次数(6.56±1.05)次比[(7.37±1.23)次,P=0.00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常规组相比,ICF组治疗失败率明显降低[14.6%(6/41)比40%(16/40),P<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ICF组累积成功率[85.4%(35/41)]高于常规组[60%(24/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34 P=0.035);气管插管率及住院时间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气分析PH、PaCO_(2)值比较时间(F=87.597b和F=804.726,P<0.001),时间与组别交互效应(F=10.309b和F=7.584,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PaO_(2)值比较时间(F=726.86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间与组别交互效应(F=0.49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三个月后ICF组与常规组FEV1[(2.76±0.45)L比(2.51±0.46)L]、FVC[(1.58±0.36)L比(1.42±0.32)L]、FEV1/FVC[(58.45±5.64)%比(54.16±6.32)%]、6-MWD[(393.45±68.58)m比(356.24±64.69)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73、2.112,3.225、2.511,均P<0.05).结论应用ICF理论的呼吸康复指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无创通气后序贯治疗可以改善呼吸肌疲劳,减少呼吸功耗,降低呼吸支持时间,降低二氧化碳,改善呼吸性酸中毒,提高治疗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F 呼吸康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无创通气
下载PDF
2010—2020年我国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基于知识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坤坤 张伟 +2 位作者 江海娇 汪君 鲁卫华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09-112,119,共5页
目的分析我国2010年—2020年早期康复护理研究现状和趋势,为我国从事早期康复护理研究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依据。方法以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软件可视化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2月早期康... 目的分析我国2010年—2020年早期康复护理研究现状和趋势,为我国从事早期康复护理研究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依据。方法以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软件可视化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2月早期康复护理研究现状及其趋势。结果共提取4637篇文献,早期康复护理领域发文量呈现快速增加趋势,该领域已形成7个较大的核心学术团队,“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模式”“运动功能”等为高频关键词,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早期康复护理模式、致残率。结论近年来早期康复护理在我国医学领域得到快速发展,但区域间机构和科研团队间的交流合作仍有欠缺,需加强多学科合作,促进早期康复护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知识图谱
下载PDF
早期呼吸康复在AE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新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鑫 江海娇 +7 位作者 张鹏 周全 叶小铭 袁莉萍 陶秀彬 刘玲 高坤 张晶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562-565,共4页
呼吸康复(pulmonary rehabilitation,PR)已经证实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急性加重。2017年ERS/ATS不建议急性期COPD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呼吸康复,建议在出院后三周内进行早期呼吸康复训练,从而改善生活质量,降... 呼吸康复(pulmonary rehabilitation,PR)已经证实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急性加重。2017年ERS/ATS不建议急性期COPD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呼吸康复,建议在出院后三周内进行早期呼吸康复训练,从而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国内外一些研究表明,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exacerbation of COPD,AECOPD)患者实施呼吸训练,可以有效的减轻呼吸困难症状并且提高其对运动的耐力。是否应该尽早进行呼吸康复目前尚无共识。本文主要针对呼吸康复定义、关于急性期呼吸康复的研究和争论、康复方案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综述,以便为COPD急性加重患者实施正确和标准化的康复计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 AECOPD 新进展
下载PDF
ICU患者身体约束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余金甜 江海娇 +1 位作者 鲁卫华 汪亚菊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第1期55-61,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ICU患者使用身体约束的影响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搜集有关ICU患者使用身体约束影响因素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2年1月。由2名研究者独... 目的系统评价ICU患者使用身体约束的影响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搜集有关ICU患者使用身体约束影响因素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2年1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样本量为5996例。经Meta分析结果显示,谵妄、有躁动行为、机械通气、携带Ⅱ类导管、侵入性操作治疗种类≥3种、使用镇静药物、镇痛具有综合效应(P<0.05)。结论证据显示,谵妄、有躁动行为、机械通气、携带Ⅱ类导管、侵入性操作治疗种类≥3种、使用镇静药物和镇痛是影响ICU患者使用身体约束的因素。医务人员可参考以上结果来改善对身体约束的管理工作,从而进一步规范约束使用的合理性,降低约束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患者 身体约束 影响因素 META分析 躁动
