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导航通道辅助经皮置钉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鹏 许建英 +3 位作者 孙国昌 刘树新 许士超 刘立国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6年第11期827-830,共4页
目的比较新型导航通道下经皮置钉与传统透视下经皮置钉治疗长节段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12月3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B组。A组18例患者采用传统透视下经皮椎... 目的比较新型导航通道下经皮置钉与传统透视下经皮置钉治疗长节段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12月3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B组。A组18例患者采用传统透视下经皮椎弓根置钉,共完成200枚椎弓根螺钉,B组20例患者采用新型导航系统辅助经皮椎弓根置钉,共完成210枚椎弓根螺钉,2组患者均由同一手术组人员完成手术。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置钉时间、射线暴露时间及置钉准确性,通过术后连续2次复查手术节段CT对2组患者置钉准确性进行评估并分级。结果 A组单根椎弓根螺钉平均置钉时间为(13.11±2.32)min,B组单根椎弓根螺钉平均置钉时间为(10.35±1.92)min,A组平均射线暴露时间为(13.07±2.06)s,B组平均射线暴露时间为(8.11±1.15)s,2组间在椎弓根置钉时间及射线暴露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有172枚(86.00%)螺钉被评定为A级;B组患者有185枚(88.09%)螺钉被评定为A级,2组患者在螺钉评定A级组间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导航通道下经皮置钉治疗长节段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能明显减少椎弓根螺钉置钉时间及辐射暴露时间,且置钉准确性与传统经皮置钉相近,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 X射线透视检查 辐射 脊柱微创 经皮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后不同给药周期利伐沙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巍 王鹏 +2 位作者 许士超 刘立国 张力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28期123-126,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给药周期利伐沙班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由... 目的分析不同给药周期利伐沙班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进行手术。术后对照组给予利伐沙班口服,1片/次,在硬膜外腔导管拔出后6h开始给药,给药周期为5周。观察组给药方法、给药剂量同对照组,给药周期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引流量、术后瘀斑面积、凝血功能指标、安全性指标及服药依从性。结果两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引流量、术后瘀斑面积、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D-二聚体(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异常;两组出血≥5min的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利伐沙班给药2周与给药5周均具有较好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给药2周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可明显提高服药依从性,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给药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利伐沙班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下载PDF
成人脊柱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对策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鲫 付敬萍 +2 位作者 王鹏 孙国昌 许建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16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成人脊柱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对策,为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84例成人脊柱手术患者,患者术后应用防治干预措施,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84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肺栓塞,81例患者在术后未出现任何下... 目的探讨成人脊柱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对策,为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84例成人脊柱手术患者,患者术后应用防治干预措施,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84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肺栓塞,81例患者在术后未出现任何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表现症状;另3例患者分别在术后第4、5、7天出现腓肠肌疼痛现象,对患者的下肢进行彩超回声检验,能够看到下肢存在回声区,检测患者的D-二聚体为4050μg/L,及时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消失,应用彩照进行下肢复查,发现静脉区域存在的回声区域消失,及时排栓治疗方法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成人在接受脊柱手术后,需要进行有效的术后防治策略,随时查看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发现不良现象时,及时进行治疗干预,能够有效避免成人脊柱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脊柱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防治对策
下载PDF
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张鲫 付敬萍 +2 位作者 王鹏 孙国昌 许建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3期69-70,共2页
目的通过对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寻求避免术后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 ,为临床实践工作提供有效经验。方法 986例脊柱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出现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分析造成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有17例(1.73%)... 目的通过对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寻求避免术后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 ,为临床实践工作提供有效经验。方法 986例脊柱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出现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分析造成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有17例(1.73%)患者出现术后切口感染,根据手术类型区分有11例为急诊手术、6例为择期手术,根据手术时间区分有13例手术时间>3 h、4例手术时间≤3 h,根据手术室类型区分有12例使用非层流手术室、5例使用层流手术室,根据有无参观人员区分有9例有参观人员、8例无参观人员,根据是否进行接台手术区分有11例存在手术接台、6例不存在手术接台,根据术中抗生素使用情况区分有10例术中不规范使用抗生素、7例术中规范使用抗生素。分析得出手术时间>3 h、使用非层流手术室、急诊手术、有参观人员、存在手术接台、术中不规范使用抗生素的脊柱手术患者感染情况明显多于手术时间≤3 h、使用层流手术室、择期手术、无参观人员、不存在手术接台、术中规范使用抗生素的脊柱手术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手术需要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定,保证手术时间、保证手术室环境的清洁度、保证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参与手术的医务工作人员密切协作,以减少患者在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微创桥接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体会
5
作者 张鲫 付敬萍 +2 位作者 王鹏 孙国昌 许建英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第19期117-118,共2页
目的:通过对微创桥接钢板治疗四肢骨折问题进行研究,为临床四肢骨折的治疗工作中应用微创桥接治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在本院骨外科近年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每组患者20例,针对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手术治疗方式,而... 目的:通过对微创桥接钢板治疗四肢骨折问题进行研究,为临床四肢骨折的治疗工作中应用微创桥接治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在本院骨外科近年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每组患者20例,针对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手术治疗方式,而针对研究组则应用微创桥接钢板治疗方式,对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情况以及出院后一年时间内的康复情况进行回访,确定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式的恢复情况。结果:应用微创桥接钢板治疗方式的研究组患者,其骨折痊愈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都优于对照组,骨折痊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微创桥接钢板治疗方法进行患者四肢骨折的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的痊愈时间,并减少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桥接钢板 四肢骨折
