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4-叔丁基环己醇及透明质酸的保湿剂改善敏感性皮肤的功效和安全性研究
1
作者 刘以恒 杨莉 +2 位作者 谢孟谚 仲少敏 吴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108-112,共5页
目的:评价含有4-叔丁基环己醇及透明质酸的保湿剂对于敏感性皮肤屏障功能和不适症状的改善情况及耐受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通过敏感性皮肤自评问卷(华西问卷)和乳酸刺激试验筛选30例敏感性皮肤患者,每... 目的:评价含有4-叔丁基环己醇及透明质酸的保湿剂对于敏感性皮肤屏障功能和不适症状的改善情况及耐受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通过敏感性皮肤自评问卷(华西问卷)和乳酸刺激试验筛选30例敏感性皮肤患者,每日2次连续使用试验产品28 d。在基线(D0)、使用后7 d(D7)、14 d(D14)、28 d(D28)分别进行测试,包括VISIA面部拍照、角质层含水量和经皮水分丢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乳酸刺激试验(Lactic acid sting test,LAST),同时由研究者对皮肤红斑、脱屑程度进行主观评分;患者主观评估皮肤灼热、刺痛、瘙痒等不适症状,并根据华西问卷对皮肤敏感程度进行主观评价,记录所有的不良反应。结果:使用试验产品后各时间点角质层含水量均高于D0水平(P<0.05),随着使用时间延长角质层含水量持续升高,TEWL降低(P>0.05)。乳酸刺激试验分值各时间点较D0水平均下降(P<0.05)。各时间点与D0相比,研究者评估皮肤红斑、脱屑评分,患者评估灼热、刺痛、瘙痒症状评分及华西问卷评分均有改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含有4-叔丁基环己醇及透明质酸的保湿剂对于敏感性皮肤安全有效,可以改善敏感症状和修复皮肤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叔丁基环己醇 透明质酸 敏感性皮肤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1型受体 皮肤屏障功能
下载PDF
2017—2021年北京市某医院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流行特征分析
2
作者 李丽娟 彭承悦 +3 位作者 李志艳 刘平 闫存玲 赵作涛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88-2195,共8页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的临床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常见过敏原流行特征,为临床诊疗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择2017—2021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行过敏原检查患者中诊断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共2822例,以成人为主,>18...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的临床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常见过敏原流行特征,为临床诊疗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择2017—2021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行过敏原检查患者中诊断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共2822例,以成人为主,>18岁占比83%(2340/2822)。采用ImmunoCAP荧光酶联免疫法对患者血清进行sIgE检测,按照年龄、性别、年度等统计各项过敏原阳性率,分析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共收集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数据22503项次。2822例研究人群的过敏原阳性率40%(1122/2822),且以多重致敏为主,13~18岁人群过敏原阳性率和多重致敏率均最高。2822例研究人群以吸入过敏原为主,阳性率最高的是吸入混合(29.3%),单价吸入过敏原阳性率前五的分别是:粉尘螨(26.7%)、户尘螨(25.5%)、艾蒿(23.9%)、桦树花粉(19.2%)、苍耳(18.2%),单价食物过敏原阳性率前五的分别是:虾(15.2%)、花生(14.8%)、芝麻(14.7%)、小麦(13.2%)、牛奶(13.1%);不同年龄段过敏原阳性率分析显示,吸入性过敏原中除桦树花粉在3~12岁人群阳性率最高外,其他吸入过敏原阳性率均在13~18岁人群达到高峰;食物性过敏原中食物混合-1(常见)、牛奶、鸡蛋白、小麦在<3岁人群中阳性率最高,随年龄增长阳性率逐渐下降,其他食物过敏原阳性率均在13~18岁达高峰,虾蟹是成人阶段最主要的两种食物过敏原。2822例研究人群各项过敏原阳性率在男女之间差异不大,男性略高于女性。