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漏斗胸的治疗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爱武 张文同 陈雨历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03-206,共4页
关键词 漏斗胸 外科学 综述文献
下载PDF
经一期造瘘口行单孔腹腔镜辅助Soave巨结肠根治术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
2
作者 闫军美 李三亮 +3 位作者 石可燕 李爱武 王兆阳 王爱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1年第9期675-677,682,共4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一期造瘘术后经造瘘口行单孔腹腔镜辅助Soave巨结肠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4月为7例新生儿期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并行结肠造瘘的患儿经造瘘口行单孔腹腔镜辅助Soave巨结肠根治术...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一期造瘘术后经造瘘口行单孔腹腔镜辅助Soave巨结肠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4月为7例新生儿期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并行结肠造瘘的患儿经造瘘口行单孔腹腔镜辅助Soave巨结肠根治术的临床资料。7例患儿中男5例,女2例,年龄平均(5.7±1.4)个月。结果:患儿均成功完成单孔腹腔镜辅助Soave巨结肠根治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165.7±17.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0.7±4.5)mL,术后平均住院(7.2±1.0)d,术后均未发生腹腔感染、吻合口漏、肠梗阻、结肠回缩等并发症。结论:先天性巨结肠一期造瘘术后经造瘘口行单孔腹腔镜辅助Soave巨结肠根治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RSCHSPRUNG病 腹腔镜检查 单孔 结肠造瘘
下载PDF
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34例治疗体会
3
作者 王兆阳 王勇 闫军美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1年第3期138-138,共1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6-2009年34例不稳定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治疗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4例患儿中14例肘关节肿胀不重者行C形臂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交叉钢针固定术,2...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6-2009年34例不稳定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治疗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4例患儿中14例肘关节肿胀不重者行C形臂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交叉钢针固定术,20例肘关节肿胀严重者行延期复位石膏外固定.34例患儿除1例有轻度肘内翻外,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对于不稳定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传统的早期复位外固定效果不满意,而手术切开复位创伤大且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及延期复位外固定是治疗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较为可靠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 肱骨髁上骨折 治疗
下载PDF
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预防术后肠粘连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兆阳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年第9期4367-4368,共2页
目的:探讨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对术后肠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治疗组53例术后患者用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稀释液行腹腔灌注预防术后肠粘连;对照组40例仅行常规预防措施。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 目的:探讨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对术后肠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治疗组53例术后患者用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稀释液行腹腔灌注预防术后肠粘连;对照组40例仅行常规预防措施。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术后肠粘连发生率治疗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有明显的预防术后肠粘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 术后肠粘连 预防
下载PDF
多发性重复胃1例
5
作者 王兆阳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27期232-232,共1页
病历资料 患儿,女,2岁。体重10kg,患儿因呕吐伴黑便7天,于2009年1月13日入院。入院查体:T37.2℃,P85次,R19次。神志清,精神好,轻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双肺呼吸音清,无啰音?蛊教?未见胃肠型,腹肌不紧,肝脾肋下为触及,... 病历资料 患儿,女,2岁。体重10kg,患儿因呕吐伴黑便7天,于2009年1月13日入院。入院查体:T37.2℃,P85次,R19次。神志清,精神好,轻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双肺呼吸音清,无啰音?蛊教?未见胃肠型,腹肌不紧,肝脾肋下为触及,脐周压疼,无反跳疼,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胃 多发性 入院查体 2009年 移动性浊音 病历资料 轻度贫血 皮肤黏膜