下载PDF
磁力导航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多节段骨折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刚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3年第2期228-228,共1页
股骨干多节段骨折具有创伤严重、并发复合外伤、骨折复位困难、预后容易伴发功能障碍的特点。我院于2010年3月~2012年10月应用磁力导航技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多段骨折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股骨干多节段骨折 交锁髓内钉 固定治疗 磁力导航 股骨干多段骨折 创伤严重 复合外伤 骨折复位
原文传递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力 王鹏 张巍 《中国伤残医学》 2017年第19期31-32,共2页
目的:探究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78例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均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并对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VAS评分、Cobb角... 目的:探究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78例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均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并对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VAS评分、Cobb角、活动能力评分、前缘高度、中缘高度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全部患者的手术都顺利完成,术后没有产生骨水泥渗漏、神经损伤以及血管损伤的情况.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44.1±2.3分钟;平均术中出血量36.2±2.1ml;平均骨水泥用量3.3±0.1ml;治疗后患者的VAS评分、Cobb角、活动能力评分明显比治疗前小(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治疗患者的前缘高度与中缘高度明显比治疗前高(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0.51%,治疗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28%,治疗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显著,具有可行性与安全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扩椎体后成形术 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可行性
原文传递
髓内及髓外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可行性研究
8
作者 张力 王鹏 张青生 《中国伤残医学》 2017年第21期15-16,共2页
目的:探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髓内固定与髓外内固定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这一期间收治的11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根据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平均分为2组,髓内内固定组59例患者予以髓内固定的方式治疗,髓外... 目的:探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髓内固定与髓外内固定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这一期间收治的11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根据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平均分为2组,髓内内固定组59例患者予以髓内固定的方式治疗,髓外内固定组59例患者予以髓外内固定的方式治疗,并对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Harris评分、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髓内内固定组与髓外内固定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Harris评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对比,借助统计学分析显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髓内内固定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2.38%,髓外内固定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8.64%,髓内内固定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髓外内固定组,借助统计学分析显示,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髓内固定与髓外内固定治疗均有一定治疗效果,但髓内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髓外内固定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内固定 髓外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 可行性
原文传递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
9
作者 张力 王鹏 许士超 《中国伤残医学》 2017年第20期36-38,共3页
目的:探究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5年7月这一期间收治的9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并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予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患... 目的:探究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5年7月这一期间收治的9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并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予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并对2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予以比较分析.结果:2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的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中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86.96%,高于对照组的69.57%(P〈0.05);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均有一定效果,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势,后者具有髋关节功能恢复好、术后生活质量高等优势,临床上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巍 王鹏 +2 位作者 许士超 刘立国 张力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9年第4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7月于盘锦市中心医院骨四科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在麻醉开始前1...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7月于盘锦市中心医院骨四科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在麻醉开始前10 min给予氨甲环酸注射液,术中将1 g氨甲环酸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40 ml中,在切口关闭前注入关节腔。观察组术前给药方式同对照组,在术中将3 g氨甲环酸用0.9%氯化钠注射液120 ml溶解后分成三等份,在安装髋臼假体前以纱布蘸取氨甲环酸溶液填塞髋臼侧壁,股骨侧扩髓后蘸取氨甲环酸溶液填入髓腔,5 min后取出,剩余40 ml在切口关闭前注入关节腔。比较两组患者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凝血功能、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均明显升高(均P<0.05),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率分别为2.13%、0.00%,与对照组的4.26%、2.1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增加氨甲环酸局部给药剂量对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凝血功能、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情况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药方式 氨甲环酸 全髋关节置换术 出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