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义动词“上”、“下”用法考辨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其昀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7-43,共7页
文章时表示空间运动意义的动词“上”、“下”的用法进行了多视角的、贯穿古今的系统化的描写。共分四段:一、导言。着重指出“上”、“下”的用法都与它们的最初引申义“升”、“降”与“优”、“劣”密切相关。二、空间的客观因素决... 文章时表示空间运动意义的动词“上”、“下”的用法进行了多视角的、贯穿古今的系统化的描写。共分四段:一、导言。着重指出“上”、“下”的用法都与它们的最初引申义“升”、“降”与“优”、“劣”密切相关。二、空间的客观因素决定“上”、“下”的使用。从高低、方位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着重揭示出古人观念以南为上、北为下(恰与个相反),因而在二词的使用上与今人相参差的现象。三、心理的主观因素决定“上”、“下”的使用。主要论证了“高攀”用“上”、“低就”用“下”的规律,阐发了“上农村锻炼去”与“下农村锻炼去”之类(短语)语义略同而心理前提有异的语言深层次问题。四、语言习惯决定“上”、“下”的使用。主要论列二词使用的不整齐局面。比如:“下饭店”可说,而”“下商店”不可说;“上车间”与“下车间”虽表示相同的运运趋势,但二者的(优劣)背景不同;“东行曰下”,但只可说“上东方”而不可说““下东方”,等等。最后,还就“下扬州”与“上扬州”等例提及语体色彩的古今雅俗对于二词使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 空间因素 处所宾语 语言习惯 专有名词 心理因素 主人公 结构关系 运动趋势 战国策
下载PDF
谈冒号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兼及冒号的定义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琪昀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0-33,共4页
谈冒号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兼及冒号的定义张琪昀冒号,是标点符号的一种,表示句子内部较大的停顿。它的使用可记作A:B。A段表示其上文,B段表示其下文。其主要作用是提示下文,也有总结上文的作用(请看《辞海》。其他各种辞书和... 谈冒号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兼及冒号的定义张琪昀冒号,是标点符号的一种,表示句子内部较大的停顿。它的使用可记作A:B。A段表示其上文,B段表示其下文。其主要作用是提示下文,也有总结上文的作用(请看《辞海》。其他各种辞书和语文类教材中的定义大致多如此)这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标题 用法 抽样调查 语用意义 高科技智能犯罪 公用电话亭 语段 点符号 婚姻介绍 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下载PDF
中西移情说论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刘谋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73-76,共4页
移情是人的情感外射、移注于客观事物而形成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的过程,是人对于客观现实的能动性、创造性反映。中西文艺美学寓含着丰富的移情理论,但具有明显差异。西方移情说将移情作用归因于人的生物本能,由人及物,凸现主体,扩... 移情是人的情感外射、移注于客观事物而形成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的过程,是人对于客观现实的能动性、创造性反映。中西文艺美学寓含着丰富的移情理论,但具有明显差异。西方移情说将移情作用归因于人的生物本能,由人及物,凸现主体,扩张自我,强调对物的感性把握而疏离理性,否认移情作用的审美认识本质。中国移情理论强调由物及人,情以物兴,以理节情,主客体和谐统一。显得较为辩证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与西方 移情说 情感外射 审美活动
下载PDF
心理史,精神史?──论勃兰兑斯的文学史观 被引量:1
4
作者 温潘亚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64-168,共5页
心理史,精神史?──论勃兰兑斯的文学史观温潘亚文学史家总是站在自己的时代对过去的作家、作品以及文学史现象作出种种评说,并描述出一个合乎自己理论的发展史。在此,表征着某种文学观念的文学史观对如何描述文学史起着决定性作用... 心理史,精神史?──论勃兰兑斯的文学史观温潘亚文学史家总是站在自己的时代对过去的作家、作品以及文学史现象作出种种评说,并描述出一个合乎自己理论的发展史。在此,表征着某种文学观念的文学史观对如何描述文学史起着决定性作用。换而言之,如果说各种文学史著作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兰兑斯 文学史观 精神史 心理学 黑格尔 浪漫主义文学 十九世纪 作家 文学发展 文学思想
下载PDF
动荡时代的忧郁人生──论西欧文学中的“世纪儿”形象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小林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3期118-122,148,共6页
关键词 西欧文学 世纪病 阿道尔夫 《少年维特的烦恼》 “多余人” 郁达夫 爱情生活 知识分子 启蒙思想 十九世纪
下载PDF
“A和B”用作题识语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琪昀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2-22,共1页
