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内翻拔脱术治疗食管癌71例体会 被引量:8
1
作者 曹秀峰 肖建 +6 位作者 王山 吴必超 黄志华 黄水清 王和明 李义生 朱斌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41-444,共4页
目的:总结1991年5月~2000年12月间71例食管癌患者行内翻拔脱术及其综合治疗的结果。方法:71例食管癌患者,中位年龄62岁。其中Ⅰ期40例,Ⅱa期26例,Ⅱb期4例,Ⅳ期1例,均采用食管内翻拔脱术治疗,接受术前辅助放疗4000cGy者9例,术后辅助放... 目的:总结1991年5月~2000年12月间71例食管癌患者行内翻拔脱术及其综合治疗的结果。方法:71例食管癌患者,中位年龄62岁。其中Ⅰ期40例,Ⅱa期26例,Ⅱb期4例,Ⅳ期1例,均采用食管内翻拔脱术治疗,接受术前辅助放疗4000cGy者9例,术后辅助放疗6000cGy者17例,术前新辅助化疗者5例。结果:术后1、3、5年的生存率为:Ⅰ期100.00%、91.43%、86.21%;Ⅱa期92.00%、83.33%、57.14%;Ⅱb期75.00%、50.00%、50.00%;Ⅳ期100.00%、0、0;全组71例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71%、86.89%、71.70%。并发症发生率为12.68%。结论:食管内翻拔脱术结合放、化疗将使不能耐受经胸或不需经胸手术的Ⅱa期及更早期的食管癌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食管内翻拔脱术 综合治疗
下载PDF
选择性术前放化疗对食管癌切除率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曹秀峰 王和明 +2 位作者 吴必超 王山 杨洪湘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 探讨术前放化疗对食管癌手术切除率的影响 ,进一步改善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方法  1991年~ 2 0 0 0年间 ,对能接受外科治疗的 10 80例食管癌患者 ,按肿瘤所在部位和长度 ,将食管上、中、下段病灶分别长于 4cm、5cm、6cm或虽未达... 目的 探讨术前放化疗对食管癌手术切除率的影响 ,进一步改善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方法  1991年~ 2 0 0 0年间 ,对能接受外科治疗的 10 80例食管癌患者 ,按肿瘤所在部位和长度 ,将食管上、中、下段病灶分别长于 4cm、5cm、6cm或虽未达上述长度 ,但结合CT片有明显外侵者 ,术前进行放射治疗 (118例 )或化疗 (119例 )。放疗剂量为 4 0GY ,4周 ;化疗用MFP方案。结果 根治性切除率97 2 % (10 5 0 / 10 80 ) ,姑息性切除率 2 8% (30 / 10 80 )。术中联合脏器切除率 2 3% (2 5 / 10 80 )。结论 食管癌手术前估计切除困难者应予术前放疗或化疗 ,对侵犯邻近器官应行联合脏器切除 ,对不能根治性切除者 ,亦应作姑息性切除以解除病人的梗阻症状 ,为选择其他综合治疗提供营养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肿瘤切除术 术前 选择性放射疗法 选择性化疗 并发症 病理分期
下载PDF
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食管鳞癌的安全性及疗效 被引量:4
3
作者 吕进 曹秀峰 +6 位作者 朱斌 纪律 肖建 王冬冬 陶磊 王山 安红银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9期3065-3071,共7页
目的:探讨125I粒子在体内外对人ESCC的疗效和作用机制以及植入治疗胸段中晚期食管鳞癌(ESCC)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细胞及动物实验:125I粒子植入体外培养的人食管鳞癌Eca-109细胞,分A组不加粒子(对照组);B组0.2mCi(低剂量组);C组0.4mCi(... 目的:探讨125I粒子在体内外对人ESCC的疗效和作用机制以及植入治疗胸段中晚期食管鳞癌(ESCC)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细胞及动物实验:125I粒子植入体外培养的人食管鳞癌Eca-109细胞,分A组不加粒子(对照组);B组0.2mCi(低剂量组);C组0.4mCi(中剂量组);D组0.8mCi(高剂量组).分析细胞克隆形成率、细胞凋亡指数和细胞周期分布情况;建立裸鼠皮下移植性食管癌模型后,对照组(A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B组,穿刺瘤体1次,但不植入粒子)、低剂量组(C组,0.2mCi)、中剂量组(D组,0.4mCi)和高剂量组(E组,0.8mCi),计算各组抑瘤率.临床试验:前瞻性研究,入组时间为2000-2004年.根据ESCC术前CT分期标准,298例Ⅱ-Ⅲ期胸段ESCC患者随机分为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组及单纯手术组.依据TPS所确定的剂量,A组术中直视下植入125I粒子.选用0.5mCi的125I粒子20-40粒,总活度在10-30mCi,肿瘤匹配周边剂量60-70Gy,术后行粒子验证和质量评估.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监测局部复发情况、评价患者疗效.结果:细胞克隆形成率B、C、D组均低于A组(P<0.05);C、D组均低于B组(P<0.01);C、D组无统计学差别(P>0.05).细胞凋亡指数B、C、D组均高于A组(P<0.01);C、D组均高于B组(P<0.01),C、D组无统计学差别(P>0.05).随粒子剂量增加,G2/M期细胞所占比例增高,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物实验中,瘤体积C、D、E组明显小于A组(P<0.05),D、E组均小于C组(P<0.05),但D、E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B、A组瘤体积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试验中,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组术后粒子验证无移位、脱落,质量评估满意.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组与单纯手术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4.9%、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组术后3mo有效率(CR+PR)高于单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8%vs30.3%,P<0.05).二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组与单纯手术组1年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组3、5、7年生存率均高于单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4%vs52%,42.7%vs34.5%,25.1%vs12.6%,均P<0.05).结论: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ESCC是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可降低局部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近距离放射疗法 125I粒子 胸外科
