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表达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作者 骆爱姝 陈蔚雯 +2 位作者 汤悦煦 刘颖 朱红红 《西部医学》 2024年第8期1213-1217,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TNFR2)在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3月我院54例SLE患者(SLE组),及同期28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检测血清中IL-6、IL-10、白...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TNFR2)在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3月我院54例SLE患者(SLE组),及同期28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检测血清中IL-6、IL-10、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和TNFR2的水平。使用ROC曲线评估这些细胞因子在诊断SLE和区分活动性和非活动性SLE中的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者相比,SLE患者血清中IL-6、IL-10、IL-1RA和TNFR2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SLE患者的SLEDAI-2K评分与IL-10(r=0.338,P=0.015)、IL-1RA(r=0.385,P=0.005)、TNFR2(r=0.411,P=0.003)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在SLE患者中,活动性疾病患者的血清IL-10和TNFR2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性患者(P<0.05)。使用IL-1RA和抗dsDNA抗体的AUC为0.991(95%CI:0.979~1.000),与仅使用抗dsDNA抗体相比,性能更高(敏感性90.7%,特异性100.0%)。TNFR2、IL-10和CRP联合模型在区分活动性和非活动性SLE患者方面的AUC最高[0.809(95%CI:0.678~0.940)],并且灵敏度为73.3%,特异性为73.0%。结论联合IL-1RA和抗dsDNA抗体可作为诊断SLE的生物标志物;IL-10和TNFR2可以作为区分活动性和非活动性SLE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 系统性红斑狼疮 活动性 细胞因子
下载PDF
MRCP联合DCE-MRI、DWI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2
作者 朱明明 李宇芹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4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检测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10月—2023年8月接收的115例疑似肝外胆管癌的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行病... 目的:探究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检测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10月—2023年8月接收的115例疑似肝外胆管癌的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行病理学检查、MRCP、DCE-MRI、DWI检查,分析MRCP、DCE-MRI、DWI检查的特征表现,并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三种检查方式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联合诊断价值。结果:特征表现如下,MRCP:病变部位表现为胆管系统中度到重度扩张,胆管内部肿物表现为T_(1)WI低信号、T_(2)WI不均匀高信号;DCE-MRI:造影剂在肿瘤组织中表现为不均匀增强,局部区域增强明显,肿瘤边界存在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的肿块;DWI:胆总管下段病灶显示为高信号,ADC显示为低信号。MRCP、DCE-MRI、DWI联合诊断肝外胆管癌的灵敏度(97.50%)、特异度(94.29%)、准确率(96.52%)均高于三者单一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胆总管肿瘤、肝门部肿瘤及毛细胆管性肝炎的准确率均高于三者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中,MRCP、DCE-MRI、DWI联合检测更具优势,能够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胆管癌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联合检测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基于CT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心肌灌注参数的相关性
3
作者 李宇芹 朱明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0期60-62,共3页
目的:基于CT探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心肌灌注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10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CT血管成像及CT灌注扫描检查,并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正常组、轻微狭窄组、轻度... 目的:基于CT探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心肌灌注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10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CT血管成像及CT灌注扫描检查,并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正常组、轻微狭窄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及重度狭窄组,对比各组血流灌注量(BF)、左室节段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到达脉冲剩余函数峰值通过时间(Tmax)等心肌灌注参数,并分析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与BF、BV、MTT、TTP、Tmax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BF减少,MTT、TTP与Tmax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BF呈负相关性,与MTT、TTP、Tmax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心肌灌注参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即心肌灌注参数能够为分析冠心病患者的严重程度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心肌灌注 相关性
下载PDF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贾海萍 沈建松 《大医生》 2023年第14期69-71,共3页
目的探究在治疗尿毒症患者时应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1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 目的探究在治疗尿毒症患者时应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1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H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HP,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效果、血甲状旁腺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及血磷(P)、血炎症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0.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TH、β2-MG、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尿毒症患者,在治疗中采用HP联合HD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炎症因子,提高毒素清除率,不增多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尿毒症