“A和B”用作题识语张琪昀A、B是两个名词(含名词性短语),"和"是个连词,"A和B"是个联合短语。题识语,是指文章、书籍、以及影剧类的题目称号。在说话、行文等一般情况下,A、B必须是相互间能形成并列关系的,即它们的... “A和B”用作题识语张琪昀A、B是两个名词(含名词性短语),"和"是个连词,"A和B"是个联合短语。题识语,是指文章、书籍、以及影剧类的题目称号。在说话、行文等一般情况下,A、B必须是相互间能形成并列关系的,即它们的语义类范畴是相同、相类似、或可相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短语 主客关系 菜篮子工程 教育改革 《孙子兵法》 《本草纲目》 并列关系 家电市场 谓词性短语 自费生
下载PDF
论东坡尺牍的文献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文龙 《乐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1期20-25,29,共7页
现存东坡尺版数量巨大,内容真实、丰富,有较高的文献价值,而古今学者对其发掘、利用则有欠缺。对极富文学内涵和文化内涵的苏轼研究来说,东坡尺牍的文献价值主要有三个层面:不可或缺的生平、思想资料,弥足珍贵的自述创作资料,以... 现存东坡尺版数量巨大,内容真实、丰富,有较高的文献价值,而古今学者对其发掘、利用则有欠缺。对极富文学内涵和文化内涵的苏轼研究来说,东坡尺牍的文献价值主要有三个层面:不可或缺的生平、思想资料,弥足珍贵的自述创作资料,以及散金片玉式的学术文化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东坡尺牍 文献
下载PDF
王充“真美说”批判
8
作者 毛岫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71-74,共4页
王充的《论衡》所蕴含的美学思想是中国古典美学结构体系中的一环,深入探讨王充的美学思想,看他从前人那里拿来了什么,给后人又留下了什么,这无疑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从先秦到魏晋美学的发展脉络。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唯物主义哲学家的王... 王充的《论衡》所蕴含的美学思想是中国古典美学结构体系中的一环,深入探讨王充的美学思想,看他从前人那里拿来了什么,给后人又留下了什么,这无疑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从先秦到魏晋美学的发展脉络。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唯物主义哲学家的王充,其在美学上的发现得力于何处,何处局限了他的发现,弄清这些问题,对我们今天构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美学体系可能还有其特殊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充 发展脉络 论衡 唯物主义哲学家 发展马克思主义 美学体系 借鉴价值 中国美学史 唯物主义认识论 哲学观
下载PDF
一部融汇学术研究与地方文化的力作——评《苏轼在密州》
9
作者 王文龙 《东岳论丛》 CSSCI 1997年第6期110-111,共2页
一部融汇学术研究与地方文化的力作——评《苏轼在密州》王文龙无论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苏轼的名字都象皓月明星一样放射着不灭的光辉。由山东诸城市地方同志发起,国内苏轼研究专家支持,共同精心编撰的《苏轼在... 一部融汇学术研究与地方文化的力作——评《苏轼在密州》王文龙无论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苏轼的名字都象皓月明星一样放射着不灭的光辉。由山东诸城市地方同志发起,国内苏轼研究专家支持,共同精心编撰的《苏轼在密州》一书,正是从苏轼与密州文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研究 学术研究 地方文化 密州词 密州文化 文化性格 阶段性研究 民间传说 文化心态 作品
下载PDF
《战国策》“下兵”正诂
10
作者 张其昀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3-54,共2页
《战国策》“下兵”正诂张其昀《战国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下皆同)有“下兵”一语,首见之例是:(1)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辕缑氏之口。(秦一·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姚宏续注本释为“出兵也”。鲍彪新... 《战国策》“下兵”正诂张其昀《战国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下皆同)有“下兵”一语,首见之例是:(1)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辕缑氏之口。(秦一·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姚宏续注本释为“出兵也”。鲍彪新注本、吴师道补正本均然。黄丕烈札记亦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策》 特定性 语义类型 黄河以南地区 燕昭王 江苏省 张其昀 语言心理 结构型 中央民族学院
下载PDF
运动义动词“上”、“下”及其宾语
11
作者 张其昀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68-71,共4页
