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章法、结体和神采看中国书法的现代性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列平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2年第4期68-71,共4页
以"现代性"为视角,可以从章法、结体和神采切入中国书法的现代性问题,直面中国书法这一中国古老的文化血脉在当代遭遇的社会学意义上的发展危机,进行一系列的理性变革,以期使其能够做到如石涛所言的"笔墨当随时代"。
关键词 书法 结体 章法 布局 现代性
下载PDF
通畅雅逸 肇于自然——论宋曹《书法约言》的书学思想
2
作者 郭列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2期250-252,共3页
本文从清初书家宋曹《书法约言》成为背景入手,分析《书法约言》所蕴涵的美学思想,比如神采观念"生"与"熟"问题"四贵四不"等。
关键词 《书法约言》 清初书坛 书法审美 形神说 生熟说
下载PDF
宋曹与王铎临摹观之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列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258-260,共3页
本文以宋曹与王铎的临摹作品作比较,探讨二人临摹观的异同,藉此揭示明末清初书坛以阁帖为对象这一书法创作形式的滥觞、兴盛与式微。
关键词 宋曹 王铎 阁帖 以临代创
下载PDF
略论中国水墨画之三味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曦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82-85,共4页
中国水墨画的灵魂就是其意境,中国水墨画的意境,就是画家通过描绘景物,表达思想感情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对水墨意境中所蕴涵的"香"、"幽"、"气"等三味感悟,可以理解中国水墨画创作和欣赏中对意境美追求的... 中国水墨画的灵魂就是其意境,中国水墨画的意境,就是画家通过描绘景物,表达思想感情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对水墨意境中所蕴涵的"香"、"幽"、"气"等三味感悟,可以理解中国水墨画创作和欣赏中对意境美追求的最高境界,可以加深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国水墨画的审美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墨画 气韵 意境 审美
下载PDF
汉字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被引量:1
5
作者 余国城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71-74,90,共5页
作为一种传承社会文明的载体,文字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是人与人相互沟通的桥梁。中国的汉字在几千年的锤炼下,形成了独特的视觉魅力。在图形化时代的背景下,汉字的图形化设计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平面设计的角度来看,汉字图形可以运... 作为一种传承社会文明的载体,文字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是人与人相互沟通的桥梁。中国的汉字在几千年的锤炼下,形成了独特的视觉魅力。在图形化时代的背景下,汉字的图形化设计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平面设计的角度来看,汉字图形可以运用到标志设计、招贴设计、装帧设计、包装设计等多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图形 平面设计 形式美
下载PDF
北齐邺城白石造像透雕装饰析
6
作者 陆一 《美术大观》 2022年第2期106-108,共3页
随着佛教的信众增多与信仰加深,佛教艺术在中原各地的发展日渐繁盛,石雕的技艺与装饰美感也随之得到提升。近年来邺城北吴庄佛教造像埋葬坑出土的大批石雕,为研究北齐时期的装饰艺术提供了更多空间与材料。本文从一尊北齐邺城背龛式造... 随着佛教的信众增多与信仰加深,佛教艺术在中原各地的发展日渐繁盛,石雕的技艺与装饰美感也随之得到提升。近年来邺城北吴庄佛教造像埋葬坑出土的大批石雕,为研究北齐时期的装饰艺术提供了更多空间与材料。本文从一尊北齐邺城背龛式造像出发,以窥其时白石雕刻的工艺之美及暗藏于奢饰背后的矛盾与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 白石透雕 邺城
下载PDF
文徵明山水画中点景的运用及其特征
7
作者 陈曦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250-257,共8页