5年期间,过敏原阳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吸入过敏原中猫毛发皮屑、狗毛发皮屑、粉尘螨、蟑螂变化幅度较大,食物过敏原阳性率变化趋势平稳。结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病因复杂,可能与接触过敏原、遗传、免疫、环境因素、皮肤屏障功能异常等方面有关,本研究多角度分析了北京地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人群过敏原流行特征,为疾病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变态反应 过敏原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关于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继发侵袭性真菌感染实验室诊治建议 被引量:18
3
作者 余进 刘伟 +4 位作者 陈伟 张晓梅 万喆 王爱平 李若瑜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1期1-5,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强,发病率高,重症患者病死率高。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具备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且已有重症病例出现继发或合并真菌感染报告。对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应积极进行侵袭性真菌感染相关的微生物学、血清学及分子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强,发病率高,重症患者病死率高。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具备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且已有重症病例出现继发或合并真菌感染报告。对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应积极进行侵袭性真菌感染相关的微生物学、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及时发现合并或继发真菌感染,开展针对性抗真菌治疗,降低患者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侵袭性 真菌感染 实验室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抗击COVID-19感染病原性真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建议(试行)
4
作者 陈伟 张晓梅 +4 位作者 万喆 李若瑜 余进 王爱平 刘伟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1期6-9,共4页
随着COVID-19感染疫情的不断蔓延,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成为急需重视的重要问题。为响应国家号召,我们参照国家建议和相关文件,提出本建议。从适用范围、安全原则、个人防护、标本采集、转运、处理、检验及检验后、职业暴露等方面,对病原... 随着COVID-19感染疫情的不断蔓延,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成为急需重视的重要问题。为响应国家号召,我们参照国家建议和相关文件,提出本建议。从适用范围、安全原则、个人防护、标本采集、转运、处理、检验及检验后、职业暴露等方面,对病原真菌临床检查的生物安全防护进行了建议。希望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并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感染 病原真菌 临床检查 临床实验室 生物安全
下载PDF
两性霉素B成功治疗不规则毛霉引起的皮肤慢性毛霉病1例
5
作者 王诗琪 宋营改 +3 位作者 莫然 万喆 徐永豪 李若瑜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347-349,353,共4页
患者,女,44岁,面部红斑、丘疹16年,溃疡、结痂8年。皮肤科检查:面部弥漫肿胀性红斑、大片状境界清晰的溃疡和坏死性焦痂。双眼睑外翻,右眼失明。真菌直接镜检、培养及分子生物学菌种鉴定,确诊为不规则毛霉所导致的皮肤慢性毛霉病,予两... 患者,女,44岁,面部红斑、丘疹16年,溃疡、结痂8年。皮肤科检查:面部弥漫肿胀性红斑、大片状境界清晰的溃疡和坏死性焦痂。双眼睑外翻,右眼失明。真菌直接镜检、培养及分子生物学菌种鉴定,确诊为不规则毛霉所导致的皮肤慢性毛霉病,予两性霉素B静脉滴注治疗,皮损明显改善,遗留萎缩性瘢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不规则毛霉 皮肤毛霉病
下载PDF
面颈部线状皮肤型红斑狼疮10例
6
作者 尚盼盼 朱学骏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22-525,共4页
