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组织中Snail、DCTPP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状况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杨雪 臧丹丹 王芳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3年第4期278-282,287,共6页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Snail(Snail)、dCTP焦磷酸酶(DCTPP1)在乳腺癌(BC)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状况的关系。方法: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手术治疗106例BC患者的标本及临床病理资料。Snail、DCTPP1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应...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Snail(Snail)、dCTP焦磷酸酶(DCTPP1)在乳腺癌(BC)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状况的关系。方法: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手术治疗106例BC患者的标本及临床病理资料。Snail、DCTPP1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分析二者表达与BC临床病理相关特征间的关系;直接计算法计算和比较不同Snail、DCTPP1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并分别绘制其Kaplan-Meier生存曲线;COX回归考察BC患者生存状况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Snail在BC癌组织高表达为64例(63.37%),在癌旁组织中的高表达为35例(34.65%);DCTPP1在BC癌组织中高表达为79例(78.22%),在癌旁组织高表达仅23例(22.77%)。二者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BC组织中,Snail和DCTPP1的高表达在不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是否转移、不同TNM分期及是否有侵袭性患者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至随访结束,67例患者存活,总生存率为66.34%(67/101)。其中,Snail高表达的患者有37例(57.81%)存活,低表达患者存活30例(81.08%),Snail高表达患者生存状况明显更差(P=0.017)。DCTPP1高表达患者存活47例(59.49%),低表达存活20例(90.91%),DCTPP1高表达患者生存状况明显更差。COX比例风险回归显示,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侵袭性、Snail及DCTPP1均是影响BC患者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nail、DCTPP1在BC组织中的高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状况相关,有望成为预测BC预后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SNAIL dCTP焦磷酸酶 病理学 生存状况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臧丹丹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8期35-37,共3页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病理。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分为观察组(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子宫内膜癌...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病理。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分为观察组(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腺肌病患者)和实验组(子宫内膜癌患者),每组各2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腹水细胞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理分级以及肌层浸润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理分级优于实验组子宫内膜癌患者,而肌层浸润浅于实验组患者(P<0.05);观察组、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以及病理类型、腹水细胞学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均为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其具有较好的组织分化,肌层浸润表现浅,无严重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子宫肌瘤 子宫腺肌病 临床病理 分析
下载PDF
13例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大鹏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8期461-461,共1页
目的探讨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了13例IMT的大体及光镜下形态学改变,同时进行免疫组化CK、SMA、结蛋白、CD31、CD34、S-100和ACK等检测。结果 13例IMT中,肿瘤均无包膜、切面质中等或较软,主要为... 目的探讨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了13例IMT的大体及光镜下形态学改变,同时进行免疫组化CK、SMA、结蛋白、CD31、CD34、S-100和ACK等检测。结果 13例IMT中,肿瘤均无包膜、切面质中等或较软,主要为炎性细胞背景,由梭形瘤细胞组成,排列紊乱,部分呈编织席纹状,瘤细胞胶质丰富,嗜酸性,核质中呈卵圆形,可见小核仁。其中7例出现不同程度坏死和出血。肿瘤细胞Vimentin、SMA、ALK、P80均(+),5例CK(+),而CD31、CD34、S-100和ACK均(-)。结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主要是由梭形细胞和炎症细胞组成的肿瘤,诊断时需与其他梭形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 增生性肌炎
下载PDF
4312例冷冻组织切片中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谢成耀 张桂荣 +4 位作者 穆洪 徐红 刘楠 洪声明 王恩华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294-295,i0014,共3页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日常冷冻组织切片诊断中各种疾病的分布及其甲状腺疾病所占的比例和疾病构成。方法统计分析1年内发生在我院的所有冷冻诊断病例,并对其中甲状腺疾病的冷冻诊断与术后石蜡切片诊断进行对比。结果4312例冷冻组织切片中甲...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日常冷冻组织切片诊断中各种疾病的分布及其甲状腺疾病所占的比例和疾病构成。方法统计分析1年内发生在我院的所有冷冻诊断病例,并对其中甲状腺疾病的冷冻诊断与术后石蜡切片诊断进行对比。结果4312例冷冻组织切片中甲状腺疾病823例(19%),乳腺疾病589例居第二位。结节性甲状腺肿514例,是甲状腺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而乳头状腺癌为甲状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47103);桥本病在甲状腺炎中最常见(2135)。结论甲状腺疾病是病理诊断中的主要疾病,其冷冻诊断准确率达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组织切片 甲状腺 诊断