作为明代吴门画派的领军人物,文徵明在近七十年的艺术生涯中积聚了深厚的绘画艺术功底,无论是他早年的粗笔和中晚年的细笔都为中华笔墨宝库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在文徵明的山水画作品中擅长以人物或物件点景,以达到其表情达意,深化主... 作为明代吴门画派的领军人物,文徵明在近七十年的艺术生涯中积聚了深厚的绘画艺术功底,无论是他早年的粗笔和中晚年的细笔都为中华笔墨宝库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在文徵明的山水画作品中擅长以人物或物件点景,以达到其表情达意,深化主题思想的作用,这在他的游历、送别、茶话和隐士等不同类型题材的作品中都有非常精彩的表现。在继承先师和前人传统的基础上,文徵明在点景的选材、布局、比例安排等方面都有大胆突破,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现风格和艺术特征,为中国山水画所追求的的意境美作出了非凡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门画派 文徵明 山水画 点景 特征
下载PDF
格高韵古 弥足珍贵——流传日本1300多年的唐摹本《丧乱帖》瞻赏
8
作者 臧科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18-119,共2页
王羲之和他的书法艺术,以其超凡的建树著称于世,成为千古文化丰碑。难了夙愿的是人们关注着王羲之书迹的真品所在,书史演绎,人们围绕兰亭序以及诸多名帖的真迹是否存世的话题,不懈探求,又总是那么云遮雾障,神秘迷茫。出于对书艺... 王羲之和他的书法艺术,以其超凡的建树著称于世,成为千古文化丰碑。难了夙愿的是人们关注着王羲之书迹的真品所在,书史演绎,人们围绕兰亭序以及诸多名帖的真迹是否存世的话题,不懈探求,又总是那么云遮雾障,神秘迷茫。出于对书艺国粹的无限追仰,书学界盼望有一个惊天的奇迹,用现代文明的智慧眼光,去领略和世人已相距甚远的文化瑰宝——书圣真迹的法书风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书法艺术 现代文明 古文化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书画美学精神的传承 被引量:1
9
作者 余国城 《林区教学》 2012年第4期113-115,共3页
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着丰富的美学内涵,在众多的古典艺术中是最富有东方色彩的。首先阐述了中国书画艺术的美学内涵,提出了如何在数字化时代传承和发扬中国书画的美学精神,并以中国书法为例,提出了具体的数字表现形式。
关键词 数字化 传统书画 美学精神 传承
下载PDF
徽州四雕的审美意蕴 被引量:11
10
作者 庄一兵 周瑾 《美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6-119,共4页
徽州“四雕”是指徽派建筑中的砖雕,石雕,木雕,竹雕四种民间雕刻工艺,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园林等建筑的装饰,以及古式家具,屏联,笔筒,果盘等工艺雕刻。徽州“四雕”的历史源于宋代,至明清而达极盛。
关键词 审美意蕴 徽州 徽派建筑 雕刻工艺 民间
原文传递
浅谈普陀山多宝塔石刻的艺术特征
11
作者 夏一栋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8-139,共2页
普陀山多宝塔位于普济寺东南方,又名太子塔,始建于元代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孚中怀信禅师为普济寺(时称宝陀观音寺)住持时,曾去江南一带托钵募化,得到庐州宣让王的礼遇,宣让王帖木尔不花捐银干锭,用太湖石造三层佛塔,孚中... 普陀山多宝塔位于普济寺东南方,又名太子塔,始建于元代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孚中怀信禅师为普济寺(时称宝陀观音寺)住持时,曾去江南一带托钵募化,得到庐州宣让王的礼遇,宣让王帖木尔不花捐银干锭,用太湖石造三层佛塔,孚中怀信禅师以船载回普陀山,于普济寺旁再造两层台基,建成多宝塔,耸立于山门之侧名取《法华经》中“多宝佛塔”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陀山 艺术特征 石刻 《法华经》 普济寺 观音寺 太湖石 禅师
原文传递
当今画坛的两类“现实主义”
12
作者 王炳东 陆庆龙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11,共2页
写实绘画,现实主义绘画在中国面临着危机吗?考察近年来的国内画坛,笔者以为这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
关键词 画坛 写实绘画 刘小东
原文传递
对新时期国画发展的几点感想——重品 悟道 求实 创新
13
作者 骆旭放 《美术文献》 2017年第6期66-69,共4页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品格、品行、品德”提到很重要的位置。在“儒、道、释”三教并立的两晋时期,特别注重人的“品质”。在中国古代美学和哲学思想上,首先注重人的品行和品德的修炼,这个时期是诗歌、书法、绘画的繁荣期,老子的“...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品格、品行、品德”提到很重要的位置。在“儒、道、释”三教并立的两晋时期,特别注重人的“品质”。在中国古代美学和哲学思想上,首先注重人的品行和品德的修炼,这个时期是诗歌、书法、绘画的繁荣期,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南华经”,以及孔子的“四书五经”的核心思想就是“天下归仁”,孔子的“恭、宽、信、敏、惠”为做人的五种品德,如能行五德于天下,便实现了志士仁人,一个有德行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国画 悟道 求实 创新 中国古代美学 “四书五经” 两晋时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