目的:分析面颈部线状皮肤型红斑狼疮的临床、组织病理及治疗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0例面颈部线状皮肤型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分布:7~67... 目的:分析面颈部线状皮肤型红斑狼疮的临床、组织病理及治疗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0例面颈部线状皮肤型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分布:7~67岁,平均年龄35.1岁。皮损分布及走向与Blaschko线一致,所有患者皮损局限,均无其他部位及系统受累表现;结合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皮肤红斑狼疮表现;口服硫酸羟氯喹配合外用他克莫司软膏或单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反应良好。结论:面颈部线状皮肤型红斑狼疮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临床并非罕见,本病不引起系统受累,对口服硫酸羟氯喹及外用他克莫司反应好,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皮肤 线状 BLASCHKO线 面颈部 镶嵌现象
下载PDF
甲银屑病合并甲真菌病病原检出情况的分析比较
7
作者 邵雅昆 李若瑜 余进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67-71,共5页
甲银屑病与甲真菌病的关系存在争议。银屑病通过破坏甲屏障功能,增加真菌感染风险;真菌感染通过同形反应等机制,加重银屑病甲损害。该文旨在对甲银屑病-甲真菌病共病现状及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对皮肤癣菌、酵母菌及非皮肤癣菌性霉... 甲银屑病与甲真菌病的关系存在争议。银屑病通过破坏甲屏障功能,增加真菌感染风险;真菌感染通过同形反应等机制,加重银屑病甲损害。该文旨在对甲银屑病-甲真菌病共病现状及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对皮肤癣菌、酵母菌及非皮肤癣菌性霉菌在甲银屑病-甲真菌病中的检出情况进行总结,为进一步理解甲银屑病与真菌的关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银屑病 甲真菌病 皮肤癣菌 酵母菌 非皮肤癣菌性霉菌
下载PDF
细菌与真菌在趾间型足癣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近况
8
作者 邵雅昆 余进 李若瑜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84-186,199,共4页
趾间型足癣是足癣的常见类型之一,以趾间糜烂、浸渍性损害为特征,极易伴发细菌感染,甚或引发严重的皮肤软组织感染。趾间型足癣常涉及真菌与细菌感染的连续性变化过程,但细菌在足癣感染中的作用尚不明确。该文对趾间型足癣不同阶段真菌... 趾间型足癣是足癣的常见类型之一,以趾间糜烂、浸渍性损害为特征,极易伴发细菌感染,甚或引发严重的皮肤软组织感染。趾间型足癣常涉及真菌与细菌感染的连续性变化过程,但细菌在足癣感染中的作用尚不明确。该文对趾间型足癣不同阶段真菌、细菌感染及微生态情况进行了总结,侧重于对足癣与细菌的关系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趾间型足癣 继发性细菌感染 皮肤软组织感染 皮肤微菌群
下载PDF
肥大细胞参与皮肤瘙痒的机制 被引量:5
9
作者 赵嘉惠 杨孜冉 +1 位作者 赵作涛 刘玲玲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454-459,共6页
肥大细胞长期定居在皮肤及黏膜中,是荨麻疹、食物过敏、哮喘、过敏性休克等变态反应疾病的主要效应细胞。肥大细胞参与的皮肤疾病大多表现为显著瘙痒。特异性IgE介导肥大细胞活化释放组胺进而引起神经敏化是瘙痒信号传递的经典神经免疫... 肥大细胞长期定居在皮肤及黏膜中,是荨麻疹、食物过敏、哮喘、过敏性休克等变态反应疾病的主要效应细胞。肥大细胞参与的皮肤疾病大多表现为显著瘙痒。特异性IgE介导肥大细胞活化释放组胺进而引起神经敏化是瘙痒信号传递的经典神经免疫途径。近年来研究表明,除组胺外,肥大细胞释放其他炎症介质活化外周神经介导瘙痒信号传递也尤为重要。本文回顾肥大细胞在瘙痒发生中的生物学功能,以及神经免疫机制在常见瘙痒性皮肤疾病中的作用。同时综述靶向药物在瘙痒治疗中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变态反应 神经敏化 瘙痒 信号传递
下载PDF
肺曲霉球1例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邵锦 余进 +2 位作者 万喆 李若瑜 王爱平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对1例未进行真菌培养的肺真菌球患者术后的组织病理进行实验研究以确定病原菌属。方法 1例咯血并左肺上叶占位的患者接受了左肺上叶切除术,术后组织病理诊断肺真菌球,曲霉感染可能性大,但病变组织未进行真菌培养。本研究对其组织病... 目的对1例未进行真菌培养的肺真菌球患者术后的组织病理进行实验研究以确定病原菌属。方法 1例咯血并左肺上叶占位的患者接受了左肺上叶切除术,术后组织病理诊断肺真菌球,曲霉感染可能性大,但病变组织未进行真菌培养。本研究对其组织病理标本分别进行了真菌荧光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组织PCR。结果真菌荧光染色清楚地显示亮蓝色有隔菌丝,呈锐角分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病原菌为曲霉属;组织PCR检测结果阴性。结论当病变组织未进行真菌培养时,免疫组化技术有助于确定病原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真菌球 曲霉 真菌荧光染色法 免疫组化 组织PCR
