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9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文学对大学生审美价值观的影响及教学对策——以皖西学院为例
1
作者 潘应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196-198,共3页
面对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与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本文以安徽省皖西学院在校大学生的网络文学阅读问卷调查为依据,分析网络文学对大学生的审美价值观的影响。在网络文学课堂内外,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青年学子的审美价值观,探索具体对策。
关键词 网络文学 大学生 审美价值观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网络与新媒体教学融合思路研究——以皖西学院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熊辉 陈尚达 卢义忠 《皖西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9-24,共6页
基于新文科交叉与融合的核心理念,地方应用型高校要积极探索校内外专业与学科内外交叉与融合的可能性,地方高校一是要摸清家底,科学谋划;二是整合有限资源,挖掘地方特色、彰显高校学科优势。皖西学院深受大别山红色文化浸润,其网络与新... 基于新文科交叉与融合的核心理念,地方应用型高校要积极探索校内外专业与学科内外交叉与融合的可能性,地方高校一是要摸清家底,科学谋划;二是整合有限资源,挖掘地方特色、彰显高校学科优势。皖西学院深受大别山红色文化浸润,其网络与新媒体教学应以地方红色文化传播为抓手,以“三全育人”为理念,秉持素质育人、专业育人的思想,从服务皖西农林经济、红色与乡村生态旅游着手,并与该校生物工程、信息科学技术、汉语言文学等一流专业协同发展,以地方融媒体发展与“双千计划”为机遇,在师资、教学、实践、就业等方面融合共享校内外优势资源,形成地方特色鲜明的传媒教学融合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与新媒体 新文科 红色文化 地方特色 学科融合
下载PDF
“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皖西学院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崔玲 《文教资料》 2017年第16期173-175,共3页
本文针对高校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现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即教材五花八门、教法传统单一、学生主体淡化;教学理念保守、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淡漠;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评估偏低等。为了满足“文化强国”战略需求,提出三点教学改... 本文针对高校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现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即教材五花八门、教法传统单一、学生主体淡化;教学理念保守、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淡漠;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评估偏低等。为了满足“文化强国”战略需求,提出三点教学改革的设想,即革新教学模式,实现翻转课堂;优化教学理念,强化传承与创新教育;重新定位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扩大课程惠及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强国”战略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大学生的“媒介化生存”及媒介素养提高——以皖西学院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红梅 《皖西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23-127,共5页
"媒介化生存"是当代大学生生存的基本特征,媒介素养是大学生媒介化生存中必备的素质。在对皖西学院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概括当前皖西学院在校大学生接触、利用、认知和评价媒介的整体状况,反映皖西学院大学生媒... "媒介化生存"是当代大学生生存的基本特征,媒介素养是大学生媒介化生存中必备的素质。在对皖西学院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概括当前皖西学院在校大学生接触、利用、认知和评价媒介的整体状况,反映皖西学院大学生媒介化生存状态下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提高皖西学院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媒介化生存 媒介素养教育
下载PDF
蒋光慈革命文学中的皖西故乡书写
5
作者 江琼 《皖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蒋光慈是从皖西大别山走出来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先驱。皖西这片革命的热土深深地滋养着他影响着他,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无比丰富的素材。蒋光慈常常把写作背景置于皖西乡村,以革命的笔触审视家乡,以作家的眼光回忆故乡,融皖西田园... 蒋光慈是从皖西大别山走出来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先驱。皖西这片革命的热土深深地滋养着他影响着他,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无比丰富的素材。蒋光慈常常把写作背景置于皖西乡村,以革命的笔触审视家乡,以作家的眼光回忆故乡,融皖西田园空间图景于革命叙事之中。在《少年飘泊者》《咆哮了的土地》《乡情》等革命小说和诗歌中,呈现了大量皖西山川风物、民间风俗以及方言俗语,地域文化特征凸显。这些畅销的诗文既广泛宣传了革命思想,也扩充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土文学的题材领域,并从一个角度见证了皖西革命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光慈 革命文学 皖西 山歌 方言
