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常人眼前段组织与房角开放度数的关系 被引量:12
1
作者 曾阳发 刘杏 +3 位作者 王涛 李媚 李彬彬 何明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0-453,共4页
【目的】分析正常人房角开放度数(AA)与眼前段结构的关系。【方法】收集211例(211只眼)正常人,采用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扫描其前房和晶状体,并测量前房深度(ACD)、前房横径(ACHD)、解剖前房深度(AACD)、睫状体带长度(CBL)... 【目的】分析正常人房角开放度数(AA)与眼前段结构的关系。【方法】收集211例(211只眼)正常人,采用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扫描其前房和晶状体,并测量前房深度(ACD)、前房横径(ACHD)、解剖前房深度(AACD)、睫状体带长度(CBL)、虹膜厚度(IT)、晶状体厚度(LT)、晶状体位置(LP)以及晶状体前极的位置(LAAP)。采用直线相关分析这8个参数与AA的关系。【结果】AA的均值为(40±17)°,男性(44±18)°,女性(37±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3,P=0.004)。AA与ACD(r=0.721,P=0.000)、LT(r=-0.545,P=0.000)、CBL(r=0.615,P=0.000)、LAAP(r=-0.717,P=0.000)、LP(r=0.557,P=0.000)和ACHD(r=0.175,P=0.011)相关,与AACD(r=0.130,P=0.059)、IT(r=0.129,P=0.061)无相关性。【结论】女性的房角比男性窄;在眼前段组织中,决定正常人房角宽窄的最关键的因素为晶状体、睫状体和虹膜根部的附着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前房 晶状体 房角
下载PDF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冉 李加青 +4 位作者 李涛 曾婧 潘间英 丁小燕 唐仕波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41-847,共7页
【目的】研究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SD-OCT)特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经眼底检查、眼底彩照、荧光素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造影确诊的连续PCV患者的SD-OCT图像进行分析,分析PCV在SD-OCT上的主要表现... 【目的】研究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SD-OCT)特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经眼底检查、眼底彩照、荧光素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造影确诊的连续PCV患者的SD-OCT图像进行分析,分析PCV在SD-OCT上的主要表现形式。【结果】共95例患者(106眼)纳入该研究,其中18眼(16.98%)出现广泛性出血性色素上皮层脱离(mhPED)伴或不伴视网膜下大出血(MSH),总范围大于12个视盘面积;在无mhPED/MSH的98眼中,78眼(79.59%)可见双线征,71眼(72.45%)见局限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42眼(42.86%)见拇指样隆起息肉病变,65眼(66.33%)见视网膜下积液,20眼(20.41%)见视网膜层间积液,29(29.59%)眼见局限性视网膜下出血。【结论】双线征、色素上皮脱离、视网膜下积液、拇指样息肉病灶以及视网膜下出血是PCV在SD-OCT上常见的5种表现形式,其中以双眼线征和色素上皮脱离最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 双线征 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下载PDF
蛋白酶体β5亚单位过表达对氧化环境下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铁英 柳夏林 +1 位作者 吴明星 刘奕志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7-621,共5页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β5亚单位(PSMB5)基因过表达对氧化条件下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PSMB5并将其转染入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株SRA01/04中,形成稳定表达,同时设pcDNA3.1空载体为对照组。RT-PCR法及Western b...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β5亚单位(PSMB5)基因过表达对氧化条件下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PSMB5并将其转染入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株SRA01/04中,形成稳定表达,同时设pcDNA3.1空载体为对照组。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PSMB5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情况。H2O2分别作用PSMB5转染细胞及空载体转染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转染后用G418筛选3周后,获得PSMB5转染及空载体转染的G418抗性的细胞克隆。转染PSMB5基因的细胞PSMB5mRNA表达强度明显增高,而空载体转染细胞与未转染细胞无显著差异;转染PSMB5基因的细胞的PSMB5蛋白表达也显著高于空载体转染细胞。低浓度H2O2作用后,转染PSMB5基因的细胞增殖能力高于空载体转染细胞。【结论】低浓度氧化环境下蛋白酶体β5亚单位PSMB5过表达能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表达 蛋白酶体 PSMB5 晶状体 增殖
下载PDF
基层医院白内障培训项目术后视力预后 被引量:3
4
