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噁唑烷酮类抗菌药骨髓抑制毒性的大鼠实验预测模型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海林 黄艳琴 +4 位作者 刘世聪 许云华 王雯 袁征宇 朱焕章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81-884,910,共5页
目的建立一个时间短且有效的大鼠骨髓抑制毒性实验模型,以缩短噁唑烷酮类抗菌药骨髓抑制毒性评价周期、减少化合物的用量、降低新型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的开发成本。方法通过研究噁唑烷酮类抗菌药利奈唑胺和在研MRX-I对大鼠用药1和2周后的... 目的建立一个时间短且有效的大鼠骨髓抑制毒性实验模型,以缩短噁唑烷酮类抗菌药骨髓抑制毒性评价周期、减少化合物的用量、降低新型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的开发成本。方法通过研究噁唑烷酮类抗菌药利奈唑胺和在研MRX-I对大鼠用药1和2周后的骨髓抑制毒性,比较其骨髓抑制毒性敏感指标网织红细胞以及血小板数值与实验周期的关系,并与文献及临床数据进行比对。结果利奈唑胺给药组和MRX-I给药组其大鼠1周和2周的网织红细胞以及血小板数据以及剂量趋势高度一致;且数据显示MRX-I比较利奈唑胺更安全。利奈唑胺和MRX-I的实验结果也与文献报道及临床数据一致。结论可以通过1周大鼠毒性实验模型进行预测噁唑烷酮类抗菌药2周左右、甚至更长期的潜在骨髓抑制毒性趋势,为该类抗菌药骨髓抑制毒性的快速筛选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X-I 利奈唑胺 噁唑烷酮 大鼠 网织红细胞 血小板 骨髓抑制毒性
下载PDF
MRX-I、利奈唑胺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光稳定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春 刘进前 +1 位作者 袁征宇 邱明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24-428,共5页
目的 考察MRX-Ⅰ与利奈唑胺以及氟喹诺酮类药物在365nm紫外光(UVA)照射下的光稳定性.方法 选用MRX-Ⅰ、利奈唑胺、司帕沙星和环丙沙星有关物质HPLC分析方法.结果 在365nm紫外光源照射下,24h内,4个药物在本实验条件下的降解速率为:司... 目的 考察MRX-Ⅰ与利奈唑胺以及氟喹诺酮类药物在365nm紫外光(UVA)照射下的光稳定性.方法 选用MRX-Ⅰ、利奈唑胺、司帕沙星和环丙沙星有关物质HPLC分析方法.结果 在365nm紫外光源照射下,24h内,4个药物在本实验条件下的降解速率为:司帕沙星>环丙沙星>利奈唑胺>MRX-Ⅰ.结论 在UVA(波长为320-400nm的紫外线)照射条件下,MRX-Ⅰ的光稳定性优于利奈唑胺和氟喹诺酮类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X-I 利奈唑胺 司帕沙星 环丙沙星 UVA 光稳定性
下载PDF
新型噁唑烷酮类抗生素体内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研究
3
作者 刘世聪 王海林 +2 位作者 许云华 王雯 叶德全 《北方药学》 2018年第9期146-147,162,共3页
目的:建立小鼠PK/PD模型,评价新型噁唑烷酮类抗菌药MRX-I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特征,考察体内药物浓度与治疗效果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将在研抗菌药物MRX-I的临床前动物试验结果与其临床适应症衔接起来。方法:通过免疫低下小鼠... 目的:建立小鼠PK/PD模型,评价新型噁唑烷酮类抗菌药MRX-I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特征,考察体内药物浓度与治疗效果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将在研抗菌药物MRX-I的临床前动物试验结果与其临床适应症衔接起来。方法:通过免疫低下小鼠腿部感染模型开展MRX-I的体内PK/PD的研究,根据PK/PD结果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得到最佳PK/PD参数,同时用S型最大效应模型评估该药对受试菌的静息剂量。结果:在免疫低下小鼠的腿部感染模型中,MRX-I对受试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为1~2μg/m L,单剂量口服给予20mg/kg和80mg/kg,Cmax分别为16.2μg/m L和46.0μg/m L,AUC24h分别为30.8μg*h/m L和121.0μg*h/m L,多剂量多次给药试验表明PK/PD参数的相关性分别为%T>MIC R2=62.9%,AUC24h/MIC R2=91.1%和Cmax/MIC R2=86.0%。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受试菌(含4株MSSA、4株MRSA)的静息剂量为22.0~140.0mg/kg/24h[均值(77.0±39.7)mg/kg/24h]。结论:AUC24h/MIC为MRX-I的最佳PK/PD参数,与Linezolid表现一致。MRX-I对革兰氏阳性菌导致的局部感染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PD AUC24h/MIC Cmax/MIC %T〉MIC 静息剂量
下载PDF
QIDP-美国如何从顶层设计推动抗耐药菌新药的研发
4
作者 卢亮 王星海 袁征宇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6-182,共7页
"限抗令"的逐渐升级导致国内药业对抗菌新药研发的动力严重不足,加剧了对耐药菌"无药可用"的困境。如何从顶层制定合适的政策来引导企业和风险投资,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美... "限抗令"的逐渐升级导致国内药业对抗菌新药研发的动力严重不足,加剧了对耐药菌"无药可用"的困境。如何从顶层制定合适的政策来引导企业和风险投资,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美国政府近几年执行的QIDP政策及其成功事例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本文整理了FDA已批准的60个QIDP药物的基本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简要讨论,为制定我国抗菌新药研发激励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抗令 抗菌药物 耐药菌 QIDP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