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内比较文学史观建构与比较文学史编写范式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岳峰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7-112,共6页
国内研究文学史的成果颇为丰富,但冠以"比较"命名的文学史却是凤毛麟角。那么如何看待比较文学史编写与文学史编写之间的关系,如何面对比较文学史观的演变,如何在编撰体例上避免因循守旧,如何构建顺应"对话性文明"... 国内研究文学史的成果颇为丰富,但冠以"比较"命名的文学史却是凤毛麟角。那么如何看待比较文学史编写与文学史编写之间的关系,如何面对比较文学史观的演变,如何在编撰体例上避免因循守旧,如何构建顺应"对话性文明"潮流的比较文学史等,是国内比较文学史编写中的几个核心问题。重构比较文学史需要建构新的比较文学史观,必须摆脱固化编写,重估作家和作品价值,平衡"文学"和"史"之间的关系,从比较文学学科建设角度重新关照比较文学史的编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史观 编写范式 阐释体系
下载PDF
多丽丝·莱辛非洲题材小说中的非洲文化书写 被引量:5
2
作者 岳峰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8-41,共4页
多丽丝·莱辛在其非洲题材小说中将非洲文化经历意义的颠覆和重组,试图以充满野性的非洲文化为身染沉疴的英国人开出一剂精神救赎的良药。然而小说叙事主人公近乎独白的叙事方式与自相矛盾的叙事话语,肢解了被其虚构的非洲文化,莱... 多丽丝·莱辛在其非洲题材小说中将非洲文化经历意义的颠覆和重组,试图以充满野性的非洲文化为身染沉疴的英国人开出一剂精神救赎的良药。然而小说叙事主人公近乎独白的叙事方式与自相矛盾的叙事话语,肢解了被其虚构的非洲文化,莱辛文化身份的嬗变使得小说的文化逻辑与作者的主观意图已然断裂,最终使得这种启示录式的"救赎"在表层上是非政治的,在其隐性层面上则最终折射出欧洲中心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文化身份 英国中心主义
下载PDF
从《奥瑟罗》看莎剧中的非洲人形象建构
3
作者 岳峰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6期87-90,共4页
莎士比亚至少有5部作品涉及了非洲人形象书写,但以《奥瑟罗》中的奥瑟罗形象最为成功。莎翁在这部作品中,刻意将既值得颂扬又应该批判的奥瑟罗形象纳入剧本并对其进行艺术处理,莎翁种族观的两重性在这个"他者"形象上显露无遗... 莎士比亚至少有5部作品涉及了非洲人形象书写,但以《奥瑟罗》中的奥瑟罗形象最为成功。莎翁在这部作品中,刻意将既值得颂扬又应该批判的奥瑟罗形象纳入剧本并对其进行艺术处理,莎翁种族观的两重性在这个"他者"形象上显露无遗。莎翁通过歌颂奥瑟罗英雄形象,试图扭转17世纪英国人对非洲人的偏见和种族歧视,在彰显其伟大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同时,还刻画了奥瑟罗在寻求白人主流文化认同之旅中的兴奋与彷徨,作者潜意识里欧洲白人的种族优越感流露在剧本字里行间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瑟罗 文化身份 英国中心主义
下载PDF
殖民时代道德拯救与身份认同——康拉德非洲题材小说中丛林形象的解构与重构 被引量:5
4
作者 岳峰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3-139,共7页
约瑟夫·康拉德在以《黑暗的心》、《进步前哨》为代表的非洲题材小说中将非洲丛林经历意义的颠覆和重组,描述成与欧洲文明开化之地截然不同的"另类世界"。显性描写与隐性描写杂糅在非洲丛林形象描写之中,象征欧洲文明的... 约瑟夫·康拉德在以《黑暗的心》、《进步前哨》为代表的非洲题材小说中将非洲丛林经历意义的颠覆和重组,描述成与欧洲文明开化之地截然不同的"另类世界"。显性描写与隐性描写杂糅在非洲丛林形象描写之中,象征欧洲文明的西方白人在非洲丛林里所遭遇的种种内心考验的心路历程,成为康拉德的主要叙事中心。他企盼以粗犷强悍的非洲丛林解决爱德华时代英国人的心理冲突和精神危机,然而康拉德式的"道德拯救"在非洲丛林里无法摆脱尴尬的命运,也造成了小说的文化逻辑与作者的主观意图的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德华时代 文化身份 英国中心主义
原文传递
康拉德非洲题材小说中“无法埋没”的女性形象 被引量:1
5
作者 岳峰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2-85,共4页
本文着重分析约瑟夫·康拉德非洲题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认为,作者有意识地强化男∕女和主体∕客体的二元对立,期盼这种充满男性力度的美学风格为身染沉疴的英国人开出一剂拯救的良药。然而小说叙事主人公近乎独白的叙事方式与... 本文着重分析约瑟夫·康拉德非洲题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认为,作者有意识地强化男∕女和主体∕客体的二元对立,期盼这种充满男性力度的美学风格为身染沉疴的英国人开出一剂拯救的良药。然而小说叙事主人公近乎独白的叙事方式与自相矛盾的男性叙事话语,最终颠覆了其主观意图,女性反而从被隐藏的文本深层结构里浮现出来,并在一定程度上是积极、有力且富于光彩的,使得康拉德式的"拯救"在非洲原始丛林里无法摆脱尴尬的命运,并最终折射出作者的男性中心意识和欧洲中心主义的虚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权神话 爱德华时代 文化身份 欧洲中心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