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文教育在临床医学生神经外科实习过程中的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刘策刚 朱明峰 夏大勇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第20期78-79,共2页
在医学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提升医生的医德医风和专业素质,能有效缓解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为医疗改革构建新型和谐医患关系提供保障。分析加强临床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阐述了如何合理组织人文素质教育为医学生在神经外科... 在医学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提升医生的医德医风和专业素质,能有效缓解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为医疗改革构建新型和谐医患关系提供保障。分析加强临床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阐述了如何合理组织人文素质教育为医学生在神经外科阶段提供相应的教学辅助,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从人文教育角度入手进行研究,探索人文教育对临床医学神经外科实习的重要意义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素质 医学生 教育 神经外科
下载PDF
脑膜中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观察
2
作者 丁菲 李真保 +5 位作者 张子焕 赵心同 刘佳强 秦飞云 胡立英 周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评价脑膜中动脉(MMA)介入栓塞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采用单纯MMA栓塞术治疗的14例(17枚)CSDH患者临床资料。微导管均超选至MMA,使用Onyx-18胶栓塞其... 目的评价脑膜中动脉(MMA)介入栓塞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采用单纯MMA栓塞术治疗的14例(17枚)CSDH患者临床资料。微导管均超选至MMA,使用Onyx-18胶栓塞其主干及分支。出院后30、90 d影像随访评估血肿吸收情况,mRS评分较基线值降低≥1分为临床症状改善。结果14例CSDH(17枚)患者MMA栓塞术均成功完成,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随访期所有患者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11例患者90 d血肿量减少90%以上,1例90 d血肿量减少40%以上,2例30 d血肿量减少30%以上。血肿完全吸收占比为11/14,部分吸收占比为3/14。结论MMA介入栓塞治疗新发或复发性CSDH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脑膜中动脉 介入栓塞 液体栓塞剂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丁菲 李真保 +4 位作者 张子焕 赵心同 刘佳强 秦飞云 周刚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6期92-95,共4页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常见的需要神经外科治疗的疾病之一,包括手术在内的传统治疗效果具有不确定性。根据CSDH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该病术后复发率最高可达到33%,甚至有患者因复发不得不多次手术。随着血管内治疗的兴起,脑膜中动脉(MMA)...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常见的需要神经外科治疗的疾病之一,包括手术在内的传统治疗效果具有不确定性。根据CSDH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该病术后复发率最高可达到33%,甚至有患者因复发不得不多次手术。随着血管内治疗的兴起,脑膜中动脉(MMA)栓塞术为CSDH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不论是单独治疗还是辅助外科手术治疗,均有效降低了CSDH的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脑膜中动脉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2
4
作者 狄广福 方兴根 +5 位作者 李真保 徐善水 陈建民 武银刚 吴德刚 陈三送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7期12-14,共3页
目的:进一步了解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AH)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对我院诊治的28例PNSAH患者观察其临床经过,来院48 h内行头CT检查,入院后3 d内行数字减影造影(DSA)检查,阴性时行头颅及颈椎MRI并2周后复... 目的:进一步了解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AH)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对我院诊治的28例PNSAH患者观察其临床经过,来院48 h内行头CT检查,入院后3 d内行数字减影造影(DSA)检查,阴性时行头颅及颈椎MRI并2周后复查DSA或CTA。结果患者 Hunt-Hess分级Ⅰ~Ⅱ级25例,Ⅲ级3例,CT显示出血位于脑干周围脑池内,CTA或DSA检查未见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头颅及颈椎MRI检查未见其他病变。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出院时GOS评分均为优。28例PNSA H患者的随访期为3~24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患者均无再出血、脑缺血和脑积水等。结论 PNSA H为一种临床症状较轻,预后良好的特殊类型蛛网膜下腔出血,首次造影阴性后需结合头颅及颈椎M RI检查以排除其他病变,必要时复查DSA或C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在多种脂代谢相关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牛莎 于涛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92-96,共5页
