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P选择素、YKL-40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田宇 赵刚 刘志群 《医学综述》 CAS 2022年第8期1646-1650,共5页
目的分析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P选择素、人类软骨糖蛋白39(HCgp-39/YKL-4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P选择素、人类软骨糖蛋白39(HCgp-39/YKL-4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P选择素、YKL-4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营养因子(NT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Barthel指数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0%(45/50)比66.0%(33/50)](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P选择素、YKL-40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6.27±2.13)μg/L比(8.53±2.34)μg/L,(30.14±5.17)ng/L比(42.75±4.99)ng/L](均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NS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16.12±2.67)μg/L比(22.29±3.17)μg/L];NTF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4.89±1.21)μg/L比(3.67±1.05)μg/L](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10.64±3.21)ng/L比(12.68±3.27)ng/L,(6.41±1.62)mg/L比(8.56±2.13)mg/L](均P<0.01)。治疗后,两组MMS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5.13±1.41)分比(9.56±2.34)分];Barthel指数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75.6±8.5)分比(63.5±7.2)分](均P<0.01)。试验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3/50),对照组为16.0%(8/50),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54,P=0.110)。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效果显著,可能与其有效降低血清P选择素、YKL-40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 P选择素 人类软骨糖蛋白39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动脉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小寒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29期46-47,共2页
目的关于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并分析对患者的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88例脑血栓患者均于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接受治疗,时间为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以随机抽签的方法划分为观察组(n=44)与对照组(n... 目的关于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并分析对患者的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88例脑血栓患者均于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接受治疗,时间为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以随机抽签的方法划分为观察组(n=44)与对照组(n=44),对照组治疗的过程中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之上用药阿托伐他汀。对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面积等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和对照组的6.82%无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结束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IMT、斑块面积分别为(11.20±2.24)分、(65.25±4.15)分、(0.56±0.21)mm、(1.41±0.44)cm2,而对照组分别为(16.52±2.48)分、(43.75±3.56)分、(0.65±0.14)mm、(1.53±0.41)cm2,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血栓患者疗效显著,改善患者颈动脉斑块,同时不会增加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 阿司匹林 阿托伐他汀 动脉斑块
下载PDF
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及即刻血糖水平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0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及即刻血糖水平(ABG)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辽宁省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收治的193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根据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将其分为预后不良... 目的探讨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及即刻血糖水平(ABG)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辽宁省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收治的193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根据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87例)和预后良好组(106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生化检测结果及影像学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出血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NLR和ABG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年龄、饮酒史、糖尿病病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ABG、NLR、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比例及血肿体积均高于预后良好组,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BG[OR=2.569,95%CI(1.569,5.574),P=0.002]和NLR[OR=1.549,95%CI(1.103,3.265),P=0.005]是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ABG对急性脑出血短期预后不良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867,95%CI(0.819,0.915),截断值为5.95 mol/L,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0.805、0.725;NLR对急性脑出血短期预后不良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4,95%CI(0.655,0.794),截断值为2.76,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0.897、0.453。结论上升的ABG和NLR水平是急性脑出血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检测两指标可以预测患者短期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即刻血糖水平 短期预后不良
下载PDF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剂量与疗效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磊 《当代医学》 2022年第8期156-158,共3页
目的分析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剂量与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9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采用多巴丝肼联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治疗,... 目的分析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剂量与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9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采用多巴丝肼联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治疗,观察组结合病情调整用药,对照组固定用药剂量,比较两组用药12周后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评分、血清学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UPDRS评分、血清学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合帕金森患者病情,科学应用药物,可提升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帕金森病 血清学指标 UPDRS评分 不良反应发生率
下载PDF
脑梗死继发癫痫50例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小寒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25期51-52,共2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情况,以便为临床干预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患者的梗死部位、癫痫发... 目的分析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情况,以便为临床干预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患者的梗死部位、癫痫发作时间和癫痫发作类型,评价对患者进行诊断的相关方法。对所有患者常规进行脑梗死的治疗和抗癫痫的治疗,部分癫痫发作患者应用卡马西平,全面癫痫发作患者应用丙戊酸钠,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应用地西泮或苯巴比托。统计脑梗死继发癫痫的发生率、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中男女所占比例、早发性癫痫和迟发性癫痫所占比例、脑梗死的具体部位、患者的脑电图检查结果、预后情况;比较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本研究同期收治脑梗死患者1259例,脑梗死继发癫痫的发生率为3.97%(50/1259);50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早发性癫痫患者31例(62.00%),迟发性癫痫患者19例(38.00%);梗死部位:位于额叶10例,颞叶20例,顶叶6例,顶枕叶2例,颞顶叶2例,基底节8例,小脑2例;脑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异常48例,正常2例;死亡患者1例,病死率为2.00%,此例患者为早发性癫痫患者,其余的早发性癫痫患者病情均得到好转,临床症状得以控制,迟发性癫痫患者均预后良好。所有患者治疗后的GC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通过常规诊断可以确诊,故应强化对于该病症的治疗,对于早发性癫痫患者给予短期抗癫痫治疗,对于迟发性癫痫患者给予长期正规抗癫痫治疗,从而促进病症的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癫痫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的血脂、炎症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军 易海波 张磊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1年第5期530-532,共3页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血脂、炎症水平及颈动脉粥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对照组(35例)与实验组(3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实验组...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血脂、炎症水平及颈动脉粥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对照组(35例)与实验组(3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实验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联合应用瑞舒伐他汀、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后的TC、TG、LDL-C水平、各项炎症指标(TNF-α、IL-8、hs-CRP)均显著降低(P<0.05),斑块面积、CIMT均明显减小(P<0.05)。结论联合应用瑞舒伐他汀与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能对血脂代谢进行显著改善,让炎性反应明显减轻,对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进行有效延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疏血通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血脂 颈动脉粥硬化斑块