下载PDF
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诊治
4
作者 安红银 王山 杨志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7期1427-1428,共2页
为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胃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我们对两家医院2000—2008年间992例手术治疗的食管贲门癌患者所发生的14例胃排空障碍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临床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食管贲门癌 手术治疗 胃排空障碍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ETS-1与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表达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周立莉 葛新国 +6 位作者 蔡茂怀 唐峰 朱建峰 孙林 李霞 刘菊林 王彩莲 《癌症进展》 2015年第5期504-511,共8页
目的探讨ETS-1与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在肺癌中的表达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接受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110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和距肿瘤3 cm以上的癌旁正常肺组织,采... 目的探讨ETS-1与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在肺癌中的表达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接受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110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和距肿瘤3 cm以上的癌旁正常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中ETS-1与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TS-1与N-cadherin、Viment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72/110)、56%(62/110)、34%(37/110),明显高于正常癌旁肺组织的6%(3/50)、8%(4/50)、2%(1/5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为41%(45/110),明显低于正常癌旁肺组织中的84%(42/50)。ETS-1的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E-cadherin的阳性率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呈负相关(P<0.05),N-cadherin和Vimentin的阳性率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P>0.05)。在非小细胞肺癌中ETS-1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ETS-1与N-cadherin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ETS-1与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和非小细胞肺癌的转移密切相关,其检测可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转移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S-1 黏蛋白类 波形蛋白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转移
下载PDF
食管鳞癌患者三野淋巴结清扫术与二野淋巴结清扫术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葛新国 周立莉 +4 位作者 张爱江 严广 黄志华 陈旭东 刘志勇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31期39-40,共2页
目的 对比分析及研究食管癌患者采用三野淋巴结清扫术与二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269例,分为二野清扫组(149例)及三野清扫组(120例)。其中男性患者148例... 目的 对比分析及研究食管癌患者采用三野淋巴结清扫术与二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269例,分为二野清扫组(149例)及三野清扫组(120例)。其中男性患者148例,女性患者121例;胸上段癌58例,胸中段癌127例,胸下段癌84例。术后病理均为鳞癌。结果 二野清扫组淋巴结切除组数:5~12组,平均6.24组,转移淋巴结纽数:0~4组,平均1.15组。三野清扫组平均切除淋巴结纽数8.04组,明显高于二野清扫组6.24组(P=0.015),两组转移淋巴结组数有明显区别(P=0.028)。三野清扫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9.2%(71/120),显著高于二野清扫组46.3%(69/149)(P=0.047),二野淋巴结清扫术组与三野淋巴结清扫术组的四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8.1%和52.1%,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食管癌患者,三野淋巴结清扫术能减少肿瘤局部复发,提高术后病理分期的准确性,改善部分患者生存率,但三野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二野淋巴结清扫术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三野淋巴结清扫术 二野淋巴结清扫术
