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间质瘤及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邱静 杨顺清 +2 位作者 梁晓东 戴小丽 张桂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11-914,共4页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s,GSTs)与胃神经鞘瘤(gastric schwannoma,GS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二者的鉴别诊断。方法对30例GSTs和14例GSs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对二者进行...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s,GSTs)与胃神经鞘瘤(gastric schwannoma,GS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二者的鉴别诊断。方法对30例GSTs和14例GSs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对二者进行比较。结果 30例GSTs患者中男女比为1.31∶1,肿瘤多见于胃底,其次胃体、胃窦,肿瘤直径(4.95±3.66)cm,临床症状无特殊;免疫表型:大部分病例CD117、CD34、DOG1弥漫阳性,部分病例S-100局灶阳性,GFAP均阴性。14例GSs患者男女比为1∶1.8,肿瘤多见于胃体,其次为胃底、胃窦,肿瘤直径(2.66±1.40)cm,临床症状无特殊;免疫表型:GFAP、S-100弥漫阳性,CD117、CD34、DOG1均阴性。GSTs与GSs治疗均以手术切除为主,GSTs术后予以格列卫靶向治疗,预后较好,而GSs患者术后无需放、化疗,预后均较好。结论 GSTs与GSs患者在形态学、免疫表型及预后方面均有所不同,可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间质瘤 神经鞘瘤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联合阿司匹林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邱静 吴永平 柳红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8-421,共4页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阿司匹林(Asp)及二者联用对人胃腺癌SGC-7901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胃腺癌SGC-7901裸鼠左腋窝外侧皮下移植瘤模型31只,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7只,Asp组8只,As2O3组8只,联合用药组8只;...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阿司匹林(Asp)及二者联用对人胃腺癌SGC-7901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胃腺癌SGC-7901裸鼠左腋窝外侧皮下移植瘤模型31只,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7只,Asp组8只,As2O3组8只,联合用药组8只;均腹腔给药,连续用药14天。停药48 h后处死裸鼠,测量各组裸鼠移植瘤体积、重量变化,计算肿瘤抑制率;观察移植瘤及各组织(心、肝、肾等)变化;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增殖相关蛋白Ki 67及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的表达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肿瘤体积及重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重量与As2O3组、As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s2O3组、Asp组及联合用药组体积抑瘤率分别为59.12%、47.60%、76.70%;重量抑瘤率分别为35.60%、45.44%、63.90%。SP染色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s2O3组、Asp组、联合用药组均可不同程度下调蛋白Ki 67和Bcl-2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与As2O3组、As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Bax的表达与其他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As2O3和Asp对抑制胃癌细胞生长具有一定协同增效作用,且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阿司匹林 胃腺癌 移植瘤
下载PDF
探讨微小RNA-451(miR-451)的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梁晓东 《世界复合医学》 2016年第4期20-22,47,共4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451(mi R-451)的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于2014年6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32例胃癌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收集这32例患者的胃癌组织标本与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对微小RNA... 目的探讨微小RNA-451(mi R-451)的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于2014年6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32例胃癌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收集这32例患者的胃癌组织标本与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对微小RNA-451(mi R-451)在胃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之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分析胃癌组织中微小RNA-451(mi R-45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微小RNA-451(mi R-451)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36.11%,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77.78%;III^IV期胃癌患者的微小RNA-451(mi R-451)高表达率为47.62%,明显低于I^II期胃癌患者的86.67%;有淋巴结转移者的微小RNA-451(mi R-451)高表达率为47.06%,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78.95%;微小RNA-451(mi R-451)高表达者的生存率为69.23%,明显高于微小RNA-451(mi R-451)低表达者的39.13%;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小RNA-451(mi R-451)与胃黏膜组织的恶性病变、胃癌组织浸润转移、预后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可能是胃癌的新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451 表达 胃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子宫颈胃型腺癌11例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崔永佳 张丽华 +1 位作者 王铭 王国庆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75-1377,共3页