下载PDF
遗产与资源:乡村文化振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路径——以皖西乡村为例
6
作者 熊辉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14-119,共6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它的乡土性与地方性,对乡村文化振兴具有文化传承、活跃经济与社会治理意义。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建设乡村文史馆、发展村落休闲旅游、复兴乡镇企业、发展生态休闲农林产业、发... 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它的乡土性与地方性,对乡村文化振兴具有文化传承、活跃经济与社会治理意义。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建设乡村文史馆、发展村落休闲旅游、复兴乡镇企业、发展生态休闲农林产业、发展文化研学教育、拓展休闲生活新方式等六个方面,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可行性路径。以遗产与资源的视角研究地方非遗文化的应用,一方面是为了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理论发展,另一方面是为传承与保护非遗文化进行实践性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振兴 非物质文化遗产 皖西乡村 遗产与资源
下载PDF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构想——以皖西学院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姚道武 《皖西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96-99,共4页
为适应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需要,拟构建"院社台站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是搭建高校(新闻院系)与地方媒体(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站)合作的"1+1+2"人才培养框架,并阐述人才培养的"目... 为适应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需要,拟构建"院社台站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是搭建高校(新闻院系)与地方媒体(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站)合作的"1+1+2"人才培养框架,并阐述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强调高校与地方媒体共同谋划、全程合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院社台站"互动,建设具有强大育人功能的人才培育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 新闻传播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文学课程的教学探索——以皖西学院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潘应 《文教资料》 2019年第34期34-36,共3页
高校网络文学课程,作为通识教育课程,承担着育人的重要使命。在"课程思政"大背景下,应充分发挥该课程的育人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建设中。本文以皖西学院为例,审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网络文学课程的不... 高校网络文学课程,作为通识教育课程,承担着育人的重要使命。在"课程思政"大背景下,应充分发挥该课程的育人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建设中。本文以皖西学院为例,审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网络文学课程的不足之处,提出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课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新建本科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以安徽省皖西学院为例
9
作者 姚道武 《铜仁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26-129,共4页
新建本科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建设遭遇实践教学跛足的瓶颈,其发展维艰,严重制约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进行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建构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 新建本科高校 新闻传播 实践教学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论德育视角下皖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宣传利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强 包训成 《文教资料》 2015年第16期49-50,58,共3页
新媒体时代对皖西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宣传利用提出新诉求。本文旨在探索新媒体时代,从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三个维度,研究皖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有效策略和路径,对开拓德育视角下的皖西红色旅游资源研究工作新局面具... 新媒体时代对皖西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宣传利用提出新诉求。本文旨在探索新媒体时代,从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三个维度,研究皖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有效策略和路径,对开拓德育视角下的皖西红色旅游资源研究工作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德育 皖西红色旅游资源 开发利用
