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6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三苏家庭教育的现代价值
1
作者
刘清泉
《巴蜀史志》
2023年第4期127-134,共8页
“一门父子三词客”,“词客”不是词人之意,而是擅长文词的人。“三词客”即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合称“三苏”。“三苏”之名,始见于北宋王辟之著《渑水燕谈录》:“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
“一门父子三词客”,“词客”不是词人之意,而是擅长文词的人。“三词客”即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合称“三苏”。“三苏”之名,始见于北宋王辟之著《渑水燕谈录》:“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三苏父子皆入“唐宋八大家”之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
三苏
王辟之
家庭教育
词客
父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全国第十九届苏轼研究学术会议暨苏轼与地域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2
作者
刘清泉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10-113,共4页
2015年10月16—20日,由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西华大学联合主办,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华大学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西华大学人文学院、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西华大学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
2015年10月16—20日,由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西华大学联合主办,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华大学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西华大学人文学院、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西华大学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蜀学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全国第十九届苏轼研究学术会议暨苏轼与地域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成都西华大学举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研究
文化学术
学术会议
地域文化
研讨会综述
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四川省人民政府
西华大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轼清廉思想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孙开中
刘清泉
+1 位作者
袁丁
胡先酉
《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
2018年第3期75-85,共11页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人们往往只在意他的创作,忽略了他崇高的人格魅力,尤其是他清廉思想值得后辈人好好思考.文章从苏轼清廉思想的背景和清廉思想的特点,到苏轼清廉思想的实践和清廉思想的意义,详细地进行了阐述.启...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人们往往只在意他的创作,忽略了他崇高的人格魅力,尤其是他清廉思想值得后辈人好好思考.文章从苏轼清廉思想的背景和清廉思想的特点,到苏轼清廉思想的实践和清廉思想的意义,详细地进行了阐述.启迪后辈人尤其是党员干部要保持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遵法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清廉思想
道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苏家庭教育思想
4
作者
刘清泉
《巴蜀史志》
2020年第5期185-189,共5页
曾枣庄先生曾高度评价苏洵,说他的“最高成就是培养出了苏轼兄弟成为文坛巨匠、朝廷名臣”,是“教育出苏轼兄弟的教育家”。因此,三苏家庭教育思想值得关注。三苏家庭教育的目标三苏家庭教育的目标是科举入仕、治国安邦、修身养性。
关键词
家庭教育思想
文坛巨匠
三苏
曾枣庄
修身养性
苏洵
治国安邦
值得关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开放发展的苏轼研究
5
作者
方永江
《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
2019年第1期77-80,共4页
文章介绍了中国苏轼研究学会自回迁眉山以来,一直以开放合作和创新发展的理念致力于对苏轼文化的研究,不仅成功举办了多次学术会议,并通过参与其他苏轼相关学术交流活动、部门协作、举办相关沙龙活动、创新研究手段等加强了与外界的合...
文章介绍了中国苏轼研究学会自回迁眉山以来,一直以开放合作和创新发展的理念致力于对苏轼文化的研究,不仅成功举办了多次学术会议,并通过参与其他苏轼相关学术交流活动、部门协作、举办相关沙龙活动、创新研究手段等加强了与外界的合作交流,推动着苏轼研究走向国际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研究
开放
创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雷州苏轼符号诠释
6
作者
刘清泉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7期4-7,30,共5页
苏轼流徙海南,旅居雷州,留下了诗歌、书牍和遗迹。其中《和陶止酒》在符号化的过程中形成了雷州苏轼符号,其象征意蕴集中体现为"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象征义无反顾、旷达潇洒和重情重义的苏轼精神。文章以苏轼在雷州作《和陶...