下载PDF
皮肤癣菌假足菌肿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若珺 李若瑜 王爱平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皮肤癣菌假足菌肿是一种罕见的深在型皮肤癣菌感染,至今国际上仅有十多例散发病例报道。该病主要由犬小孢子菌引起,组织病理特征性表现为真菌菌丝形成的假性颗粒结构。本文就皮肤癣菌假足菌肿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点、致病... 皮肤癣菌假足菌肿是一种罕见的深在型皮肤癣菌感染,至今国际上仅有十多例散发病例报道。该病主要由犬小孢子菌引起,组织病理特征性表现为真菌菌丝形成的假性颗粒结构。本文就皮肤癣菌假足菌肿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点、致病真菌和治疗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癣菌 假足菌肿 假性颗粒
下载PDF
病原真菌real-time PCR检测对非中性粒细胞缺乏的老年患者肺部真菌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蒙星烨 刘晓 +6 位作者 万喆 陈伟 阙呈立 林连君 余进 宋营改 李若瑜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6期454-460,共7页
目的 评估本实验室设计的肺部常见病原真菌real-time PCR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标本对非中性粒细胞缺乏的老年人群肺部真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至2021年间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 目的 评估本实验室设计的肺部常见病原真菌real-time PCR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标本对非中性粒细胞缺乏的老年人群肺部真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至2021年间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怀疑肺部感染的294名非中性粒细胞缺乏老年患者,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其BALF标本中的病原真菌;根据宿主因素、临床表现和真菌学检查进行诊断分类,27名患者符合确诊或临床诊断的肺部侵袭真菌病,其中7例(25.6%)为多种真菌合并感染,6名患者诊断慢性肺曲霉病。结果 曲霉PCR Ct值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36(95%置信区间0.865~1.000),最佳cut-off值为34.8,对肺曲霉病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7%和92.1%。耶氏肺孢子菌PCR以Ct值37.1为cut-off值,诊断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7%和99.7%。隐球菌和毛霉PCR以Ct值35.0为cut-off值,在肺隐球菌病和肺毛霉病中阳性率分别为50%(2/4)和100%(1/1)。病原真菌real-time PCR确定cut-off值后,以PCR检出的真菌与肺部真菌病的致病真菌一致作为阳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5%(32/37)、91.0%(253/278)、56.1%(32/57)和98.1%(253/258),总符合率为90.5%(285/315)。结论本研究团队开发的病原真菌real-time PCR体系覆盖常见肺部致病真菌,初步探索了其在BALF标本中的cut-off值,证实该方法在非中性粒细胞缺乏老年患者的肺部真菌病中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真菌病 real-time PCR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分子诊断
下载PDF
皮肤真菌微生态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若珺 李若瑜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8年第3期188-192,共5页