下载PDF
儿童骨折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爱武 陈洪兵 +1 位作者 王勇 张正茂 《青岛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173-173,共1页
儿童骨折误诊原因分析李爱武1陈洪兵2王勇1张正茂2我们对1985~1995年初诊中误诊的57例儿童骨折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骨折病儿1029例,初诊误诊57例,男35例,女22例,年龄240d~14岁,平... 儿童骨折误诊原因分析李爱武1陈洪兵2王勇1张正茂2我们对1985~1995年初诊中误诊的57例儿童骨折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骨折病儿1029例,初诊误诊57例,男35例,女22例,年龄240d~14岁,平均8.2岁。14例为无移位的骨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骨折 诊断 误诊
下载PDF
足趾移植修复小儿拇手指缺损 被引量:3
7
作者 闫军美 李三亮 +1 位作者 刘宏波 王建国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介绍小儿足趾移植重建拇、手指的可行性及远期疗效。方法自2005年6月至2015年12月通过游离足趾移植重建小儿拇、手指11例16指,其中重建拇指8指、示指6指、中指2指。结果术后11例重建拇、手指均存活,足供区植皮部边缘坏死1例,换... 目的介绍小儿足趾移植重建拇、手指的可行性及远期疗效。方法自2005年6月至2015年12月通过游离足趾移植重建小儿拇、手指11例16指,其中重建拇指8指、示指6指、中指2指。结果术后11例重建拇、手指均存活,足供区植皮部边缘坏死1例,换药后愈合。随访1-5年,重建指生长发育满意,较好地恢复了抓捏功能,两点分辨觉5-8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8例,良3例。供足行走正常,功能无影响。结论采用游离足趾移植重建小儿拇、手指缺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缺损 儿童 组织移植
原文传递
小儿并趾分趾后M-V嵌合皮瓣重建趾蹼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闫军美 李三亮 胡新月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6-209,共4页
目的研究M-V嵌合皮瓣并趾分趾后重建趾蹼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15年3月至2021年1月采用M-V嵌合皮瓣重建并趾趾蹼患儿12例.不完全性并趾11足,完全性并趾1足.由患儿家属对术后重建指蹼满意度进行评定,采用温哥华评分评价趾蹼瘢痕,根据... 目的研究M-V嵌合皮瓣并趾分趾后重建趾蹼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15年3月至2021年1月采用M-V嵌合皮瓣重建并趾趾蹼患儿12例.不完全性并趾11足,完全性并趾1足.由患儿家属对术后重建指蹼满意度进行评定,采用温哥华评分评价趾蹼瘢痕,根据趾蹼坡度、深度及足趾外展度评估重建效果.结果本组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5个月,重建的趾蹼外观、质地、皮瓣颜色和健侧趾蹼近似,患儿家属对外观均满意.趾蹼瘢痕采用温哥华评分:色泽(0.7±0.3)分,血管分布0分,柔软度(1.1±0.6)分,厚度(1.3±0.7)分.重建趾蹼坡度、深度、足趾外展度和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V嵌合皮瓣对趾蹼区皮肤利用率高,缩短了手术及住院时间,外形美观,是并趾分趾后重建趾蹼的理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并指(趾) M-V嵌合皮瓣 重建
原文传递
急性阑尾炎患儿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兆阳 王爱 +2 位作者 闫军美 王勇 贾建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4529-4531,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患儿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有效治疗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597例急性阑尾炎患儿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其术后切口感染率、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患儿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有效治疗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597例急性阑尾炎患儿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其术后切口感染率、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597例急性阑尾炎患儿术后切口感染52例,感染率为8.71%;共培养出病原菌6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2株占67.76%,革兰阳性菌26株占38.24%;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的耐药率最高为56.25%,肺炎克雷伯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100.00%,铜绿假单孢菌对头孢他定的耐药率最高为91.67%;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最高为55.56%,粪肠球菌对克林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均为80.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均为80.00%。结论导致急性阑尾炎患儿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因此,加强抗菌药物监管、防止抗菌药物滥用,针对性地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术后切口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
原文传递
髂骨复合组织瓣修复儿童足跟骨及软组织缺损四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福珍 董晓艳 +2 位作者 邢行 王燕 王静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0-464,共5页
