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剂量泼尼松单用与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风湿性多肌痛对比研究
1
作者 汪筱莞 徐亮 +1 位作者 贾兰兰 冯丹丹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26-128,133,共4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泼尼松(10 mg/d)单用治疗风湿性多肌痛(PMR)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初诊未治的PMR患者共4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低剂量泼尼松单用组、联合甲氨蝶呤(MTX)组各20例,进行为期6个月的前瞻性随访对照研究,记录基线时... 目的:探讨低剂量泼尼松(10 mg/d)单用治疗风湿性多肌痛(PMR)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初诊未治的PMR患者共4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低剂量泼尼松单用组、联合甲氨蝶呤(MTX)组各20例,进行为期6个月的前瞻性随访对照研究,记录基线时及治疗6个月后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晨僵时间及PMR活动指数(PMR-AS)等临床数据,比较两组间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6个月后ESR、CRP、晨僵时间及PMR-AS等指标均较基线时改善(P<0.05);泼尼松组与泼尼松+MTX组治疗6个月的有效率(85.00%vs.8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时间[(4.14±1.78)月vs.(3.60±1.71)月]及治疗有效时间[2.00(1.00,5.00)月vs.1.00(1.00,2.75)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空腹血糖轻度升高和肝功能损害外,两组未见有其他不良反应。结论:泼尼松10 mg/d单药治疗PMR临床有效且副作用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多肌痛 泼尼松 甲氨蝶呤
下载PDF
84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和血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毛桐俊 盛君 +4 位作者 李志 汪筱莞 强孚勇 宣丹 陈兰芳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13期1543-1545,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elderly onset rheumatoid arthritis,EORA)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EORA患者和66例非EORA ((Non-Elderly onset rheumatoid arthritis,NEORA)患者的临床和血清学资料,总结临... 目的探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elderly onset rheumatoid arthritis,EORA)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EORA患者和66例非EORA ((Non-Elderly onset rheumatoid arthritis,NEORA)患者的临床和血清学资料,总结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 EORA组与NEORA组比较:EORA组男性患者25例,占比29.8%;髋关节受累患者22例; CRP中位水平为37.5(0.1~393.5) mg/L。EORA组男性构成比、髋关节受累数、CRP中位水平均高于NEO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病程、关节肿胀数、关节疼痛数、膝关节受累数、并发间质性肺病数、高滴度类风湿因子、高滴度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及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EORA患者男性构成比大,髋关节易受累,C反应蛋白水平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类风湿关节炎 临床特征 血清学特征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折风险评估工具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盛君 陆进明 +1 位作者 强孚勇 毛桐俊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应用世界卫生组织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对绝经后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进行评估。方法:收集2012~2013年门诊及住院的119例绝经女性RA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使用美国GE-lunar双能X线骨密度... 目的:应用世界卫生组织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对绝经后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进行评估。方法:收集2012~2013年门诊及住院的119例绝经女性RA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使用美国GE-lunar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患者的腰椎及左侧股骨颈的骨矿含量(BMD)进行测定,应用FRAX中国模式计算受试患者未来10年髋部骨折风险概率,采用SPSS 16.0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19例RA患者中,年龄39~82岁,平均(58±15)岁,病程2个月~40年,中位数病程7年。