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解剖技巧与手术体会(附30例报告) 被引量:10
1
作者 马晨阳 胡明华 +1 位作者 王小明 孙卫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20-723,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术中的解剖技巧与手术体会。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6月采用LPD治疗胰腺癌、壶腹癌、十二指肠乳头癌等30例。先对腹腔内一般情况进行探查,然后打开胃结肠韧...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术中的解剖技巧与手术体会。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6月采用LPD治疗胰腺癌、壶腹癌、十二指肠乳头癌等30例。先对腹腔内一般情况进行探查,然后打开胃结肠韧带,从胰腺下缘探查胰腺与血管的关系,再横断胃窦,在门静脉前方用超声刀横断胰腺。切开胆总管的前壁,确定门静脉位置后再切开胆总管后壁,在屈氏韧带后15 cm处切断十二指肠并游离,最后由助手向右方牵拉游离的十二指肠,沿肠系膜上动脉切除胰腺钩突。采用Child法重建消化道。结果 2例因严重粘连和无法控制的出血中转开腹,13例完全腹腔镜完成手术,15例腹腔镜辅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40-570 min,(412.7±77.9)min;术后住院时间9-30 d,(16.9±6.0)d。清扫淋巴结5-20枚,(16.2±3.4)枚。7例并发症:5例胰漏,1例胆漏,持续负压冲洗后拔管出院;1例韦尼克脑病,保守治疗后出院。1例术后失访,29例随访6-25个月:12例术后4-23个月复发,其中11例术后6-17个月内死亡,余17例随访7-19个月,状况良好。结论对LPD术中出血进行有效预防,手术才能够安全顺利施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
下载PDF
贯穿式胰管空肠黏膜吻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防胰漏发生的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琳 马晨阳 +2 位作者 沈正超 胡明华 王小明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9期993-995,共3页
目的探讨贯穿式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方法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预防胰漏发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1月间在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肝胆二科行PD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胰肠吻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贯穿式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方法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预防胰漏发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1月间在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肝胆二科行PD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胰肠吻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9例应用贯穿式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对照组25例接受传统套入式胰肠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胰肠吻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胰瘘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胰肠吻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胰瘘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腹腔出血、腹腔感染、胆漏、排气时间及胃瘫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A、B、C级胰漏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采用贯穿式胰管空肠黏膜吻合简单可靠、胰瘘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术 胰漏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5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冠男 王小明 +4 位作者 胡明华 孙卫东 蒋亚琦 韩猛 方小三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分析总结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和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临床适应证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2012年12月56例胆总管结石合并或不伴有胆囊结石的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6例手术均顺利... 目的:分析总结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和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临床适应证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2012年12月56例胆总管结石合并或不伴有胆囊结石的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其中21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35例放置T管引流。手术时间90~200 min,住院时间6~13 d。术后1例胆漏,经腹腔冲洗治愈,术后随访6~12个月,无胆管狭窄、胆管残余结石发生,效果满意。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和一期缝合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一期缝合 胆总管结石
下载PDF
吲哚菁绿清除实验在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前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胡明华 马晨阳 +2 位作者 陈琳 王小明 孙卫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5期543-547,共5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清除实验在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自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间45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恢复情况分为肝功能恢复组(34例)和恢复不良组(11...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清除实验在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自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间45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恢复情况分为肝功能恢复组(34例)和恢复不良组(11例)。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肌酐、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retention rate of indocyanine green at 15 minutes,ICG R15)、有效肝脏血流量(effective hepatic blood flow,EHBF)、黄疸时间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肌酐≥100μmol/L和ICG R15≥30%是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应用吲哚菁绿清除实验预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有可行性,对于肌酐≥100μmol/L和ICG R15≥30%的患者术后恢复不良可能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黄疸 肿瘤 肝功能衰竭 吲哚菁绿清除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