下载PDF
选择性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治疗胸段食管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葛新国 周立莉 +4 位作者 张爱江 严广 黄志华 陈旭东 刘志勇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22期8-9,共2页
目的总结选择性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治疗胸段食管癌的临床经验与意义。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3年2月于我科行食管次全切除并选择性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治疗的62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其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38~81岁;上段食管癌24例,中段... 目的总结选择性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治疗胸段食管癌的临床经验与意义。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3年2月于我科行食管次全切除并选择性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治疗的62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其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38~81岁;上段食管癌24例,中段食管癌28例,下段食管癌10例;术后病理报告:鳞状细胞癌59例,鳞腺癌2例,腺癌1例。结果 55例患者获根治性切除,围手术期死亡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1.61%。本组病例中颈部、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87.09%、79.03%。随访6个月至5年,死亡13例,10例已存活5年。吻合口肿瘤复发3例。结论选择性三野根治术治疗胸段食管癌可提高肿瘤根治率,减少肿瘤局部复发。通过选择和防治,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选择性三野淋巴结清扫
下载PDF
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树成 胥传海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232-234,共3页
目的:探讨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胃癌12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20例、胃粘膜腺体不典型增生26例中CD44V6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6表达阳性率... 目的:探讨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胃癌12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20例、胃粘膜腺体不典型增生26例中CD44V6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6表达阳性率为72.5%(87/120)、正常胃粘膜为阴性、胃粘膜腺体不典型增生组织中局限于基底细胞呈灶性表达。随临床病理分级升高,CD44V6表达增加,其Ⅰ、Ⅱ、Ⅲ级CD44V6阳性率分别为33.3%、65.4%、80.7%(P<0.05)。随临床分期升高,CD44V6表达增高,但各期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D44V6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89.1%)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6.4%)(P<0.05)。结论:CD44V6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其转移呈密切相关性,CD44V6可作为评估胃癌预后指标,对其选择恰当的综合治疗方案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免疫组织化学 CD44V6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食管癌不同切除方式与胸腔引流量的观测
9
作者 张成阳 马群 +3 位作者 王山 丁会民 吴必超 孙汉勇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5年第5期660-661,共2页
目的采用两种不同游离食管方式,观测术后胸腔引流量的多少及其对病人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2003年6月~2004年9月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用两种不同方式游离食管各60例,术后对胸腔引流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II式术后胸腔引流量较少,有利于病人恢... 目的采用两种不同游离食管方式,观测术后胸腔引流量的多少及其对病人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2003年6月~2004年9月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用两种不同方式游离食管各60例,术后对胸腔引流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II式术后胸腔引流量较少,有利于病人恢复.结论 II式手术中操作精细,结扎、缝扎所有出血点及胸导管,减少了渗出,对乳糜胸的发生有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术式 胸腔引流
下载PDF
老年人食管癌手术切除290例术式分析
10