骨量减少患者68例(57.1%),骨质疏松患者32例(26.9%),自发性髋部骨折患者8例(6.7%);依据FRAX计算出未来10年髋部骨折概率0.1%~22%,按骨折风险概率分组,高危组与低危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血清白蛋白水平及骨密度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程、绝经年龄、DAS28评分、ESR、CRP、RF、抗CCP抗体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概率与年龄、服用激素呈正相关关系,与体质量指数、骨密度呈负相关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OR=1.140,P=0.000,95%CI(1.019,1.193)]、体质量指数低[OR=0.201,P=0.006,95%CI(0.064,0.633)],服用糖皮质激素[OR=4.941,P=0.002,95%CI(1.770,13.796)]及股骨颈骨密度值低[OR=0.927,P=0.005,95%CI(0.867,0.986)]的患者发生髋部10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率增加。结论:年龄大、体质量指数低,服用激素及股骨颈骨密度值低的患者发生髋部10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率增加。由于FRAX应用中未包括RA疾病状态和病程长短,提示FRAX尚不能全面评估绝经女性RA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 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 绝经女性
下载PDF
血清SOD活性和胱抑素浓度在类风湿关节炎并发早期肾损伤中的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余菲 徐亮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427-42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胱抑素C(Cys C)浓度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并发早期肾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08例RA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肾损害组、无肾损害组,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在全自动生化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胱抑素C(Cys C)浓度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并发早期肾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08例RA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肾损害组、无肾损害组,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清SOD活性、Cys C、尿素氮(BUN)和肌酐(Cr)浓度,并比较3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1RA肾损害组SOD活性为(85.74±20.19)U/m L,与RA无肾损害组[(96.51±21.98)U/m L]、健康对照组[(114.58±18.90)U/m L]相比均明显降低(P值分别<0.05,<0.01);RA无肾损害组SOD活性为(96.51±21.98)U/m L,与健康对照组[(114.58±18.90)U/m L]相比明显降低(P<0.01);SOD阳性率在RA肾损害组(98%)和无肾损害组(95%)均高于健康对照组(75%,χ2分别为13.54,10.30,P值均<0.01);RA肾损害组Cys C浓度为(1.20±0.26)mg/L,与健康对照组[(1.07±0.22)mg/L]相比明显升高(P<0.01),RA肾损害组Cys C浓度[(1.20±0.26)mg/L]与RA无肾损害组[(1.16±0.27)m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A无肾损害组Cys C浓度[(1.16±0.27)mg/L]与健康对照组相比[(1.07±0.22)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RA肾损害组患者UAER水平与血清Cys C浓度变化呈正相关(r=0.396,P<0.01),与SOD血清活性呈负相关(r=-0.667,P<0.01)。结论:检测血清SOD活性及Cys C浓度有助于发现RA早期肾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化物歧化酶 胱抑素C 类风湿关节炎 肾损害
下载PDF
14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甲氨蝶呤中毒临床特点及中毒原因探讨 被引量:8
5
作者 毛桐俊 盛君 +6 位作者 李志 宣丹 陈兰芳 汪筱菀 贾兰兰 徐慧 陆进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237-239,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甲氨蝶呤(MTX)中毒临床特点及其中毒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4例MTX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引起中毒的临床资料、诊治经过。结果:14例MTX中毒患者均为错误服用MTX;14例患者均出现皮肤黏膜损害,5例患者出现... 目的:探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甲氨蝶呤(MTX)中毒临床特点及其中毒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4例MTX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引起中毒的临床资料、诊治经过。结果:14例MTX中毒患者均为错误服用MTX;14例患者均出现皮肤黏膜损害,5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6例肾功能损害;14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血细胞减少;治疗给予亚叶酸钙解救、抗感染、应用血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刺激骨髓造血、成分输血、保肝及加强基础护理等综合救治措施。9例患者康复出院,3例患者死亡,2例转外院治疗康复出院。结论:急性骨髓抑制,皮肤、黏膜溃烂,肝肾功能损害是MTX中毒常见的临床表现。感染、心功能衰竭是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MTX中毒死亡原因。低文化水平、医患沟通不良及无医师指导服药导致的误服是MTX中毒的常见原因。部分患者及时、合理治疗能取得满意疗效。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MTX中毒死亡风险高,临床上应该提高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 甲氨蝶呤 中毒
