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细胞特征与细菌性肺炎风险遗传因果关系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1
作者 邓安霞 王子豪 +6 位作者 丁芸发 赵翎 李秋林 赵帮豪 胡苏 阿曼古丽·如则 高晓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1070-1078,共9页
目的应用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技术探究免疫细胞特征与细菌性肺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已知731种免疫细胞特征,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开放数据库获取数据,使用双样本MR方法揭... 目的应用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技术探究免疫细胞特征与细菌性肺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已知731种免疫细胞特征,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开放数据库获取数据,使用双样本MR方法揭示免疫细胞特征是否对细菌性肺炎发生风险具有直接影响。两样本MR分析主要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nverse variance weighting,IVW),根据效应指标优势比(OR)和95%置信区间(CI)评估结果,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包括但不限于结果的稳健性验证、潜在的异质性检验以及多效性检验等确保最终结论的科学性及准确性。为避免反向因果关系,将细菌性肺炎作为暴露因素,筛选的六种免疫细胞特征作为结局事件,进行反向MR分析。结果通过MR分析识别出CD33^(-)HLA-DR^(+)髓样细胞、CD86^(+)树突状细胞、CD39^(+)调节性T细胞、HLA-DR^(+)自然杀伤细胞、CD14^(+)CD16^(+)单核细胞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单核细胞等六种检验效能P<0.01的免疫细胞特征与细菌性肺炎风险存在因果关联。反向MR结果未发现细菌性肺炎与上述六种免疫细胞特征存在因果关系。结论本研究揭示了遗传因素在免疫细胞特征及功能与细菌性肺炎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筛选并鉴定了多种与细菌性肺炎存在显著联系的免疫细胞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肺炎 免疫细胞特征 孟德尔随机化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逆方差加权法 两样本 双向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在肝囊型棘球蚴病肝切除术中的应用分析
2
作者 钟锴 蒋铁民 +3 位作者 张瑞青 吐尔干艾力·阿吉 邵英梅 郭强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CAS 2024年第6期425-429,共5页
目的评估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应用于肝囊型棘球蚴病(HCE)患者肝切除术围手术期管理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23年1月间行肝切除术治疗的140例HCE患者资料。基于ERAS理念在HCE术中成熟... 目的评估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应用于肝囊型棘球蚴病(HCE)患者肝切除术围手术期管理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23年1月间行肝切除术治疗的140例HCE患者资料。基于ERAS理念在HCE术中成熟推广为时间节点,将患者分为ERAS组(实施ERAS管理,79例)和传统组(实施传统管理,61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相关指标、实验室检查结果、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AS组在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评分(24、48 h时)、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方面均优于传统组(P<0.05)。ERAS组患者术后白细胞、降钙素原水平较传统组更低(P<0.05)。两组无一例复发,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RAS理念应用于HCE肝切除术的围手术期管理中是安全且有效的,其不仅未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而且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并减少住院费用,从而加速患者的术后恢复,推荐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加速康复 肝切除术 棘球蚴病
原文传递
Veliparib联合青蒿琥酯体外抗细粒棘球蚴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李亚芬 赵军 +6 位作者 吕国栋 郑海亚 卢帅 郑璇 木扎拜尔·木合塔尔 文丽梅 王建华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33-739,共7页
