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1/Th2、MCP-1、sTREM-1在结直肠癌术后医院感染患者中的水平及对病原菌类型的鉴别价值 被引量:8
1
作者 胡松 房姝妍 王永鹏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Th1/Th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与结直肠癌(CRC)根治术后医院感染患者病原菌类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4月行CRC根治术后医院感染45例作为感染组,另选择术后未发生医... 目的探讨Th1/Th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与结直肠癌(CRC)根治术后医院感染患者病原菌类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4月行CRC根治术后医院感染45例作为感染组,另选择术后未发生医院感染的100例作为未感染组。统计2组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对比2组临床资料及手术前后Th1/Th2、MCP-1、sTREM-1水平,分析术后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对比不同病原菌感染患者Th1/Th2、MCP-1、sTREM-1水平。结果45例CRC根治术后医院感染患者共培养出4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7株(60.00%)、革兰阳性菌14株(31.11%)、真菌4株(8.89%)。感染组术后Th1/Th2低于未感染组,MCP-1、sTREM-1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引流管放置时间及术后Th1/Th2、MCP-1、sTREM-1水平均为CRC根治术后医院感染影响因素(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Th1/Th2、MCP-1、sTREM-1鉴别术后医院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7、0.751、0.747。结论CRC根治术后医院感染患者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Th1/Th2、MCP-1、sTREM-1均是医院感染影响因素,且可用于革兰阴性菌感染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TH1/TH2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医院感染
下载PDF
亮丙瑞林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对性激素水平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0
2
作者 房姝妍 李涛淘 +1 位作者 梁婷 候杰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92-94,123,共4页
目的:探讨亮丙瑞林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对性激素水平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亮丙瑞林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亮丙瑞林联合... 目的:探讨亮丙瑞林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对性激素水平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亮丙瑞林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亮丙瑞林联合米司非酮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性激素雌二醇(E2)、黄体生成激素(LH)、孕激素(P)和促卵泡生长激素(FSH)水平;血清细胞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水平;子宫和肌瘤体积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E2、LH、P、FSH、hs-CRP、TNF-α、IGF-1、EGF水平及子宫、肌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E2、LH、P、FSH、hs-CRP、TNF-α、IGF-1、EG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子宫及肌瘤体积均小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亮丙瑞林联合米司非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可有效缩小子宫、肌瘤体积,降低性激素水平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有推广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米非司酮 亮丙瑞林 性激素 血清细胞因子
下载PDF
使用分娩球辅助分娩对初产妇心理、产程和分娩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2
3
作者 李涵 褚滨滨 屈英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9期1780-1785,共6页
目的:对比采用导乐分娩球辅助分娩与传统体位分娩对于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辽宁省盘锦市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妇产科接受自然分娩的产妇3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90例)和观察组(190例)。对照组产妇采取仰卧位或... 目的:对比采用导乐分娩球辅助分娩与传统体位分娩对于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辽宁省盘锦市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妇产科接受自然分娩的产妇3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90例)和观察组(190例)。对照组产妇采取仰卧位或半卧位分娩,观察组产妇全程使用分娩球辅助分娩。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的一般情况、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会阴及宫颈损伤程度、产妇生产过程中的疼痛程度、产妇待产时心理状态、母婴分娩结局等指标差异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在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少于对照组;产后2 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产妇生产过程中的会阴侧切以及宫颈裂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规律宫缩后的疼痛评分的优良率分别为28.95%、40.53%,高于对照组的17.89%、32.63%(P<0.05);观察组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不满10分者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导乐分娩球辅助分娩可以显著缓解分娩疼痛,提高顺产率,促进产程进展,从而改善母婴分娩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乐 分娩球 传统体位分娩 母婴结局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孙雪 于静 +1 位作者 余瑶瑶 邵鹏飞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10-712,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的危险因素及早期预测指标。