下载PDF
肺原发性脑膜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立英 皋岚湘 +2 位作者 于光宇 许春伟 丁华野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890-894,共5页
目的:探讨肺原发性脑膜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肺原发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治疗及随访结果,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光镜下肿瘤细胞呈短梭形,细胞呈漩涡... 目的:探讨肺原发性脑膜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肺原发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治疗及随访结果,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光镜下肿瘤细胞呈短梭形,细胞呈漩涡状排列,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未见明确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细胞胞浆AE1/AE3、CK8/18灶状(+)、EMA(+),S100、SMA、TTF-1、CD34、CD31、PR、ALK、Sy n均(–),Ki-67阳性率约1%。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均支持良性脑膜瘤的诊断。结论:肺原发性脑膜瘤十分少见,掌握其临床病理特征对该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原发 病理诊断
下载PDF
PCNA表达及AgNOR检测对鉴别口腔良恶性病变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谢成耀 徐红 +2 位作者 苏禄晖 刘楠 王恩华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5年第2期138-140,i004,共4页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计数在诊断口腔良恶性病变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及银染技术对40例口腔恶性肿瘤、6例交界性肿瘤及44例良性病变进行检测。结果PCNA在恶性肿瘤组、交界性肿瘤(临界组)及良...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计数在诊断口腔良恶性病变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及银染技术对40例口腔恶性肿瘤、6例交界性肿瘤及44例良性病变进行检测。结果PCNA在恶性肿瘤组、交界性肿瘤(临界组)及良性病变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5%、16.7%及2.27%,AgNOR颗粒计数分别为3.95±0.32、2.75±0.25、1.42±0.26。恶性肿瘤中的PCNA强阳性表达率及AgNOR计数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0.05)。结论检测PCNA和AgNOR对口腔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恶性程度判定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恶性病变 AGNOR检测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表达及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AgNOR颗粒计数 AGNOR计数 良恶性鉴别诊断 交界性肿瘤 阳性表达率 口腔恶性肿瘤 良性病变 临床应用价值 银染技术 SP方法 免疫组化 口腔病变 预后评估
下载PDF
EGFR-TKI靶向治疗联合放疗治疗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孟晓 藏丹丹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2年第29期171-173,181,共4页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靶向治疗联合放疗治疗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沈阳市铁西区东北输变电设备集团中心医院收治的Ⅳ期NSCLC...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靶向治疗联合放疗治疗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沈阳市铁西区东北输变电设备集团中心医院收治的Ⅳ期NSCLC患者127例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予对症治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EGFR-TKI靶向治疗。比较2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血清糖类抗原(CA125)]、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及自然杀伤细胞(NK)]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为45.31%,高于对照组的25.40%(χ^(2)=5.504,P=0.018);观察组疾病控制率(DCR)为89.06%,高于对照组的71.43%(χ^(2)=6.244,P=0.012);治疗后,2组CEA、VEGF、MMP9、CA125、CYFRA21-1水平及CD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CD3^(+)、CD4^(+)和NK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降低或上升的程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6.56%vs.36.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5,P=0.227)。结论EGFR-TKI靶向治疗联合放疗治疗Ⅳ期NSCLC的近期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内环境,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Ⅳ期 放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靶向治疗 血清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不同类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8