作者 黄文勇 康丹 +3 位作者 黄国富 陈倩韵 Nathan Congdon 何明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44-747,共4页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眼科医生在接受中山眼科中心手把手培训期间所施行的白内障手术的患者术后视力以及影响视力的常见手术并发症。【方法】选取韶关市曲江区中医院和郁南县中医院两家县级医院作为目标医院,两名从无任何手术经验的术者...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眼科医生在接受中山眼科中心手把手培训期间所施行的白内障手术的患者术后视力以及影响视力的常见手术并发症。【方法】选取韶关市曲江区中医院和郁南县中医院两家县级医院作为目标医院,两名从无任何手术经验的术者,在接受培训期间对患者施行了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对所有手术后超过3个月的患者并进行眼部临床检查。【结果】在518名符合入选条件的白内障术后患者中,共342名患者(66.02%,共385例术眼)来诊。其中26眼因存在与手术无关的视神经视网膜病变或晚期青光眼改变而不加入进一步数据分析。342名患者平均年龄为73.2(S8.8)岁,女性占62.28%。单眼手术301(77.19%)人,双眼手术41(12.2%)人。术后非矫正视力(UCVA)范围为0.1≤UCVA<0.3和UCVA<0.1者分别占9.74%和9.0%。术后针孔视力(做为最佳矫正视力,BCVA)范围为0.1≤BCVA<0.3和BCVA<0.1者分别占3.15%和4.3%。影响术后UCVA的原因主要包括屈光不正(56.34%)、无人工晶状体眼(18.31%)、散光(9.86%)、后囊膜混浊(8.45%),黄斑水肿(5.63%)及角膜混浊(1.41%)。【结论】基层医院医生接受手把手培训期间所施行的白内障手术的治疗效果良好。屈光不正是术后视力不良的主要原因。术前重视眼底疾病的诊断以及人工晶状体度数的准确测定有助于提高白内障手术的治疗质量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训 白内障手术 术后低视力原因
下载PDF
Thapsigargin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增殖抑制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5
作者 姬红培 吴明星 彭瑞萍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2-626,共5页
【目的】研究thapsigargin(TG)对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不同浓度TG处理SRA01/04细胞72h,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PI法)检测细胞周期改变;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 【目的】研究thapsigargin(TG)对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不同浓度TG处理SRA01/04细胞72h,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PI法)检测细胞周期改变;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核中DNA的断裂情况;激光共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Caspase3活性亚单位(17/19ku)的表达及阳性细胞表达率。【结果】MTT法测得TG为0.325~5μmol/L时,细胞增殖抑制率变化显著,IC50大约为0.8μmol/L;透射电镜显示TG处理SRA01/04细胞膜皱缩,染色体浓缩、边集、核膜裂解、凋亡小体形成;流式细胞仪(PI法)及TUNEL法检测TG浓度为0,0.1,0.5,1,10μmol/L分别处理SRA01/04细胞72h,细胞凋亡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呈浓度依赖性;TG处理后细胞Caspase3阳性表达率也呈浓度依赖性增加,TG为10μmol/L时,几乎每个细胞浆内Caspase3都被激活。【结论】Thapsigargin可能通过激活Caspase3为诱导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细胞凋亡而抑制其增殖,TG为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药物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apsigarigin 晶状体上皮细胞 细胞凋亡 CASPASE3
下载PDF
白内障手术联合角膜缘松解对散光的矫正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昌睿 林浩添 +2 位作者 晏丕松 汪琪璘 陈伟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6-739,共4页
【目的】动态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角膜缘松解对角膜散光的矫正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09年11~12月在中山眼科中心住院的35例(37只眼)白内障患者。依据术前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检测角膜散光的结果,分为对照组15例... 【目的】动态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角膜缘松解对角膜散光的矫正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09年11~12月在中山眼科中心住院的35例(37只眼)白内障患者。依据术前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检测角膜散光的结果,分为对照组15例(15只眼,角膜散光<1.5m-1)和干预组20例(22只眼,角膜散光≥1.5m-1)。干预组于最陡角膜散光轴向上做一对角膜缘松解切口,同时按常规行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而对照组仅行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分别于术后1d、1周、1月、3月观察两组角膜散光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和干预组术后裸眼视力均有明显改善,同时根据IOL-Master的检测结果,术前对照组及干预组角膜平均散光(m-1)分别为0.56±0.23、2.44±0.79;术后1天、1周、1月、3月对照组角膜平均散光分别为0.52±0.18、0.46±0.14、0.50±0.19、0.49±0.12,干预组角膜平均散光分别为0.96±0.49、0.90±0.45、1.12±0.46、1.13±0.43。统计学分析显示对照组手术前后角膜散光无明显变化,干预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散光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降低,但术后1月、3月与术后1周相比,角膜散光矫正效果有所回退。【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角膜缘松解是矫正白内障术前散光的一种简便、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角膜缘松解 散光
下载PDF