随着近年来分子学技术的发展,高通量测序和宏基因组学技术为研究人体皮肤微生态提供了可能。皮肤微生态的变化与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痤疮和慢性伤口等多种炎症性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真菌成分在皮肤中含量远低于细菌,但会影... 随着近年来分子学技术的发展,高通量测序和宏基因组学技术为研究人体皮肤微生态提供了可能。皮肤微生态的变化与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痤疮和慢性伤口等多种炎症性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真菌成分在皮肤中含量远低于细菌,但会影响很多皮肤疾病和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因而皮肤微生态中真菌的构成开始逐渐引起人们重视。本文将就近年皮肤真菌微生态研究方法学以及其与皮肤疾病的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真菌微生态 皮肤疾病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海分枝杆菌皮肤感染一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妍 尚盼盼 +1 位作者 宋营改 王明悦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2年第9期632-634,共3页
患者,女,38岁。处理海鲈鱼时,双手多处被鱼刺扎伤。后于受伤部位出现浸润性斑块、溃疡。清创治疗、抗细菌及抗真菌治疗无效。组织活检病理提示感染性肉芽肿,组织培养海分枝杆菌阳性,组织DNA行特异性real time PCR检测海分枝杆菌阳性。... 患者,女,38岁。处理海鲈鱼时,双手多处被鱼刺扎伤。后于受伤部位出现浸润性斑块、溃疡。清创治疗、抗细菌及抗真菌治疗无效。组织活检病理提示感染性肉芽肿,组织培养海分枝杆菌阳性,组织DNA行特异性real time PCR检测海分枝杆菌阳性。予以患者利福平、克拉霉素、乙胺丁醇治疗3个月,皮疹完全消退。随访一年未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分枝杆菌 感染性肉芽肿 鱼刺伤肉芽肿 非典型分枝杆菌
下载PDF
自行消退的皮肤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悦昕 陈喜雪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12-615,共4页
报告1例皮肤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患者女,33岁,孕32+1周。全身多发紫红色结节及斑块1个月,无痛痒,外周血WBC及单核细胞均增多。皮肤科检查:躯干及四肢散在紫红色结节及斑块,表面光滑,质韧。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全层胶原束... 报告1例皮肤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患者女,33岁,孕32+1周。全身多发紫红色结节及斑块1个月,无痛痒,外周血WBC及单核细胞均增多。皮肤科检查:躯干及四肢散在紫红色结节及斑块,表面光滑,质韧。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全层胶原束间单个核细胞浸润,可见核异形。骨髓穿刺示骨髓增生Ⅱ级,粒系0.27,红系0.29,单核细胞比例偏高,原幼单细胞占0.31,可见Auer小体。外周血涂片:单核细胞比例偏高,可见中幼粒细胞。免疫组化示CD56(+)及CD4部分(+)。诊断:皮肤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患者未行任何治疗,剖宫产后皮损、血象及骨髓象均暂时好转。3个月后病情复发,进展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血液科行CLAG方案化疗达到完全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暂时消退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复方非交联透明质酸不同给药模式对小鼠皮肤的作用和机制探讨
16
作者 毕雪婵 谢孟谚 吴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106-111,共6页
目的:观察复方非交联透明质酸通过滚针后涂抹、真皮内注射、联合真皮内注射和滚针后涂抹等不同给药方式对小鼠皮肤生理指标和组织病理的改变,探究非交联透明质酸不同给药模式对皮肤的作用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 目的:观察复方非交联透明质酸通过滚针后涂抹、真皮内注射、联合真皮内注射和滚针后涂抹等不同给药方式对小鼠皮肤生理指标和组织病理的改变,探究非交联透明质酸不同给药模式对皮肤的作用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小鼠两侧皮肤接受不同处理,共6个处理组:CNCLHA真皮注射组(真皮内注射复方非交联透明质酸),CNCLHA真皮注射联合滚针涂抹组(注射联合滚针涂抹复方非交联透明质酸),CNCLHA滚针涂抹组(滚针涂抹复方非交联透明质酸),0.9%生理盐水滚针涂抹组(滚针涂抹0.9%生理盐水),0.9%生理盐水注射组(注射0.9%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在给药前、第7、14天进行注射和滚针治疗,在给药前和第28天检测小鼠皮肤生理指标[角质层含水量、皮肤弹性、经皮水分丢失(Transepidermalwaterloss,TEWL)],第28天取小鼠皮肤进行组织病理,以及Westernblot和RT-PCR研究,观察Ⅰ型胶原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蛋白和基因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基线(空白对照组)相比,第28天CNCLHA真皮注射联合滚针涂抹组和CNCLHA滚针涂抹组角质层含水量、弹性升高,TEWL降低,CNCLHA真皮注射组仅弹性升高,TEWL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及特染结果示滚针治疗组均有表皮增厚;CNCLHA真皮注射组、CNCLHA真皮注射联合滚针涂抹组、CNCLHA滚针涂抹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真皮增厚,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增生;CNCLHA真皮注射组、CNCLHA真皮注射联合滚针涂抹组透明质酸增多,其中CNCLHA真皮注射联合滚针涂抹组在各方面改善均最明显。Westernblot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第28天CNCLHA真皮注射组、CNCLHA真皮注射联合滚针涂抹组、CNCLHA滚针涂抹组、0.9%生理盐水滚针涂抹组、0.9%生理盐水注射组Ⅰ型胶原蛋白增多,CNCLHA真皮注射组、CNCLHA真皮注射联合滚针涂抹组、CNCLHA滚针涂抹组、0.9%生理盐水滚针涂抹组α-SMA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示CNCLHA真皮注射组、CNCLHA真皮注射联合滚针涂抹组、CNCLHA滚针涂抹组小鼠皮肤中α-SMA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滚针后涂抹复方非交联透明质酸能刺激表皮增生,增加角质层含水量,在促进皮肤屏障的修复方面有效,可以部分上调Ⅰ型胶原蛋白、α-SMA的合成;真皮注射复方非交联透明质酸可以通过刺激Ⅰ型胶原蛋白、α-SMA表达,促进真皮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基质再生,增加皮肤弹性;联合真皮内注射和滚针后涂抹复方非交联透明质酸对于表皮和真皮均有作用,且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交联透明质酸 皮肤生理指标 机制 Ⅰ型胶原蛋白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下载PDF
IL-33参与2型炎症瘙痒的神经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17
作者 周灵萱 赵洋 +4 位作者 袁晓辉 徐哲 刘玲玲 汪旸 赵嘉惠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第9期688-692,共5页
IL-33是白细胞介素1家族来源的核细胞因子,通过其受体作用于多种细胞,如肥大细胞、2型固有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是2型免疫反应发生及维持的重要细胞因子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IL-33激活外周神经系统参与瘙痒信号的传递。本文回顾了IL... IL-33是白细胞介素1家族来源的核细胞因子,通过其受体作用于多种细胞,如肥大细胞、2型固有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是2型免疫反应发生及维持的重要细胞因子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IL-33激活外周神经系统参与瘙痒信号的传递。本文回顾了IL-33介导受体激活的信号转导机制/2型炎症皮肤病中IL-33参与瘙痒的神经免疫机制及IL-33靶向药物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33 瘙痒 2型炎症 神经免疫
下载PDF
趾甲银屑病与指甲银屑病的皮肤镜特征比较
18
作者 王诗琪 王爱平 +1 位作者 李航 李若瑜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目的分析并比较趾甲银屑病和指甲银屑病的皮肤镜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确诊为趾甲银屑病(61例)和指甲银屑病(80例)的患者,对受累的139处趾甲和158处指甲行皮肤镜检查。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皮... 目的分析并比较趾甲银屑病和指甲银屑病的皮肤镜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确诊为趾甲银屑病(61例)和指甲银屑病(80例)的患者,对受累的139处趾甲和158处指甲行皮肤镜检查。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皮肤镜特征差异。结果甲银屑病中最常见的皮肤镜特征为点状凹陷(223/297,75.08%),其次为裂片状出血(164/297,55.22%)、甲下角化过度(133/297,44.78%)、油滴征(126/297,42.42%)、甲完全分离(121/297,40.74%)、甲分离近端的线状边缘(107/297,36.03%)和甲分离边缘的线状红斑(77/297,25.93%)。