方法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产科门诊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的孕妇631例,根据O...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的危险因素及早期预测指标。方法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产科门诊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的孕妇631例,根据OGTT结果,分为GDM组(n=188)和非GDM组(n=443)。记录2组孕妇的年龄、妊娠前体质指数(BMI)、妊娠12周体质量、调查时体质量、孕次、产次、妊娠早期空腹血糖(FBG)、巨大儿分娩史、糖尿病家族史、GDM史、多囊卵巢综合征史、本次妊娠受孕方式、吸烟史、配偶BMI等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DM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GDM组相比,GDM组妊娠前BMI、FBG、妊娠12周体质量增加量、妊娠中期体质量增加速率、巨大儿分娩史比例明显升高(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妊娠前BMI、妊娠早期空腹血糖、妊娠12周体质量增加量、巨大儿分娩史均为GDM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妊娠前BMI、FBG、妊娠12周体质量增加量、巨大儿分娩史对GDM发病有预测价值。应在妊娠早期开始对孕妇进行积极的体质量管理,并加强对有巨大儿分娩史孕妇的监控,以降低GDM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危险因素 体质量增加
下载PDF
不同缝合术联合缩宫素治疗剖宫产术中前置胎盘出血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锦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6期2361-2364,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缝合术联合缩宫素治疗剖宫产术中前置胎盘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该院分娩时发生出血的100例前置胎盘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其不同缝合术联合缩宫素处理方式分为B-Lynch缝合术联合缩宫素宫体注射组(... 目的观察不同缝合术联合缩宫素治疗剖宫产术中前置胎盘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该院分娩时发生出血的100例前置胎盘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其不同缝合术联合缩宫素处理方式分为B-Lynch缝合术联合缩宫素宫体注射组(A组)、B-Lynch缝合术联合缩宫素母臀肌注组(B组)、改良子宫下段垂直平行压迫缝合术联合缩宫素宫体注射组(C组)、改良子宫下段垂直平行压迫缝合术联合缩宫素母臀肌注组(D组)各25例,4组治疗前置胎盘出血的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C组术中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指标(术后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第1次月经恢复时间、月经周期)、并发症发生率最优、A、D组次之,B组最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子宫下段垂直平行压迫缝合术联合缩宫素宫体注射治疗剖宫产术中前置胎盘出血应用效果最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置胎盘 缝合术 缩宫素
下载PDF
孕中期血清载脂蛋白CⅢ、Apelin、Chemerin水平及对妊娠期糖尿病诊断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余红琴 于静 张晓琳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2期82-86,共5页
目的观察孕中期血清载脂蛋白CⅢ(apo CⅢ)、Apelin、Chemerin水平,并探讨三者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诊断价值及与妊娠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经筛查确诊为GDM的87例孕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筛查正常的孕妇80例... 目的观察孕中期血清载脂蛋白CⅢ(apo CⅢ)、Apelin、Chemerin水平,并探讨三者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诊断价值及与妊娠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经筛查确诊为GDM的87例孕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筛查正常的孕妇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apo CⅢ、Apelin、Chemerin水平,三者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三者对GDM的诊断价值;影响GDM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apo CⅢ、Apelin、Chemeri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apo CⅢ、Apelin、Chemerin之间均呈正相关性(P<0.01)。血清apo CⅢ、Apelin、Chemerin及三者联合诊断GDM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1、0.718、0.785及0.861,三者联合诊断的敏感度为63.2%,特异度为93.7%。不良妊娠结局GDM患者血清apo CⅢ、Apelin、Chemerin水平均高于正常妊娠结局GDM患者(P<0.05);孕中期血清apo CⅢ、Apelin、Chemerin水平升高均是影响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孕中期GDM血清apo CⅢ、Apelin、Chemerin均呈高表达,三者联合对GDM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是影响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妊娠 载脂蛋白CⅢ APELIN CHEMERIN 妊娠结局 诊断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全血微量元素水平与妊娠各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青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7期2539-2541,共3页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全血微量元素水平与妊娠各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该院产检的9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孕早期25例、孕中期35例、孕晚期30例),另选同期9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孕早期20例、孕中期35例、孕晚期3...