下载PDF
51例初诊风湿性多肌痛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耿晶晶 冯丹丹 +1 位作者 徐亮 袁慧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风湿性多肌痛(PMR)患者的临床特点、超声特征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初诊PMR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反应以及双肩、双髋的超声特征。结果:51例患者以双肩、骨盆带肌僵痛为首发症状者居多,有3例患者诊断合并有巨细胞动脉... 目的:探讨风湿性多肌痛(PMR)患者的临床特点、超声特征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初诊PMR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反应以及双肩、双髋的超声特征。结果:51例患者以双肩、骨盆带肌僵痛为首发症状者居多,有3例患者诊断合并有巨细胞动脉炎(giant cell arteritis,GCA),平均ESR为(68±29) mm/h,平均CRP为(63±37) mg/L,全部患者均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11例患者行双肩、双髋超声检查,表现为:10例存在有腱鞘炎、滑囊炎、附着点炎,最常累及关节为双肩关节,积液量(7~23.9) mm×(3~26.1) mm×(4.4~24.3) mm。结论:(1)PMR患者均存在双肩肌僵痛;(2)PMR患者ESR/CRP均升高;(3)双肩双髋关节超声显示存在腱鞘炎、滑囊炎、附着点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多肌痛 临床表现 超声特征
下载PDF
风湿性多肌痛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贾兰兰 汪筱莞 +2 位作者 张芮君 冯丹丹 徐亮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573-577,共5页
目的:探讨风湿性多肌痛(PMR)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方法:收集2018年8月~2020年5月首诊为PMR的12例住院患者初诊时及治疗后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随访情况,根据12例患者不同转归结果分为PMR组和非PMR组,比较两组差异并做误诊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风湿性多肌痛(PMR)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方法:收集2018年8月~2020年5月首诊为PMR的12例住院患者初诊时及治疗后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随访情况,根据12例患者不同转归结果分为PMR组和非PMR组,比较两组差异并做误诊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晨僵时间、临床症状及超声表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时非PMR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高于PMR组(P<0.05),血白蛋白低于PMR组(P<0.05)。PMR组经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10 mg/d)治疗3个月后疾病活动度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白蛋白及对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的良好应答,或许可以作为鉴别PMR与以PMR症状起病的其他疾病的潜在指标;超声在PMR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多肌痛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沉
下载PDF
肾组织C3免疫荧光在评估狼疮肾炎中的意义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宣丹 盛君 +1 位作者 李志 汪筱莞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544-547,共4页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LN)患者肾组织C3免疫荧光沉积强度与临床实验室指标、SLE疾病活动度、肾脏病理活动性的关系。方法:收集并分析49例LN患者(均行肾活检)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病理资料。结果:49例LN患者以单纯Ⅲ型和Ⅳ型为主,共占6...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LN)患者肾组织C3免疫荧光沉积强度与临床实验室指标、SLE疾病活动度、肾脏病理活动性的关系。方法:收集并分析49例LN患者(均行肾活检)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病理资料。结果:49例LN患者以单纯Ⅲ型和Ⅳ型为主,共占60%,Ⅲ型或Ⅳ型混合Ⅴ型者占28%,单纯Ⅴ型占8%。强免疫荧光组血清学C3、C4更低,抗dsDNA抗体滴度更高,SLEDAI积分较高(P<0.05)。Ⅲ型和Ⅲ+Ⅴ型组合并,Ⅳ型和Ⅳ+Ⅴ型组合并,两合并组免疫荧光强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9,P=0.018)。强免疫荧光组肾脏病理活动指数(AI)高于弱免疫荧光组(P<0.05)。结论:推断肾组织C3荧光沉积强度可能作为预测LN病情活动及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从而帮助判断预后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荧光 补体C3 狼疮肾炎
下载PDF
半定量超声在风湿性多肌痛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汪筱莞 贾兰兰 +1 位作者 冯丹丹 徐亮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150-152,156,共4页