目的观察DNA损伤修复抑制剂Veliparib联合青蒿琥酯体外对细粒棘球蚴活性的影响,分析Veliparib联合青蒿琥酯抗囊型包虫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细粒棘球蚴分为空白组,DMSO组,Veliparib(10μmol/L)组,硝唑尼特(nitazoxanide,NTZ)组,H2O2组,... 目的观察DNA损伤修复抑制剂Veliparib联合青蒿琥酯体外对细粒棘球蚴活性的影响,分析Veliparib联合青蒿琥酯抗囊型包虫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细粒棘球蚴分为空白组,DMSO组,Veliparib(10μmol/L)组,硝唑尼特(nitazoxanide,NTZ)组,H2O2组,青蒿琥酯低(65μmol/L)、中(130μmol/L)、高(325μmol/L)剂量组,H2O2+Veliparib组,青蒿琥酯低剂量+Veliparib组,青蒿琥酯中剂量+Veliparib组、青蒿琥酯高剂量+Veliparib组,共12组。采用1%伊红染色法检测药物干预2、3、4d细粒棘球蚴的活性,计算虫体死亡率。给药组干预细粒棘球蚴4d后,观察虫体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变化;通过彗星试验评价DNA损伤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虫体内DNA损伤标志物8-羟基脱氧鸟苷(8-oxo-dG)的变化。结果与DMSO组和青蒿琥酯各剂量组相比,青蒿琥酯低、中、高剂量联合Veliparib组细粒棘球蚴死亡率均显著升高(P<0.01);组织病理学观察青蒿琥酯各剂量联合Veliparib组细粒棘球蚴虫体损坏情况较青蒿琥酯各剂量组严重且明显固缩,着色加深,并有空泡形成;超微结构观察青蒿琥酯各剂量联合Veliparib组的细粒棘球蚴合胞体带混沌,细胞结构破坏,异染色质边际化,出现脂滴、空泡样结构,微绒毛明显破坏或减少;彗星试验显示青蒿琥酯各剂量联合Veliparib组细粒棘球蚴彗星拖尾较低、中、高青蒿琥酯组明显加长,Olive尾矩(OTM)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358,2.482和4.224,P<0.05)。免疫荧光显示青蒿琥酯高剂量+Veliparib组8-oxo-dG的阳性核数较青蒿琥酯高剂量组增多。结论 DNA损伤修复抑制剂Veliparib增强青蒿琥酯抗囊型包虫病作用,其作用机制是使虫体的DNA损伤更严重,从而导致棘球蚴死亡,为开发新的抗包虫病药物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青蒿琥酯 DNA修复抑制剂 Veliparib
原文传递
肝泡型棘球蚴病病灶微环境摄取氟代脱氧葡萄糖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阿卜杜艾尼·啊卜力孜 阿卜杜萨拉木·艾尼 +11 位作者 冉博 蒋铁民 张瑞青 郭强 李肖红 王健 张传山 林仁勇 温浩 邵英梅 吐尔干艾力·阿吉 排组拉沙拉依阿当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6-180,共5页
目的:研究肝泡型棘球蚴病病灶微环境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中摄取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的特征。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并行PET/CT检查的39例肝泡型棘球... 目的:研究肝泡型棘球蚴病病灶微环境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中摄取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的特征。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并行PET/CT检查的39例肝泡型棘球蚴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7例,女性22例,中位年龄34岁,年龄范围15-65岁。根据CT所示的钙化和液化程度将患者病灶分6组:A-无钙化+无液化(n=7);B-明显钙化+无液化(n=7);C-部分钙化+部分液化(n=10);D-明显钙化+部分液化(n=5);E-部分钙化+近全液化(n=5);F-明显钙化+近全液化(n=5)。基于PET/CT测量病灶微环境摄取比值(TBR)及宽度W值,应用Mann-Whitney检验对各组进行比较。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F各组TBR值依次为[M(Q_(1),Q_(3))]4.40(3.66,7.03)、2.55(1.69,3.60)、3.73(3.37,5.21)、2.90(2.75,3.60)、3.80(3.49,6.36)、2.49(2.21,3.97),其中A>B、A>D、A>F、C>B、E>B(U=3.0、4.0、4.5、11.0、5.0,P<0.05),从各组病灶的钙化程度的角度分析发现钙化越轻,TBR值越大。A-F各组的W值依次为[M(Q1,Q3)]12.5(10.0,19.5)、11.2(10.5,12.5)、12.2(10.9,13.2)、7.8(7.3,9.3)、10.0(7.3,13.4)、7.3(6.8,7.6)mm,其中A>D、A>F、B>D、B>F、C>D、C>F(U均为0,均P<0.05)。从各组病灶的钙化和液化程度的角度分析发现,钙化越轻,W值越大;液化越重,W值越小。TBR值与W值呈线性相关关系(r=0.4136,P<0.05)。结论:可根据基于^(18)F-FDG摄取的不同肝泡型棘球蚴病灶类型进行个体化选择根治性手术切缘和取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病灶微环境 氟代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手术 组织取材
原文传递
miR-1、miR-133b与肝泡型棘球蚴病患者肝纤维化的关系
5
作者 阿依努尔·艾尔肯 阿卜杜艾尼·啊卜力孜 +8 位作者 塔来提·吐尔干 蒋铁民 古丽米拉·亚森江 艾赛提·吐尔干 伊力扎提·艾买提江 沙衣提江·努尔买买提 李锦田 罗黎 吐尔干艾力·阿吉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89-696,共8页
目的探讨肝泡型棘球蚴病患者肝纤维化与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1、miR-133b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肝泡型棘球蚴病(9例)、肝硬化(9例)、肝细胞癌(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 目的探讨肝泡型棘球蚴病患者肝纤维化与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1、miR-133b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肝泡型棘球蚴病(9例)、肝硬化(9例)、肝细胞癌(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健康志愿者为对照(10例),采集所有对象外周血样本制备血浆,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miR-1、miR-133b表达量;同时,自5例肝泡型棘球蚴病患者采集肝脏病灶周围组织(近端)、距病灶约5 cm处相应组织(远端),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泡型棘球蚴病患者肝脏病灶近、远端的细胞活化相关指标[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化指标[Ⅰ、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Collagen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信号通路相关基因[TGF-β1,Ⅰ、Ⅱ型转化生长因子β1受体(TGF-β1RⅠ、TGF-β1RⅡ)]及其下游相关蛋白(SMAD2、SMAD3)表达情况。