目的 探讨子宫颈胃型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收集11例子宫颈胃型腺癌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HIK1083、MUC6、p53、PAX-8、p16、CK7、ER、PR和Ki-67的表达;行AB/PAS特殊染色;应用毛细管电泳法检测... 目的 探讨子宫颈胃型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收集11例子宫颈胃型腺癌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HIK1083、MUC6、p53、PAX-8、p16、CK7、ER、PR和Ki-67的表达;行AB/PAS特殊染色;应用毛细管电泳法检测HPV E6/E7 DNA,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1例患者临床多表现为腹痛和阴道水样分泌物。眼观:肿瘤多位于子宫颈管,子宫颈外口较为光滑。镜检:肿瘤性腺体呈浸润性生长,胞质丰富,细胞界限清楚,细胞核中~重度异型,核分裂象可见,凋亡小体罕见,其中1例伴鳞状分化。免疫表型:1例HIK1083弱阳性,10例MUC6阳性,5例为p53突变型,3例PAX-8阳性,1例p16弥漫强阳性;CK7均阳性,ER和PR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10%~70%。AB/PAS染色:肿瘤细胞质PAS阳性。HPV E6/E7 DNA检测均阴性。患者随访时间1~61个月,1例因术后并发症死亡,2例因该病死亡,4例存活,4例失访。结论 子宫颈胃型腺癌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其发生与HPV感染无关;其侵袭性强、化疗耐药、易转移和复发,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胃型腺癌 HPV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盐城地区已婚妇女HPV16,18型感染状况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1
5
作者 邹红香 朱蓉 +2 位作者 王国政 孙明中 朱捷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2387-2388,共2页
关键词 宫颈肿瘤/病毒学 尖锐湿疣/病毒学 疱疹病毒科感染/流行病学
下载PDF
涎腺肌上皮癌9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友信 《实用癌症杂志》 2008年第1期87-87,89,共2页
关键词 涎腺肿瘤 肌上皮癌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胆囊息肉样病变与胆囊癌临床病理关系的探讨
7
作者 曹国平 张霖 王国政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8-68,共1页
关键词 胆囊息肉样病变 胆囊癌 病理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乳腺针吸细胞病理学诊断结果156例分析
8
作者 吴友信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8期4314-4315,共2页
关键词 乳腺肿瘤/病理学 活组织检查 针吸
下载PDF
分析p16、p53、IMP3及Ki-67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及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
9
作者 林巧 梁晓东 +2 位作者 邱静 蒋蕾 王婷婷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年第36期108-110,共3页
目的 探究宫颈癌患者采用p16蛋白(p16)、p53蛋白(p5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 RNA结合蛋白3(IMP3)、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蛋白的诊断效果。方法 择取本院4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p16、... 目的 探究宫颈癌患者采用p16蛋白(p16)、p53蛋白(p5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 RNA结合蛋白3(IMP3)、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蛋白的诊断效果。方法 择取本院4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p16、p53、IMP3及Ki-67检测,比较两组诊断效果。结果 观察组p16、p53、IMP3及Ki-67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较单一检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宫颈癌患者检测时,p16、p53、IMP3及Ki-67联合诊断价值高,可达到预期诊断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细胞增殖核抗原 P16蛋白 P53蛋白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利用染色体区段混合BAC探针鉴定食管癌细胞中的染色体畸变 被引量:3
10
作者 郝佳洁 王春丽 +5 位作者 顾文跃 程潇钰 张钰 徐昕 蔡岩 王明荣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8-565,共8页
染色体畸变是恶性肿瘤细胞的重要遗传学特征,文章旨在应用BAC DNA克隆鉴定食管癌细胞中的染色体臂和染色体区段的畸变。针对染色体各区段选取5~10个1 Mb BAC DNA,分别混合制备成特定染色体区段的BAC DNA混合克隆,然后将染色体臂上覆盖... 染色体畸变是恶性肿瘤细胞的重要遗传学特征,文章旨在应用BAC DNA克隆鉴定食管癌细胞中的染色体臂和染色体区段的畸变。针对染色体各区段选取5~10个1 Mb BAC DNA,分别混合制备成特定染色体区段的BAC DNA混合克隆,然后将染色体臂上覆盖所有区段的上述混合克隆进一步混合制备成特定染色体臂BAC DNA混合克隆。利用简并寡核苷酸引物聚合酶链反应(Degenerate oligonucleotide primed PCR, DOP-PCR)标记染色体臂探针,利用切口平移法(Nick translation)标记染色体区段探针,并对食管癌细胞中期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分析。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期染色体FISH结果显示,上述方法标记的探针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进一步利用染色体臂混合探针,确定了多个食管癌细胞中的染色体重排所涉及的特定染色体臂;利用染色体区段混合探针,鉴定出KYSE140的t(1q;7q)衍生染色体中1q上的断点范围位于1q32-q41。文章成功建立了1 Mb BAC DNA混合克隆探针标记技术,并鉴定出多个食管癌细胞中的染色体臂和染色体区段畸变,不仅为利用 M-FISH 技术鉴定肿瘤细胞中的染色体畸变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方法,而且还可能进一步将该法推广应用于恶性血液病的核型分析以及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畸变 BAC DNA 染色体臂和区段 荧光原位杂交 食管癌细胞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间质细胞中podoplan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梁晓东 黄文斌 王劲松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观察食管鳞状细胞癌间质细胞中podoplanin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podoplanin阳性间质细胞在食管鳞状细胞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6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odoplanin的表达,分析阳性间质细胞中podo... 目的观察食管鳞状细胞癌间质细胞中podoplanin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podoplanin阳性间质细胞在食管鳞状细胞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6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odoplanin的表达,分析阳性间质细胞中podoplanin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6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中,间质细胞podoplanin阳性者43例,阳性率为62.3%。食管鳞状细胞癌中间质细胞podoplanin阳性者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为45.72±14.36,明显高于间质细胞podoplanin阴性者(21.23±1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管侵犯的食管鳞状细胞癌间质细胞podoplanin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管侵犯者(P<0.05)。间质细胞podoplanin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结论 podoplanin阳性间质细胞可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管形成和淋巴管侵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PODOPLANIN 间质细胞
