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学语文作业批改观念的重构 被引量:1
1
作者 蒋承贤 《教育教学论坛》 2010年第26期54-55,共2页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想方设法,有效得法。
关键词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有效得法
下载PDF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倾听习惯
2
作者 江飞 《成才之路》 2012年第5期13-13,共1页
习惯是人们在后天养成的一种非智力因素。研究发现,幼儿园和小学是培养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作为小学教师,肩负的责任十分重大,在课堂上。首先要培养好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新课标对小学生提出的倾听要求:低年级能... 习惯是人们在后天养成的一种非智力因素。研究发现,幼儿园和小学是培养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作为小学教师,肩负的责任十分重大,在课堂上。首先要培养好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新课标对小学生提出的倾听要求:低年级能听别人说的一段话或简单的事。养成认真听话的习惯。然而,我们在众多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深深体会到。当前学生倾听能力比较薄弱,尤其是低年级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年级学生 倾听习惯 培养 教学实践活动 小学教师 非智力因素 学习习惯 生活习惯
下载PDF
让学生走进阅读
3
作者 李玉荣 《成才之路》 2012年第4期9-9,共1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它源于生活,又回归服务于生活。因此,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阅读和写话中,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和整体...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它源于生活,又回归服务于生活。因此,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阅读和写话中,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对各个学段的学生的阅读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而突出了阅读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引领低年级学生在识字少、对文章的接触也少的情况下,尽早开展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呢?我主要是从这几个方面着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年级学生 阅读 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 整体把握能力 教育课程 语文材料 生活
下载PDF
英语教学思路及模式剖析
4
作者 何昆莲 《新课程(教研版)》 2015年第4期62-62,共1页
英语作为学科教学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它不但强调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人文素养的培养,更加强调工具性这一面,然而我们很多英语教师并没有领会英语教学的学科特点,在其他学科的影响下,不仅没把英语教成英语,反而把英语教成语言研究... 英语作为学科教学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它不但强调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人文素养的培养,更加强调工具性这一面,然而我们很多英语教师并没有领会英语教学的学科特点,在其他学科的影响下,不仅没把英语教成英语,反而把英语教成语言研究课、语言探讨课和诵读课,完全不符合也不适合英语教与学的要求。针对这些情况,我个人认为英语学习的目的就应该是能使用、会使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听懂并理解别人表达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教学思路 其他学科 英语教与学 人文素养 英语教师 英语学习 工具性
下载PDF
浅谈如何让英语教学更具时效性
5
作者 何昆莲 《东西南北(教育)》 2017年第15期260-260,共1页
英语作为学科教学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它不但强调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人文素养的培养更加强调工具性这一面,然而我们很多英语教师并没有领会英语教学的学科特点,在其它学科的影响下,不仅没把英语教成英语,反而把英语教成语言研究课、语... 英语作为学科教学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它不但强调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人文素养的培养更加强调工具性这一面,然而我们很多英语教师并没有领会英语教学的学科特点,在其它学科的影响下,不仅没把英语教成英语,反而把英语教成语言研究课、语言探讨课和诵读课,完全不符合也不适合英语教与学的要求。针对这些情况,个人认为英语学习的目的应该是能使用、会使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听懂并理解别人表达的观点。从小的方面说:与外国人共处时,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大的方面说:能够了解并掌握国际上的重大事件,对本国和世界的发展和和平起到一定的推动和维护作用。要做到这些,教师的英语教学必须具有时效性,那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一定得转变。根据个人拙劣的总结,要做到让英语教学更具时效性,英语教学中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时效性
下载PDF
孩子考试焦虑的成因及缓解
6
作者 晏羽 《贵州教育》 2012年第17期23-23,共1页
考试焦虑,指学生对考试情境所产生的一种紧张不安、担忧恐惧的情绪反应。根据长期的观察和统计,在本校的小学生中,有大约20%左右的孩子被考试焦虑困扰着。一名四年级的学生曾向我诉说:“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后,爸爸妈妈总是要看我的... 考试焦虑,指学生对考试情境所产生的一种紧张不安、担忧恐惧的情绪反应。根据长期的观察和统计,在本校的小学生中,有大约20%左右的孩子被考试焦虑困扰着。一名四年级的学生曾向我诉说:“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后,爸爸妈妈总是要看我的卷子,并且批评我怎么又不细心,该得的分数怎么又没有拿到,说我很笨。有一次我的数学考了85分,我觉得比上一次考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他们还是质问我为什么又丢掉了那么多分?并且把试卷给撕了!为此,每当我考试碰到不会做的题目时,一想到他们的责骂,我就手心冒汗,浑身直打哆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试成绩 焦虑 孩子 成因 小学生
原文传递
用爱滋润学生心灵
7
作者 吴娟 《贵州教育》 2010年第16期19-19,22,共2页
作为老师总是要率先垂范,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对待学生既严肃又热情,真正做到既是学生的老师,又是学生的朋友,使每个孩子在班级里感到家的温馨,不自卑,很自信的找到自己的位置。
关键词 学生 心灵 滋润 老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