目的:探讨肩、髋部位半定量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风湿性多肌痛(PMR)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初诊PMR患者临床资料,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24周。分析多普勒超声半定量积分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比较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及多普勒超声... 目的:探讨肩、髋部位半定量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风湿性多肌痛(PMR)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初诊PMR患者临床资料,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24周。分析多普勒超声半定量积分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比较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及多普勒超声半定量积分变化情况。结果:30例患者中27例(90%)有肱二头肌长肌腱腱鞘炎,23例(76.67%)有股骨转子滑囊炎,8例(26.67%)有肩峰下三角肌滑囊炎。基线时肩、髋关节平均积液量为(528.77±306.15)mm^(2),平均超声半定量积分为8.17±3.84。血小板计数与肩、髋超声积液量(r_(s)=0.419)及积分(r_(s)=0.441)均呈正相关(P<0.05)。10例患者治疗后ESR、CRP、PMR-AS等均较基线时改善(P<0.05),肩、髋总积液量及其半定量积分数值较基线时下降(P<0.05);10例PMR患者治疗24周后临床明显缓解,部分患者仍存在超声下炎性表现。结论:超声下肩、髋积液量和半定量积分与PMR临床炎症并无显著相关性。PMR治疗临床缓解后,超声积液量有显著减少,但部分患者积液量并未完全消失。超声作为PMR疗效评估参数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多肌痛 半定量多普勒超声 疗效评估
下载PDF
晚发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老年类风湿关节炎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毛桐俊 盛君 宣丹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100-101,共2页
晚发型强直性脊柱炎(late-onset ankylosing spondylitis,LAS)是指45岁之后发病,以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临床上少见。老年类风湿关节炎(elderly onset rheumatoid arthritis,EORA)是指60岁之后发病的类风湿关节... 晚发型强直性脊柱炎(late-onset ankylosing spondylitis,LAS)是指45岁之后发病,以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临床上少见。老年类风湿关节炎(elderly onset rheumatoid arthritis,EORA)是指60岁之后发病的类风湿关节炎。两种疾病合并存在,临床上罕见,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发型强直性脊柱炎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风湿性多肌痛疾病活动度相关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红艳 赵飞 +1 位作者 袁慧 徐亮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62-166,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M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风湿性多肌痛疾病活动度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90...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M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风湿性多肌痛疾病活动度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90例初诊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oid,PMR)患者临床资料,并定期随访作为治疗组(PMR组);选取同时期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人群90例为对照组,根据外周血结果计算NLR、MLR、PLR,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NLR、MLR、PLR与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CRP)、PMR活动度评分(PMR activity score,PMR-AS)之间的关系。结果:(1)PMR组NLR、MLR、PL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治疗后PMR低度疾病活动组及高度疾病活动组患者NLR、MLR、PLR水平高于PMR疾病缓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PMR患者的NLR、MLR、PLR与PMR疾病活动度指数(PMR-AS)呈正相关(r=0.603,r=0.214,r=0.379)。(4)NLR、PLR、MLR判定PMR疾病活动性的ACU:0.932,0.929,0.906,以约登指数为最大切入点,当NLR水平的cut off值为4.735,NLR诊断PMR疾病活动度的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87%,当cut off值为173.19,PLR诊断PMR疾病活动度的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83%,MLR的cut off值为0.348,MLR诊断PMR疾病活动度的敏感性为83%,特异性为87%。结论:PMR患者的NLR、MLR、PLR水平升高,且与PMR疾病活动度相关,可以作为判断PMR疾病活动度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多肌痛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10例痛风合并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12
作者 陈兰芳 毛桐俊 李志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334-336,共3页