作者 孙光 臧丹丹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29期125-127,132,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行宫腔镜手术治疗对临床效果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304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2例。实验组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对照...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行宫腔镜手术治疗对临床效果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304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2例。实验组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总体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0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Ⅰ和Ⅱ型(P<0.05),实验组Ⅰ和Ⅱ型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足月生产率远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组内分析0型患者足月生产率显著高于Ⅰ和Ⅱ型,流产、早产、难产、子宫破裂低于Ⅰ和Ⅱ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具有较好的疗效,尤其是对0型肌瘤患者疗效更加明显,同时可显著改善患者再次妊娠结局,对0型肌瘤患者妊娠结局影响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下子宫肌瘤 宫腔镜手术 临床疗效 妊娠结局
下载PDF
浅谈卵巢良性卵泡膜细胞瘤与卵巢纤维瘤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大鹏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4期422-423,共2页
目的探讨卵巢良性卵泡膜细胞瘤与卵巢纤维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了本院自2001年至2012年间,病理诊断为卵巢卵泡膜细胞瘤和卵巢纤维瘤各37例,用大体、光镜下、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鉴别诊断,并对术后患者进行跟踪,在预后方... 目的探讨卵巢良性卵泡膜细胞瘤与卵巢纤维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了本院自2001年至2012年间,病理诊断为卵巢卵泡膜细胞瘤和卵巢纤维瘤各37例,用大体、光镜下、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鉴别诊断,并对术后患者进行跟踪,在预后方面进一步鉴别。结论良性卵巢卵泡膜细胞瘤与卵巢纤维瘤在大体和光镜下并不容易鉴别,而且预后相似(卵泡膜细胞瘤伴细胞增生活跃者应警惕),只有通过脂肪染色和免疫组化才能较准确将这两种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 卵巢纤维瘤 光镜 特殊染色 免疫组化 预后
下载PDF
δ-catenin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预后相关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大鹏 孙洪敏 +1 位作者 屈鹏 张迪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δ-catenin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乳腺癌标本145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34例,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δ-caten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纤维... 目的探讨δ-catenin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乳腺癌标本145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34例,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δ-caten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纤维腺瘤中δ-cateni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17.5%(6/34),乳腺癌中δ-cateni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5.5%(95/145),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比较,δ-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P<0.01)。在乳腺癌组织中,δ-catenin蛋白表达与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正相关。δ-catenin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绝经状态、病理类型、肿瘤大小、ER、PR、HER-2和Ki67蛋白表达比较均未见相关性。生存分析发现,δ-catenin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总生存(OS)和无复发生存(RFS)时间相关,δ-catenin阳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OS和RFS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δ-catenin蛋白高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表达和临床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δ-catenin 免疫组化 预后
下载PDF
后穹隆切开引流术、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治疗盆腔脓肿临床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光 臧丹丹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2016年2月~2018年2月接受治疗的盆腔脓肿患者为对象,对比后穹隆切开引流术、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盆腔脓肿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探索不同手术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过去2年以外科手术治疗的147例盆腔脓肿患者,其中49... 目的:2016年2月~2018年2月接受治疗的盆腔脓肿患者为对象,对比后穹隆切开引流术、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盆腔脓肿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探索不同手术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过去2年以外科手术治疗的147例盆腔脓肿患者,其中49例应用开腹手术治疗患者为开腹手术组、49例应用后穹隆切开引流术治疗患者为后穹隆切开引流术组、49例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为腹腔镜手术组,对比三组不同手术方式的患者的术中情况,恢复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后穹隆切开引流术组及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后穹隆切开引流术组及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后穹隆切开引流术、腹腔镜手术脓肿清除情况优于开腹手术组。术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开腹手术且并未出现并发症,恢复速度更快。结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开腹手术已经分化升级为后穹隆切开引流术、腹腔镜手术等多种手段,并在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清除脓肿的目的,但是未来还需要有关人士大力探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穹隆切开引流术 腹腔镜手术 盆腔脓肿切除 开腹手术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