下载PDF
经会阴盆底超声技术对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意义
5
作者 周文艳 张莲莲 +1 位作者 许丹 吴菁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24期128-130,共3页
目的:观察经会阴盆底超声技术对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100例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产后SUI组),另选取同期100例正常产妇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 目的:观察经会阴盆底超声技术对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100例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产后SUI组),另选取同期100例正常产妇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产后非SUI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记录两组受检者在静息状态和最大Valsalva状态下的以下参数:肛提肌裂孔左右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面积、膀胱颈至耻骨联合后下缘水平线的垂直距离(BSD)、膀胱尿道后角(PVA)和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同时记录了膀胱颈在最大Valsalva状态下的膀胱颈移动度(BND)和尿道旋转角(URA)。结果:静息状态下观察组患者的肛提肌裂孔左右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面积、BSD、PVA和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最大Valsalva状态下观察组患者的肛提肌裂孔左右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面积、BSD、BND、PVA、URA和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会阴盆底超声技术能够清晰辨识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盆底结构改变,其相关参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会阴盆底超声技术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临床意义
下载PDF
miRNA-45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与凋亡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艳 陈文玉 +1 位作者 陈小平 陈友国 《癌症进展》 2021年第15期1531-1535,1588,共6页
目的探讨miRNA-45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与凋亡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取60例宫颈癌患者的宫颈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NA-451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其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的... 目的探讨miRNA-45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与凋亡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取60例宫颈癌患者的宫颈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NA-451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其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将宫颈癌Hela细胞随机分为miRNA-451-mimics组、miRNA-451-mimics-NC组,分别转染miRNA-451模拟物(miRNA-451-mimics)、miRNA-451-mimics阴性对照,对照组未进行转染。采用CCK-8法检测3组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癌旁正常组织中miRNA-451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宫颈癌组织(P﹤0.01)。不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化程度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织中miRNA-451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转染时间的增长,宫颈癌Hela细胞中miRNA-451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miRNA-451过表达能够将宫颈癌Hela细胞的周期阻滞于G0/G1期并明显促进细胞凋亡。miRNA-451-mimics组宫颈癌Hela细胞p-AKT、Bcl-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miRNA-451在宫颈癌组织中低表达,且与宫颈癌患者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有关,miRNA-451过表达能通过阻断AKT/Bcl-2信号通路来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451 宫颈癌 HELA细胞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聚焦解决干预联合五行音乐疗法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孙金殿 唐冬琴 +1 位作者 杨威 丁爱兴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第16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干预联合五行音乐疗法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9月1日~2020年8月31日收治的4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行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干预联合五行音乐疗法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9月1日~2020年8月31日收治的4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行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聚焦解决干预联合五行音乐疗法;比较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应对方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各项目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后患者应用聚焦解决干预联合五行音乐疗法,可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患者对疾病治疗的应对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解决干预 五行音乐疗法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护理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联合后路腰方肌阻滞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8
作者 顾晓灵 钱斌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2期5-8,共4页
