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续被动活动在股骨远端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程跃 王美福 +1 位作者 徐文山 王全浪 《创伤外科杂志》 2023年第8期597-601,607,共6页
目的研究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在股骨远端骨折(distal femoral fracture,DFF)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于眉山市中医医院骨外科行内固定治疗的DFF患者98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37例;年... 目的研究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在股骨远端骨折(distal femoral fracture,DFF)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于眉山市中医医院骨外科行内固定治疗的DFF患者98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37例;年龄24~70岁,平均48.6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55例,高处坠落伤38例,摔伤5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PM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活动康复;CPM组术后行CPM,术后2d行患侧踝关节屈伸运动、肌肉舒缩锻炼,术后3d开始于持续被动功能练习器上进行CPM,出院后继续行CPM直至完全弃拐活动。观察两组下地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弃拐活动时间等术后恢复指标;术后6个月膝关节支撑位触地即时、支撑末期的最大伸膝肌力矩及最大内屈角等生物力学指标,活动度、稳定性、疼痛及股四头肌力量等膝关节功能指标,术前、术后6周全血高切黏度、血细胞比容、血浆粘度及血小板黏附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随访6个月。经临床观察,CPM组下地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弃拐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11.3±1.4)d vs.(17.7±2.0)d、(12.5±1.4)周vs.(14.8±1.7)周、(16.5±1.9)周vs.(19.3±2.2)周],P<0.001。术后6个月,CPM组膝关节支撑位触地即时、支撑末期最大伸膝肌力矩均大于对照组[(22.60±2.53)Nm vs.(19.20±2.15)Nm、(18.91±2.05)Nm vs.(17.55±1.96)Nm],触地即时、支撑末期最大内屈角均小于对照组[(3.52±0.37)°vs.(4.70±0.49)°、(6.51±0.68)°vs.(7.61±0.79)°],P<0.05。术后6个月,CPM组膝关节活动度、稳定性、疼痛及股四头肌力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1.05±2.42)分vs.(17.89±1.93)分、(21.87±2.38)分vs.(18.65±2.14)分、(38.05±3.21)分vs.(35.27±3.83)分、(8.92±0.93)分vs.(7.28±0.74)分],减分项目评分低于对照组[(-0.98±0.09)分vs.(-1.20±0.14)分],P<0.001。术后6周,CPM组全血高切黏度、血细胞比容、血浆粘度及血小板黏附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2.28±0.24)mPa·s vs.(2.96±0.32)mPa·s、(3.38±0.36)%vs.(4.09±0.43)%、(1.58±0.17)mPa·s vs.(1.72±0.19)mPa·s、(51.72±5.33)%vs.(64.39±6.70)%],P<0.001。CPM组感染、内固定不良事件及疼痛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1%vs.20.4%,P<0.05)。结论CPM可有效缓解DFF患者术后疼痛,纠正异常血液流变学,加快骨折愈合,促进患肢生物力学及膝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骨折 持续被动活动 生物力学 膝关节功能 血液流变学 并发症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程跃 周德春 王美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因素,以期能为后期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四川省眉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56例采用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因素,以期能为后期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四川省眉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56例采用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PKP手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因素。结果 256例患者中共有100例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39.06%。其中3例椎管内硬膜外渗漏患者和1例脊柱旁软组织渗漏患者出现神经根受压迫症状和脊髓受压迫症状,其余患者均无显著临床症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术前椎体前中柱高度、术前Cobb角、一次性治疗椎体个数、椎体骨折情况、穿刺路径、主刀医师技术水平、骨水泥注入量的不同与PKP手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椎体前中柱高度、术前Cobb角、穿刺路径、椎体骨折情况、骨水泥注入量为PKP手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椎体前中柱高度、术前Cobb角、穿刺路径、椎体骨折情况、骨水泥注入量均会对PKP手术后骨水泥渗漏产生影响,因此,掌握PKP手术适应证、使用正确的操作方法、注入适量的骨水泥能够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骨水泥渗漏
下载PDF
骨水泥强化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德春 胡豇 +1 位作者 程跃 吴庆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与常规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5年6月于该院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强化组(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和常规组(常规椎弓根螺钉固定),比...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与常规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5年6月于该院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强化组(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和常规组(常规椎弓根螺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腰痛评分(JOA)、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影像学指标。结果强化组优良率(90.00%)高于常规组(70.00%)(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后JOA、VAS评分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椎间隙高度、椎体变形指数、固定节段Cobb角度及骨密度有差异(P<0.05),强化组均优于常规组。强化组融合率高于常规组,内固定松动率低于常规组。结论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成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腰椎功能,缓解腰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强化 椎弓根螺钉 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 Cobb角度
下载PDF
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结合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后膝关节功能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4