作者 吴广洲 曹秀峰 《苏州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73-73,78,共2页
290 例老年人食管癌中,手术切除270 例。认为老年人食管癌仍应以手术治疗为首选,但需重视围手术期处理,选择合适手术切口,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以期提高生存率。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老年人 外科手术 术式
下载PDF
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放疗和化疗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39
11
作者 曹秀峰 吕进 +6 位作者 朱斌 安红银 王山 吴必超 纪律 陶磊 王冬冬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52-455,共4页
目的 评价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FSCC)手术后放射治疗和化疗的疗效.方法 将1997年1月至2004年6月间入院的158例ESCC(Ⅱ-Ⅲ期)患者随机分为术后放化疗组(78例)和单纯手术组(80例).后经微调和排查,实际术后放化疗组为74例,单纯... 目的 评价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FSCC)手术后放射治疗和化疗的疗效.方法 将1997年1月至2004年6月间入院的158例ESCC(Ⅱ-Ⅲ期)患者随机分为术后放化疗组(78例)和单纯手术组(80例).后经微调和排查,实际术后放化疗组为74例,单纯手术组为7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结果 患者平均随访45个月,术后放化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单纯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放化疗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低于单纯手术组(P〈0.05).术后放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53.5个月)与单纯手术组(37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5和10年生存率比较,术后放化疗组优于单纯手术组(P〈0.05).术后放化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46个月)与单纯手术组(34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年无进展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5和10年无进展生存率比较,术后放化疗组优于单纯手术组(P〈0.05).结论 术后合理应用放化疗可有效提高局部晚期ESC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及长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外科手术 药物疗法 放射疗法
原文传递
术中125I粒子植入联合术后化学治疗中晚期食管鳞癌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吕进 曹秀峰 +4 位作者 朱斌 王冬冬 纪律 王山 安红银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目的 探讨术中125I粒子植入联合术后化学治疗治疗胸段中晚期食管鳞癌(ESCC)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入组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根据ESCC术前CT分期标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肿瘤外科和盐城市肿瘤医院胸外... 目的 探讨术中125I粒子植入联合术后化学治疗治疗胸段中晚期食管鳞癌(ESCC)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入组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根据ESCC术前CT分期标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肿瘤外科和盐城市肿瘤医院胸外科298例Ⅱ~Ⅲ期胸段ESCC患者通过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为术中125I粒子植入联合术后化学治疗组(A组,98例)、术后放射化学治疗组(B组,100例)及单纯根治术组(C组,100例).三组均行食管癌根治术.再根据术后pTNM分期标准,最终实际入组Ⅱb~Ⅲ期胸段ESCC患者233例,三组分别为78例、75例、80例.依据治疗计划系统(TPS)所确定的剂量,A组于术中直视下植入125I粒子.选用0.5 mCi的125I粒子10~22粒,总活度在5~11 mCi,肿瘤匹配周边剂量60~70 Gy,术后通过影像学手段(CT、X线片)行粒子验证和质量评估.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通过CT监测肿瘤影像学、局部复发情况,随访术后1、3、5、10年生存率.结果 A组术后粒子验证无移位、脱落,质量评估满意.A、B、C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1.5%、13.3%、38.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1年生存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3、5、10年总体及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4.8%,37.7%,25.1%;63.3%,36.9%,24.9%;43.6%,25.0%,12.6%)及63.5%,37.4%,15.1%;62.5%,36.6%,14.4%;42.5%,25.6%,6.2%;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125I粒子植入联合术后化疗与术后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鳞癌疗效相当,是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可降低局部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放射性粒子 125I或碘-125 近距离放射疗法 食管切除
原文传递