下载PDF
成人患者低氧血症经鼻高流量氧疗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朱茜 江海娇 +6 位作者 胡斌 曹玉娟 高小燕 袁莉萍 陶秀彬 姜小敢 张鹏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3期1249-1252,共4页
低氧血症是指血液中氧分压的明显下降,造成呼吸困难,损害重要器官的功能,导致临床预后不良。氧气疗法是一种常用的支持治疗手段,用于纠正低氧血症和缓解呼吸困难,传统低流量氧疗受到氧气浓度不恒定和湿化不足的限制,难以满足临床救治的... 低氧血症是指血液中氧分压的明显下降,造成呼吸困难,损害重要器官的功能,导致临床预后不良。氧气疗法是一种常用的支持治疗手段,用于纠正低氧血症和缓解呼吸困难,传统低流量氧疗受到氧气浓度不恒定和湿化不足的限制,难以满足临床救治的需求,因此目前经鼻高流量氧疗常被用于治疗低氧血症。本研究综述了低氧血症成人患者经鼻高流量氧疗新进展,旨在为低氧血症患者的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血症 经鼻高流量氧疗 呼吸困难 新进展
下载PDF
侧俯卧位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琛 张鹏 +3 位作者 郑敏 盛冬来 王挺 姜小敢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39-944,共6页
目的探讨侧俯卧位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徽省泾县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5例中重度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将患者分为侧俯卧位通气组(38例)和... 目的探讨侧俯卧位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徽省泾县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5例中重度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将患者分为侧俯卧位通气组(38例)和传统俯卧位通气(PPV)组(37例),分别采用侧俯卧位通气方式和传统PPV方式.两组患者均按照ARDS救治指南及肺保护性通气需求设置机械通气参数,前3次俯卧位时间每日均不少于16 h.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俯卧位前(T0)及俯卧位1 h(T1)、4 h(T2)、8 h(T3)和俯卧位结束前(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气道阻力、肺静态顺应性(Cst),首次俯卧位前(t0)及入重症监护病房(ICU)12 h(t1)、24 h(t2)、48 h(t3)、72 h(t4)的氧合指数(PaO_(2)/FiO_(2)),以及患者压力性损伤(PI)和呕吐发生率、气管插管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俯卧位前后及不同俯卧位方式对患者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基础疾病、HR、MAP、pH值、PaO_(2)/FiO_(2)、血乳酸(Lac)、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T0~T4的HR(组间效应:F=0.845,P=0.361;时间效应:F=1.373,P=0.247;两者交互作用:F=0.245,P=0.894)、MAP(组间效应:F=1.519,P=0.222;时间效应:F=0.169,P=0.954;两者交互作用:F=0.449,P=0.773)和气道阻力(组间效应:F=0.252,P=0.617;时间效应:F=0.578,P=0.679;两者交互作用:F=1.467,P=0.21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T0~T4的Cst比较,组间效应(F=0.311,P=0.579)和两者交互作用(F=0.364,P=0.8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时间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20.546,P<0.001);两组t0~t4的PaO_(2)/FiO_(2)比较,组间效应(F=0.104,P=0.748)和两者交互作用(F=0.147,P=0.9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时间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7.638,P<0.001).对两组的分组因素和时间因素进行单独效应检验,两组间不同时间点HR、MAP、气道阻力、Cst、PaO_(2)/FiO_(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T1~T4的Cst均明显高于T0时,t1~t4的PaO_(2)/FiO_(2)均明显高于t0时(均P<0.05).侧俯卧位通气组与传统PPV组患者气管插管时间[d:6.75(5.78,8.33)比7.00(6.30,8.45)]和机械通气时间[d:8.30(6.70,9.20)比7.40(6.80,8.7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侧俯卧位通气组患者PI发生率[7.9%(3/38)比27.0%(10/37)]和呕吐发生率[10.5%(4/38)比29.7%(11/37)]均明显低于传统PPV组(均P<0.05).结论不论是侧俯卧位通气方式还是传统PPV方式,均可以改善中重度ARDS患者Cst,提高氧合;两种俯卧位方式对患者HR、MAP及气道阻力的影响较小,对患者气管插管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也无差异,但侧俯卧位通气方式可减少PI和呕吐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俯卧位 俯卧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原文传递
ICU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应用经鼻高流量序贯氧疗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0
8
作者 张鹏 李争 +8 位作者 江海娇 周全 叶小铭 袁莉萍 吴郊锋 吴敬医 鲁卫华 陶秀彬 姜小敢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2-696,共5页