作者 周明敏 谢敏 +2 位作者 何军 项舟 刘明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年第11期1339-1342,共4页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结合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后膝关节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结合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后膝关节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眉山医院就诊的且行MIPPO技术结合LISS钢板治疗的股骨远端骨折107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分为优良组(HSS评分≥70分)85例和非优良组(HSS评分<70分)22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103例患者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9±0.6)个月;膝关节功能:优55例,良30例,可20例,差7例,优良率为79.4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骨折AO分型、手术时机、复位质量、是否行石膏制动以及是否行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训练,是影响MIPPO技术结合LISS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骨折AO分型C型、手术时机≥3d、复位质量不满意、未行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训练是MIPPO技术结合LISS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IPPO技术结合LISS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后,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较多,年龄≥45岁、骨折AO分型C型、手术时机≥3d、复位质量不满意、未行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训练均是膝关节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骨折 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 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周德春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498-500,共3页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8月~2012年1月,采用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表现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及取出椎弓根系统72例。随机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38例,传统后正中入路34例。比...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8月~2012年1月,采用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表现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及取出椎弓根系统72例。随机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38例,传统后正中入路3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时间及VAS评分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时间19.3个月,所有随访患者的胸腰段骨折椎体均获得了良好愈合,无1例发生骨折复位丢失以及内固定物的松动、断裂。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显露清楚、患者恢复快、防止术后腰背痛等优点,符合微创手术的理念一种实用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椎旁肌间隙入路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中氨甲环酸与止血带优化使用方案 被引量:3
6
作者 彭如辉 周德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6期5812-5817,共6页
背景:膝关节置换过程中是否使用止血带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并有诸多争议。近来又有学者提出术中止血带的优化应用方案有利于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应用氨甲环酸联合止血带优化使用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8... 背景:膝关节置换过程中是否使用止血带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并有诸多争议。近来又有学者提出术中止血带的优化应用方案有利于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应用氨甲环酸联合止血带优化使用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眉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其中男20例,女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治疗,从术中安放假体至骨水泥硬化成型期间使用止血带(止血带优化使用方案);对照组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治疗,治疗过程中全程使用止血带。两组氨甲环酸使用剂量与方法相同。术后1,3,7d时,检测血清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术后1,3,7d及术后1个月时,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评估疼痛;术后3d、7d、1个月时,采用HSS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试验获得眉山市中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观察组术后1 d的血红蛋白值低于对照组(P <0.05),其余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②观察组术后3,7 d的白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1 d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③观察组术后1,3 d的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7 d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观察组术后3 d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其余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⑤两组不同时间点的HS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⑥结果表明,氨甲环酸联合止血带优化使用方案能够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疼痛及炎症反应水平,对于患者早期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假体 关节置换 氨甲环酸 止血 疗效 疼痛 炎症
下载PDF
氨甲环酸序贯使用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半髋置换围手术期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6
7
作者 王美福 周德春 +2 位作者 王亚全 王浩洋 周宗科 《华西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序贯使用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半髋置换围手术期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2018年10月于眉山市中医医院因股骨颈骨折行半髋置换的患者。根据围手术期氨甲环酸使用情况,将患者分为不用药组、手术当天...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序贯使用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半髋置换围手术期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2018年10月于眉山市中医医院因股骨颈骨折行半髋置换的患者。根据围手术期氨甲环酸使用情况,将患者分为不用药组、手术当天用药组、序贯用药组。记录并统计不同氨甲环酸使用方法的3组患者围手术期血液丢失、输血情况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共纳入患者113例,最终入组99例,其中不用药组31例,手术当天用药组36例,序贯用药组32例。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入院时血红蛋白水平(hemoglobin,Hb)、入院时红细胞比容、血容量、输血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失血量(F=43.613,P<0.001)、术前失血量(F=4.746,P=0.011)、术前Hb(F=6.220,P=0.003)、最大Hb变化(F=18.913,P<0.001)、术后住院日(F=43.511,P<0.001)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均未发现腘静脉(包含)及其近端的知名静脉血栓形成。除不用药组与手术当天用药组在术前失血量、术前Hb,手术当天用药组与序贯用药组在术后住院日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指标在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伤后早期使用氨甲环酸并序贯使用至手术当日可以减少围手术期的血液丢失,包括伤后等待手术期间的隐性失血和围手术期总的血液丢失,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不增加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氨甲环酸 半髋置换
原文传递