下载PDF
氯吡格雷与丁苯酞注射液早期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永斌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35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丁苯酞注射液早期联合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7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丁苯酞注射液早期联合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7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6.53±1.22)分低于对照组的(10.01±2.45)分、GQOLI-74评分(86.12±3.19)分高于对照组的(65.36±7.3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丁苯酞注射液早期联合治疗脑梗死可发挥协同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缺损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对提升临床表现及预后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丁苯酞注射液 脑梗死
下载PDF
睡眠障碍帕金森患者MMSE、MoCA评估、多导睡眠监测与睡眠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军 易海波 张磊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1年第6期644-646,共3页
目的分析睡眠障碍帕金森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被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多导睡眠监测与睡眠结构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有无伴睡眠障碍将60例帕金森病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无睡眠障碍)25例,实验组(伴睡眠障碍)35例,全... 目的分析睡眠障碍帕金森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被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多导睡眠监测与睡眠结构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有无伴睡眠障碍将60例帕金森病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无睡眠障碍)25例,实验组(伴睡眠障碍)35例,全部患者均接受MMSE检查、MoCA评估、多导睡眠监测检测,对认知功能与睡眠结构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NREM 1+2期人数明显增加(P<0.05),NREM 3期、REM期人数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睡眠潜伏期、REM睡眠潜伏期、觉醒指数均明显增加(P<0.05);REM睡眠周期、TSE、SE、总睡眠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MMSE评分、MoCA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睡眠障碍帕金森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睡眠结构紊乱存在一定相关性,睡眠结构紊乱会导致认知功能损害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帕金森 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蒙特利被认知评估量表 多导睡眠监测 睡眠结构
下载PDF
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张小寒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6期208-209,共2页
目的关于通过尿激酶溶栓方法对心源性脑梗死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34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另外34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保证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关于通过尿激酶溶栓方法对心源性脑梗死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34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另外34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保证观察组和对照组基线资料的一致性,以方便进行分组对照研究。为本文所有对照组患者选择采用中性治疗方案进行干预,主要对患者进行生命支持,同时为患者减轻水肿,适当应用肝素溶栓并防止患者出现相关的并发症,观察组患者通过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方案,治疗10日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有效31例,治疗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治疗以后有效22例,治疗有效率为64.7%,P<0.05;观察组治疗以后不良反应5例,发生率约14.71%,对照组治疗后不良反13例,发生率为38.24%,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前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治疗以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是通过尿激酶溶栓治疗方案可以有效的提升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对患者产生的影响,对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溶栓治疗 心源性脑梗死 临床治疗效果
下载PDF
匹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血脂与炎症因子的影响
10
作者 崔莹莹 季春雨 王洪涛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3年第10期53-57,共5页
目的 探讨匹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血脂、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收治的2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目的 探讨匹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血脂、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收治的2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增用匹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IL-6、IL-1、TNF-α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匹伐他汀与依折麦布联用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和炎症反应,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伐他汀 依折麦布 缺血性脑卒中 血脂 炎症因子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缺氧诱导因子-1α与抑癌基因p5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方盛盈 万义增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0年第10期877-882,共6页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抑癌基因p53(p53)突变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HIF-1α和p53在PTC组织中的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外科手术切除并存档...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抑癌基因p53(p53)突变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HIF-1α和p53在PTC组织中的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外科手术切除并存档于病理科的原发性PTC组织60例及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实时定量基因扩增荧光检测法(qPCR)检测两组HIF-1α与p53蛋白及mRNA水平,分析二者相关性及其与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TC组织中HIF-1α和p53蛋白阳性表达均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66.7%(40/60)比6/20、70.0%(42/60)比6/20](P<0.05),且HIF-1α和p53表达呈正相关(r=0.849,P=0.001)。PTC组织中HIF-1α和p53 mRNA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且二者表达呈正相关(r=0.594,P=0.002)。PTC组织中HIF-1α和p53蛋白表达强度分别与临床分期(r=0.386,P=0.003;r=0.463,P<0.001)和淋巴结转移(r=0.365,P=0.004、r=0.365,P=0.004)呈正相关,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HIF-1α和p53在PTC中表达上调,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二者可能在PT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协同发挥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基因 p53
原文传递
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田宇 赵刚 刘军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0年第4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就诊于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神经内科的1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67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纤溶酶注射液治疗... 目的探讨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就诊于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神经内科的1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67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纤溶酶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 h、治疗24 h评分低于对照组对应时间(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9%,低于对照组的13.43%(P<0.05)。结论超早期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期 静脉溶栓 阿替普酶 急性脑梗死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