Hedgehog信号分子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浩 颜建华 李永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Hedgehog(HH)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寻找治疗Rb的特异性的靶向治疗途径。[方法]选取2004年4月~2004年8月因视网膜母细胞瘤于我院行患眼摘除的8例含较多活性肿瘤组织的标本。男性5例,女... [目的]探讨Hedgehog(HH)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寻找治疗Rb的特异性的靶向治疗途径。[方法]选取2004年4月~2004年8月因视网膜母细胞瘤于我院行患眼摘除的8例含较多活性肿瘤组织的标本。男性5例,女性3例;双眼1例,单眼7例。用RT-PCR方法检测Hedgehog信号通路相关因子SHH、PTC、SMO、GLI1蛋白基因在Rb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8份标本中4份表达SHH,3份表达PTC,5份表达SMO,4份表达GLI1。表达产物分别为233、144、140、412 bp。Hedgehog信号分子阳性标本外观上均呈灰白色半透明胶状,几乎无钙化灶。病理上7例为眼内期,1例为眼外期。[结论]HH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Rb的发生,在抑制Rb细胞分化、维持Rb细胞活性、促进Rb发展中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Hedgehog信号通路相关因子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嘌呤受体P2X_7激活谷氨酸受体NMDA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秀兰 张梅 +2 位作者 胡慧玲 Claire H.Mitchell 葛坚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90-494,共5页
【目的】研究嘌呤受体P2X7和谷氨酸受体NMDA激活诱导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凋亡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①对新生Long-Evan大鼠进行上丘注射荧光标记物Aminostilbamidine标记RGC,NMDA受体通道拮抗剂MK-801、APV和Memantine分别与P... 【目的】研究嘌呤受体P2X7和谷氨酸受体NMDA激活诱导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凋亡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①对新生Long-Evan大鼠进行上丘注射荧光标记物Aminostilbamidine标记RGC,NMDA受体通道拮抗剂MK-801、APV和Memantine分别与P2X7受体激动剂BzATP共培养,检测它们对体外培养RGC存活率的影响;②未经Aminostilbamidine标记的新生大鼠RGC,以10μmol/L钙离子(Ca2+)荧光染料Fura-2标记后,利用Ca2+影像测定仪分别测定BzATP及三种NMDA拮抗剂对RGC胞内Ca2+浓度的影响。【结果】(1)三种NMDA拮抗剂均分别不同程度阻断BzATP引起的RGC凋亡。BzATP在50μmol/L浓度下,约杀死(36%±2%)的RGC,而MK-801(10μmol/L)、APV(100μmol/L)和Memantine(100μmol/L)则均可明显减轻BzATP对RGC的毒性作用,使RGC存活率分别提高至(96%±4%,P<0.001)、(80%±5%,P=0.010)和(76%±9%,P=0.144)。(2)BzATP可引起RGC胞内Ca2+持续升高,在50μmol/L浓度下可使胞内Ca2+升高至(1183±109)nmol/L。而MK-801(10μmol/L)、APV(300μmol/L)和Memantine(30μmol/L)则均可显著降低BzATP介导的Ca2+升高幅度,分别为(76%±7%,P=0.003)、(51%±17%,P=0.033)和(55%±16%,P=0.025)。【结论】NMDA受体拮抗剂可阻断嘌呤受体P2X7激活诱导的RGC凋亡。P2X7受体和NMDA受体通道激活可能共同介导着兴奋性神经毒作用且P2X7在NMDA受体的上一环节先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P2X7受体 NMDA
下载PDF
深低温反复冻融杀伤人眼脉络膜黑色素瘤OCM-1细胞的机制
9
作者 刘斌 李永平 +2 位作者 张波 张文忻 彭展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1-635,共5页
【目的】研究-70℃反复冻融体外杀伤人眼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系OCM-1的机制。【方法】OCM-1细胞反复冻融后,用噻唑蓝比色法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杀伤情况和细胞生长活力,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P16表达的变化,电镜及共聚焦显微镜... 【目的】研究-70℃反复冻融体外杀伤人眼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系OCM-1的机制。【方法】OCM-1细胞反复冻融后,用噻唑蓝比色法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杀伤情况和细胞生长活力,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P16表达的变化,电镜及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冻融后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形态学改变,并测定细胞的凋亡比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冻融前后细胞CD40表达比率及细胞膜电位的变化。【结果】噻唑蓝比色法检测及克隆形成实验显示,冻融可以直接杀伤OCM-1细胞,且残存的细胞生长能力也明显受抑制。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见对照组的细胞呈P16阳性,而冻融后的细胞均呈阴性,冻融后培养的细胞部分呈阳性。电镜下观察到冰晶的结构特征及细胞的坏死和凋亡等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凋亡细胞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而增多。流式细胞仪测定显示冻融后细胞膜电位下降,冻融前后CD40阳性细胞比率差异明显,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冻融不仅可以明显杀伤OCM-1瘤细胞,还能抑制残存瘤细胞生长。反复冻融能诱导大量的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此为杀伤肿瘤及诱导肿瘤退变的直接原因,其机制与线粒体膜电位及P16表达下调有关。冻融后瘤细胞坏死因子CD40表达增强,可能是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介导机体免疫杀伤瘤细胞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冻融 脉络膜黑色素瘤 细胞凋亡 CD40 线粒体膜电位
下载PDF
眼前节OCT对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后植片形态学特征的评价(英文)