下载PDF
宫颈正常细胞与ASC-US中HPV感染型别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晓东 蔡为民 +6 位作者 耿建祥 龙秀荣 张劲松 王宏景 夏林 李海 赵雪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3期1699-1701,1703,共4页
目的比较女性宫颈正常细胞与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1 000例... 目的比较女性宫颈正常细胞与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1 000例宫颈正常细胞和229例宫颈ASC-US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1 000例宫颈正常细胞中检出HPV阳性感染者106例,总的HPV感染率为10.60%(106/1 000),其一重感染率为9.30%(93/1 000),多重感染率为1.30%(13/1 000);229例宫颈ASC-US中检出HPV阳性感染者116例,总的HPV感染率为50.66%(116/229),其一重感染率为34.06%(78/229),多重感染率为16.59%(38/229)。两组HPV总阳性率、一重和多重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16、18、33、42、43、52、58型是宫颈正常细胞及ASC-US中最主要的型别,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应用于宫颈细胞的HPV分型检测,有利于在临床上对宫颈ASC-US行进一步分流管理,对宫颈癌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鳞状细胞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型
下载PDF
Pim-3与NF-κB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戴小丽 韩中保 +2 位作者 杨友田 邱静 刘一飞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212-2214,共3页
目的探讨Pim-3与NF-κB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Pim-3与NF-κB在7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1例乳腺导管内癌及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 目的探讨Pim-3与NF-κB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Pim-3与NF-κB在7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1例乳腺导管内癌及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im-3的阳性表达率为77.3%、NF-κB为68.0%,在乳腺导管内癌中Pim-3的阳性表达率为52.4%、NF-κB为42.9%,在正常乳腺组织中Pim-3的阳性表达率为23.3%、NF-κB为16.7%。Pim-3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临床病理分期,NF-κB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Spearmen秩相关分析,乳腺癌中Pim-3的阳性表达与NF-κB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243)。结论 Pim-3与NF-κB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阳性表达对预后的判断具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PIM-3 真核细胞转录因子B
下载PDF
NF-κB、VEGF对涎腺腺样囊性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邱静 戴小丽 +2 位作者 张桂春 梁晓东 陈昌盛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9期1810-1813,共4页
[目的]探讨真核细胞核转录因子B (NF-κB)对于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血管生成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8例正常唾液腺组织、32例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和34例SACC中NF-κB和血管内皮细胞生... [目的]探讨真核细胞核转录因子B (NF-κB)对于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血管生成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8例正常唾液腺组织、32例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和34例SACC中NF-κB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CD34标记微血管计数(MVD),采用SPSS16.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正常唾液腺组织、PA和SACC中NF-κB、VEGF的表达和MVD计数逐步升高,组间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MVD计数随着NF-κB表达的增强而升高(P<0.05);NF-κB和VEGF、VEGF和CD34的表达成正相关(P均<0.05).NF-κB的表达与SACC的神经侵犯和远处转移有关联,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实体型SACC中NF-κB的表达高于筛孔型和腺管型,NF-κB的表达与SACC的部位、大小、淋巴结转移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F-κB的表达与SACC的血管生成呈正相关,在SACC噬神经性、远处侵袭性和恶性程度方面起重要作用,故推测NF-κB可以作为抗血管治疗SACC的潜在的靶向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腺样囊性/病理学 涎腺肿瘤/病理学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下载PDF
肛门、直肠常见病变中HPV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晓东 张莉莉 +6 位作者 耿建祥 吴崑岚 张金浩 张建强 薛雅红 王宏景 赵雪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1107-1109,共3页
目的探讨肛门、直肠常见病变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情况。方法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566例肛门、直肠常见病变组织标本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566例肛门、直肠常见病变组织中,总HPV感染率为32.86%(186/566);男性... 目的探讨肛门、直肠常见病变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情况。方法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566例肛门、直肠常见病变组织标本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566例肛门、直肠常见病变组织中,总HPV感染率为32.86%(186/566);男性总HPV感染率、一重感染率和多重感染率分别为32.14%(117/364)、23.35%(85/364)及8.79%(32/364),与女性[分别为34.16%(69/202)、24.75%(50/202)及9.41%(19/2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 18、16、33、31型是肛门、直肠常见病变中的主要型别。结论肛门、直肠组织HPV基因分型检测对肛门、直肠HP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病毒 基因型 直肠疾病 肛门疾病
