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医科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索
1
作者 何合胜 魏元凤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26-130,135,共6页
新医科背景下,国家对医学本科教育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其内涵是发展创新型、科技型、综合化的医学教育,目标是培养精医学、懂科技的卓越人才。随着医学的迅猛发展,医学与工科、理科、文科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医科,推动了新一轮的医学教... 新医科背景下,国家对医学本科教育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其内涵是发展创新型、科技型、综合化的医学教育,目标是培养精医学、懂科技的卓越人才。随着医学的迅猛发展,医学与工科、理科、文科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医科,推动了新一轮的医学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对新时代医学生的科研方面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从医学实习生现有培养目标出发,提出现有医学实习生科研能力培养面临的问题,同时结合临床带教过程中的经验,提出一些临床带教过程中实习生科研能力培养切实可行的办法及途径,主要体现在注重实习生科学精神、科研意识、科研思维的培养以及提出科学问题、解决科学问题能力的培养,对探索新医科背景下医学实习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医科 实习医生 临床问题 科研 教学
下载PDF
CD4^(-)CD56^(+)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的临床特征
2
作者 何合胜 魏元凤 +3 位作者 季新悦 徐又海 杨玉琼 靳小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8-594,共7页
目的:探讨CD4^(-)CD56^(+)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免疫表型、诊治经过及预后,以提高对此类罕见疾病的认识。方法:对本院就诊的两例CD4^(-)CD56^(+)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 目的:探讨CD4^(-)CD56^(+)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免疫表型、诊治经过及预后,以提高对此类罕见疾病的认识。方法:对本院就诊的两例CD4^(-)CD56^(+)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资料、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肿瘤累及皮肤、骨髓、淋巴结等部位,皮肤病理显示,CD56、CD123均为阳性,而CD4、CD34、TdT、CD3、CD20、MPO、EBER均为阴性。骨髓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CD56、CD123、CD304均为阳性,而髓系、淋系特异性免疫标志均为阴性。两例患者初始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淋巴瘤样化疗方案非常敏感,但短期内复发,生存期分别为36、4个月。结论:CD4^(-)CD56^(+)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罕见,该病容易误诊且预后差,应优先采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淋巴瘤样的治疗方案改善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诊断 治疗 临床病理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低剂量CEG方案与地西他滨联合低剂量CAG方案治疗老年高危MDS和MDS转化的AML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3
作者 吴敏 马洁娴 +7 位作者 谢彦晖 叶琇锦 何合胜 花京剩 杨如玉 王小华 王小钦 李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91-1997,共7页
目的:评估地西他滨联合低剂量CEG方案(DCEG)与地西他滨联合低剂量CAG方案(DCAG)治疗老年MDS和MDS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方法:在7个医疗中心开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月年龄≥60岁的MDS和MDS转化的AML患者... 目的:评估地西他滨联合低剂量CEG方案(DCEG)与地西他滨联合低剂量CAG方案(DCAG)治疗老年MDS和MDS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方法:在7个医疗中心开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月年龄≥60岁的MDS和MDS转化的AML患者共45例,中位年龄68.5岁。按照IPSS-R评分,患者危险度分层均为高危或者极高危。将地西他滨联合CEG方案与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DCEG与DCAG组比较结果显示,总有效率(ORR,86.4%vs 47.8%)、总生存时间(OS,10 vs 6个月)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FS,9 vs 3个月),DCEG均显示有优势(P<0.05)。在MDS患者中,DCEG组患者50%取得了PR或PR以上的疗效,中位OS时间长达31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经诱导治疗达PR或以上以及应用DCEG方案患者具有更长的生存时间。2组的骨髓抑制和感染的发生率、治疗相关死亡率相似。结论:与DCAG方案相比,DCEG方案可以改善高危MDS和MDS转AML患者的生存。这一结论需要更大规模的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地西他滨 依托泊苷 总生存
下载PDF
髓系肉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何合胜 苏贵平 +4 位作者 姚军萍 刘善浩 徐又海 杨玉琼 黄东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91-1495,共5页
目的:探讨髓系肉瘤(MS)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期提高对MS的认识。方法:对本院2012年6月-2020年1月就诊的15例髓系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及病理学结果、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髓系肉瘤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 目的:探讨髓系肉瘤(MS)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期提高对MS的认识。方法:对本院2012年6月-2020年1月就诊的15例髓系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及病理学结果、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髓系肉瘤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7例,中位年龄53(19-72)岁。孤立性MS患者4例,继发于其它血液肿瘤的MS患者11例;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肿瘤细胞MPO(12/15)、CD68(3/6)、Lys(3/3)、CD34(6/14)、TdT(0/9)、CD43(13/13)、CD117(6/10)、CD15(7/10)、CD3(1/15)、CD20(0/15)均阳性。13例可随访的患者中,死亡7例,6例生存,中位生存时间16(1-88)个月。结论:髓系肉瘤患者少见于临床,往往多继发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孤立性MS容易被误诊为淋巴瘤。疗效评价应结合骨髓学及PET/CT等影像学进行综合评估,系统性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肉瘤 治疗 髓系白血病 临床病理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何合胜 姚军萍 +5 位作者 靳小可 刘善浩 杨玉琼 徐又海 苏贵平 黄东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097-1100,共4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anemia,AIHA)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anemia,AIHA)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例DLBCL合并AIHA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实验室结果、治疗及转归。结果:6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4例;中位发病年龄60(49~73)岁。确诊时血红蛋白中位数69.5(55~85)g/L,网织红细胞比例中位数6.65%(1.2%~14.7%),Coombs试验全部为阳性。6例患者中Ann Arbor分期:Ⅲ期4例,Ⅳ期2例;IPI评分3分4例,4分1例,5分1例。AIHA发生于DLBCL之前2例,AIHA与DLBCL同时发生2例,AIHA发生于淋巴瘤确诊之后2例。4例患者联合化疗及激素治疗,2例患者单用化疗;其中3例患者存活,3例患者死亡,中位总生存期17个月。结论:DLBCL合并AIHA临床少见,治疗上应根据患者的发病特点、治疗疗效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预后主要取决于DLBCL的缓解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外周T细胞淋巴瘤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何合胜 杨玉琼 +6 位作者 刘银华 靳小可 徐又海 姚军萍 刘善浩 严家炜 黄东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1-125,共5页
