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西格玛理论用于两台生化检测系统的比较
1
作者 宋玉印 徐华 陈佳 《中国当代医药》 2024年第1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6σ)理论用于两台生化检测系统的比较。方法收集2022年7月1日至12月31日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检验科生化分析仪上32个项目的室内质控检测结果,通过两台仪器的室内质控数据计算每个项目的西格玛(σ)值和偏倚(bias),用传...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6σ)理论用于两台生化检测系统的比较。方法收集2022年7月1日至12月31日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检验科生化分析仪上32个项目的室内质控检测结果,通过两台仪器的室内质控数据计算每个项目的西格玛(σ)值和偏倚(bias),用传统比对方法计算每个项目的bias,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室内质控数据计算的σ值和bias与传统方法的bias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32个项目中有15个项目σ值≥6,无需进行改进,17个项目通过计算质量目标指数(QGI)的结果进行改进,其中15个项目需要改进精密度,2个项目需要改进精密度和正确度,将需要改进的17个项目的计算变异系数(CV)与实验室允许CV比较,结果显示均小于允许CV,2台仪器比对通过,对于传统方法,两台机器的bias也在标准范围之内,2个质控水平的σ值与传统方法的bias之间均没有显著相关性(P=0.754、0.779),而2个质控水平的bias与传统方法的bias之间呈正相关(P=0.041、0.029)。结论应用质控数据计算σ值及QGI进行不同检测系统间的比对是一种比较方便、可操作性强的方法,可以随时监测实验室内不同检测系统间的可比性,并对传统的比对方法进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西格玛 允许总误差 变异系数 偏倚 质量指标
下载PDF
降钙素原在呼吸道感染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中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宋玉印 徐华 +2 位作者 陈佳 姚亮 王文家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2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呼吸道感染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样本来自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于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247例呼吸道感染细菌培养阳性患者,依据革兰染色结果将其分为革兰阳性菌感染组与革...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呼吸道感染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样本来自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于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247例呼吸道感染细菌培养阳性患者,依据革兰染色结果将其分为革兰阳性菌感染组与革兰阴性菌感染组,后进行呼吸道标本培养及PCT检测。比较革兰阳性菌感染组、革兰阴性菌感染组不同性别以及两组之间的PCT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CT对于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的诊断效能。结果革兰阳性菌感染57例,革兰阴性菌感染190例。革兰阳性菌感染组、革兰阴性菌感染组中不同性别的PCT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革兰阳性菌感染组的血清PCT水平明显低于革兰阴性菌感染组(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PCT浓度以4.312 ng/mL作为截断值时,对于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的诊断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825(95%CI 0.771~0.853),灵敏度为82.50%,特异度为70.30%。结论根据血清PCT水平可初步鉴别呼吸道革兰阳性菌或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临床早期合理选择抗生素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呼吸道感染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下载PDF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差异基因及潜在治疗药物的生物信息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徐华 陈佳 《临床荟萃》 CAS 2020年第6期533-540,共8页
目的利用基因表达谱筛选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相关基因和潜在小分子治疗药物。方法在GEO数据库获取并分析3个pSS相关基因表达谱,获得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差异基因进行GO与KEGG富集分析,通过蛋白互作网络(PPI)筛选pSS的hub基因并验证。... 目的利用基因表达谱筛选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相关基因和潜在小分子治疗药物。方法在GEO数据库获取并分析3个pSS相关基因表达谱,获得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差异基因进行GO与KEGG富集分析,通过蛋白互作网络(PPI)筛选pSS的hub基因并验证。最后,利用Cmap数据库预测pSS的潜在治疗药物,并结合药物靶点和药物途径探讨潜在药物在pSS治疗中的作用。结果共鉴定出90个pSS相关差异基因,其中79个上调基因,11个下调基因,它们主要参与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甲型流感和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此外,通过筛选、验证,鉴定出19个hub基因(STAT1、MX1、ISG15、IFIH1、GBP1、IFIT1、XAF1、RSAD2、IFIT2、SAMD9L、TRIM22、IFIT3、IFI44L、HERC5、IFIT5、IFI44、IFI6、RTP4和ISG20),多个是干扰素诱导基因。干扰素可能在pS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最后,通过CMAP数据库筛选出氟替卡松、氯唑西林等15种候选药物,并对其作用通路与靶点分析。结论本研究通过对pSS hub基因和候选药物的筛选,可以进一步了解pSS的发病机制,为pSS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生物信息 差异基因
下载PDF