下载PDF
皖西红色文化资源分类及其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熊辉 杜文强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7-12,共6页
皖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异常丰富。通过对皖西现辖区内,四县、三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梳理,并将其内容划分为:红色物质文化资源、红色文献与档案信息资源、红色文艺创作资源、红色精神文化资源等四个方面。进而将皖西红色文化资... 皖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异常丰富。通过对皖西现辖区内,四县、三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梳理,并将其内容划分为:红色物质文化资源、红色文献与档案信息资源、红色文艺创作资源、红色精神文化资源等四个方面。进而将皖西红色文化资源的特征归纳为:地域性、唯一性、继承性、起步早、家族化、丰富性、典范性等七个方面;指出了皖西红色文化研究具有夯实红色文化资源基础、助力皖西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 红色文化 资源 特征 大别山精神
下载PDF
皖西民间剪纸的审美文化要素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熊辉 《皖西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20-23,共4页
皖西民间剪纸丰富了地域民俗文化的内容,它的审美文化要素是民众理解皖西剪纸艺术美的有形载体,也是解读皖西民间剪纸、发展民间剪纸艺术、提高民俗研究水平的重要基础。皖西民间剪纸的图形审美要素、色彩审美要素、构图审美要素为皖西... 皖西民间剪纸丰富了地域民俗文化的内容,它的审美文化要素是民众理解皖西剪纸艺术美的有形载体,也是解读皖西民间剪纸、发展民间剪纸艺术、提高民俗研究水平的重要基础。皖西民间剪纸的图形审美要素、色彩审美要素、构图审美要素为皖西地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民间剪纸 审美文化 要素 民俗艺术
下载PDF
皖西民间档案与六安历史文化传承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启俊 《皖西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7-11,共5页
档案有官方档案和民间档案之分,前者受人重视,而后者常被忽视。民间档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历史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皖西民间档案是对六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多样化的记载,在传承六安独特历史... 档案有官方档案和民间档案之分,前者受人重视,而后者常被忽视。民间档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历史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皖西民间档案是对六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多样化的记载,在传承六安独特历史和厚重文化方面起着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对六安市推行文化强市战略和加强皖西地方文化建设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应加以保护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 民间档案 历史 文化
下载PDF
乡村非遗文化传播研究——以皖西乡村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熊辉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24-29,共6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社会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它具有乡土性与实用性、集体性与公共性、稳定性与持久性、分散性与差异性、历史性与民间性、流变性与地方性的特征。在乡村非遗文化传播活动中,传承人、非遗形态、传承方式、乡村社会结构...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社会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它具有乡土性与实用性、集体性与公共性、稳定性与持久性、分散性与差异性、历史性与民间性、流变性与地方性的特征。在乡村非遗文化传播活动中,传承人、非遗形态、传承方式、乡村社会结构都存在着特殊性,它们决定了乡村非遗文化传播活动的乡土性规律。以皖西乡村的非遗资源为例,对非遗文化传播的特征、特殊性与主客体进行分析,旨在探索乡村非遗文化传播的内在逻辑,为乡村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文化传播 乡土性逻辑 皖西乡村 半熟人社会
下载PDF
皖西当代本土作家的创作实践和文化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红梅 《皖西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7,共7页
作为地域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承者,皖西当代本土作家本着自觉的本土化美学意识,以多样的创作形式展现了极富皖西地域特色和文化意蕴的文学景观。同时,通过对本土文化的深入审视和反思,观照历史经验,积极应答时代命题,努力提升和扩大地域文... 作为地域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承者,皖西当代本土作家本着自觉的本土化美学意识,以多样的创作形式展现了极富皖西地域特色和文化意蕴的文学景观。同时,通过对本土文化的深入审视和反思,观照历史经验,积极应答时代命题,努力提升和扩大地域文学的格局与境界。依循一条接续不断的文脉,皖西当代本土作家的创作体现出共有的文化特征,即对本土文化的坚守与超越,强烈的现实关怀和问题意识,及注重对价值和意义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作家 地域文化 创作实践 文化特征