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全血微量元素水平与妊娠各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该院产检的9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孕早期25例、孕中期35例、孕晚期30例),另选同期9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孕早期20例、孕中期35例、孕晚期35例),采集全血标本后测定微量元素(钙、镁、铁、硒、铜、锌)水平并进行比较,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检验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全血微量元素水平与妊娠分期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孕妇与对照组同分期孕妇钙、镁、铁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硒、铜、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微量元素中钙、镁、铁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分期不相关(P>0.05),硒、锌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分期呈负相关(r=-0.66、-0.70,P<0.05),铜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分期呈正相关(r=0.75,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部分微量元素与妊娠分期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性,表明体内存在微量元素代谢紊乱情况且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加重,需要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微量元素 妊娠分期 相关性
下载PDF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9
8
作者 屈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16期165-167,共3页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接收的80例PIH产妇收入试验,基于双模拟法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方法)和观察组(40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两组产妇产后...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接收的80例PIH产妇收入试验,基于双模拟法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方法)和观察组(40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两组产妇产后不同时间出血量、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Apgar评分、护理满意度和血压水平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产后2 h、12h、24h出血量以及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Apgar评分、血压水平均比对照组优(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00%)比对照组(77.50%)高(P <0.05)。结论 予以PIH产妇优质护理服务,除改善血压水平、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外,有助于护患关系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优质护理
下载PDF
缩宫素及益母草注射液联合应用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张锦阳 《当代医学》 2021年第4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究缩宫素及益母草注射液联合应用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102例剖宫产孕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参照组,每组51例。参照组给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而联合组给予缩... 目的探究缩宫素及益母草注射液联合应用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102例剖宫产孕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参照组,每组51例。参照组给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而联合组给予缩宫素联合益母草预防。分析并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出血量,产后恶露持续时间、宫缩持续时间、宫底下降速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不同时间段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参照组(P<0.05);联合组恶露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宫缩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参照组,而宫底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88%,明显低于参照组的17.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缩宫素联合益母草注射液预防孕妇产后出血效果显著,可降低产后出血量,缩短分娩后恶露持续时间、延长宫缩持续时间,加快宫底下降速度,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剖宫产 缩宫素 产后出血 益母草
下载PDF
脂肪因子nesfatin-1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AFABP、瘦素、GLP-1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齐茹 李涛淘 +2 位作者 张薇 伦颖洁 刘妍 《西部医学》 2019年第9期1432-1435,共4页
目的探讨脂肪因子nesfatin-1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dipocyte Fatty Acid BindingProtein,AFABP)、瘦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 1,GLP-1)的相关性。方法选... 目的探讨脂肪因子nesfatin-1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dipocyte Fatty Acid BindingProtein,AFABP)、瘦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 1,GLP-1)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6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6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GDM组,选取同期50例正常糖耐量(Normal Glucose Tolerance,NGT)妊娠妇女作为NGT组。对两组患者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对脂肪因子nesfatin-1和糖尿病患者相关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GDM组产前体重指数(BMI)、△BMI(产前BMI-孕前BMI)、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nesfatin-1、瘦素、AFABP均显著高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孕前BMI及GLP-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nesfatin-1与孕前BMI、产前BMI、孕期增加体重、△BMI、空腹胰岛素、AFABP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提示,产前BMI及空腹胰岛素是nesfatin-1的独立危险因素。校正空腹胰岛素和产前BMI后logistic回归分析nesfatin-1、瘦素、AFABP为GD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GDM患者nesfatin-1与AFABP呈正相关,nesfatin-1、AFABP、瘦素为GDM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GLP-1与GDM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脂肪因子nesfatin-1 AFABP 瘦素 GLP-1