基于Notch1信号活化探讨胃癌细胞诱导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春娥 栾梅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探讨胃癌标本中Notch1表达与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的相关性,并通过体外实验探讨了这种关系在胃癌细胞对T细胞介导的杀伤敏感性中的作用。方法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95例胃癌组织标本(男55例和女40例)取自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 目的探讨胃癌标本中Notch1表达与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的相关性,并通过体外实验探讨了这种关系在胃癌细胞对T细胞介导的杀伤敏感性中的作用。方法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95例胃癌组织标本(男55例和女40例)取自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和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病理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标本中PD-L1和Notch1的表达。体外实验中,采用sgRNA-慢病毒处理敲低MGC-803细胞中Notch1的表达,并分为MGC-803对照组(Con组)或MGC-803 Notch1敲低组(KD组)。流式细胞仪细胞分选法(FACS)分析细胞表面PD-L1表达。通过免疫沉淀分析PD-L1和Notch1相互作用,以及PD-L1泛素化情况,免疫荧光测定PD-L1/程序性死亡1(PD-1)结合情况。将慢病毒处理的MGC-803细胞与活化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1∶1)共培养72 h以考察胃癌细胞对T细胞介导的杀伤敏感性。结果胃癌组织中PD-L1与Notch1表达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PD-L1阳性胃癌组织样本中Notch1高表达的比例高于PD-L1阴性胃癌组织样本(P<0.05)。胃癌细胞系中Notch1表达量均高于人胃黏膜细胞(GES-1)。KD组细胞中和细胞表面PD-L1表达较Con组细胞显著降低(P<0.05)。免疫沉淀证实Notch1与PD-L1可以相互作用并使PD-L1去泛素化。敲低Notch1导致PD-1与MGC-803细胞表面上的PD-1结合降低。与Con组细胞相比,KD组细胞与活化的PBMC细胞(1∶1)共培养72 h的细胞计数显著降低(P<0.001)。结论胃癌组织中Notch1与PD-L1呈正相关,并且Notch1在胃癌组织中可充当PD-L1的上游去泛素化酶,其敲低通过下调PD-L1相关的免疫抑制来抑制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1 胃癌 免疫逃逸 T细胞
下载PDF
结直肠肿瘤差异表达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春娥 栾梅 侯盘长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620-623,629,共5页
目的 探究外周血结直肠肿瘤差异表达基因(CRNDE)在胃癌(GC)患者与GC细胞系中的表达,并通过体外实验探究CRNDE在GC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 选取116例GC患者(病例组)和100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通过PCR检测GC组织和外周血CR... 目的 探究外周血结直肠肿瘤差异表达基因(CRNDE)在胃癌(GC)患者与GC细胞系中的表达,并通过体外实验探究CRNDE在GC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 选取116例GC患者(病例组)和100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通过PCR检测GC组织和外周血CRNDE。体外实验以SGC-7901细胞为研究对象,评价pCDNA-CRNDE或si-CRNDE介导的CRNDE上调或敲低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评估细胞活力;用Transwell法进行迁移和侵袭测定;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通过分离血浆外泌体,并将其与GC细胞共培养进一步研究外泌体介导的CRNDE的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血浆中CRNDE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血浆和组织中CRNDE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26,P <0.05)。CRNDE的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和远处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si-CRNDE组细胞的增殖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CDNA-CRNDE组细胞的增殖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RNDE敲除导致SGC-7901细胞的G1期细胞周期停滞,并且细胞的凋亡分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CRNDE过表达提高了SGC-7901细胞的S期百分比,降低了G0/G1期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且细胞凋亡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用GC患者的外泌体治疗可提高SGC-7901细胞活力、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的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RNDE在GC患者血清外泌体中表达上调,并能将CRNDE转移到GC细胞中,以增强其增殖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差异表达基因 胃癌 外泌体 外周血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糖尿病肾脏疾病基因诊断模型的建立
6
作者 徐华 陈佳 宋玉印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395-402,423,共9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探讨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及发病机制。方法通过基因表达数据库下载GSE30528、GSE96804和GSE1049483个DKD肾小球组织数据集,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筛选DKD生物标志物并建立DK...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探讨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及发病机制。方法通过基因表达数据库下载GSE30528、GSE96804和GSE1049483个DKD肾小球组织数据集,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筛选DKD生物标志物并建立DKD基因诊断模型,并应用CIBERSORT算法分析DKD肾小球组织中免疫细胞浸润情况,探讨生物标志物与免疫细胞及模型风险评分与患者肾小球滤过率(eGFR)间的相关性。结果从26个差异表达基因中筛选并建立了由G6PC、CDH10和TPPP3组成的三基因模型,该模型在训练集(AUC=0.984)和验证集(AUC=0.992)均显示出良好的诊断效能。对DKD肾小球组织中浸润免疫细胞的分析表明,γδT细胞、活化的自然杀伤(NK)细胞、M2巨噬细胞、静止的树突状细胞、静止的肥大细胞、激活的肥大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可能参与DKD过程,且G6PC、CDH10和TPPP3与多种免疫细胞浸润相关。使用模型计算DKD患者的危险评分,评分越高,eGFR水平越低,风险评分与eGFR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结论G6PC、CDH10和TPPP3可作为DKD的良好诊断标志物,与DKD免疫细胞浸润相关,可作为DKD诊断和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脏疾病 生物标志物 生物信息学 基因诊断模型 肾小球滤过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