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态修复的滨海蓝碳增汇研究
1
作者 蔡悦荫 洪杉杉 +3 位作者 张广帅 郝彦菊 孙家文 杨玉成 《环境影响评价》 2023年第5期11-16,共6页
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是蓝碳增汇的有效手段。文章总结了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措施及其增汇作用,在回顾我国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政策发展历程和总结滨海湿地生态修复项目概况的基础上,以2021—2022年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为例,... 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是蓝碳增汇的有效手段。文章总结了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措施及其增汇作用,在回顾我国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政策发展历程和总结滨海湿地生态修复项目概况的基础上,以2021—2022年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为例,评估了34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实施后可能增加的滨海蓝碳。最后从基础调查、增汇技术、工程实施和蓝碳市场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滨海湿地生态修复与固碳增汇协同增效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碳 滨海湿地 海洋生态修复 固碳增汇
下载PDF
辽河口湿地景观稳定性及其植被碳储量价值评估
2
作者 张广帅 蔡悦荫 +5 位作者 杨玉成 闫吉顺 孙家文 王权明 詹思楚 黄小露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2-621,共10页
为阐明湿地景观格局对人类活动的响应,定量评估河口湿地植被碳储量价值,本文基于1985-2020年遥感影像数据,应用景观转移矩阵、景观格局和景观稳定性模型,揭示了近35年来辽河口湿地景观格局、景观稳定性及植被碳储量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 为阐明湿地景观格局对人类活动的响应,定量评估河口湿地植被碳储量价值,本文基于1985-2020年遥感影像数据,应用景观转移矩阵、景观格局和景观稳定性模型,揭示了近35年来辽河口湿地景观格局、景观稳定性及植被碳储量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85-2020年,辽河口天然湿地面积减少了22.52%,人工湿地面积增加了22.29倍,近35年来,盐地碱蓬湿地有整体向海迁移的趋势,而芦苇湿地总体空间位置未发生显著变化;辽河口湿地景观的斑块数量、斑块密度和香农多样性指数不断增长,而聚合度指数与蔓延度指数则不断减小,景观格局呈破碎化和复杂化趋势发展;1985-2020年,景观稳定性指数从222.64降至4.34,景观稳定性与天然湿地面积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围海养殖、填海造地、农业围垦等活动是造成景观格局稳定性下降的重要因素;2020年,辽河口湿地植被碳储量和碳储量价值分别为215.42×10^(3) t/a和1.78亿元,受到景观格局稳定性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特征 景观稳定性 碳储量价值 辽河口湿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