目的:追踪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和痛风并存的发病情况,了解其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收集2006年8月~2019年7月RA和痛风并存的病例,并纳入同时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RA分类标准和197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痛风诊断标准的病例,回... 目的:追踪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和痛风并存的发病情况,了解其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收集2006年8月~2019年7月RA和痛风并存的病例,并纳入同时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RA分类标准和197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痛风诊断标准的病例,回顾性分析病例的一般资料、合并疾病、实验室检查及影像资料。结果:有10例患者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均为男性,年龄25~77岁,8例(80%)患者痛风发病在前,9例(90%)患者血尿酸升高,7例(70%)患者类风湿因子阳性,4例患者双源CT显示有尿酸盐结晶,1例患者皮下结节证实为痛风石,大部分病例有不同程度的类风湿关节炎或痛风性骨破坏,但是有3例无影像学改变。结论:虽然以往的观念认为RA很少和痛风并存,但是这样的病例确实存在,研究这类患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类疾病,早期诊断,早期合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痛风 临床分析 文献复习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Ⅰ类干扰素效应基因表达的应用价值
13
作者 黄建军 冯钢 +4 位作者 李志 程龙 张鹏 李小宁 浦春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正常对照组Ⅰ类干扰素(IFN)效应基因mRNA的表达,探讨IFN在RA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收集32例RA患者和健康体检人群,分为治疗前RA组、治疗后RA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均为首次就诊或未使用改变病情抗风湿药...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正常对照组Ⅰ类干扰素(IFN)效应基因mRNA的表达,探讨IFN在RA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收集32例RA患者和健康体检人群,分为治疗前RA组、治疗后RA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均为首次就诊或未使用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留取全血,采用qP CR方法检测MXA、MXB、IFIT1、IFIT2、ISG15、HERC5、Ly6E、RSAD2、EPSTRI1、IFI44L、IFI35和IFI6基因mRNA的表达,检测血清抗CCP抗体和RF,比较mRNA组间基因表达差异及与自身抗体水平相关性。结果:IFIT1、ISG15、HERC5、MXA、MXB、Ly6E和RSAD2在治疗前RA患者组中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治疗后RA组(P<0.05),IFIT2、ISG15、HERC5、MXA、MXB、Ly6E、RSAD2、EPSTRLI1和IFI35在治疗前RA组中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SG15、HERC5、RSAD2在治疗后RA组中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FI6、IFIT2、IFI35、ISG15、MXB、Ly6E、EPSTRI1和MXA的mRNA的表达水平与抗CCP抗体呈正相关性(r=0.354~0.667,P<0.05),IFI6、IFIT2、IFI35、MXB、Ly6E、和MXA的mRNA的表达水平与RF呈正相关(r=0.362~0.579,P<0.05)。结论:RA患者炎症细胞IFN效应基因mRNA表达升高,表明IFN可能是RA自身免疫反应的诱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Ⅰ类干扰素 MXA ISG15 Ly6E
下载PDF
风湿性多肌痛与晚发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14
作者 贾兰兰 汪筱莞 +1 位作者 冯丹丹 徐亮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447-449,共3页
目的:探讨风湿性多肌痛(PMR)与晚发强直性脊柱炎(LOAS)患者临床特征的异同,为鉴别诊断提供线索。方法:收集弋矶山医院风湿免疫科单中心注册研究中24例PMR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住院的50岁以后起病的LOAS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 目的:探讨风湿性多肌痛(PMR)与晚发强直性脊柱炎(LOAS)患者临床特征的异同,为鉴别诊断提供线索。方法:收集弋矶山医院风湿免疫科单中心注册研究中24例PMR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住院的50岁以后起病的LOAS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数据。结果:①PMR组女性发病率及发病年龄高于LOAS组,PMR组中位病程短于LOAS组(P<0.05);PMR组出现肩、颈、髋部同时受累者高于LOAS组(P<0.05);②PMR组血沉及C反应蛋白高于LOAS组,PMR组单核细胞绝对数低于LOAS组(P<0.05);③PMR组患者贫血发生率(70.83%)高于LOAS组(40.63%)(P<0.05),且为轻度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结论:与LOAS相比,PMR患者起病时间短且血沉、C反应蛋白升高更显著,易合并贫血,常出现颈、肩、髋同时累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多肌痛 晚发强直性脊柱炎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与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相关性分析
15
作者 余方媛 王红艳 +4 位作者 冯丹丹 耿晶晶 占旖晴 徐亮 袁慧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535-537,共3页