目的探究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结合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进行后路腰方肌阻滞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23年2—12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分为两组,各52例。两组均在麻醉... 目的探究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结合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进行后路腰方肌阻滞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23年2—12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分为两组,各52例。两组均在麻醉诱导前行双侧后路腰方肌阻滞,其中对照组注射罗哌卡因,观察组注射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疼痛程度、应激指标。结果两组麻醉前(T1)、手术30 min(T2)、术后6 h(T3)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T3、术后12 h(T4)、术后24 h(T5)、术后48 h(T6)的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0.96±0.31)分、(1.12±0.28)分、(1.26±0.32)分、(1.52±0.4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22±0.26)分、(1.49±0.35)分、(1.62±0.35)分和(2.06±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4、5.953、5.474、5.555,P均<0.05);两组T1、T2、T5、T6的应激反应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进行后路腰方肌阻滞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临床效果更优,对患者的生理状态影响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后路腰方肌阻滞 血流动力学指标 疼痛程度
下载PDF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9
作者 高君吟 王灿 赵静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0期88-91,共4页
目的探究替雷利珠单抗与顺铂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84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密闭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192)... 目的探究替雷利珠单抗与顺铂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84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密闭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192)、研究组(n=192)。对照组采取顺铂化疗方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静脉滴注替雷利珠单抗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个周期后,检测并计算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水平;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疾病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炎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LR为2.05±1.19、PLR为123.58±29.32、SII为158.56±31.73,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74、6.828、18.476,P均<0.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应用替雷利珠单抗联合顺铂化疗方案,可提高疗效,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并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雷利珠单抗 顺铂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疗效 炎症反应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增强CT检查与肿瘤标志物检测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效果及诊断效能、指导价值分析
10
作者 李宇芹 朱明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41-0044,共4页
分析增强CT扫描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病例搜集范围,即2023.05~2024.01本院接收的疑似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纳排标准选取研究对象,预计至少选取40例,实际选取46例。46例患者均接受增强C... 分析增强CT扫描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病例搜集范围,即2023.05~2024.01本院接收的疑似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纳排标准选取研究对象,预计至少选取40例,实际选取46例。46例患者均接受增强CT扫描检查与肿瘤标志物检测,在统计学分析增强前、后平均CT值的基础上,对以上两种检查检验方式单一应用、联合应用共三种检查检验方式的诊断效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增强10s、25s、65s、120s、160s的平均CT值高于增强前0s,对比均有显著差异(t=3.5099、12.5248、13.0369、13.0369、11.3952,p均<0.05)。联合组的敏感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纯增强CT扫描检查(t=6.5182、6.4519、6.3740,p均<0.05),同时也高于单纯肿瘤标志物检测(t=7.1106、6.4519、4.7950,p均<0.05)。结论 在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鉴别诊断中,可尝试联合应用增强CT扫描检查与肿瘤标志物检测,与这两种检查检测方式的单一应用相比,联用的诊断效能更高,有利于临床医生进行准确评估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CT扫描 肿瘤标志物 非小细胞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治疗脊柱后路术后手术深部耐甲氧西林革兰阳性菌感染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婧 刘小兰 +3 位作者 郭德群 王四清 陈建军 周亮亮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790-2793,共4页
目的研究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深部耐甲氧西林阳性球菌感染患者使用不同抗生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0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经脊柱后路手术且术后手术部位出现深部感染的患者,且脓液、分泌物及穿刺液检出耐甲氧... 目的研究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深部耐甲氧西林阳性球菌感染患者使用不同抗生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0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经脊柱后路手术且术后手术部位出现深部感染的患者,且脓液、分泌物及穿刺液检出耐甲氧西林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共116例,其中使用替考拉宁治疗60例,使用万古霉素治疗56例。分析深部感染患者检出耐甲氧西林革兰阳性菌分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实验室检测指标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16例脊髓减压术脊柱后入路切口感染患者手术部位的脓液、穿刺液、分泌物共培养出甲氧西林耐药革兰阳性菌116株,主要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两组患者肌酐清除率、AST、WBC计数、PCT、hs-CRP和TNF-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考拉宁组治疗有效率为95%高于万古霉素组治疗有效率的78.57%(P<0.05);治疗后,万古霉素组发生皮疹4例、听力障碍2例和红人综合征2例,替考拉宁组发生皮疹1例,未有听力障碍和红人综合征的发生。结论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深部耐甲氧西林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抗感染方案选用替考拉宁较万古霉素能够更快地降低感染和炎症指标,有效率更高,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在控制耐甲氧西林的革兰阳性球菌导致的深部组织感染中可优先考虑替考拉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 深部感染 替考拉宁 耐甲氧西林革兰阳性球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