苏轼流徙海南,旅居雷州,留下了诗歌、书牍和遗迹。其中《和陶止酒》在符号化的过程中形成了雷州苏轼符号,其象征意蕴集中体现为"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象征义无反顾、旷达潇洒和重情重义的苏轼精神。文章以苏轼在雷州作《和陶止酒》为基础,从"止酒"的不可止酒、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三个方面,诠释了苏轼的价值选择、人生姿态和社会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州
和陶止酒
苏轼符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轼涉盐诗文探析——以苏轼盐政观为中心
7
作者
袁丁
《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
2019年第2期95-100,共6页
提高盐税、实施榷盐制度,是政府提高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保证这些政策的实施.官府采用了严峻盐法,严厉打击私盐贩卖等手段。对于此,苏轼屡次上书表示反对,并深以为忧,他在多篇文章中反映了榷盐的危害,表达了自己对盐政的思考和...
提高盐税、实施榷盐制度,是政府提高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保证这些政策的实施.官府采用了严峻盐法,严厉打击私盐贩卖等手段。对于此,苏轼屡次上书表示反对,并深以为忧,他在多篇文章中反映了榷盐的危害,表达了自己对盐政的思考和建议,其中的部分诗文成为“乌台诗案”中的重要“罪证”,对苏轼命运的转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文章通过对苏轼涉盐诗文的梳理,探讨苏轼的盐政观,以及对苏轼人生之影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涉盐诗文
盐政观
影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轼对巫术的矛盾态度
8
作者
袁丁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75-83,共9页
苏轼在诗文中记述了许多巫术活动,包括祭祀祈禳、占卜预测、巫医巫蛊、民俗中的巫术等。作为官员与文人的苏轼,其对巫术的态度是矛盾的:既有不少赞誉之词,又不乏辛辣的讽刺。他对巫术的这种态度,与儒家思想、个人的成长环境和巫术对社...
苏轼在诗文中记述了许多巫术活动,包括祭祀祈禳、占卜预测、巫医巫蛊、民俗中的巫术等。作为官员与文人的苏轼,其对巫术的态度是矛盾的:既有不少赞誉之词,又不乏辛辣的讽刺。他对巫术的这种态度,与儒家思想、个人的成长环境和巫术对社会的危害,以及北宋统治者对巫术的矛盾政策等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巫术
矛盾
态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论苏轼的巫术观——以苏轼对巫术的矛盾态度为中心
9
作者
袁丁
《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
2018年第2期85-93,共9页
苏轼的诗文中有很多与巫术相关,涉及多种巫术活动,此外他还亲自参与、记录巫术活动,富有巫术色彩的民俗在其诗文中也多有体现。本文主要从祭祀祈禳、占卜预测、巫医巫蛊、民俗中的巫术四个方面出发,讨论苏轼诗文中的巫术活动、对巫...
苏轼的诗文中有很多与巫术相关,涉及多种巫术活动,此外他还亲自参与、记录巫术活动,富有巫术色彩的民俗在其诗文中也多有体现。本文主要从祭祀祈禳、占卜预测、巫医巫蛊、民俗中的巫术四个方面出发,讨论苏轼诗文中的巫术活动、对巫术活动的矛盾态度以及其矛盾态度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巫术
矛盾态度
原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苏”家风研究
被引量:
4
10
作者
扬文
刘清泉
+3 位作者
孙开中
胡先酉
贺瑜
“三苏家风研究”课题组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42,共7页
"三苏家风"是三苏前后几代在家庭内部形成的读书之路、史事之鉴、仁爱之心、廉洁之德、直言之性、贤内之助的家庭风气。"三苏"良好家风形成并长期保持的外因是姻亲、朋友和民风的影响,而内因则是苏家良好的家训,以...
"三苏家风"是三苏前后几代在家庭内部形成的读书之路、史事之鉴、仁爱之心、廉洁之德、直言之性、贤内之助的家庭风气。"三苏"良好家风形成并长期保持的外因是姻亲、朋友和民风的影响,而内因则是苏家良好的家训,以及家长言传身教对下一代的潜移默化。其流风余韵对于党风政风、民风世风的影响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书
读史
仁爱
廉洁
直言
内助
原文传递
两宋眉山进士群体研究
被引量:
1
11
作者
杨文
刘清泉
+3 位作者
赖正和
胡先酉
孙开中
胡艳平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0-96,共7页
两宋时的眉山县,所辖区域只不过二十乡、六镇,大约二万多户,但是,据统计,两宋时期,这里共出了909名进士。两宋眉山进士群体呈现出向上趋势、颠峰状态和一流个体的显著特征。两宋眉山进士群体研究》课题组认为,宋代眉山进士群体是宋朝文...