目的观察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应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收治的163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氧疗方式将患者分为HFNC组(82例)和传... 目的观察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应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收治的163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氧疗方式将患者分为HFNC组(82例)和传统氧疗组(81例)。入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治疗,HFNC组使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治疗仪吸氧,气体流量根据患者耐受情况从35 L/min逐步上调至60 L/min,温度设置在34-37℃,根据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设置吸入氧浓度(FiO_(2)),维持SpO_(2)在0.95-0.98;传统氧疗组使用一次性吸氧面罩或鼻导管吸氧,氧流量5-8 L/min,维持患者SpO_(2)在0.95-0.98。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前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导管留置时间、再插管时间、撤机失败率、ICU病死率、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的差异,并分析撤机失败的原因。结果HFNC组与传统氧疗组拔管前机械通气时间(d:4.33±3.83比4.15±3.03)、气管导管留置时间(d:4.34±1.87比4.20±3.35)、ICU病死率〔4.9%(4/82)比3.7%(3/81)〕、总住院时间〔d:28.93(15.00,32.00)比27.69(15.00,38.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FNC组总机械通气时间(d:4.48±2.43比5.67±3.84)和ICU住院时间〔d:6.57(4.00,7.00)比7.74(5.00,9.00)〕均较传统氧疗组明显缩短,再插管时间较传统氧疗组明显延长(h:35.75±10.15比19.92±13.12),撤机失败率较传统氧疗组明显降低〔4.9%(4/82)比16.0%(13/81),均P<0.05〕。撤机失败的原因中,传统氧疗组气道分泌物清除障碍比例明显高于HFNC组〔8.64%(7/81)比0%(0/82),P<0.05〕,但急性心力衰竭、呼吸肌无力、低氧血症、意识改变的患者比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拔管后应用HFNC序贯氧疗可降低患者拔管失败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ICU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高流量氧疗 机械通气 拔管 序贯氧疗
原文传递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低体温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张鹏 江海娇 +7 位作者 叶小铭 方可 汪君 袁莉萍 张陆雨 鲁卫华 陶秀彬 姜小敢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7-392,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肾损伤(AKI)患者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期间低体温的发生率及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不同加温方式对CRRT患者低体温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重症... 目的探讨急性肾损伤(AKI)患者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期间低体温的发生率及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不同加温方式对CRRT患者低体温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行CRRT的AK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透析液加热组和回输管路加热组。两组均由床位医生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提供合理的治疗模式和参数设置。透析液加热组使用AsahiKASEI血透机加热板直接对透析液进行加热,加热温度设置为37℃;回输管路加热组使用Prismaflex CRRT系统自带的Barkey血液加热器对回输管路进行加热,加热管路温度设置为41℃。持续监测患者体温,将体温低于36℃或较基础体温下降超过1℃定义为低体温。比较两组患者低体温的发生率及发生时间;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KI患者CRRT期间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结果最终共纳入73例行CRRT治疗的AKI患者,其中透析液加热组37例,回输管路加热组36例。与回输管路加热组比较,透析液加热组患者低体温发生率明显降低〔40.5%(15/37)比69.4%(25/36),P<0.05〕,且透析液加热组低体温的发生时间晚于回输管路加热组(h:5.40±0.92比3.35±0.92,P<0.01)。将患者按照是否发生低体温分为低体温组和非低体温组,对所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非低体温组(n=33)比较,低体温组(n=40)患者平均动脉压(MAP)明显降低〔mmHg(1 mmHg≈0.133 kPa):77.45±12.47比94.42±14.51,P<0.01〕,休克、使用中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比例(中等剂量:0.2~0.5μg·kg^(-1)·min^(-1),大剂量:>0.5μg·kg^(-1)·min^(-1))及CRRT治疗剂量均明显升高〔休克:45.0%(18/40)比6.1%(2/33),使用中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82.5%(33/40)比18.2%(6/33),CRRT治疗剂量(mL·kg^(-1)·h^(-1)):51.50±9.38比38.42±10.97,均P<0.01〕,且两组CRRT加热类型亦存在显著差异〔低体温组以回输管路加热为主62.5%(25/40),非低体温组以透析液加热为主66.7%(22/33),P<0.05〕;将上述指标纳入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休克〔优势比(OR)=17.633,95%可信区间(95%CI)为1.487~209.064〕、使用中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OR=24.320,95%CI为3.076~192.294)、CRRT加热类型(回输管路加热;OR=13.316,95%CI为1.485~119.377)及CRRT治疗剂量(OR=1.130,95%CI为1.020~1.251)为AKI患者CRRT期间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均P<0.05),而MAP为保护因素(OR=0.922,95%CI为0.861~0.987,P<0.05)。结论AKI患者CRRT治疗期间具有较高的低体温发生率,通过加热CRRT治疗液体可以有效降低低体温的发生率;休克、使用中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CRRT加热类型及CRRT治疗剂量为AKI患者CRRT期间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而MAP为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低体温 危险因素 加温方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