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小细胞肺癌PD-L1蛋白表达、EGFR基因突变状态及二者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邹琳 兰建云 +2 位作者 宋曙 邵伟伟 胥传海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2期2698-2702,2707,共6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蛋白的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状态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93例NSCLC石蜡组织标本中PD-L1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运用突变扩增系...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蛋白的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状态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93例NSCLC石蜡组织标本中PD-L1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运用突变扩增系统(ARMS)-qPCR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状态;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对PD-L1蛋白表达、EGFR基因突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两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93例肺癌组织中PD-L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5.9%(52/93)。PD-L1蛋白表达与TNM分期相关,TNMⅡ、Ⅲ期的阳性率显著高于Ⅰ期(P<0.05),而与性别、年龄、吸烟史、病变部位、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类型无关(P>0.05)。EGFR基因突变状态与性别、吸烟史、肿瘤大小和组织学类型相关(P<0.05),更易发生于女性、无吸烟史、肿瘤大小≤3cm、腺癌患者,而与患者的年龄、病变部位、淋巴结转移、分化类型和临床分期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可显著影响EGFR基因突变状态(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PD-L1蛋白表达与EGFR基因突变状态无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PD-L1蛋白表达、EGFR基因突变状态,有助于高效筛选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检测对象,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下载PDF
PD-L1与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在浸润性导管乳腺癌中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蕾 陈平 +3 位作者 潘燕 柴琳琳 陈海涛 兰建云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702-705,共4页
目的分析浸润性导管乳腺癌肿瘤组织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s)、肿瘤的组织学类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0例浸润性导管乳腺癌患者病理组织,免疫组化检测PD-L1的表达,TILs中CD8、CD4、CD3、CD20、CD68、FO... 目的分析浸润性导管乳腺癌肿瘤组织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s)、肿瘤的组织学类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0例浸润性导管乳腺癌患者病理组织,免疫组化检测PD-L1的表达,TILs中CD8、CD4、CD3、CD20、CD68、FOXP3的表达。分析PD-L1的阳性率与TILs中FOXP3、CD8、CD4、CD3、CD20、CD68的阳性率的差异,以及PD-L1的阳性率与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关系。结果 TILs标记抗体CD4、CD20、CD68阳性表达数越高,PD-L1的表达阳性率越高(P<0.05)。同时,FISH检测Her2阳性率以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Lumina分型与PD-L1的阳性表达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浸润性导管乳腺癌患者肿瘤细胞PD-L1的表达量与TILs中各种亚型的表达量相关,且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导管乳腺癌 程序性死亡配体1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ALK\ROS1基因突变状态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邹琳 邵伟伟 +1 位作者 李蕾 兰建云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0年第2期85-89,113,共6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ROS1基因突变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蝎型探针扩增阻滞突变-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ARMS-QPCR)检测NSCLC石蜡组织标本中EGFR\ALK\ROS1基因突变状态,同...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ROS1基因突变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蝎型探针扩增阻滞突变-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ARMS-QPCR)检测NSCLC石蜡组织标本中EGFR\ALK\ROS1基因突变状态,同时分析EGFR、ALK、ROS1基因突变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组织学类型、样本类型等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196例NSCLC中EGFR、ALK、ROS1突变率分别为54.08%(106/196)、3.57%(7/196)、3.06%(6/196);EGFR突变状态与患者的性别、吸烟史和组织学类型有关,多见于女性(59/82,71.95%)、无吸烟史(84/137,61.31%)、腺癌患者(99/168,58.93%)(P<0.01);ALK基因融合状态与患者的年龄、吸烟史、组织学类型和标本类型均无关(P>0.05);ROS1基因融合状态与患者的年龄有关(P<0.01),多见于年龄≤60岁患者10.71%(6/56),而与性别、吸烟史、组织学类型和标本类型无关(P>0.05)。