两宋时的眉山县,所辖区域只不过二十乡、六镇,大约二万多户,但是,据统计,两宋时期,这里共出了909名进士。两宋眉山进士群体呈现出向上趋势、颠峰状态和一流个体的显著特征。两宋眉山进士群体研究》课题组认为,宋代眉山进士群体是宋朝文官政治、科举完善、文风转变等大环境,以及当时眉山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出版繁荣、教育兴盛等小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宋代文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与实践和眉山学子发愤好学也是眉山进士群体产生的重要原因。眉山的科举文化乃是科举文化史上不可企及的颠峰,与"三苏"一起成为眉山文化鼎盛的符号。今天,我们要借鉴宋时眉山教育的成功经验,把文化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为我省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宋
眉山
进士群体
原文传递
论东坡符号
被引量:
4
12
作者
刘清泉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30-35,49,共7页
东坡的符号化主要借助典型化、抽象化、现实化手段实现。东坡符号具有三大特征:多重象征、文人情结和品牌效应。从对象上划分,可以分为东坡物质符号、东坡非物质符号;从生态上划分,可以分为东坡原生态符号、东坡衍生态符号;从形态上划分...
东坡的符号化主要借助典型化、抽象化、现实化手段实现。东坡符号具有三大特征:多重象征、文人情结和品牌效应。从对象上划分,可以分为东坡物质符号、东坡非物质符号;从生态上划分,可以分为东坡原生态符号、东坡衍生态符号;从形态上划分,可以分为东坡语言符号、东坡肖像符号、东坡遗址符号、东坡书画符号、东坡数字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坡
东坡文化
东坡符号
特征
范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苏家庭教育内容与特点探析
被引量:
1
13
作者
刘清泉
《中国苏轼研究》
2019年第1期204-216,共13页
考试制约着读书,从古至今概莫能外,人们总是习惯于依据考试内容选择阅读范围。因此,从北宋科举考试的情况,来窥视三苏读书的内容,可以说是个独特的门径。北宋时期考试制度虽然屡有变革,但大致包括试论、试策、试诗赋等,司马光《贡院定...
考试制约着读书,从古至今概莫能外,人们总是习惯于依据考试内容选择阅读范围。因此,从北宋科举考试的情况,来窥视三苏读书的内容,可以说是个独特的门径。北宋时期考试制度虽然屡有变革,但大致包括试论、试策、试诗赋等,司马光《贡院定夺科场不用诗赋状》说有三场考试内容'第一场试论,第二场试策,第三场试诗赋”[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方平
九霄环佩
科举考试
眉山三苏祠
有为而作
宋仁宗
三场试
特点探析
原文传递
2018眉山东坡文化国际学术高峰论坛综述
14
作者
刘清泉
《中国苏轼研究》
2018年第2期391-394,共4页
2018年9月29日,由四川省文化厅、眉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眉山市委宣传部、中国苏轼研究学会承办的2018眉山东坡文化国际学术高峰论坛在眉山举办。主题为“东坡文化与新时代的开放合作”,收到相关论文八十八篇,共八十多万字,海内外学者...
2018年9月29日,由四川省文化厅、眉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眉山市委宣传部、中国苏轼研究学会承办的2018眉山东坡文化国际学术高峰论坛在眉山举办。主题为“东坡文化与新时代的开放合作”,收到相关论文八十八篇,共八十多万字,海内外学者九十六人出席论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
东坡
国际
文化
网页
英国牛津
眉山
原文传递
杨江帆书法作品 学书当技道双进
15
作者
杨江帆
《书画艺术》
2022年第6期48-52,共5页
相当长一段时间,书法界一提到加强文化修养,就是要大家学习古代诗文,在此基础上,如果再学着自作诗词,就更有“学问”了。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诗、书都属于君子“六艺”的范畴,虽然可以“文以载道”“艺以载道”,但文艺并不完全...