下载PDF
PAR2参与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俞敏 高璀乡 邱静 《北京医学》 CAS 2015年第10期987-989,共3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定植于人类胃黏膜上皮的I类细菌致癌物,可引起溃疡、慢性胃炎、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等。蛋白酶激活受体(proteinase activated receptors,PARs)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prot...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定植于人类胃黏膜上皮的I类细菌致癌物,可引起溃疡、慢性胃炎、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等。蛋白酶激活受体(proteinase activated receptors,PARs)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家族,有PAR1—4四个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致病机制 淋巴样组织淋巴瘤 蛋白酶激活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 慢性胃炎 黏膜相关性 黏膜上皮
下载PDF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伴癌变1例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晓东 王国政 杨杰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7期6785-6786,共2页
关键词 腺瘤息肉病 结肠/遗传学/病理学 病例报告[文献类型] 人类
下载PDF
RhoA蛋白在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18
作者 王辉 高璀乡 +2 位作者 俞敏 宋曙 邱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组织中RhoA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6例直肠癌患者(直肠癌组)和30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Rho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直肠癌组RhoA阳性率为67.4%,其中强阳性率为24.4%,而正常对照组RhoA... 目的:探讨直肠癌组织中RhoA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6例直肠癌患者(直肠癌组)和30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Rho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直肠癌组RhoA阳性率为67.4%,其中强阳性率为24.4%,而正常对照组RhoA均为阴性(P<0.05);高、中、低分化直肠癌患者RhoA阳性率依次为47.6%、64.9%和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直肠癌患者RhoA阳性率依次为54.5%、70.0%、87.5%和94.1%,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有升高的趋势(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RhoA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在不同浸润深度组中,随着浸润加深,RhoA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但在直肠癌不同组织类型中,RhoA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组织中RhoA蛋白明显高于正常直肠黏膜,可能作为直肠癌的一个肿瘤标志物指标,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分化、转移、恶性程度及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RHOA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7-H3和CD4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琪 梁晓东 +4 位作者 邱静 王婷婷 张桂春 时潇洋 宋建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76-979,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7-H3和CD4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64例癌旁正常组织中B7-H3与CD44的表达,分析B7-H3、CD44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B7-H3和CD44在...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7-H3和CD4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64例癌旁正常组织中B7-H3与CD44的表达,分析B7-H3、CD44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B7-H3和CD44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均<0.05)。B7-H3高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p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块大小均无关(P>0.05)。CD44高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p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块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B7-H3与CD44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33,P<0.05)。结论B7-H3、CD44均与食管癌侵袭性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提示B7-H3和CD44协同参与肿瘤的进展,促进肿瘤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B7-H3 CD44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不同中药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国哲 刘平平 +3 位作者 季禹乔 孙明忠 秦一雨 梁晓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6期34-36,48,共4页
目的 对几味中药醇提物的美白活性进行研究,为开发中药美白产品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高良姜、白及、白芷、苏木、白术、紫草、艾叶、马齿苋、诃子9味中药采用70%乙醇提取方法 ,以维生素C和熊果苷为阳性对照,采用体外酪氨酸酶抑制法实验,... 目的 对几味中药醇提物的美白活性进行研究,为开发中药美白产品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高良姜、白及、白芷、苏木、白术、紫草、艾叶、马齿苋、诃子9味中药采用70%乙醇提取方法 ,以维生素C和熊果苷为阳性对照,采用体外酪氨酸酶抑制法实验,比较不同药物的活性差异.结果 中药诃子酪氨酸酶抑制率为(51.43±2.52)%,高于熊果苷的(46.34±6.32)%.中药艾叶和马齿苋也有一定的抑制酪氨酸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22.88±7.99)%和(13.07±11.98)%.而其他几味中药几乎没有抑制酪氨酸酶作用.结论 中药诃子、艾叶醇提物对酪氨酸酶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可作为美白中药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白 酪氨酸酶 中药 熊果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