超高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外科治疗方案的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周德春 胡豇 +1 位作者 程跃 吴庆呜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2-474,共3页
目的探讨超高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不同外科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5年3月四川省眉山市中医院收治的超高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80例,将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CF)和经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纳入前路组,将颈... 目的探讨超高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不同外科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5年3月四川省眉山市中医院收治的超高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80例,将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CF)和经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纳入前路组,将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PCL)纳入后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中术后情况及治疗前后的颈椎脊髓损伤评分(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NDI)指数、生理曲度及颈椎活动度。结果前路组43例,其中优28例(65.12%),良5例(11.63%),可7例(16.28%),差3例(6.98%),优良率为76.74%;后路组37例,其中优24例(64.86%),良3例(8.11%),可6例(16.22%),差4例(10.81%),优良率为72.97%,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后路组(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后路组(P<0.05),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JOA评分、NDI指数、生理曲度、颈椎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后路组患者的JOA评分、颈椎活动度明显高于前路组,前路组患者的生理曲度明显高于后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高龄多节段颈椎病的前路、后路手术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后路手术在改善患者远期颈椎功能方面优势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龄 颈椎病 手术入路 日本骨科协会治疗评分
下载PDF
BMSCs联合EPO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及BDNF、mTOR的作用机制
9
作者 闵彪 黄富国 王亚全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23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BMSCs联合EPO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及BDNF、mTOR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40只大鼠,将其分为Nc组(假手术组),Mx组(模型大鼠),Mb组(模型+BMSCs)和Yz组(模型+BMSCs+EPO),每组各10只,对干预后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分,HE染色观察脊... 目的探讨BMSCs联合EPO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及BDNF、mTOR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40只大鼠,将其分为Nc组(假手术组),Mx组(模型大鼠),Mb组(模型+BMSCs)和Yz组(模型+BMSCs+EPO),每组各10只,对干预后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分,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损伤,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DNF、mTOR、P-mTOR、P70S6K蛋白水平,采用RT-PCR检测BDNF、P70S6K及mTOR mRNA,流式细胞术检测脊髓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干预后1d,Yz组、Mb组和Mx组神经功能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2周、4周神经功能得分Yz组高于Mb组(P<0.05),Mb组高于Mx组(P<0.05),Nc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与Nc组相比,Mx组神经纤维稀疏程度过高,而与Mx相比,Mb组和Yz组神经纤维形态有所恢复,且Yz组比Mb组恢复明显;与Nc组BDNF、P70S6K mRNA水平变化比对,其他三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与Mx组相比,Mb组和Yz组BDNF、P70S6K mRNA水平有所升高(P<0.05),且Yz组效果最为显著(P<0.05),mTOR mRNA四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Nc组BDNF、mTOR、P-mTOR、P70S6K蛋白水平变化比对,其他三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与Mx组相比,Mb组和Yz组BDNF、mTOR、P-mTOR、P70S6K蛋白水平有所升高(P<0.05);Mx组大鼠脊髓神经元细胞凋亡率均高于Nc组,与Mx组相比,Mb组及Yz组大鼠脊髓神经元细胞凋亡率均降低,且Yz组低于Mb组(P<0.05)。结论BMSCs联合EPO对脊髓损伤有保护作用,提高大鼠神经功能,提高BDNF表达,减少髓神经元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DNF EPO 脊髓损伤
原文传递
口服莫沙必利可减少关节置换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美福 闵彪 +1 位作者 徐文山 胡钦胜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21年第4期417-422,共6页
目的探索口服莫沙必利预防全麻下关节置换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全麻下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及全膝关节置换术且术前存在PONV发生危险因素(Apfel评分≥1分)的患者,排除并存肝肾功能不全、严重肠蠕动... 目的探索口服莫沙必利预防全麻下关节置换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全麻下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及全膝关节置换术且术前存在PONV发生危险因素(Apfel评分≥1分)的患者,排除并存肝肾功能不全、严重肠蠕动障碍及房室传导阻滞及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莫沙必利组及对照组。莫沙必利组于术前3 h开始服用莫沙必利(5 mg,3次/d),对照组口服安慰剂。所有患者均在麻醉结束时给予昂丹司琼作为PONV的基础预防措施。主要观察指标是术后48 h内PONV发生情况,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1~3 d食欲评分、满意度评分及胃肠道、心脏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共纳入198例患者,莫沙必利组98例,对照组100例。在术后48 h内,莫沙必利组PONV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2.4%vs 47.0%),Χ^(2)=13.140,P <0.01]。莫沙必利组的重度PONV [(6.1%vs 27.0%),Χ^(2)=15.533,P <0.01]及中重度PONV发生率[(15.3%vs38.0%),Χ^(2)=13.004,P <0.01]低于对照组。莫沙必利组PONV中位持续时间0.1 h,低于对照组[(0.1 vs 1.0) h,Z=-2.708,P <0.01]。莫沙必利组的术后第一次排便时间[(59.9±22.5) h vs(39.2±18.2) h,t=7.092,P <0.01]、下床时间[(23.7±5.5) h vs (21.0±5.4) h,t=3.423,P <0.01]及平均住院日[(5.4±1.5) d vs (4.7±1.4) d,t=3.496,P=0.001)]更短,术后第1天[(1.9±0.4) vs (2.2±0.5),t=-5.112,P <0.01)]、第3天的食欲评分[(2.0±0.8) vs (2.5±0.6),t=-4.977,P <0.01)]及出院时满意度评分[(7.9±1.1) vs (9.1±1.1),t=-6.845,P=0.001)]更高。两组间长QT间期综合征及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口服莫沙必利可安全有效降低全麻下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同时,口服莫沙必利还可促进术后肠道功能及食欲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手术后恶心呕吐 加速康复外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