目的探讨髂骨复合组织瓣修复儿童足跟骨及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2月至2019年11月,采用骼骨复合组织瓣修复足跟复合组织缺损患儿4例,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6~14岁;右侧3例,左侧1例。均为足跟缺损,伴骨质缺损、外露,... 目的探讨髂骨复合组织瓣修复儿童足跟骨及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2月至2019年11月,采用骼骨复合组织瓣修复足跟复合组织缺损患儿4例,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6~14岁;右侧3例,左侧1例。均为足跟缺损,伴骨质缺损、外露,软组织缺损范围1.5 cm×1.5 cm~5.0 cm×8.0 cm,跟骨缺损长度2.0~4.0 cm。设计髂骨复合组织瓣修复跟骨及邻近软组织缺损,供区全部直接缝合。随访观察皮瓣早期及长期变化情况。依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制定的踝-后足评分表评价足跟术后功能。与健侧踝关节活动度比较,评价踝关节运动功能恢复状况。对比患侧和健侧跟骨X线片,了解足跟、足弓发育状况和健侧肢体是否同步。结果术后复合组织瓣均成活,无血运障碍。所有患儿随访1~3年,皮瓣颜色、弹性较好。1年后足跟负重处发生胼胝化,与健侧组织近似。足跟功能评价优3例,良1例。踝关节无畸形,行走及负重功能恢复。末次随访患侧与健侧踝关节活动度对比,患侧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对比双侧跟骨X线片,患侧足跟、足弓发育状况和健侧肢体基本同步。结论采用髂骨复合组织瓣修复足跟结构性缺损,最大程度的恢复了足跟结构的完整性及足部功能,近期疗效满意,是重建小儿足跟缺损的较好方式之一。其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骨 复合组织瓣 跟骨 修复 儿童
原文传递
经肛门改良Soave术和经腹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兆阳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999-3001,共3页
目的:探讨经肛门改良Soave术和经腹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72例先天性巨结肠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给予经肛门改良Soave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经腹手术方... 目的:探讨经肛门改良Soave术和经腹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72例先天性巨结肠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给予经肛门改良Soave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经腹手术方式治疗,对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排便功能等临床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平均时间为(93.3±17.1)min、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7.5±1.2)天、住院时间为(2.5±1.2)天,各项指标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自主大便率为75.0%,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的41.7%,污粪率为13.9%,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的44.4%(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经腹手术比较,经肛门改良Soave术能明显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有效改善患儿术后排便功能,且伴有较少的术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肛门改良Soave术 经腹手术 先天性巨结肠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含足底内侧动脉穿支血管的筋膜岛状皮瓣推进修复足底负重区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
12
作者 常艳 王延玲 +1 位作者 闫军美 李三亮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1年第6期645-651,共7页
目的探讨在CT血管造影(CTA)辅助下,采用含足底内侧动脉穿支血管的筋膜岛状皮瓣修复足底负重区域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2011年5月至2019年10月采用含足底内侧动脉穿支血管的筋膜岛状皮瓣修复足底负重... 目的探讨在CT血管造影(CTA)辅助下,采用含足底内侧动脉穿支血管的筋膜岛状皮瓣修复足底负重区域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2011年5月至2019年10月采用含足底内侧动脉穿支血管的筋膜岛状皮瓣修复足底负重区域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患者术前均行足部CTA检查,通过计算机软件重建足底血管三维数字化模型,了解供区穿支解剖情况,设计与受区缺损形状、大小相适应的个性化修复方案。术后随访皮瓣修复效果、足部功能及感觉功能。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术前CTA与术中实际测量的穿支血管管径、足跟缘距穿支起始距离的差异。结果共纳入9例患者,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16~65岁,平均41岁。创面缺损范围为2.0 cm×2.0 cm~4.0 cm×5.0 cm,穿支筋膜皮瓣切取面积为6.0 cm×4.0 cm~12.0 cm×8.0 cm。术后9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半年~5年,皮瓣满意度评分达(8.7±3.1)分,患者均表示满意。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3例,良5例,中1例。周围神经损伤临床效果评价:感觉恢复达S4级3例,S3级5例,S2级1例;感觉恢复范围达R4级4例,R3级4例,R2级1例。术前测量的各穿支血管管径及足跟缘距穿支起始距离与术中实际测量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足底内侧动脉穿支血管的筋膜岛状皮瓣操作简单、安全、损伤小,是修复足底负重区域中、小范围软组织创面缺损的较好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穿支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足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