手术前后放化疗对食管鳞癌远期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秀峰 吕进 +6 位作者 朱斌 王山 吴必超 杨红湘 纪律 陶磊 王冬冬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0-491,共2页
食管鳞癌占世界上恶性肿瘤死因的第7位[1],单纯手术5年总体生存率只有20%~30%[2],放疗可控制食管癌的局部区域复发,化疗也具有局部和系统抗肿瘤作用[3].为此,本院于1997年1月至2004年6月开展了术前放化疗、术后放化疗与单纯手术比较的... 食管鳞癌占世界上恶性肿瘤死因的第7位[1],单纯手术5年总体生存率只有20%~30%[2],放疗可控制食管癌的局部区域复发,化疗也具有局部和系统抗肿瘤作用[3].为此,本院于1997年1月至2004年6月开展了术前放化疗、术后放化疗与单纯手术比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放化疗 食管鳞癌 远期疗效 术前后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单纯手术 抗肿瘤作用 肿瘤死因
原文传递
γδT和Th17细胞在肝细胞癌微环境中变化的意义
14
作者 史卫红 李苏卿 +3 位作者 宋祥和 卞勇华 王山 曹秀峰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18,125,共6页
目的:研究γδT和Th17细胞在肝细胞癌(HCC)组织及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T细胞子集在肝细胞癌(HCC)微环境中变化的意义。方法:ELISA方法检测51例HCC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血中IL-17、IL-23、IFN-γ浓度;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中的34例手术... 目的:研究γδT和Th17细胞在肝细胞癌(HCC)组织及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T细胞子集在肝细胞癌(HCC)微环境中变化的意义。方法:ELISA方法检测51例HCC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血中IL-17、IL-23、IFN-γ浓度;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中的34例手术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癌组织、癌旁肝组织中IL-17^+γδT和Th17的水平。结果:HCC患者血清IL-17、IL-23浓度随肿瘤TNM分期的增加而升高,且IL-17随着肿瘤的进展升高更显著(P<0.01);而IFN-γ水平则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HCC患者外周血PBMC、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NIL)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中Th17分别为(2.82±0.52)%、(4.39±1.19)%和(6.08±1.39)%,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和P<0.01);HCC患者外周血PBMC、NIL和TIL中IL-17^+γδT分别为(3.41±0.47)%、(6.03±1.34)%和(10.27±1.52)%,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Th17和IL-17^+γδT细胞随着肿瘤的进展,Ⅰ、Ⅱ、Ⅲ、Ⅳ期期肿瘤组织中IL-17^+γδT浸润数目分别为(6.70±1.04)%、(6.91±1.07)%、(8.70±2.28)%、(10.13±2.05)%,Ⅲ、Ⅳ期与Ⅰ、Ⅱ期比较有显著差异(P<().01)。结论:HCC患者血清中IL-17浓度升高与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γδT和Th17细胞浸润有关;在肿瘤生长的微环境中,γδT细胞可能是促进而不是抗肿瘤的效应细胞,IL-17浓度随TNM分期的增加而升高,IL-17可能促进了HCC的血管形成和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远处转移;γδT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浸润产生极少量的IFN-γ,致细胞毒功能下降,抑制了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ΓΔT细胞 TH17细胞 IL-17 IL-23 IFN-Γ
原文传递
原位肛门重建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效果
15
作者 曹秀峰 肖建 +6 位作者 朱斌 黄志华 王山 吴必超 黄水清 王和明 李义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09-1211,共3页
目的观察原位肛门重建术式的控便能力及其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48只家猫采用4种不同的术式行原位肛门重建,即A,B、C三组切除肛门内外括约肌,其中A组游离股薄肌包裹;B组结肠套叠;C组结肠套叠加股薄肌包裹;D组结肠套... 目的观察原位肛门重建术式的控便能力及其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48只家猫采用4种不同的术式行原位肛门重建,即A,B、C三组切除肛门内外括约肌,其中A组游离股薄肌包裹;B组结肠套叠;C组结肠套叠加股薄肌包裹;D组结肠套叠保留肛门外括约肌。术前、术后1、3、6个月测量重建肛管及直肠内压。临床资料分为重建组和Miles组,每组60例,重建组的术式按动物实验C组方法原位肛门重建者48例,按D组手术方法原位肛门重建者12例。术后6个月以后评价控便效果,并分析重建组和Miles组的术后1、3、5年生存率。结果术后4组肛管内压及直肠内压均低于术前组(P<0.05);术后C、D组肛管内压及直肠内压高于术后A组(P<0.05);而A、B组之间以及C、D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C、D组术式治疗的60例直肠癌患者,术后控便功能优良者为78.33%(47/60);重建组术后1、3、5年生存率为:100.00%、68.33%、48.33%,Miles组术后1、3、5年生存率为98.33%、71.67%、45.00%。重建组和Miles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位肛门重建术既可根治肿瘤,同时能重建患者的排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肛门重建 生存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