两组间相比,趾甲银屑病中甲下角化过度[81处(58.27%)比52处(32.91%),P<0.001]、点状或块状出血[22处(15.83%)比11处(6.96%),P<0.05]、纵向条纹[34处(24.46%)比10处(6.33%),P<0.001]、甲纵裂[24处(17.27%)比9处(5.70%),P<0.01]、褐色改变[14处(10.07%)比2处(1.27%),P<0.01]、甲横沟[17处(12.23%)比1处(0.63%),P<0.001]和白甲[10处(7.19%)比1处(0.63%),P<0.01]的出现频率显著较高;指甲银屑病中裂片状出血[100处(63.29%)比64处(46.04%),P<0.01]、油滴征[81处(51.27%)比45处(32.37%),P<0.01]、甲分离边缘的线状红斑[55处(34.81%)比22处(15.83%),P<0.001]、甲部分分离[50处(31.65%)比19处(13.67%),P<0.001]和甲半月红点[36处(22.78%)比12处(8.63%),P<0.01]的出现频率显著较高。结论趾甲银屑病与指甲银屑病的皮肤镜特征显著不同,甲下角化过度、纵向条纹、褐色改变等特征在趾甲银屑病中显著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指(趾)甲 甲银屑病 皮肤镜特征 诊断
原文传递
糖皮质激素治愈寻常型天疱疮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明悦 高昱 +2 位作者 彭洋 朱学骏 陈喜雪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79-681,共3页
目的:总结寻常型天疱疮(PV)的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系统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治愈并随访至少2年的PV患者。结果:128例患者经激素系统治疗后获得临床治愈(泼尼松或等效激素剂量≤10mg/d或完全停药.且皮损完全消... 目的:总结寻常型天疱疮(PV)的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系统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治愈并随访至少2年的PV患者。结果:128例患者经激素系统治疗后获得临床治愈(泼尼松或等效激素剂量≤10mg/d或完全停药.且皮损完全消退持续≥6个月),激素平均控制剂量在轻度、中度、重度、严重度患者中分别为(38.9±18.1)mg/d、(51.3±16.2)mg/d、(68.8±15.6)mg/d和(88.3±16.0)mg/d(P〈0.001)。激素控制剂量在≤40mg/d、45~60mg/d、65~80mg/d和〉80mg/d范围时,首次减量时间分别为(85.0±85.9)d、(47.7±36.0)d、(36.3±16.0)d和(27.0±18.1)d(P〈0.001)。全部患者在应用激素6年内达到临床治愈,其中80.2%(101/126)用时≤3年,98.4%(124/126)≤5年。每年激素减量为前一年的50%。结论:PV可在3-6年内临床治愈;按每年50%的速度递减激素可有效控制病情:减量过快或幅度过大是病情复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天疱疮 糖皮质激素 治疗
下载PDF
伊曲康唑联合卡泊芬净或特比萘芬对球形孢子丝菌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谭静文 刘伟 +4 位作者 刘伟霞 张晋卿 孙毅 万喆 李若瑜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联合卡泊芬净或特比萘芬时对球形孢子丝菌酵母相和菌丝相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参照标准的微量液基稀释法及棋盘微量稀释法对33株球形孢子丝菌行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抑菌浓度指数(FICI)判定"协同""不相关&q...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联合卡泊芬净或特比萘芬时对球形孢子丝菌酵母相和菌丝相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参照标准的微量液基稀释法及棋盘微量稀释法对33株球形孢子丝菌行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抑菌浓度指数(FICI)判定"协同""不相关"和"拮抗"。结果伊曲康唑与卡泊芬净联合对球形孢子丝菌酵母相菌株的协同率为93.94%(31/33),与特比萘芬联合的协同率为60.61%(20/33);伊曲康唑与卡泊芬净或特比萘芬联合对菌丝相菌株协同率分别为96.97%(32/33)、84.5%(28/33)。对所有受试菌株均未观察到上述药物的拮抗作用。结论体外联合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伊曲康唑与卡泊芬净或特比萘芬联合有较好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孢子丝菌 菌丝相 酵母相 卡泊芬净 伊曲康唑 特比萘芬 联合药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