相当长一段时间,书法界一提到加强文化修养,就是要大家学习古代诗文,在此基础上,如果再学着自作诗词,就更有“学问”了。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诗、书都属于君子“六艺”的范畴,虽然可以“文以载道”“艺以载道”,但文艺并不完全等同于道。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知行合一、行胜于言。孔门有四科,曰: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诗文
书法作品
文以载道
中国传统文化
知行合一
行胜于言
文化修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开放发展的苏轼研究
16
作者
方永江
《中国苏轼研究》
2019年第1期341-348,共8页
自南宋学者李涂在《文章精义》中首倡:'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至清朝杨毓辉在《郑观应〈盛世危言〉跋》中为之张目:'观其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直兼乎韩潮苏海,则不啻读《经世文编》焉。''韩潮苏海'...
自南宋学者李涂在《文章精义》中首倡:'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至清朝杨毓辉在《郑观应〈盛世危言〉跋》中为之张目:'观其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直兼乎韩潮苏海,则不啻读《经世文编》焉。''韩潮苏海'成为文艺评论史上的定论,气势磅礴、汪洋恣肆则引为苏轼文章风格的特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开放包容,是大海的属性,亦是苏轼、苏轼研究的品格。中国苏轼研究学会自成立以来,学会历届领导都在践行: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凡是热爱苏轼、关心苏轼研究的,都可以加入进来。所以,会员才能由最初的81人发展到目前的350余人,召开了国际性与全国性苏轼学术研讨会30余次,出版了以《三苏全书》《苏轼全集校注》等为代表的著述,渐呈浩瀚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坡文化
高峰论坛
眉山市
韩潮苏海
原文传递
苏轼精神及其时代价值
被引量:
2
17
作者
方永江
《中国苏轼研究》
2019年第2期355-366,共12页
2018年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
2018年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1]苏轼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神标识和当代价值、世界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和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精神标识
苏轼
文化根脉
文化精髓
人文精神
思想观念
原文传递
苏轼不好《史记》考察
18
作者
刘清泉
《中国苏轼研究》
2016年第2期223-231,共9页
陈师道(1053—1101)在《后山诗话》中说'欧阳永叔不好杜诗,苏子瞻不好司马《史记》,余每与黄鲁直怪叹,以为异事。'~①为此,我拟对苏轼与《史记》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分析、比较,以考察《史记》对苏轼的影响、苏轼对《史记》的...
陈师道(1053—1101)在《后山诗话》中说'欧阳永叔不好杜诗,苏子瞻不好司马《史记》,余每与黄鲁直怪叹,以为异事。'~①为此,我拟对苏轼与《史记》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分析、比较,以考察《史记》对苏轼的影响、苏轼对《史记》的批评和苏轼不好《史记》的原因。一、《史记》对苏轼的影响苏轼熟读史书,对历史人物、事件、传说、掌故等,可以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因此,他受《史记》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
影响
事件
关系
异事
史书
史记
掌故
诗话
原文传递
第二十一届苏轼学术会议综述
19
作者
刘清泉
《中国苏轼研究》
2017年第2期382-388,共7页
2017年8月22—25日,由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平顶山学院和郏县苏轼文化研究会主办,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平顶山学院文学院、平顶山学院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和郏县三苏纪念馆共同承办的'纪念苏轼葬郏915周年暨全国第21届苏轼学术研讨...
2017年8月22—25日,由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平顶山学院和郏县苏轼文化研究会主办,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平顶山学院文学院、平顶山学院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和郏县三苏纪念馆共同承办的'纪念苏轼葬郏915周年暨全国第21届苏轼学术研讨会'在平顶山学院举行。此次会议的亮点有二:其一,开展纪念苏轼葬郏915周年活动。24日上午,与会学者乘车前往郏县茨芭乡苏坟寺村,参加东坡艺苑揭牌仪式、参观三苏纪念馆并拜谒三苏陵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词
苏东坡
悲剧意识
东坡词
会议综述
原文传递
苏学普及"四进"路径的实践与经验
20
《四川社科界》
2012年第4期37-39,共3页
要把眉山建设成苏学研究中心、资料中心、信息中心,关键在于不遗余力地做好苏学的普及工作,使苏学走进千家万户,融人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成为提升眉山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按照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社会的基本路径,着力推动苏...