下载PDF
宫腔内注射甲氨蝶呤联合清宫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余红琴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6期155-157,共3页
目的探讨宫腔内注射甲氨蝶呤联合清宫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为实验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纯组与联合组,各30例。单纯组采用清宫术治疗,联合组采用宫腔内注射甲... 目的探讨宫腔内注射甲氨蝶呤联合清宫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为实验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纯组与联合组,各30例。单纯组采用清宫术治疗,联合组采用宫腔内注射甲氨蝶呤联合清宫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临床指标。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单纯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联合组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376.42±82.39)mIU/ml明显低于单纯组的(581.54±97.35)mIU/ml、妊娠包块直径(2.01±0.39)cm明显短于单纯组的(3.17±0.57)cm,且血清β-HCG转阴时间(12.97±1.15)d与月经恢复正常时间(43.60±1.84)d均明显短于单纯组的(23.72±2.25)、(47.94±1.9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采用宫腔内注射甲氨蝶呤联合清宫术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内注射甲氨蝶呤 清宫术 剖宫产术 子宫瘢痕部位妊娠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研究孕妇膳食模式与妊娠期体质量增长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雪 唐宾宾 于静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26-929,共4页
目的探讨孕妇膳食模式与妊娠期体质量增长的关系,为妊娠期体质量管理和营养保健指导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在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产科门诊进行产检的830例妊娠中期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和24小时膳食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方... 目的探讨孕妇膳食模式与妊娠期体质量增长的关系,为妊娠期体质量管理和营养保健指导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在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产科门诊进行产检的830例妊娠中期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和24小时膳食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膳食模式,以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妊娠早期体质量增长量和妊娠中期体质量增长速率与因子分类的关系。结果因子分析得出3种膳食模式:主食模式(特征值=3.371)、均衡模式(特征值=1.432)和西方模式(特征值=1.089)。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无论是否调整孕妇年龄、保胎时间、早孕反应、受孕方式,主食模式高分组(T;组)中妊娠早期体质量增长量和妊娠中期体质量增长速率超过IOM标准的风险均较高,妊娠早期体质量增长量校正模型的OR=2.721(95%CI:1.937~3.823),妊娠中期体质量增长速率校正模型的OR=2.762(95%CI:2.410~3.458);西方模式高分组(T;组)在妊娠中期体质量增长速率超过IOM标准风险较高,妊娠中期体质量增长速率校正模型的OR=2.042(95%CI:1.319~3.161);均衡模式高分组(T;组)中妊娠中期体质量增长速率超过IOM标准的风险较低,妊娠中期体质量增长速率校正模型的OR=0.753(95%CI:0.502~0.964)。结论膳食模式中主食模式与西方模式与妊娠期体质量增长过多有关。指导孕妇采用均衡膳食模式对妊娠期体质量管理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体质量增长 膳食模式
下载PDF
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余红琴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3期49-52,共4页
目的分析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10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止血组和子宫压迫缝合术组,每组50例。常规止血组给予常规止血方案治疗,子宫压迫缝合术组在常规止血组基础上增加子宫压迫... 目的分析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10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止血组和子宫压迫缝合术组,每组50例。常规止血组给予常规止血方案治疗,子宫压迫缝合术组在常规止血组基础上增加子宫压迫缝合术。比较两组止血效果、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子宫压迫缝合术组止血总有效率96.00%高于常规止血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子宫压迫缝合术组血红蛋白(127.12±11.15)g/L优于常规止血组的(110.32±4.15)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压迫缝合术组并发症发生率2.00%低于常规止血组的1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止血方案联合子宫压迫缝合术对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更好的提高治疗效果,恢复血红蛋白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压迫缝合术 剖宫产产后出血 临床价值
下载PDF