目的:探讨抗Ⅱ型胶原(CⅡ)抗体在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SNRA)中的可行性。方法:用ELISA法检测35例SNRA患者以及15例非RA的其他风湿病患者和10例健康人群的血清抗CⅡ抗体水平。结果:①SNRA患者抗CⅡ抗体阳性率为28.57%,其他风湿病患者中... 目的:探讨抗Ⅱ型胶原(CⅡ)抗体在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SNRA)中的可行性。方法:用ELISA法检测35例SNRA患者以及15例非RA的其他风湿病患者和10例健康人群的血清抗CⅡ抗体水平。结果:①SNRA患者抗CⅡ抗体阳性率为28.57%,其他风湿病患者中为6.67%,健康人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抗CⅡ抗体阳性SNRA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DAS28评分较抗CⅡ抗体阴性患者升高(P<0.05);③35例SNRA患者平均C-Ⅱ水平与ESR呈正相关(r=0.394,P=0.019),与CRP(r=0.1,P=0.566)、DAS28评分(r=0.287,P=0.094)之间无显著相关性;④不同X射线分期患者血清抗CⅡ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CⅡ抗体与SNRA的疾病活动度有相关性,且抗CⅡ型胶原抗体的检测有助于提高SNRA的诊断,可作为辅助诊断和监测疗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 抗C-Ⅱ型胶原抗体 ELISA法
下载PDF
双源CT在痛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16
作者 陈兰芳 俞咏梅 +3 位作者 张霞 强孚勇 宣丹 徐亮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54-456,共3页
目的:评估双源CT在痛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2月~2022年10月弋矶山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且临床诊断痛风的患者资料,将符合201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欧洲风湿病联盟(EULAR)痛风分类标准(双源CT结果除外)作为诊断痛风的标准... 目的:评估双源CT在痛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2月~2022年10月弋矶山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且临床诊断痛风的患者资料,将符合201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欧洲风湿病联盟(EULAR)痛风分类标准(双源CT结果除外)作为诊断痛风的标准,分析双源CT在痛风诊断中的准确性,不同病程痛风患者双源CT检查阳性率的差异及出现骨破坏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25例临床诊断痛风且行关节双源CT检查的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17例,女性8例,中位病程5年,符合2015年ACR/EULAR分类标准的患者共109例,与该标准相比,双源CT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07%和81.25%;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97%和50.00%;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47。双源CT阳性率高于骨质破坏阳性率(P<0.001)。病程5年以上患者的双源CT阳性率和骨质破坏阳性率均高于≤5年的患者(P<0.05);结论:双源CT检查在痛风诊断中有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有助于临床痛风的诊断,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双源CT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痛风 诊断
下载PDF
巨噬细胞诱导极化对痛风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梦莹 李志 +2 位作者 李雪琴 钟民 吕坤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320-323,共4页
目的:了解体外诱导极化的M1和M2型巨噬细胞对尿酸钠结晶(MSU)诱导的急性痛风模型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BALB/c小鼠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模型M1型巨噬细胞组和模型M2型巨噬细胞组。小鼠皮下气囊注射MSU结... 目的:了解体外诱导极化的M1和M2型巨噬细胞对尿酸钠结晶(MSU)诱导的急性痛风模型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BALB/c小鼠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模型M1型巨噬细胞组和模型M2型巨噬细胞组。小鼠皮下气囊注射MSU结晶诱导小鼠急性痛风模型。体外将巨噬细胞诱导极化为M1和M2型巨噬细胞,并分别注射于小鼠痛风模型皮下气囊。于炎症诱导后4 h、12 h和24 h检测不同组别皮下气囊浸润的炎性细胞数量变化,并应用ELISA法测定囊内灌洗液中IL-1β、TGF-β的水平。结果:1在4 h、12 h和24 h时间点模型组、模型M1型巨噬细胞组和模型M2型巨噬细胞组皮下气囊炎性细胞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在4 h时间点,模型组及模型M1型巨噬细胞组和模型M2型巨噬细胞组间皮下气囊炎性细胞数量无差异(P>0.05);而在12 h和24 h,模型M1型巨噬细胞组皮下气囊炎性细胞高于模型组,而模型M2型巨噬细胞组皮下气囊炎性细胞低于模型组(P<0.05)。2在3个时间点,模型组、模型M1型巨噬细胞组及模型M2型巨噬细胞组IL-1β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在3个时间点比较,IL-1β水平在模型组低于模型M1型巨噬细胞组(P<0.01),而高于模型M2型巨噬细胞组(P<0.01)。TGF-β水平在模型组高于模型M1型巨噬细胞组(P<0.01),而低于模型M2型巨噬细胞组(P<0.01)。结论:巨噬细胞的极化在痛风炎症反应不同阶段起到不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尿酸钠结晶 痛风 IL-1Β TGF-Β