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肝泡型棘球蚴病、肝硬化、肝细胞癌和对照组人群外周血miR-1、miR-133b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16.54、28.40,均P<0.001);其中,肝泡型棘球蚴病组miR-1、miR-133b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肝硬化组(均P<0.05)。肝泡型棘球蚴病患者病灶近端和远端CDK1(0.46±0.02、0.42±0.01),α-SMA(0.54±0.09、0.51±0.07),TGF-β1(0.55±0.15、0.51±0.13),TGF-β1RⅠ(0.58±0.09、0.57±0.08),TGF-β1RⅡ表达水平(0.40±0.05、0.39±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6、3.17、3.18、4.27、5.65,P=0.005、0.034、0.034、0.024、0.011);CyclinD1、CollagenⅠ、CollagenⅢ、SMAD2、SMAD3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3.06、3.06、2.86、1.43、1.50,P=0.055、0.055、0.064、0.247、0.230)。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肝泡型棘球蚴病患者外周血miR-1与肝脏病灶近端TGF-β1RⅠ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01);miR-1、miR-133b与CDK1、α-SMA、TGF-β1、TGF-β1RⅡ表达水平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肝泡型棘球蚴病患者肝脏病灶近端TGF-β1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上调;外周血miR-1和miR-133b表达上调,且miR-1与肝脏病灶近端TGF-β1RⅠ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提示miR-1可能促进肝泡型棘球蚴病肝纤维化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肝纤维化 微小核糖核酸
原文传递
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损伤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分析
6
作者 古丽米拉·亚森江 阿依努尔·艾尔肯 +3 位作者 李佳隆 郭强 蒋铁民 吐尔干艾力·阿吉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CAS 2023年第4期262-266,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治疗方式在同一分型医源性胆管损伤(IBDI)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2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Ⅱ1型IBDI型患者34例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内镜组(13例)和外科手术组(21例)。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究不同治疗方式在同一分型医源性胆管损伤(IBDI)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2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Ⅱ1型IBDI型患者34例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内镜组(13例)和外科手术组(21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手术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出院后随访情况。结果内镜组术后第1天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外科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外科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修复时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5,P>0.05)。患者随访时间33.2(6.4~67.7)个月,随访有效率97.1%。近期并发症中Clavien-Dindo≥Ⅲ级9例,均为外科手术组患者。随访效果Terblanche评级:内镜组中优9例,良3例,差1例;外科手术组中优16例,良3例,差2例。两组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1,P>0.05)。结论Ⅱ1型IBDI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损伤具体情况来决定。内镜治疗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但长期多次更换支架增加了治疗费用、住院次数和并发症可能。而在术中即时发现胆管的横断伤及伴有血管损伤时,外科手术治疗仍作为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源性胆管损伤 内镜治疗 手术治疗 胆囊切除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