不同引产时间对足月胎膜早破母婴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齐茹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7期94-95,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引产时间对足月胎膜早破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产科收治的150例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的病历资料。根据孕妇破膜后引产时间将其分为破膜后2 h引产组(n=86)和破膜后2~12 h引产组(n=64),收集并... 目的探讨不同引产时间对足月胎膜早破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产科收治的150例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的病历资料。根据孕妇破膜后引产时间将其分为破膜后2 h引产组(n=86)和破膜后2~12 h引产组(n=64),收集并统计两组孕妇的母婴结局,包括分娩方式、孕妇引产不良结局发生率(产褥期感染、胎盘早剥、羊水栓塞、先兆子宫破裂、产后出血)、胎儿及新生儿结局(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破膜后2~12 h引产组孕妇剖宫产率为28.13%,低于破膜后2 h引产组的48.84%(P<0.05)。破膜后2~12 h引产组孕妇引产不良结局总发生率为4.69%,低于破膜后2 h引产组的15.12%(P<0.05)。破膜后2~12 h引产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为1.56%,低于破膜后2 h引产组的8.14%(P<0.05)。结论针对足月胎膜早破但宫颈尚未成熟的孕妇,应于破膜后2~12 h引产,可有效提高自然临产率,改善母婴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产 足月胎膜早破 宫颈成熟 母婴结局
下载PDF
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青 《当代医学》 2021年第15期87-89,共3页
目的探究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妇产科就诊的妊娠糖尿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进行胰岛素治疗,观察组进行胰岛素泵治疗。比较两... 目的探究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妇产科就诊的妊娠糖尿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进行胰岛素治疗,观察组进行胰岛素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血糖水平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分娩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能更好地控制患者血糖,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糖尿病 胰岛素泵 胰岛素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剖宫产患者采取健康教育路径对护理质量的积极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屈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15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路径在剖宫产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240例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在本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按照一比一分组后进行对比研究,实施常规护理的120例为对照组,实施健康教育路径护理的120例为研究组,常规护理主要内...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路径在剖宫产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240例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在本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按照一比一分组后进行对比研究,实施常规护理的120例为对照组,实施健康教育路径护理的120例为研究组,常规护理主要内容有充分分析产妇实际情况,为其介绍剖宫产相关知识,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健康教育路径护理的主要内容有入院后详细为产妇讲解住院环境以及相关设备,令其明白产程中的作息时间,提醒其健康教育路径护理存在的积极意义,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提升产妇配合度,引导产妇展开床上排便练习以及呼吸训练,手术当天检测产妇各项生命体征,给予产妇子宫按摩,术后第1天为其讲解母乳喂养的积极性和方法,术后2~4天,强化交流沟通等,对比患者不良情绪、术后疼痛的缓解,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产后康复情况。结果两组产妇护理后HAMD评分与护理前相比均明显降低,而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产妇术后1 d、2 d、3 d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产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泌乳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在剖宫产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对于健康质量的提升和产妇产后恢复的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健康教育路径 护理质量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应用于子宫下段剖宫产围术期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房姝妍 李涛淘 梁婷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16期224-226,共3页
目的探究子宫下段剖宫产围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的效果。方法98例子宫下段剖宫产产妇,发放随机数字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围术期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围术期引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恢复指标(术后24 h子宫底高... 目的探究子宫下段剖宫产围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的效果。方法98例子宫下段剖宫产产妇,发放随机数字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围术期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围术期引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恢复指标(术后24 h子宫底高度、术后24 h阴道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子宫底高度(16.38±0.32)cm低于对照组的(17.23±0.52)cm,术后24 h阴道出血量(280.98±10.21)ml少于对照组的(324.32±10.24)ml,术后排气时间(30.32±5.11)h、住院时间(5.03±1.03)d均短于对照组的(36.12±5.15)h、(7.41±1.02)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1%低于对照组的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98.0%高于对照组的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治疗应用于子宫下段剖宫产围术期,在促进产后恢复、减少并发症方面有着突出效果,产妇及家属满意度高,可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下段剖宫产 围术期 快速康复外科 子宫底高度