背景与目的: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相关的淋巴瘤病理学类型多见于惰性B细胞淋巴瘤,而很少见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及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 背景与目的: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相关的淋巴瘤病理学类型多见于惰性B细胞淋巴瘤,而很少见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及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探索PTCL合并AIHA的临床特点,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8年11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例PTCL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治疗及转归。结果:7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2例;中位发病年龄66(51~89)岁。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中位数为62(32~91)g/L,网织红细胞比例中位数为4.4%(1.6%~16.0%),总胆红素中位数为39.9(6.3~51.5)μmoL/L,直接胆红素中位数为12.5(4.29~18.70)μmoL/L,LDH中位数为379(142~1012)U/L。Coombs试验全部为阳性。7例患者中Ⅲ期6例,Ⅳ期1例;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为2分者2例,3分3例,4分1例,5分1例。4例患者联合化疗及后续激素治疗,2例仅予以化疗,1例患者单用激素;至随访结束时为止,3例患者存活,3例患者死亡,1例失访,可随访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57(2~73)个月。结论:PTCL合并AIHA临床非常少见,治疗上应根据患者的发病特点、治疗效果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预后主要取决于淋巴瘤的缓解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T细胞淋巴瘤 糖皮质激素 化疗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相关间质性肺疾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黄辰 陆志伟 +3 位作者 杨玉琼 陈虎 黄东平 何合胜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30-735,共6页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治要点和转归.方法 回顾分析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例利妥昔单抗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患者,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35~73岁.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rituximab”和“interstit...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治要点和转归.方法 回顾分析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例利妥昔单抗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患者,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35~73岁.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rituximab”和“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或“interstitial pneumonitis”为英文检索词对PubMed数据库进行检索,以“利妥昔单抗”和“间质性肺疾病”或“间质性肺炎”为关键词通过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对中文文献进行检索,检索时间截至2016年10月.结果 4例患者均接受了含利妥昔单抗方案的化疗,分别在化疗2~5个疗程后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同时胸部CT示广泛磨玻璃影,临床诊断为利妥昔单抗相关间质性肺疾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临床症状迅速改善,复查CT提示肺部病变明显吸收.文献检索共获得相关文献48篇,其中综述2篇,论著6篇,个案报道39篇,其他类型文献1篇,经过筛选剔除,获得病例50例,其中男36例,女13例,未提及性别1例,年龄10 ~ 88岁,平均58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及发热,胸部CT磨玻璃样阴影为重要的影像学表现,治疗包括应用糖皮质激素、停用利妥昔单抗及其他支持处理.结论 利妥昔单抗可导致间质性肺疾病;诊断依赖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及时停用利妥昔单抗和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肺疾病 间质性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疑难病例析评 第415例肝、脾、淋巴结肿大一胸骨压痛--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8
作者 何合胜 刘善浩 +2 位作者 杨玉琼 黄辰 孙晖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8期3031-3033,共3页
患者男,52岁。因“左颈部包块10d”于2015年7月收入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患者10d前偶然发现左侧颈部包块,皮肤无明显红肿,触之有胀感,2015年6月28日就诊于芜湖市第二医院门诊,考虑淋巴结炎症,口服头孢类抗生素4d,自觉... 患者男,52岁。因“左颈部包块10d”于2015年7月收入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患者10d前偶然发现左侧颈部包块,皮肤无明显红肿,触之有胀感,2015年6月28日就诊于芜湖市第二医院门诊,考虑淋巴结炎症,口服头孢类抗生素4d,自觉包块增大,仍无压痛红肿,无畏寒发热。于2015年7月3日就诊我院耳鼻喉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胸骨压痛 淋巴结肿 疑难病例析评 大一 颈部包块 头孢类抗生素 皖南医学院
原文传递
第531例突发晕厥-皮肤溃疡-急性腹痛
9
作者 何合胜 刘善浩 +1 位作者 夏朝红 何池义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93-296,共4页
本文报道1例年轻女性患者,以突发晕厥起病,心电图提示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临床诊断为暴发性心肌炎。入院后查体见皮肤多处溃疡,皮肤病理活检诊断为结外自然杀伤(NK)/T细胞淋巴瘤,在住院过程中出现突发腹痛,外科剖腹探查发现肠道多发穿孔... 本文报道1例年轻女性患者,以突发晕厥起病,心电图提示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临床诊断为暴发性心肌炎。入院后查体见皮肤多处溃疡,皮肤病理活检诊断为结外自然杀伤(NK)/T细胞淋巴瘤,在住院过程中出现突发腹痛,外科剖腹探查发现肠道多发穿孔,病理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以暴发性心肌炎起病,且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先后累及皮肤、肠道非常罕见,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淋巴瘤 心肌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