1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结构及功能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是一大类同源结构的细胞表面受体的原型,是一种富含半胱氨酸的糖蛋白,在多种细胞基础生理过程中起信号受体的作用[1]。其主要在细胞粗面内质网合... 1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结构及功能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是一大类同源结构的细胞表面受体的原型,是一种富含半胱氨酸的糖蛋白,在多种细胞基础生理过程中起信号受体的作用[1]。其主要在细胞粗面内质网合成和折叠,然后通过高尔基复合体运送到细胞膜表面[2]。在细胞膜表面的LDLR主要负责将携带低密度脂蛋白的颗粒转运到细胞内[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尔基复合体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LDLR 细胞表面受体 代谢相关疾病 粗面内质网 半胱氨酸 结构及功能
下载PDF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在神经重症脑血管病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奎 汤云 +7 位作者 陶秀彬 姜梦柯 窦云有 张卫 于涛 汪桂亮 范桢 伍年龙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2-188,共7页
目的探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模式对神经重症脑血管病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应用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5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收治的需要进行有创... 目的探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模式对神经重症脑血管病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应用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5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收治的需要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54例脑血管病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生成器分配至NAVA组和压力支持通气(PSV)组,每组27例。两组患者通气时间均≥72 h。记录两组患者基础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患者入组后28 d无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入组后90 d生存率、NS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NSICU病死率、住院病死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及呼吸力学指标、动脉血气、生命体征和膈肌功能指标变化。结果NAVA组患者入组后28 d无机械通气时间较PSV组显著延长〔d:22(15,26)比6(0,23),P<0.05〕;但两组总机械通气时间、入组后90 d生存率、NS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NSICU病死率、住院病死率、GOS评分、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呼吸力学参数方面,NAVA组患者入组后机械通气3 d时呼出潮气量(VTe)较1 d、2 d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PSV组〔mL:411.0(385.2,492.6)比489.0(451.8,529.4),P<0.01〕;同时NAVA组2 d、3 d时分钟通气量(MV)均显著高于1 d,且2 d时显著高于PSV组〔L/min:9.8(8.4,10.9)比7.8(6.5,9.8),P<0.01〕,而PSV组MV无显著变化。NAVA组1 d时气道峰压(Ppeak)和平均气道压(Pmean)均显著低于PSV组〔Ppeak(cmH_(2)O,1 cmH_(2)O≈0.098 kPa):14.0(12.2,17.0)比16.6(15.0,17.4),Pmean(cmH_(2)O):7.0(6.2,7.9)比8.0(7.0,8.2),均P<0.05〕;但两组2 d、3 d时Ppeak和P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动脉血气方面,两组p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随着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两组患者3 d时pH值均明显高于1 d。