要把眉山建设成苏学研究中心、资料中心、信息中心,关键在于不遗余力地做好苏学的普及工作,使苏学走进千家万户,融人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成为提升眉山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按照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社会的基本路径,着力推动苏学全城式覆盖的深入普及,取得了明显效果,同时,积累了基本经验,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路径
基本经验
苏学
实践
资料中心
信息中心
普及工作
城市建设
原文传递
题名
三苏家庭教育的现代价值
1
作者
刘清泉
机构
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
研究
室
中国
苏
轼
研究
学会
出处
《巴蜀史志》
2023年第4期127-134,共8页
文摘
“一门父子三词客”,“词客”不是词人之意,而是擅长文词的人。“三词客”即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合称“三苏”。“三苏”之名,始见于北宋王辟之著《渑水燕谈录》:“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三苏父子皆入“唐宋八大家”之列。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
三苏
王辟之
家庭教育
词客
父子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国第十九届苏轼研究学术会议暨苏轼与地域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2
作者
刘清泉
机构
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
出处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10-113,共4页
文摘
2015年10月16—20日,由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西华大学联合主办,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华大学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西华大学人文学院、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西华大学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蜀学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全国第十九届苏轼研究学术会议暨苏轼与地域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成都西华大学举行。
关键词
苏轼研究
文化学术
学术会议
地域文化
研讨会综述
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四川省人民政府
西华大学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轼清廉思想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孙开中
刘清泉
袁丁
胡先酉
机构
眉山
职业技术学院
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
出处
《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
2018年第3期75-85,共11页
基金
本文系2016年眉山市社科联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孙开中,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刘清泉,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研究室主任
+1 种基金
,丁,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创作室副主任
胡先酉,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文摘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人们往往只在意他的创作,忽略了他崇高的人格魅力,尤其是他清廉思想值得后辈人好好思考.文章从苏轼清廉思想的背景和清廉思想的特点,到苏轼清廉思想的实践和清廉思想的意义,详细地进行了阐述.启迪后辈人尤其是党员干部要保持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遵法守法.
关键词
苏轼
清廉思想
道德
Keywords
Su shi
Integrity
Moral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苏家庭教育思想
4
作者
刘清泉
机构
四川省
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
研究
室
出处
《巴蜀史志》
2020年第5期185-189,共5页
文摘
曾枣庄先生曾高度评价苏洵,说他的“最高成就是培养出了苏轼兄弟成为文坛巨匠、朝廷名臣”,是“教育出苏轼兄弟的教育家”。因此,三苏家庭教育思想值得关注。三苏家庭教育的目标三苏家庭教育的目标是科举入仕、治国安邦、修身养性。
关键词
家庭教育思想
文坛巨匠
三苏
曾枣庄
修身养性
苏洵
治国安邦
值得关注
分类号
G78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开放发展的苏轼研究
5
作者
方永江
机构
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
中国
苏
轼
研究
学会
出处
《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
2019年第1期77-80,共4页
文摘
文章介绍了中国苏轼研究学会自回迁眉山以来,一直以开放合作和创新发展的理念致力于对苏轼文化的研究,不仅成功举办了多次学术会议,并通过参与其他苏轼相关学术交流活动、部门协作、举办相关沙龙活动、创新研究手段等加强了与外界的合作交流,推动着苏轼研究走向国际化。
关键词
苏轼研究
开放
创新
Keywords
SU Shi research