结论EGFR、ALK、ROS1基因同步检测,有助于筛选靶向治疗对象,指导临床用药,实现精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ROS1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同类型样本EGFR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邹琳 兰建云 +4 位作者 宋曙 邵伟伟 李蕾 徐娟娟 胥传海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5期436-440,450,共6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不同类型样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扩增阻滞突变(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荧光定量PCR(QPCR)、超级(super)A...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不同类型样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扩增阻滞突变(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荧光定量PCR(QPCR)、超级(super)Arms-QPCR分别检测NSCLC石蜡组织、细胞学涂片及外周血中EGFR基因突变状态,同时分析EGFR、19号外显子缺失(E19-DEL)、21号外显子L858R(E21-L858R)点突变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样本类型的相关性。结果:705例NSCLC患者中EGFR突变率为52.06%(367/7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样本类型有关;女性患者突变率(67.69%)显著高于男性(38.68%,χ^2=59.06,P<0.01),年龄≤60岁(58.23%)高于年龄>60岁(48.93%,χ^2=5.45,P<0.05),石蜡组织样本的突变率(53.77%)显著高于细胞学涂片(47.62%)、外周血样本(28.13%,χ^2=8.56,P<0.01)。E19-DEL突变率为46.87%(172/367),女性患者(32.31%)显著高于男性(17.63%,χ^2=20.5,P<0.01),年龄≤60岁(29.11%)明显高于>60岁(22.01%,χ^2=4.31,P<0.05)。E21-L858R突变率为39.78%(146/367),女性患者(28.62%)显著高于男性(13.95%,χ^2=22.95,P<0.01),石蜡组织(22.30%)明显高于细胞学涂片(12.70%)、外周血样本(6.25%,χ^2=7.47,P<0.05)。结论:不同类型样本EGFR基因突变状态存在差异,临床医师应正确送样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扩增阻滞突变 基因突变
下载PDF
PPARγ在ER+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对MCF-7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5
作者 邹琳 倪启超 +4 位作者 王东林 兰建云 徐骏飞 邵伟伟 江颖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年第5期348-353,共6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das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乳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及对MCF-7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7例ER+乳腺癌...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das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乳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及对MCF-7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7例ER+乳腺癌组织中PPAR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运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法,分别将myc标记的野生型(PPARγWT)及功能区缺失的突变型PPARγ表达质粒(PPARγMUT)转染ER+乳腺癌MCF-7细胞;Western Blot法观察转染后细胞中Wnt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运用流式细胞术和CCK-8法检测转染PPARγWT及PPARγMUT对MCF-7细胞周期、增殖活力的影响。结果:PPARγ蛋白的高表达与ER+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TNM分期、Ki-67有关(P<0.05)。外源性转染PPARγWT与转染PPARγMUT比较,能降低MCF-7中的β连环蛋白(β-Catenin)、T细胞受体4(T cell factor-4,Tcf-4)及Wnt通路靶基因c-myc、cyclin D1蛋白量,明显地抑制MCF-7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进程。结论:PPARγ与ER+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可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 MCF-7细胞 转染
下载PDF
人类野生型及突变型PPARγ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和鉴定 被引量:2
6
作者 邹琳 兰建云 +3 位作者 宋曙 邵伟伟 陈海涛 江颖 《江苏医药》 CAS 2019年第3期221-225,F0002,共6页
目的构建人类野生型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其突变型PPARγMut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方法采用RT-PCR和重叠延伸PCR技术扩增人类野生型及功能区缺失的突变型PPARγ全长序列,通过DNA重组技术分别将其重组于pcDNA3.1-Myc载体... 目的构建人类野生型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其突变型PPARγMut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方法采用RT-PCR和重叠延伸PCR技术扩增人类野生型及功能区缺失的突变型PPARγ全长序列,通过DNA重组技术分别将其重组于pcDNA3.1-Myc载体,构建myc标记的PPARγWT及PPARγMut融合蛋白表达质粒,通过酶切电泳分析和DNA测序的方法对重组表达质粒进行鉴定。结果通过酶切电泳和测序结果证实,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目的基因片段为人类野生型PPARγ及突变型PPARγMut的cDNA。结论成功构建野生型及其功能区缺失的突变型PPARγ质粒,为进一步探讨PPARγ基因在乳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基因克隆 乳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