下载PDF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聚焦解决模式对女性SLE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戴晓英 马红梅 +4 位作者 倪玲 宋小玲 李玉娟 刘金花 许亚军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495-498,共4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CBT)联合聚焦解决模式(SFA)对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疾病活动度的改善状况。方法:将140例SLE女性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70例,再依据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首诊及住院时间进行亚分组。对...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CBT)联合聚焦解决模式(SFA)对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疾病活动度的改善状况。方法:将140例SLE女性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70例,再依据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首诊及住院时间进行亚分组。对照组进行SLE的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CBT联合SFA。对照组和研究组在入院和出院时均进行SLE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评估SLE的活动性,分析SLEDAI评分在对照组和研究组间以及亚组间的变化。结果:①对照组和研究组出院时SLEDAI总均分分别低于入院时(P<0.05),但两组间SLEDAI总均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中年、高中以上、首诊、住院时间≤7 d患者SLEDAI得分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T联合SFA对整体女性SLE患者疾病活动度改善效果不明显,而对中年、高中以上、首诊以及住院时间≤7 d的女性SLE患者疾病活动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认知行为疗法 聚焦解决模式 SLE疾病活动度评分
下载PDF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部位、时间与人格改变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许亚军 戴晓英 +2 位作者 苏莉 朱旭阳 洪亮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578-581,共4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SE)部位数量、积液时间与人格改变的关系。方法:对143例单纯性TSE被鉴定人进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积液部位数量、积液脑区以及积液时间分组,并进行慢性脑器质性人格改变评定量表测量,分析被鉴定人性别...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SE)部位数量、积液时间与人格改变的关系。方法:对143例单纯性TSE被鉴定人进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积液部位数量、积液脑区以及积液时间分组,并进行慢性脑器质性人格改变评定量表测量,分析被鉴定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积液部位、积液脑区、积液时间对TSE人格改变的影响。结果:①TSE人格改变在性别及年龄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文化程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8)。②TSE人格改变在积液部位数量、积液脑区及积液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TSE人格改变与积液部位数量、积液时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TSE可引起一定程度的人格改变,该人格改变主要与积液部位数量、积液时间相关,积液时间<30 d的TSE人格改变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精神病学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 人格改变 积液部位 积液时间
下载PDF
抗合成酶综合征相关间质性肺炎肺部高分辨CT特点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宣丹 徐亮 谈文峰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58-36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抗合成酶综合征间质性肺炎(ASS-ILD)肺部高分辨CT(HRCT)特点,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60例ASS-ILD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肺部HRCT模式分为4组:NSIP、OP、NSIP-OP、AIP,根据CT随访结果将间质性肺炎(ILD)的结局分...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抗合成酶综合征间质性肺炎(ASS-ILD)肺部高分辨CT(HRCT)特点,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60例ASS-ILD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肺部HRCT模式分为4组:NSIP、OP、NSIP-OP、AIP,根据CT随访结果将间质性肺炎(ILD)的结局分为3类:好转、稳定、恶化。结果:60例患者肺部HRCT表现为NSIP者35例,OP者8例,NSIP-OP者10例,AIP者7例;结局好转23例,稳定25例,恶化12例,不同影像学模式和不同亚型、ASS-ILD患者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ASS-ILD肺部HRCT模式NSIP最常见,但NSIP患者多数表现为好转和稳定,恶化者可能进入纤维化期,对免疫治疗应答不佳。OP和NSIP-OP患者多数结局好转、稳定,对糖皮质激素应答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合成酶综合征 间质性肺炎 肺部高分辨率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