下载PDF
妊娠晚期GBS检测与产时干预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房姝妍 李涛淘 +2 位作者 王杨 王红霞 张薇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0年第7期841-843,共3页
目的观察妊娠晚期GBS检测与产时干预对妊娠晚期GBS阳性产妇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以产时干预实施前(2018.1~12)收治的58例GBS阳性产妇作为未产时干预组,以产时干预实施后(2019.1~12)收治的58例GBS阳性产妇作为产时干预组... 目的观察妊娠晚期GBS检测与产时干预对妊娠晚期GBS阳性产妇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以产时干预实施前(2018.1~12)收治的58例GBS阳性产妇作为未产时干预组,以产时干预实施后(2019.1~12)收治的58例GBS阳性产妇作为产时干预组。未产时干预组未给予任何药物干预。产时干预组给予青霉素(产前4h给予500万单位静脉滴注)的抗生素和金双歧益生菌(分娩前1w,每天6-8粒,分早晚2次服用)的微生态制剂。对比分析产时干预组和未产时干预组妊娠晚期产妇的妊娠结局、新生儿结局及新生儿脐血炎性指标的组间差异。结果孕妇妊娠结局(PRM、IBI、PD、TAF、PH、FD)发生率比较,产时干预组均低于未产时干预组(P均<0.05)。产时干预组的新生儿不良结局(NA、NS、NBIM、NJ、NP)发生率均低于未产时干预组(P均<0.05)。产时干预组的新生儿脐血炎症因子(PCT、IL-6、CRP)表达值均低于未产时干预组(P均<0.05)。结论妊娠晚期GBS检测与微生态制剂联合抗生素的产时干预在改善GBS阳性产妇妊娠结局及婴儿结局上效果显著,可避免妊娠晚期GBS阳性导致的炎性反应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族链球菌阳性 妊娠结局 益生菌 预防性治疗 微生态制剂 青霉素
原文传递
母体血液指标miR-200C、hsA-miR-124A-3p与常规血清标志物在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中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青 邹春艳 肖志强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0年第11期1321-1325,1344,共6页
目的探究母体血液指标微小RNA200C(miR-200C)、hsA-miR-124A-3p与常规血清标志物在孕中期唐氏综合征(DS)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20年6月孕中期(14~27w)DS孕妇55例作为观察组,按照1:1原则随机选取正常妊娠孕妇55例... 目的探究母体血液指标微小RNA200C(miR-200C)、hsA-miR-124A-3p与常规血清标志物在孕中期唐氏综合征(DS)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20年6月孕中期(14~27w)DS孕妇55例作为观察组,按照1:1原则随机选取正常妊娠孕妇5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母体血液指标miR-200C、hsA-miR-124A-3p、常规血清标志物[游离雌三醇(uE_(3))、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甲胎蛋白(AFP)]MOM值,分析血浆miR-200C、hsA-miR-124A-3p与血清uE_(3)、β-hCG、AFP相关性及各指标与DS的关系,评价miR-200C、hsA-miR-124A-3p、血清uE_(3)、β-hCG、AFP对DS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文化程度、既往吸烟、饮酒、规律服用叶酸、孕期接触放射性物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miR-200C、hsA-miR-124A-3p、血清β-hCG、AFP MOM值高于对照组,血清uE_(3) MOM值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miR-200C、hsA-miR-124A-3p与血清β-hCG、AFP MOM值呈正相关,与uE_(3) MOM值呈负相关(P<0.05)。血浆miR-200C、hsA-miR-124A-3p、血清uE_(3)、β-hCG、AFP与DS发生显著相关(P<0.05)。miR-200C+hsA-miR-124A-3p诊断DS的AUC高于uE_(3)+β-hCG+AFP诊断,且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8.18%、87.27%。结论母体血液指标miR-200C、hsA-miR-124A-3p联合对DS的诊断效能优于常规血清标志物,可为孕中期DS筛查提供一种新途径,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体 微小RNA200C hsA-miR-124A-3p 孕中期 唐氏综合征 筛查
原文传递
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对超重和肥胖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雪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22年第3期37-39,44,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对超重和肥胖孕妇体质量增长、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1年3月在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158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 kg/m^(2)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对超重和肥胖孕妇体质量增长、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1年3月在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158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 kg/m^(2)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干预组。对照组在孕期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生活方式干预。比较分析两组孕期体质量增长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联合干预组的平均孕期体质量增长量为(11.39±3.63)kg,低于对照组的(14.54±4.12)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干预组的孕期体质量增长过多发生率为39.74%,低于对照组的5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干预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为(3.359±0.284)kg,低于对照组的(3.768±0.363)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干预组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巨大儿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超重和肥胖孕妇进行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可避免孕期体质量过多增长,进而能有效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超重 肥胖 生活方式干预 体质量增长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