下载PDF
六安红色对联文化及其时代价值
16
作者 马启俊 江琼 《皖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7,18,共8页
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非常独特的存在,与民众生活和文人情趣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红色对联文化利用传统对联文化形式,服务于革命斗争和民族解放,发挥其独特的战斗作用。六安红色对联文化有着悠久、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资源非常丰富,... 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非常独特的存在,与民众生活和文人情趣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红色对联文化利用传统对联文化形式,服务于革命斗争和民族解放,发挥其独特的战斗作用。六安红色对联文化有着悠久、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资源非常丰富,功能多种多样,艺术成就突出,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值得我们重视和珍惜。但是目前六安红色对联文化资源存在收集、保护、管理、运用和研究等方面的不足,需要加以深入搜集、妥善保护、精心考证、广泛宣传、严格管理、合理运用和科学研究,以充分发挥其在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大别山精神、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的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安 红色对联 文化资源 红色基因 时代价值
下载PDF
皖西宗族家风族训中的廉洁文化
17
作者 何静 马晋雅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7期41-44,75,共5页
家风族训是各地宗族制定的教育、规制和约束族内子孙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廉洁文化值得传承和弘扬。皖西宗族家谱中对家族的族长或宗祠祠长要求廉明公正,涉及祠务、祠产、义田、义仓等经济事务的管理谨慎严明。家谱中的家训家规中蕴含... 家风族训是各地宗族制定的教育、规制和约束族内子孙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廉洁文化值得传承和弘扬。皖西宗族家谱中对家族的族长或宗祠祠长要求廉明公正,涉及祠务、祠产、义田、义仓等经济事务的管理谨慎严明。家谱中的家训家规中蕴含着诸如尚俭戒奢、拒贿不贪、淡泊明志、公私分明、志节清白、勤廉为民的廉洁文化,家传中不乏对族人持家勤俭、乐善好施、勤政爱民、廉洁自守等事迹的颂扬。若干年沉积下来的家风遗训,为廉政文化建设提供抵御腐败文化滋长的宝贵本土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宗族 经济管理 家训 尚俭戒奢 廉洁
下载PDF
《庄子》成语与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18
作者 马启俊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23-126,共4页
庄子是中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集中反映他的道家哲学思想的《庄子》既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先秦两汉时期产生成语较多的一部著作,是汉语成语的重要来源之一。《庄子》的部分成语浓缩了... 庄子是中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集中反映他的道家哲学思想的《庄子》既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先秦两汉时期产生成语较多的一部著作,是汉语成语的重要来源之一。《庄子》的部分成语浓缩了庄子的道家清廉思想,因此重温历史文献《庄子》,发挥《庄子》成语的时代价值,对传承中华优秀成语文化,弘扬庄子道家清廉思想,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仍然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助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成语 “三不腐” 新时代 廉洁文化
下载PDF
皖西民间剪纸的文化意蕴探析
19
作者 熊辉 《皖西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0-13,共4页
皖西民间剪纸艺术具有区域共享性、在场性与互动体验性等三方面的特征,它重构与延续文化"小传统",在原始文化与地域环境文化的影响下逐渐产生了神灵与巫术文化,儒释道文化,生命繁衍文化,娱乐文化,皋陶文化,它们形成了皖西民... 皖西民间剪纸艺术具有区域共享性、在场性与互动体验性等三方面的特征,它重构与延续文化"小传统",在原始文化与地域环境文化的影响下逐渐产生了神灵与巫术文化,儒释道文化,生命繁衍文化,娱乐文化,皋陶文化,它们形成了皖西民间剪纸艺术的文化意蕴与文化价值。民间剪纸的文化不限于剪纸本身,更重要的是对远古先人思想文化的一种坚守与继承,是后人对民俗文化的一份敬重之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民间剪纸 文化积淀 文化意蕴 民俗文化
下载PDF
皖西临淮泥塑的文化内涵研究
20
作者 熊辉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24-29,共6页
皖西临淮泥塑是淮河中游临淮岗乡的一项民间手工艺,它在淮河文化的孕育下传承发展至今。临淮泥塑纯然、乡土的物性特征和稚拙、实用的视觉形态特征构成了其独特的物质文化内涵。作为淮河地方性知识的临淮泥塑以治淮精神、关照民情与乡... 皖西临淮泥塑是淮河中游临淮岗乡的一项民间手工艺,它在淮河文化的孕育下传承发展至今。临淮泥塑纯然、乡土的物性特征和稚拙、实用的视觉形态特征构成了其独特的物质文化内涵。作为淮河地方性知识的临淮泥塑以治淮精神、关照民情与乡村社会生活经验的记忆为主题构成了它的精神文化内涵。通过对乡村社会生活经验的仪式化建构,丰富了临淮泥塑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内涵,并为发展皖西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本土优质文化资源与必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临淮泥塑 淮河文化 仪式化 乡村社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