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密过滤输液器加热敷降低静滴蟾酥局部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和平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 2006年第7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精密过滤输液器 蟾酥注射液 局部不良反应 静滴 热敷 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中断治疗 肿瘤患者 辅助用药 免疫调节
下载PDF
舒普深治疗内科感染66例疗效观察
2
作者 汪长生 施小青 《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1997年第4期24-24,共1页
舒普深治疗内科感染66例疗效观察安徽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肿瘤科(241000)汪长生安徽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心血管内科施小青舒普深是头孢口辰酮和舒巴坦的联合制剂。头孢口辰酮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抗菌活性强、抗菌... 舒普深治疗内科感染66例疗效观察安徽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肿瘤科(241000)汪长生安徽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心血管内科施小青舒普深是头孢口辰酮和舒巴坦的联合制剂。头孢口辰酮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血液药物浓度高、在体内分布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感染 内科疾病 舒普深 药物疗法
下载PDF
不同联合方案治疗重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顾俊菲 孙薇 +2 位作者 张毅 徐静 黄来全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糖皮质激素(GCS)联合不同方案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皖南医学院第一、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重型ITP且治疗方案以GCS为基础用药的患者41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A组:GCS+静注人免疫... 目的:回顾性分析糖皮质激素(GCS)联合不同方案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皖南医学院第一、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重型ITP且治疗方案以GCS为基础用药的患者41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A组:GCS+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B组:GCS+IVIG,C组:GCS+rh TPO,D组:GCS。观察4组患者血小板水平达到50×10~9/L和(或)100×10~9/L的平均时间和有效率,同时分析各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B、C组患者较之D组具有较高的完全反应(CR)率(P<0.05),A组患者较之B、C、D组患者具有更短的反应时间(TTR)(P<0.05),B、C两组患者TT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短于D组(P<0.05)。4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GCS+IVIG+rh TPO方案的重型ITP患者,其血小板水平具有较高CR率和最短的TTR,未见明显增多不良反应,可依据最新指南共识规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糖皮质激素 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下载PDF
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曹灿 陈玙 +2 位作者 徐静 朱炎焱 张毅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1198-1200,共3页
目的 探讨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临床因素,为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皖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入院的原发ITP患者,其中1... 目的 探讨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临床因素,为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皖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入院的原发ITP患者,其中14碳呼气试验阳性患者定义为合并Hp感染的ITP患者,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相关检查,总结其临床特点,对于影响疗效及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9例ITP患者中,合并HP感染的ITP有19例,平均发病年龄为(54±14)岁,男性12性,女性7例,其中新诊断的ITP 10例,持续性ITP 5例,慢性ITP 4例.5例患者给予四联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另外14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一线方案升血小板治疗,中位血小板恢复时间7 d(2~10 d).在年龄、性别比例、疾病分期、出血评分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局方面,Hp感染阳性组与Hp感染阴性组中位血小板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新诊断的ITP患者应注意行Hp检测,但是否合并Hp感染对于治疗结局并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螺杆菌幽门 治疗结果 疾病特征
下载PDF
MicroRNAs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呼小茹 陈玙 +4 位作者 王刚 常姝婷 赵丽东 刘先栋 杨林花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226-229,共4页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占出血性疾病的1/3,严重者可发生内脏出血、颅内出血等并发症〔1〕。ITP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迄今为止具...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占出血性疾病的1/3,严重者可发生内脏出血、颅内出血等并发症〔1〕。ITP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迄今为止具体机制仍不明确〔2-3〕。目前研究公认的发病机制是患者对自身抗原免疫失耐受,从而导致自身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过多及巨核细胞生成血小板不足〔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MICRORNAS 机制
原文传递
淋巴细胞绝对值对于新诊断的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预后价值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常姝婷 陈玙 +3 位作者 呼小茹 赵丽东 刘先栋 杨林花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绝对值(ALC)对于成人新诊断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评估预后提供新的理论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成人新诊断的ITP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指标,总结其临床特点,探讨ALC对于疾病...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绝对值(ALC)对于成人新诊断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评估预后提供新的理论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成人新诊断的ITP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指标,总结其临床特点,探讨ALC对于疾病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52例新诊断ITP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50.5(27.0~63.0)岁;其中男62例,女90例,男∶女为0.69∶1.00。中位随访时间9.75(3.88~25.00)个月,复发24例(15.78%)。以疾病复发作为终点得到外周血AL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ALC的截点值为1.070×10~9/L,曲线下面积为0.604(95%CI 0.491~0.717)。以1.070×10~9/L为界,分为高ALC组和低ALC组,2组临床特征比较显示,高ALC组合并高血压患者比例明显高于低ALC组(P=0.006),其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影响疾病复发的临床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LC>1.070×10~9/L是影响新诊断的成人ITP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4)。结论:对于新诊断的成人ITP患者,较高的淋巴细胞计数对于疾病复发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淋巴细胞绝对值 预后
原文传递
miR-3162-3p靶向调节β-catenin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陈玙 王刚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341-343,共3页
目的:研究β-catenin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从而为改善ITP诊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收集2019-06-01—2019-09-30就诊于我院新诊断的ITP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以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ELISA法... 目的:研究β-catenin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从而为改善ITP诊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收集2019-06-01—2019-09-30就诊于我院新诊断的ITP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以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ELISA法分别检测ITP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外周血β-catenin表达水平,分析2组β-catenin表达水平差异。结果:新诊断的ITP患者外周血β-catenin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β-catenin表达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呈明显负相关性(R=-0.72,P=0.000)。结论:β-catenin可作为ITP患者新的诊断指标,推荐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CATENIN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