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近期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方宽 王小明 +4 位作者 孙卫东 胡明华 吴强 胡开泰 季月辉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535-538,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的近期临床疗效,进一步探讨LPD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9月在弋矶山医院开展的54例LPD和同期开展的62例OP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LPD组... 目的:通过比较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的近期临床疗效,进一步探讨LPD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9月在弋矶山医院开展的54例LPD和同期开展的62例OP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LPD组(50例,除外中转组4例)与OPD组相比,手术时间延长[(396.40±81.935)min vs.(350.32±99.35)min,P=0.010];术中出血量减少[(282.00±192.396)mL vs.(382.26±248.619)mL,P=0.018];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较早[(2.44±1.090)d vs.(3.95±1.041)d,P=0.000];肠蠕动恢复时间缩短[(5.28±1.036)d vs.(6.22±1.190)d,P=0.000];术后住院时间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17±6.628)d vs.(18.70±6.892)d,P=0.251];但住院时间≤2周,LPD组多于OPD组(P=0.036);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病理提示LPD和OPD组的平均肿瘤大小、清扫的淋巴结数和R0切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PD对于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是安全且可行的,相比OPD有一定的微创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近期临床疗效
下载PDF
肝圆韧带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5
2
作者 季月辉 王小明 +6 位作者 孙卫东 胡明华 吴强 李方宽 胡开泰 奚士航 潘璇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357-360,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胰肠吻合口肝圆韧带包绕方法预防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弋矶山医院肝胆二科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52例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7例行贯穿式胰肠吻合联合肝圆韧带包绕(... 目的探讨采用胰肠吻合口肝圆韧带包绕方法预防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弋矶山医院肝胆二科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52例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7例行贯穿式胰肠吻合联合肝圆韧带包绕(试验组),35例仅行贯穿式胰肠吻合(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术中、术后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术前转氨酶、术前白蛋白、术前总胆红素、胰腺质地、胰管直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胆漏、术后出血、术后胃排空延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试验组术后BL级胰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7.6%vs 45.7%,P=0.049),在术后住院时间[(15.00±2.45)d vs(21.40±7.09)d,P=0.021]和术后胰肠引流管拔除时间[(13.89±5.53)d vs(22.40±11.03)d,P=0.049]上,试验组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胰肠吻合口肝圆韧带包绕方法可以降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 肝圆韧带包绕
下载PDF
胰腺癌患者术后生存预测模型的构建
3
作者 李沈 王小明 +4 位作者 王晓红 蔡娟 李琳 何池义 刘银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24-328,共5页
目的:探索胰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构建胰腺癌患者术后生存预测模型并予以优化。方法:选取弋矶山医院2014~2020年确诊为胰腺导管腺癌(PDAC)并采取手术治疗的1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他相关资料,使用SPSS 26.0统... 目的:探索胰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构建胰腺癌患者术后生存预测模型并予以优化。方法:选取弋矶山医院2014~2020年确诊为胰腺导管腺癌(PDAC)并采取手术治疗的1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他相关资料,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Kaplan-Meier法)相关影响因素,使用r 4.1.1软件绘制胰腺癌术后预测的列线图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结果:118名PDAC患者随访1~8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7个月,手术后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2.60%、33.70%、20.90%,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有化疗是胰腺癌患者术后影响的保护因素(P<0.05),低分化程度、有神经侵犯、有胰漏、TNM分期为Ⅲ期及ALBI和PI评分高是胰腺癌患者术后影响的危险因素(P<0.05),将上述变量纳入列线图模型,经内部验证后,该nomogram模型的C-index为0.861,术后第1~3年的AUC均较高(>0.85),校准曲线贴合良好,决策曲线表明模型的预测效能较高。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胰腺癌患者术后生存预测模型能够有效预测胰腺癌患者术后1~3年生存率,并能根据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提供针对性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预测模型 列线图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手术16例报告 被引量:4
4
作者 马晨阳 胡明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581-583,共3页
目的:分析讨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的适应证、并发症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16例因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 目的:分析讨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的适应证、并发症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16例因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00~210(157.8±28.5)min,术后住院时间4~9(6.9±1.4)d。其中1例发生胆漏,经冲洗引流后治愈。术后随访6~9个月,所有病例均无胆管狭窄、残石发生。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及禁忌症,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是一项安全可行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 一期缝合
下载PDF
免T管肝左外叶切除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20例临床体会
5
作者 王冠男 王小明 +4 位作者 胡明华 孙卫东 蒋亚琦 韩猛 方小三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探讨免T管肝左外叶切除加术中胆道镜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肝左外叶胆管结石伴(或不伴)胆囊结石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8月肝左外叶胆管结石20例的临床资料,合并胆总管结石17例,胆囊结石14... 目的:探讨免T管肝左外叶切除加术中胆道镜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肝左外叶胆管结石伴(或不伴)胆囊结石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8月肝左外叶胆管结石20例的临床资料,合并胆总管结石17例,胆囊结石14例。采用开腹手术方式切除左外叶及胆囊,术中使用胆道镜由左肝断面扩张胆管,探查左右肝管及胆总管,并取出胆总管结石,缝合左肝断面的胆管。结果:全部病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15~210 min,平均(162.5±29.7)min;术中出血量50~350 m L,平均(87.5±86.9)m L;术后住院天数为5~10 d,平均(7.3±1.6)d。术后有2例患者发生肝脏断面的胆漏,经腹腔冲洗,带管回家。两周后入院复查,拔除引流管,无胆漏发生。结论:肝叶(段)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重要手段,结合胆道镜治疗可明显降低胆道结石的残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外胆管结石 免T管 肝左外叶切除术 胆道镜
下载PDF
Rouviere沟引导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0例 被引量:2
6
作者 胡小强 潘敏 +4 位作者 汪剑良 谷献军 魏寇准 王芳 王小明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695-697,共3页
目的总结利用Rouviere沟引导定位胆囊管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普外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LC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术者均利用Rouviere沟及其延长线作为解剖标志在术中定位胆囊管... 目的总结利用Rouviere沟引导定位胆囊管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普外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LC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术者均利用Rouviere沟及其延长线作为解剖标志在术中定位胆囊管的位置。结果均在Rouviere沟延长线上顺利定位胆囊管,完成LC。无中转开腹、胆管损伤、胆漏、术后出血,手术时间(54.4±13.5)min,出血量4(3~5.5)mL,术后住院时间(2.8±0.7)d。结论Rouviere沟出现率高,能够快速、准确定位胆囊管位置,可有效避免LC产生的医源性胆管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uviere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管损伤
下载PDF
LCBDE与ERCP/EST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7
作者 奚士航 王小明 +2 位作者 季月辉 胡开泰 潘璇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21期2489-2491,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提供此类型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12月80例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 目的通过比较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提供此类型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12月80例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取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患者40例,ERCP/EST取石术患者40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取石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淀粉酶、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等术前相关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LCBDE组与ERCP/EST组患者取石成功率(95.0%VS 85.0%),术中出血[(32.25±6.40) ml VS(28.75±5.03) ml]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ERCP/EST组在手术时间[(52.75±16.28) min VS (145±48.18) min]及平均住院时间[(8.65±2.37) d VS(12.68±3.37) d]上要优于LCBDE组(P<0.05),但ERCP/EST组术后淀粉酶[(128.15±85.10) U/L VS(263.83±142.96) U/L]要高于LCBDE组,且手术总体并发症要高于LCBDE组(42.5%VS 10.0%,P<0.05)。结论两组手术方式均能够有效治疗胆总管结石,选择哪种手术方式需要根据患者自身具体情况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胆囊切除术后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