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碱性蛋白电泳对肿瘤监测的初步体会
1
作者 唐学洵 赵维信 +4 位作者 王家和 彭玉珍 汪佑霞 黄书文 郭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2年第4期252-254,共3页
应用改进的血清碱性蛋白电泳试验对病理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226例,非癌患者42例,肿块性质待查患者18例,和60名正常人的血清进行检测.结果正常人均为阴性;恶性肿瘤组的阳性率为64.2%,弱阳性率17.2%,假阴性率18.6%;非癌组的假阳性率为9.5%... 应用改进的血清碱性蛋白电泳试验对病理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226例,非癌患者42例,肿块性质待查患者18例,和60名正常人的血清进行检测.结果正常人均为阴性;恶性肿瘤组的阳性率为64.2%,弱阳性率17.2%,假阴性率18.6%;非癌组的假阳性率为9.5%;肿块性质待查组中与病理符合率为71.4%;肿瘤术后复发组的阳性率为73.1%.作者认为此试验对癌症的早期诊断、疗效的评价以及术后复发的监测都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血清 碱性蛋白 电泳
下载PDF
晚期肿瘤并发呼吸道感染70例痰培养临床分析
2
作者 程静 李燕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21-122,共2页
目的:探索晚期肿瘤患者并发呼吸道感染的特点。方法:针对不同的肿瘤患者,根据病情对口腔分泌物进行痰培养,检测并鉴定致病菌。70例患者中:男44例,女26例;年龄>60岁48例,50~60岁12例,<50岁10例。结果:晚期肿瘤患者并发呼吸道感染... 目的:探索晚期肿瘤患者并发呼吸道感染的特点。方法:针对不同的肿瘤患者,根据病情对口腔分泌物进行痰培养,检测并鉴定致病菌。70例患者中:男44例,女26例;年龄>60岁48例,50~60岁12例,<50岁10例。结果:晚期肿瘤患者并发呼吸道感染中G^-菌阳性率54.2%,G^+菌阳性率14.3%,真菌感染的阳性率为31.4%。结论:晚期肿瘤患者呼吸道较常见的感染致病菌种为真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男性患者。因此对于晚期肿瘤患者,应根据病情实时、正确留取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并结合既往用药史,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肿瘤 感染 痰培养
下载PDF
伊立替康相关不良反应与UGT1A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刚 陈传荣 +1 位作者 程静 吉兆宁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4年第1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化疗不良反应与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基因TATA盒区域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32例恶性肿瘤患者在使用伊立替康治疗前采集外周血1 m L,提取外周血的基因组DNA,测定UGT1A1基因启动子区TATA盒区域中TA序列重...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化疗不良反应与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基因TATA盒区域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32例恶性肿瘤患者在使用伊立替康治疗前采集外周血1 m L,提取外周血的基因组DNA,测定UGT1A1基因启动子区TATA盒区域中TA序列重复出现的频率;观察患者使用伊立替康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并统计分析TA6/TA6、TA6/TA7、TA7/TA7基因型出现的频率及其与伊立替康相关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 32例患者中共检测到UGT1A1纯合子TA6/TA6 23例(71.88%),杂合突变型TA6/TA7 9例(28.12%),未发现纯合子TA7/TA7型患者。TA6/TA6和TA6/TA7基因型患者出现Ⅲ度以上延迟性腹泻、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及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0-Ⅱ度患者(均P<0.05);TA6/TA7Ⅲ-Ⅳ度患者延迟性腹泻、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呕吐的发生率均高于纯合子TA6/TA6的Ⅲ-Ⅳ度患者(均P<0.05)。结论在应用伊立替康进行化疗前行UGTIA1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可以筛查高危人群,预测伊立替康的严重不良反应,以便指导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立替康 不良反应 UGT1A1 基因多态性 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