NAVA组1 d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显著低于PSV组〔mmHg(1 mmHg≈0.133 kPa):122.01±37.77比144.10±40.39,P<0.05〕,但两组2 d、3 d时Pa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氧合指数(PaO2/FiO2)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生命体征方面,NAVA组1、2、3 d时呼吸频率(RR)均显著高于PSV组〔次/min:1 d为19.2(16.0,25.2)比15.0(14.4,17.0),2 d为21.4(16.4,26.0)比15.8(14.0,18.6),3 d为20.6(17.0,23.0)比16.7(15.0,19.0),均P<0.01〕。在膈肌功能方面,NAVA组3 d时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显著高于PSV组〔cm:0.26(0.22,0.29)比0.22(0.19,0.26),P<0.05〕;两组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AVA组2 d、3 d时膈肌增厚分数(DTF)均显著高于PSV组〔2 d:(35.18±12.09)%比(26.88±8.33)%,3 d:(35.54±13.40)%比(24.39±9.16)%,均P<0.05〕。结论NAVA模式可安全地应用于神经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能够延长无机械通气支持时间,使患者获得更优的肺保护性通气,同时在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膈肌功能障碍、改善膈肌功能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 神经重症 脑血管病 机械通气 膈肌
原文传递
颞下经小脑幕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7
作者 程进超 王其福 +4 位作者 李陈 荣军 李廷政 李敏 白瑞军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0-296,共7页
目的研究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到脑干侧方的显微解剖结构,为脑干侧方、环池、岩斜区域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8例(16侧)发育正常成人尸头标本上进行颞下经小脑幕入路解剖学研究,尸头偏向一侧以颧弓根部为最高点,耳廓上方行马蹄形切... 目的研究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到脑干侧方的显微解剖结构,为脑干侧方、环池、岩斜区域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8例(16侧)发育正常成人尸头标本上进行颞下经小脑幕入路解剖学研究,尸头偏向一侧以颧弓根部为最高点,耳廓上方行马蹄形切口,以颧弓中点为切口前端,后缘达横窦中外侧三分之一处,皮瓣翻向颞部。去除骨瓣后,在显微镜下剔除蛛网膜及软脑膜,观察手术入路的暴露范围,明确途径中相关神经及血管的位置关系,对重要结构进行拍照及测量相关参数。结果颧弓根部上缘可准确定位中颅窝底,10例成年人颅骨标本的星点至乳突尖部、星点至外耳道上脊、顶乳突缝前角至外耳道上脊、顶乳突缝前角至星点的平均距离分别为47.23 mm、45.27 mm、26.16 mm、23.08 mm。颞下入路在切开小脑幕后可充分暴露上至后床突下至岩骨脊、弓状隆起的区域,可以处理中斜坡、环池、中脑和桥脑腹侧面或外侧面的病变,并可通过颧骨切除扩大幕上的显露区域,岩骨磨除技术扩大幕下的显露范围,其中滑车神经全长、距小脑幕缘的距离、在小脑幕夹层中走形长度、穿入幕下处距离岩骨脊的距离分别为(16.95±4.74)mm、(1.27±0.73)mm、(5.72±1.37)mm、(4.51±0.39)mm。通过后床突或弓状隆起作为定位安全打开小脑幕,动眼神经可作为解剖标志定位大脑后动脉和小脑上动脉。结论通过显微解剖学研究,可明确颞下经小脑幕入路的暴露范围、术中的难点,有利于临床医师精准安全地规划手术方式,降低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入路 小脑幕 中颅窝 滑车神经 显微解剖
原文传递
颅眶区结构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8
作者 程进超 王其福 +5 位作者 王伟功 李陈 荣军 李廷政 宣浩 江晓春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6-181,共6页
目的 通过显微解剖研究颅眶区的骨性结构、肌肉、神经及动脉等解剖结构,为该区域的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取8具(16侧)成人尸头标本,经额颞眶颧入路行弧形切口逐层显露颅眶区解剖,观察颅眶交界区解剖结构、测量眶上裂相关数据;观察... 目的 通过显微解剖研究颅眶区的骨性结构、肌肉、神经及动脉等解剖结构,为该区域的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取8具(16侧)成人尸头标本,经额颞眶颧入路行弧形切口逐层显露颅眶区解剖,观察颅眶交界区解剖结构、测量眶上裂相关数据;观察眼眶区的骨性结构、肌肉、神经走行、眼动脉的解剖结构及其位置关系,并测量经眶上裂进入眼眶的神经直径.结果 颅眶交界区位于前床突下方,视神经管沟通颅内与眼眶,眶上裂连接眼眶和中颅窝,8具尸头标本的眶上裂外侧缘、内侧缘、上缘长度分别为(18.4±6.2)mm、(7.7±1.6)mm、(16.4±5.6)mm,左、右侧眶上裂宽度分别为(3.64± 0.86)mm、(3.69±0.88)mm.眶壁由额骨、颧骨、筛骨、泪骨、蝶骨、腭骨和上颌骨7块骨性结构构成;眼眶处存在顶壁、底壁、内侧壁和外侧壁,除内侧壁外,其他各壁的骨性结构呈对称排列.眼眶肌肉由上睑提肌、上斜肌、下斜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和外直肌7条肌肉构成.