Openness
Innovation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雷州苏轼符号诠释
6
作者
刘清泉
机构
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
出处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7期4-7,30,共5页
文摘
苏轼流徙海南,旅居雷州,留下了诗歌、书牍和遗迹。其中《和陶止酒》在符号化的过程中形成了雷州苏轼符号,其象征意蕴集中体现为"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象征义无反顾、旷达潇洒和重情重义的苏轼精神。文章以苏轼在雷州作《和陶止酒》为基础,从"止酒"的不可止酒、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三个方面,诠释了苏轼的价值选择、人生姿态和社会取向。
关键词
雷州
和陶止酒
苏轼符号
Keywords
Leizhou
Hetaozhi Wine
Su Shi Symbol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轼涉盐诗文探析——以苏轼盐政观为中心
7
作者
袁丁
机构
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
出处
《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
2019年第2期95-100,共6页
文摘
提高盐税、实施榷盐制度,是政府提高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保证这些政策的实施.官府采用了严峻盐法,严厉打击私盐贩卖等手段。对于此,苏轼屡次上书表示反对,并深以为忧,他在多篇文章中反映了榷盐的危害,表达了自己对盐政的思考和建议,其中的部分诗文成为“乌台诗案”中的重要“罪证”,对苏轼命运的转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文章通过对苏轼涉盐诗文的梳理,探讨苏轼的盐政观,以及对苏轼人生之影响等。
关键词
苏轼
涉盐诗文
盐政观
影响
Keywords
Su Shi
Salt poetry
Salt politics
Impact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轼对巫术的矛盾态度
8
作者
袁丁
机构
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
出处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75-83,共9页
文摘
苏轼在诗文中记述了许多巫术活动,包括祭祀祈禳、占卜预测、巫医巫蛊、民俗中的巫术等。作为官员与文人的苏轼,其对巫术的态度是矛盾的:既有不少赞誉之词,又不乏辛辣的讽刺。他对巫术的这种态度,与儒家思想、个人的成长环境和巫术对社会的危害,以及北宋统治者对巫术的矛盾政策等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苏轼
巫术
矛盾
态度
Keywords
Su Shi
witchcraft
contradiction
attitude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论苏轼的巫术观——以苏轼对巫术的矛盾态度为中心
9
作者
袁丁
机构
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
出处
《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
2018年第2期85-93,共9页
文摘
苏轼的诗文中有很多与巫术相关,涉及多种巫术活动,此外他还亲自参与、记录巫术活动,富有巫术色彩的民俗在其诗文中也多有体现。本文主要从祭祀祈禳、占卜预测、巫医巫蛊、民俗中的巫术四个方面出发,讨论苏轼诗文中的巫术活动、对巫术活动的矛盾态度以及其矛盾态度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
苏轼
巫术
矛盾态度
原因
Keywords
Su Shi
Witchcraft
Contradictory attitude
Causes
分类号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苏”家风研究
被引量:
4
10
作者
扬文
刘清泉
孙开中
胡先酉
贺瑜
“三苏家风研究”课题组
机构
眉山市
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
眉山市
职业技术学院
眉山市
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综合科
不详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42,共7页
文摘
"三苏家风"是三苏前后几代在家庭内部形成的读书之路、史事之鉴、仁爱之心、廉洁之德、直言之性、贤内之助的家庭风气。"三苏"良好家风形成并长期保持的外因是姻亲、朋友和民风的影响,而内因则是苏家良好的家训,以及家长言传身教对下一代的潜移默化。其流风余韵对于党风政风、民风世风的影响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读书
读史
仁爱
廉洁
直言
内助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两宋眉山进士群体研究
被引量:
1
11
作者
杨文
刘清泉
赖正和
胡先酉
孙开中
胡艳平
机构
眉山市
地方志办公室党组
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
研究
室
中国
苏
轼
研究
学会
三
苏
文化
研究院
眉山
职业技术学院
眉山
地方志办公室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0-96,共7页
基金
眉山市2014年社科重点课题
文摘
两宋时的眉山县,所辖区域只不过二十乡、六镇,大约二万多户,但是,据统计,两宋时期,这里共出了909名进士。两宋眉山进士群体呈现出向上趋势、颠峰状态和一流个体的显著特征。两宋眉山进士群体研究》课题组认为,宋代眉山进士群体是宋朝文官政治、科举完善、文风转变等大环境,以及当时眉山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出版繁荣、教育兴盛等小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宋代文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与实践和眉山学子发愤好学也是眉山进士群体产生的重要原因。眉山的科举文化乃是科举文化史上不可企及的颠峰,与"三苏"一起成为眉山文化鼎盛的符号。今天,我们要借鉴宋时眉山教育的成功经验,把文化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为我省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