10
作者 冀建平 黄挺 +2 位作者 王玉娟 刘红 廉丽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9-603,634,共6页
【目的】探讨眼前节OCT对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后植片形态学改变的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行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应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眼前节OCT)分别于术后1周和1、3、6、12月对植片和植... 【目的】探讨眼前节OCT对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后植片形态学改变的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行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应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眼前节OCT)分别于术后1周和1、3、6、12月对植片和植床厚度、上皮下大泡形成、内皮植片皱褶、内皮植片脱离等形态学特征进行动态观察和定量分析。【结果】术后1周角膜内皮植片平均厚度为(173±56)μm,与术后1、3、6、12月内皮厚度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21);术后1周角膜植床平均厚度为(412±57)μm,与术后1、3、6、12月植床厚度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33);术后1周9眼(34.62%)出现边缘区域植片-植床裂隙,术后6月全部愈合消失,7眼(26.92%)出现上皮下大泡,并于术后1~3月消失;术后1周6眼(23.08%)出现内皮植片皱褶,术后12月时内皮皱褶消失;术后1周2眼(7.69%)出现局限性内皮植片脱离并伴有相应区域的上皮下大泡形成,分别于术后1月和3月时愈合。【结论】眼前节OCT对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后植片形态学特征的评价安全、有效,并能提供动态观察和定量分析,对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后疗效评价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 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 大泡性角膜病变 形态学
下载PDF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摘除黑核白内障的评估 被引量:5
11
作者 康丹 黄文勇 +2 位作者 刘斌 王德才 杨翔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48-751,共4页
【目的】评估对黑核白内障患者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MSICS)的安全性和视力预后。【方法】对31名黑核白内障患者,实行手法小切口白术内障摘除术,并对晶状体核的大小进行测量。术后进行随访。【结果】31名黑核白内障患者31只眼行MSIC... 【目的】评估对黑核白内障患者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MSICS)的安全性和视力预后。【方法】对31名黑核白内障患者,实行手法小切口白术内障摘除术,并对晶状体核的大小进行测量。术后进行随访。【结果】31名黑核白内障患者31只眼行MSICS术。术后长期随访17人。31名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7.2(S=9.5)岁(范围49~85岁),其中女性占63.8%,术后长期随诊患者复查时间中位数为11个月(4~21个月)。术后第1天,UCVA≥0.30者70.96%。17名患者术后复查有16例(94.12%)BCVA≥0.3。有5例被发现于切口处轻度角膜水肿,前房反应轻微。没发现术后渗漏、浅前房及前房出血病例。以钢尺测量娩出后的晶状体核,其直径中位数为8.7mm(范围8.1~9.5mm)。以患者对侧未手术眼做对照,黑核组角膜散光为1.27m-1高于对照组角膜散光为0.78m-1(P﹤0.05)。【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用于治疗黑核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核白内障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 视力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在兔结膜伤口愈合模型的表达(英文) 被引量:2
12
作者 龚若文 吴克玲 +2 位作者 左成果 黄丹平 林明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27-834,872,共9页
【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HIF-1)在兔结膜伤口愈合模型的表达水平,并研究其在结膜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48只新西兰白兔根据不同观察时间点(术后12 h和1、3、5、7 d以及空白对照组)随机分为6组。对所有实验组动物构建低位结膜瓣... 【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HIF-1)在兔结膜伤口愈合模型的表达水平,并研究其在结膜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48只新西兰白兔根据不同观察时间点(术后12 h和1、3、5、7 d以及空白对照组)随机分为6组。对所有实验组动物构建低位结膜瓣,术后观察术区并评估结膜血管化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术区HIF-1α的表达水平,根据病理切片评估术区结膜纤维化水平。【结果】WesternBlot结果显示HIF-1α蛋白表达水平在术后第3天(P<0.001)和第5天(P<0.001)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在术后不同时间点,HIF-1α的mRNA水平的变化趋势与HIF-1α的蛋白水平的变化趋势相一致。术后结膜血管化水平与HIF-1α的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626;P<0.001)。此外,术后第3天[(37.88±6.88)%;P=0.006]、第5天[(47.50±6.26)%;P<0.001)]和第7天[(53.45±3.78)%;P<0.001)]的胶原纤维含量高于空白对照[(23.61±5.26)%]。【结论】构建兔结膜伤口愈合模型后,HIF-1α在兔结膜和Tenon’s囊组织存在表达。HIF-1α过表达可能促进兔结膜伤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 结膜伤口愈合 结膜血管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