含有运动义的动词“上”、“下”所带的处所宾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较频繁的一个动宾短语。但是在空间的客观因素,心理的主观因素,语言习惯等方面决定了具体使用中的复杂性,尤其是受社会文化、地理位置,心理因素的影响,古代的用法和... 含有运动义的动词“上”、“下”所带的处所宾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较频繁的一个动宾短语。但是在空间的客观因素,心理的主观因素,语言习惯等方面决定了具体使用中的复杂性,尤其是受社会文化、地理位置,心理因素的影响,古代的用法和意义较之现代的用法和意义有着明显的差异性。由此可见古今历史文化质变的客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宾短语 方位名词 心理因素 现代汉语 十三刺史部 语义内容 空间的 孔颖达疏 上阳 正训
下载PDF
论苏轼“辞达”说的美学意义
12
作者 樊德三 《天府新论》 1987年第2期55-59,共5页
苏轼在他的书信中多次引用了孔子的“辞达而已矣”这句名言,结合自己丰富而深刻的写作经验,他又对“辞达”的内涵作补充和发挥,从而提出了富有新的美学意义的“辞达”说。苏轼的“辞达”说较为全面深刻地揭示了文学作品的文辞与内容的... 苏轼在他的书信中多次引用了孔子的“辞达而已矣”这句名言,结合自己丰富而深刻的写作经验,他又对“辞达”的内涵作补充和发挥,从而提出了富有新的美学意义的“辞达”说。苏轼的“辞达”说较为全面深刻地揭示了文学作品的文辞与内容的关系。因此,总结他这一美学思想,不仅对发掘中国古典美学宝库有着直接意义,而且对今天的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也有着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辞达”说 美学意义 随物赋形 文理 表达对象 美学思想 “物” 孔子 文艺创作
下载PDF
东坡赋的艺术特色
13
作者 王文龙 《天府新论》 1987年第2期49-54,共6页
苏东坡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上的主盟人物。他富于创造力和革新精神,在自己所纵横驰骋的各个文艺领域,几乎都取得了开创性的成绩。在赋体文学方面,他沿着韩愈、杜牧开辟的散文化的路子,在欧阳修赋体创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文赋的体... 苏东坡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上的主盟人物。他富于创造力和革新精神,在自己所纵横驰骋的各个文艺领域,几乎都取得了开创性的成绩。在赋体文学方面,他沿着韩愈、杜牧开辟的散文化的路子,在欧阳修赋体创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文赋的体制,使颇受形式所束缚的赋体文学得到新的解放——他既吸收了赋体本身一些固有的艺术特长,又把散文的若干写法带进赋的疆域,提高了赋的表现能力、艺术技巧和感染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坡 赋体文学 艺术特色 文赋 赋体创作 奇字 《后赤壁赋》 古赋 欧阳修 汉赋
下载PDF
中西表现说试析
14
作者 刘谋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64-67,共4页
“表现”的美学思想,在中国是相当古老的,是在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系统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既有它的相对稳定性也有它的保守性。而在西方则是一种现代思潮,是资本主义进入垄断前后的产物。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表现说的发展辙印都十... “表现”的美学思想,在中国是相当古老的,是在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系统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既有它的相对稳定性也有它的保守性。而在西方则是一种现代思潮,是资本主义进入垄断前后的产物。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表现说的发展辙印都十分消晰。中西表现说都主张艺术的本质在于它的主观表现性,强调创造性地表现人的内心世界,表现主观真实,而不是对外部世界进行机械的摹仿和纯客观的复制,从而反映客观真实。但是,中西表现说毕竟分属两个不同文化区域;具有不同的理论依据、社会历史背景,在诸如情理观、表现风格及手法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中国表现说避免了西方表现说的一些缺陷和极端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 表现说 辨析
下载PDF
苏轼论“苏门四学士”——东坡诗话辑评之一
15
作者 东麓 《乐山师专学报》 1996年第1期21-25,共5页
轼始见足下诗文于孙莘老之坐土.耸然异之,以为非今世之人也.莘老言:“此人,人知之者尚少.子可为称扬其名.”轼笑曰:“此人如精金美玉,不即人而人即之,将逃名而不可得.何以我称扬为?”
关键词 苏门四学士 东坡诗 苏轼论 黄庭坚 《渔父》 夺胎换骨 王若虚 创作成就 《论诗三十首》 《养一斋诗话》
下载PDF
试论东坡关于诗歌鉴赏的理论与实践
16
作者 王文龙 《乐山师专学报》 1995年第3期34-40,80,共8页
作为大诗人的苏东坡早已为世所瞩目,而作为一位卓越的诗歌鉴赏家,苏东坡至今还不甚为人注意.因为诗歌创作与诗歌鉴赏虽有密切的联系,但对同一主体来说。
关键词 诗歌鉴赏 东坡 理论与实践 审美直觉 诗歌作品 诗歌创作 审美鉴赏 空间境界 艺术手法 以意逆志
下载PDF
读吴嘉纪诗札记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钧 《文学遗产》 1987年第6期109-111,共3页
吴嘉纪是清初的重要诗人。但是,对他是否参加过北方抗清斗争的问题,是否为"抗清勇士"等等比较重大的问题,尚未有确当的结论,甚至以讹传讹。笔者不揣浅陋,将自己研读所得择要整理出来,以就教于方家。
关键词 吴嘉纪 诗人 札记 抗清斗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