关键词
两宋
眉山
进士群体
分类号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论东坡符号
被引量:
4
12
作者
刘清泉
机构
四川
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
出处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30-35,49,共7页
文摘
东坡的符号化主要借助典型化、抽象化、现实化手段实现。东坡符号具有三大特征:多重象征、文人情结和品牌效应。从对象上划分,可以分为东坡物质符号、东坡非物质符号;从生态上划分,可以分为东坡原生态符号、东坡衍生态符号;从形态上划分,可以分为东坡语言符号、东坡肖像符号、东坡遗址符号、东坡书画符号、东坡数字符号。
关键词
东坡
东坡文化
东坡符号
特征
范畴
Keywords
Dongpo
Dongpo culture
Dongpo symbol
character
category
分类号
I207.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苏家庭教育内容与特点探析
被引量:
1
13
作者
刘清泉
机构
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
研究
室
中国
苏
轼
研究
学会
出处
《中国苏轼研究》
2019年第1期204-216,共13页
文摘
考试制约着读书,从古至今概莫能外,人们总是习惯于依据考试内容选择阅读范围。因此,从北宋科举考试的情况,来窥视三苏读书的内容,可以说是个独特的门径。北宋时期考试制度虽然屡有变革,但大致包括试论、试策、试诗赋等,司马光《贡院定夺科场不用诗赋状》说有三场考试内容'第一场试论,第二场试策,第三场试诗赋”[1]。
关键词
张方平
九霄环佩
科举考试
眉山三苏祠
有为而作
宋仁宗
三场试
特点探析
分类号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G78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2018眉山东坡文化国际学术高峰论坛综述
14
作者
刘清泉
机构
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
研究
室
中国
苏
轼
研究
学会
出处
《中国苏轼研究》
2018年第2期391-394,共4页
文摘
2018年9月29日,由四川省文化厅、眉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眉山市委宣传部、中国苏轼研究学会承办的2018眉山东坡文化国际学术高峰论坛在眉山举办。主题为“东坡文化与新时代的开放合作”,收到相关论文八十八篇,共八十多万字,海内外学者九十六人出席论坛。
关键词
学术
东坡
国际
文化
网页
英国牛津
眉山
分类号
G122-2 [文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杨江帆书法作品 学书当技道双进
15
作者
杨江帆
机构
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
中国书法家协会
四川省书法家协会行草书委员会
眉山市
书法家协会
出处
《书画艺术》
2022年第6期48-52,共5页
文摘
相当长一段时间,书法界一提到加强文化修养,就是要大家学习古代诗文,在此基础上,如果再学着自作诗词,就更有“学问”了。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诗、书都属于君子“六艺”的范畴,虽然可以“文以载道”“艺以载道”,但文艺并不完全等同于道。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知行合一、行胜于言。孔门有四科,曰: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关键词
古代诗文
书法作品
文以载道
中国传统文化
知行合一
行胜于言
文化修养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开放发展的苏轼研究
16
作者
方永江
机构
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
中国
苏
轼
研究
学会
出处
《中国苏轼研究》
2019年第1期341-348,共8页
文摘
自南宋学者李涂在《文章精义》中首倡:'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至清朝杨毓辉在《郑观应〈盛世危言〉跋》中为之张目:'观其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直兼乎韩潮苏海,则不啻读《经世文编》焉。''韩潮苏海'成为文艺评论史上的定论,气势磅礴、汪洋恣肆则引为苏轼文章风格的特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开放包容,是大海的属性,亦是苏轼、苏轼研究的品格。中国苏轼研究学会自成立以来,学会历届领导都在践行: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凡是热爱苏轼、关心苏轼研究的,都可以加入进来。所以,会员才能由最初的81人发展到目前的350余人,召开了国际性与全国性苏轼学术研讨会30余次,出版了以《三苏全书》《苏轼全集校注》等为代表的著述,渐呈浩瀚气象。
关键词
东坡文化
高峰论坛
眉山市
韩潮苏海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苏轼精神及其时代价值
被引量:
2
17
作者
方永江
机构
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
中国
苏
轼
研究
学会
出处
《中国苏轼研究》
2019年第2期355-366,共12页
文摘
2018年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1]苏轼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神标识和当代价值、世界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和展示。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精神标识