眼眶内神经主要由视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的3个分支(额神经、泪腺神经、鼻睫神经)、外展神经、动眼神经(上、下支)共7根神经构成;除视神经由视神经管进入眼眶外,其他6根神经的7个分支均由眶上裂进入眼眶,依上述次序直径分别为(0.86±0.42)mm、(1.51±0.53)mm、(0.71±0.36)mm、(0.82±0.47)mm、(1.23±0.41)mm、(1.29±0.48)mm、(1.82±0.48)mm.眼动脉在视神经下方同视神经一起由视神经管入眶,8具标本中共观察到16支眼动脉,其中1具为双干眼动脉,其上、下干的距离为11.2mm;其余7具均为单干眼动脉,并根据其在眼动脉眶内走行中的眼动脉角和眼动脉弯将眼动脉眶内段依次分为3段.颅眶区的骨性结构、肌肉、神经走行、眼动脉位置关系基本固定.结论 颅眶区域解剖复杂,空间狭小,熟悉该区域显微解剖及其位置关系,有利于临床医生在外科手术中对重要解剖结构的保护,尤其存在双干眼动脉时对其下干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 视神经 眼动脉 眶上裂 显微解剖
原文传递
弓状束及上纵束的显微解剖学与功能磁共振研究
9
作者 李陈 狄广福 +6 位作者 李强 谭明泽 洪家康 段凯强 梅磊磊 何永胜 江晓春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18-1023,共6页
目的:探讨弓状束及上纵束的显微解剖结构及功能磁共振结构,并分析其功能。方法:2022年2—12月于皖南医学院神经系统疾病转化医学中心对10%甲醛固定的10例成人尸头标本(20侧大脑半球)进行实验研究。使用Klingler纤维束剥离方法,在6~40倍... 目的:探讨弓状束及上纵束的显微解剖结构及功能磁共振结构,并分析其功能。方法:2022年2—12月于皖南医学院神经系统疾病转化医学中心对10%甲醛固定的10例成人尸头标本(20侧大脑半球)进行实验研究。使用Klingler纤维束剥离方法,在6~40倍显微镜下进行白质纤维束剥离,研究弓状束及上纵束的显微解剖结构,并探究两者与脑深层纤维束的关系;同期对6名健康成人志愿者进行颅脑功能磁共振检查,收集弥散加权成像(DTI)相关数据并进行后处理,将显微解剖及DTI资料进行综合研究。结果:上纵束Ⅰ位于扣带回的大脑内侧面,扣带沟的上方,上纵束Ⅱ、Ⅲ及弓状束位于大脑外侧面。剥离岛叶灰质皮层、最外囊后,显露外囊和屏状核,后将弓状束和上纵束Ⅱ、Ⅲ剥离,显露放射冠、矢状层纤维束等脑深部纤维束,剥离时发现弓状束、上纵束Ⅱ与脑深部纤维束之间连接紧密。在大脑半球侧裂以上区域,灰质皮层与深部的U形束在冠状位方向无长联络纤维束联系。DTI研究也证实了以上结果。结论:弓状束与上纵束是位于大脑浅层的主要长联络纤维束,与灰质皮层及U形束有密切联系;同时两者与脑深部纤维束连接紧密。在大脑半球侧裂以上区域,放射冠外侧只有弓状束和上纵束Ⅱ、Ⅲ是前后方向的浅层长联络纤维束,可能参与侧裂以上区域冠状位方向上的顶部与底部灰质皮层间的脑功能信息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状束 上纵束 显微解剖 功能磁共振 脑功能
原文传递
外囊以上层面白质纤维束结构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10
作者 李陈 狄广福 +3 位作者 王其福 程进超 荣军 江晓春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05-709,共5页
目的通过显微解剖研究明确外囊以上层面白质纤维束的解剖结构。方法选取8例成人尸头(16侧大脑半球),采用Klingler纤维束固定及剥离方法,在6~40倍显微镜下进行白质纤维束的剥离,观察外囊以上层面白质纤维束的解剖结构及各白质纤维束之间... 目的通过显微解剖研究明确外囊以上层面白质纤维束的解剖结构。方法选取8例成人尸头(16侧大脑半球),采用Klingler纤维束固定及剥离方法,在6~40倍显微镜下进行白质纤维束的剥离,观察外囊以上层面白质纤维束的解剖结构及各白质纤维束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大脑的外囊以上层面存在多种白质纤维束,剥离大脑表面灰质后为最浅层、分布最广的"U"型纤维束,其与外囊之间的纤维束主要包括上纵束、弓状束、中纵束、下纵束,以及最外囊、屏状核纤维束;这些白质纤维束的走行及相互关系基本固定。结论通过显微解剖研究可明确外囊以上层面白质纤维束的走行方向以及各白质纤维束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临床医生规划安全、精准的手术方式,并可为脑功能研究提供相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解剖学 外囊 屏状核 白质纤维束
原文传递
经泪前隐窝入路至翼腭窝和颞下窝的内镜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方新运 狄广福 +2 位作者 周伟 邵雪非 江晓春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经泪前隐窝入路至翼腭窝、颞下窝的方法及相关解剖结构,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采用8具成人头颅标本,通过神经内镜下模拟经泪前隐窝入路至翼腭窝、颞下窝进行逐层解剖,并测量和采集相关数据或图片,对神经内镜解剖过程... 目的探讨经泪前隐窝入路至翼腭窝、颞下窝的方法及相关解剖结构,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采用8具成人头颅标本,通过神经内镜下模拟经泪前隐窝入路至翼腭窝、颞下窝进行逐层解剖,并测量和采集相关数据或图片,对神经内镜解剖过程中的不确定结构和数据,通过显微镜下模拟耳前颞下-颞下窝开放入路证实。结果8具尸头标本(16侧)的膜性鼻泪管位于上颌窦内壁的骨性鼻泪管内,开口于下鼻道,其长度为(14.3±3.6)mm,直径为(5.3±1.8)mm。眶下神经和眶下动脉在眶下裂处形成神经血管束,走行于上颌窦顶壁的眶下管内;颊神经自下颌神经分出后从翼外肌上、下头之间穿出,在颞肌与翼外肌之间向前走行并支配颊肌。结论经泪前隐窝入路至翼腭窝、颞下窝的关键为膜性鼻泪管的显露和保护;进行神经内镜手术时,眶下神经血管束可作为识别翼腭窝内结构的标志,颊神经可作为识别颞下窝内各肌肉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解剖学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翼腭窝 颞下窝 解剖标志
原文传递
