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传统商业区步行交通系统规划——以重庆市解放碑商圈为例 被引量:13
1
作者 姜洋 解建华 +1 位作者 余军 Kristian Skovbakke Villadsen 《城市交通》 2014年第4期37-45,64,共10页
中国城市机动化和郊区化进程不断深入,传统商业区正迎来"提档升级"的挑战和机遇。以重庆市解放碑商圈为例,采用PLPS、问卷调查以及商户座谈的方法收集现状数据,据此对商圈步行交通发展条件及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创建全方... 中国城市机动化和郊区化进程不断深入,传统商业区正迎来"提档升级"的挑战和机遇。以重庆市解放碑商圈为例,采用PLPS、问卷调查以及商户座谈的方法收集现状数据,据此对商圈步行交通发展条件及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创建全方位、适应不同特性的步行交通网络,以及具备复合功能、高品质的公共空间系统,进而制定六大规划策略。将步行交通系统网络划分为轨道交通入口广场、核心步行空间、城市道路、慢速道路、街巷等8种类型的公共空间,针对每种类型给出设计指引。最后,确定近期实施示范项目,开展方案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规划 步行 传统商业区 公共空间 解放碑 重庆市
下载PDF
适应公共生活变化的公共空间 被引量:23
2
作者 扬·盖尔 杨滨章(编译) 赵春丽(编译)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4-38,共5页
随着生活方式和社会的改变,公共生活和城市空间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人们对公共空间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世界各地许多成功的范例中(不论是历史上自然而然形成的,还是当今设计师精心设计的),人们可以体会和感受到... 随着生活方式和社会的改变,公共生活和城市空间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人们对公共空间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世界各地许多成功的范例中(不论是历史上自然而然形成的,还是当今设计师精心设计的),人们可以体会和感受到充满人情味的公共空间所具有的魅力。概括而言,简单但却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品质评定标准,可以帮助人们分析、评估和评价广场、街道和其他城市空间。就开放空间的设计而言,防护性、舒适性和享受性是极为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公共空间 公共生活 防护性 舒适性 享受性
下载PDF
基于PLPS调研方法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规划设计评估 被引量:18
3
作者 姜洋 王悦 +2 位作者 余军 胡海 Kristian Skovbakke Villadsen 《城市交通》 2011年第5期28-38,共11页
开展系统性的步行、自行车交通调研和实证分析,对于弥补城市相关基础数据不足、梳理现状问题、指导规划设计、评估实施效果等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改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引导市民绿色出行。首先介绍了PLPS调研的目的及具体方法,... 开展系统性的步行、自行车交通调研和实证分析,对于弥补城市相关基础数据不足、梳理现状问题、指导规划设计、评估实施效果等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改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引导市民绿色出行。首先介绍了PLPS调研的目的及具体方法,包括公共生活和公共空间两部分调研。以重庆市渝中半岛步行交通示范项目实践为例,探讨PLPS方法在项目前评估和制订方案阶段中的应用。以美国纽约和丹麦哥本哈根两市为案例,阐述PLPS调研在步行、自行车交通项目后评估中的应用。最后,总结PLPS调研方法的优势,并针对其在中国的推广和本土化改进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规划 步行 自行车 PLPS 公共生活 公共空间 调研方法 评估
下载PDF
世界级城市街道重建策略研究——以上海市黄浦区为例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悦 姜洋 Kristian Skovbakke Villadsen 《城市交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4-45,共12页
长期以来受以车为主导的规划建设理念影响,中国许多城市新建、改建道路存在尺度失衡、品质降低、活力不足等问题。首先介绍纽约、伦敦、哥本哈根、莫斯科、墨尔本等世界级城市街道重建实践经验。以上海市黄浦区为例,采用公共生活—公共... 长期以来受以车为主导的规划建设理念影响,中国许多城市新建、改建道路存在尺度失衡、品质降低、活力不足等问题。首先介绍纽约、伦敦、哥本哈根、莫斯科、墨尔本等世界级城市街道重建实践经验。以上海市黄浦区为例,采用公共生活—公共空间(PLPS)调研方法,对34处地点进行行人流量调查,并针对5个公共空间进行停留活动统计。由此分析黄浦区现状街道网络的主要问题与诉求,进而提出街道重建的规划设计策略及措施推进时序。以南京东路为示范项目,探讨其现存问题并提出具体改造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 重建 PLPS 步行 自行车 公共空间 上海
下载PDF
街道重塑与城市未来 被引量:1
5
作者 Kristian Skovbakke Villadsen 姜洋 《城市交通》 2019年第2期13-16,共4页
在中国,街道扮演的角色正在不断变化.城市越来越多地需要街道这一重要的公共空间,为衔接市民日常活动提供一个更多元化、以人为本的场所.街道不再是单纯的基础设施,而是城市居民生活的中枢.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我们必须做出转变,以不同的... 在中国,街道扮演的角色正在不断变化.城市越来越多地需要街道这一重要的公共空间,为衔接市民日常活动提供一个更多元化、以人为本的场所.街道不再是单纯的基础设施,而是城市居民生活的中枢.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我们必须做出转变,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街道的战略思考、规划设计和监测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 城市 公共空间 基础设施 以人为本 居民生活 多元化 场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