苏轼
文化根脉
文化精髓
人文精神
思想观念
分类号
K825.6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苏轼不好《史记》考察
18
作者
刘清泉
机构
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
研究
室
中国
苏
轼
研究
学会
出处
《中国苏轼研究》
2016年第2期223-231,共9页
文摘
陈师道(1053—1101)在《后山诗话》中说'欧阳永叔不好杜诗,苏子瞻不好司马《史记》,余每与黄鲁直怪叹,以为异事。'~①为此,我拟对苏轼与《史记》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分析、比较,以考察《史记》对苏轼的影响、苏轼对《史记》的批评和苏轼不好《史记》的原因。一、《史记》对苏轼的影响苏轼熟读史书,对历史人物、事件、传说、掌故等,可以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因此,他受《史记》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关键词
人物
影响
事件
关系
异事
史书
史记
掌故
诗话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第二十一届苏轼学术会议综述
19
作者
刘清泉
机构
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
研究
室
中国
苏
轼
研究
学会
出处
《中国苏轼研究》
2017年第2期382-388,共7页
文摘
2017年8月22—25日,由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平顶山学院和郏县苏轼文化研究会主办,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平顶山学院文学院、平顶山学院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和郏县三苏纪念馆共同承办的'纪念苏轼葬郏915周年暨全国第21届苏轼学术研讨会'在平顶山学院举行。此次会议的亮点有二:其一,开展纪念苏轼葬郏915周年活动。24日上午,与会学者乘车前往郏县茨芭乡苏坟寺村,参加东坡艺苑揭牌仪式、参观三苏纪念馆并拜谒三苏陵墓。
关键词
苏轼词
苏东坡
悲剧意识
东坡词
会议综述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苏学普及"四进"路径的实践与经验
20
机构
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
出处
《四川社科界》
2012年第4期37-39,共3页
文摘
要把眉山建设成苏学研究中心、资料中心、信息中心,关键在于不遗余力地做好苏学的普及工作,使苏学走进千家万户,融人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成为提升眉山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按照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社会的基本路径,着力推动苏学全城式覆盖的深入普及,取得了明显效果,同时,积累了基本经验,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基本路径
基本经验
苏学
实践
资料中心
信息中心
普及工作
城市建设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三苏家庭教育的现代价值
刘清泉
《巴蜀史志》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全国第十九届苏轼研究学术会议暨苏轼与地域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刘清泉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苏轼清廉思想研究
孙开中
刘清泉
袁丁
胡先酉
《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三苏家庭教育思想
刘清泉
《巴蜀史志》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开放发展的苏轼研究
方永江
《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雷州苏轼符号诠释
刘清泉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苏轼涉盐诗文探析——以苏轼盐政观为中心
袁丁
《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苏轼对巫术的矛盾态度
袁丁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浅论苏轼的巫术观——以苏轼对巫术的矛盾态度为中心
袁丁
《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三苏”家风研究
扬文
刘清泉
孙开中
胡先酉
贺瑜
“三苏家风研究”课题组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7
4
原文传递
11
两宋眉山进士群体研究
杨文
刘清泉
赖正和
胡先酉
孙开中
胡艳平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5
1
原文传递
12
论东坡符号
刘清泉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三苏家庭教育内容与特点探析
刘清泉
《中国苏轼研究》
2019
1
原文传递
14
2018眉山东坡文化国际学术高峰论坛综述
刘清泉
《中国苏轼研究》
2018
0
原文传递
15
杨江帆书法作品 学书当技道双进
杨江帆
《书画艺术》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开放发展的苏轼研究
方永江
《中国苏轼研究》
2019
0
原文传递
17
苏轼精神及其时代价值
方永江
《中国苏轼研究》
2019
2
原文传递
18
苏轼不好《史记》考察
刘清泉
《中国苏轼研究》
2016
0
原文传递
19
第二十一届苏轼学术会议综述
刘清泉
《中国苏轼研究》
2017
0
原文传递
20
苏学普及"四进"路径的实践与经验
《四川社科界》
201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