脾脏源性髓源性抑制细胞在脓毒症小鼠肾上腺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12
作者 徐前程 王涛 +7 位作者 曹迎亚 祁羽鹏 曹玉涵 傅聪 陶秀彬 于涛 鲁卫华 姜小敢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的探讨脾脏源性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在脓毒症诱导肾上腺损伤(SAI)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6~8周龄C57雄性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5)、假手术组(Sham组,n=5)、脓毒症模型组〔盲肠结扎穿孔术(CLP)组,n=10〕和脓毒... 目的探讨脾脏源性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在脓毒症诱导肾上腺损伤(SAI)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6~8周龄C57雄性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5)、假手术组(Sham组,n=5)、脓毒症模型组〔盲肠结扎穿孔术(CLP)组,n=10〕和脓毒症+脾切除组(CLPS组,n=10)。采用CLP法制备小鼠脓毒症模型;Sham组仅开腹分离盲肠后关腹,不给予盲肠结扎穿孔;CLPS组于CLP前切除脾脏;正常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各组于制模后24 h处死小鼠,收集外周血、脾脏、骨髓及双侧肾上腺;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肾上腺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脾脏和骨髓中MDSCs细胞比例,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肾上腺组织中MDSCs表面抗原CD11b、Gr-1和白细胞介素(IL-6、IL-1β)的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肾上腺组织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相关蛋白总mTOR(T-mTOR)、磷酸化mTOR(p-mTOR)和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蛋白表达。结果光镜下显示,正常对照组和Sham组肾上腺皮质、髓质完整,结构清晰;CLP组肾上腺皮质肿胀、出血,可见细胞水肿;CLPS组上述肾上腺组织损伤较CLP组明显减轻。与正常对照组和Sham组相比,CLP组外周血中MDSCs细胞比例明显增加,脾脏中MDSCs细胞比例明显降低,骨髓中MDSCs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上腺组织中CD11b、Gr-1、IL-6、IL-1β的mRNA和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mTOR蛋白表达明显降低,T-mTOR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LP组相比,CLPS组外周血中MDSCs细胞比例明显降低(0.143±0.011比0.324±0.023,P<0.01),肾上腺组织中CD11b、Gr-1、IL-6和IL-1β的mRNA以及caspase-3的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CD11b mRNA(2^-ΔΔCt):2.90±0.56比5.74±0.13,Gr-1 mRNA(2^-ΔΔCt):2.71±0.14比4.59±0.46,IL-6 mRNA(2^-ΔΔCt):2.44±0.64比5.17±1.04,IL-1βmRNA(2^-ΔΔCt):3.58±0.52比4.44±0.26,caspase-3蛋白(caspase-3/GAPDH):0.05±0.01比0.13±0.02,均P<0.01〕,p-mTOR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mTOR/GAPDH:0.61±0.11比0.27±0.04,P<0.01)。结论脾脏是SAI中MDSCs细胞的主要来源;脾切除可减少MDSCs细胞动员,激活mTOR信号通路,从而减轻S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肾上腺损伤 髓源性抑制细胞 炎症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原文传递
以腰骶部及右下肢疼痛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1例
13
作者 孙冬冬 周欢 +1 位作者 沈军 江晓春 《江苏医药》 CAS 2022年第8期859-861,F0003,共4页
患者,男,42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骶部及右下肢疼痛2个月余”,休息后疼痛稍缓解,平卧位加重,未采取治疗措施。10 d前自觉右下肢疼痛加重,无法行走,于2019年1月来我院神经外科门诊就诊。既往无其他疾病史及手术史。专科查体:神志清楚,精... 患者,男,42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骶部及右下肢疼痛2个月余”,休息后疼痛稍缓解,平卧位加重,未采取治疗措施。10 d前自觉右下肢疼痛加重,无法行走,于2019年1月来我院神经外科门诊就诊。既往无其他疾病史及手术史。专科查体:神志清楚,精神一般,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 mm, 直接及间接光反射灵敏。左侧肢体肌力正常,右上肢肌力正常,右下肢肌力Ⅳ级。四肢肌张力、浅感觉及深感觉正常。L2~L5棘突压痛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侧肢体肌力 瞳孔等大 感觉正常 棘突压痛 肌张力 右上肢肌力 腰骶部 多发性骨髓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