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急性脑出血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赵明哲 史万英 +2 位作者 朱荣彦 闫鹤立 李育臣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急性脑出血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4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NSE水平进行动态检测,分析其与脑出血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脑出血部位的关系,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脑...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急性脑出血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4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NSE水平进行动态检测,分析其与脑出血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脑出血部位的关系,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脑出血组患者在发病48h内血清NSE水平即明显升高,3-5d达到峰值,6-9d和10-14d时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0.001);脑出血患者血清NSE水平与出血量及NDS呈正相关(r=0.421,P〈0.01;r=0.415,P〈0.01);与脑出血部位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NSE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脑出血量和病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急性脑出血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明哲 庄向阳 +3 位作者 王杏儒 王菁 唐蕊 李育臣 《河北医药》 CAS 2008年第5期597-60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急性脑出血(ICH)的体积、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患者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5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血清IL-6、NSE水平进行动态检测...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急性脑出血(ICH)的体积、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患者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5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血清IL-6、NSE水平进行动态检测,并与4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脑出血患者在发病早期48h内血清IL-6、NSE浓度即明显升高,3~5d达到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后逐渐下降,IL-6至发病后6~9d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而NSE在病程6~9d,甚至10~14d时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发病1周内)血清IL-6、NSE平均含量与出血量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IL-6、NSE水平可以作为急性脑出血的早期诊断、判断病情转归和预后的综合指标,为ICH的抗炎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白细胞介素6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预后
下载PDF
卡马西平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的影响
3
作者 李杏色 程征海 +1 位作者 职冬悦 庄向阳 《河北医药》 CAS 2008年第10期1469-1470,共2页
目的观察治疗剂量卡马西平对SD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雌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1周组、1月组及3月组),每组6只,对照组灌服等量蒸馏水,实验组治疗剂量卡马西平(20mg/kg×6.25)每24h单次灌胃给药后,于不... 目的观察治疗剂量卡马西平对SD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雌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1周组、1月组及3月组),每组6只,对照组灌服等量蒸馏水,实验组治疗剂量卡马西平(20mg/kg×6.25)每24h单次灌胃给药后,于不同时间点经心脏灌注,取脑;尼氏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神经元的形态。结果1周组海马区神经元的形态变化不明显(P>0.05),3月组神经元细胞水肿和空泡变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剂量的卡马西平对海马区神经元形态的影响具有时间依赖性,即随时间延长形态变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马西平 神经元 海马 大鼠
下载PDF
药物与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4
作者 侯永革 刘辉 +6 位作者 杨建芳 薛银萍 朱荣彦 卢海丽 柳晓锋 杨茜 刘翠平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5期691-693,共3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及药物治疗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240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支架置入组(n=113)和药物治疗组(n=127),支架置入组进行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治疗,药物治疗组单纯应... 目的探讨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及药物治疗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240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支架置入组(n=113)和药物治疗组(n=127),支架置入组进行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治疗,药物治疗组单纯应用药物治疗;观察疗效并随访12个月,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新发脑梗死发生率。结果支架置入组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但2例围手术期合并脑出血,1例病情加重死亡,1例痊愈,术后随访112例有9例(8.04%)发生与原狭窄动脉供血区相关的轻微卒中;药物治疗组患者随访127例再发卒中27例(2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行支架置入治疗安全、有效,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能显著改善短期内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 药物治疗 再狭窄
下载PDF
卒中后抑郁及其治疗策略 被引量:9
5
作者 史万英 赵明哲 +2 位作者 席晓华 赵满荣 张丽华 《河北医药》 CAS 2007年第6期620-621,共2页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治疗策略 神经功能缺损 综合医院 躯体症状 精神障碍 脑血管病 医疗支出
下载PDF
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6
作者 崔玉红 王尚臣 +1 位作者 刘瑛 杨建芳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14期1927-1928,共2页
关键词 尿激酶 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MRI表观弥散系数判断超急性期、急性期缺血性卒中缺血半暗带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秀忠 韩壮 +5 位作者 史万英 杨建芳 刘瑛 李虎臣 阎鹤立 胡庆茂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运用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nfficient,ADC)对急性脑缺血性卒中半暗带的判断。方法对发病时间在12h内前循环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56例,应用自制软件以DWI图像计算得到的ADC图作为基础,计算、判断缺血半暗带。结果 56例... 目的运用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nfficient,ADC)对急性脑缺血性卒中半暗带的判断。方法对发病时间在12h内前循环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56例,应用自制软件以DWI图像计算得到的ADC图作为基础,计算、判断缺血半暗带。结果 56例患者中,通过ADC图计算存在半暗带者46例(82.14%)。结论 ADC方法对于确定缺血半暗带并指导临床溶栓治疗,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简便易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下载PDF
小脑幕硬膜下血肿31例CT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庄向阳 赵明哲 +3 位作者 王尚臣 王菁 唐蕊 秦世杰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17期2273-2274,共2页
关键词 小脑幕 血肿 硬膜下 颅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纤维蛋白原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杏儒 崔玉红 赵明哲 《疑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485-486,共2页
关键词 脑血管病 缺血性 纤维蛋白原 粥样硬化 颈动脉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临床探讨 被引量:7
10
作者 崔玉红 王尚臣 +2 位作者 杨建芳 刘平社 张惠芬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13期1713-1714,共2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颈动脉粥样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300例住院患者分为MS组、高危MS组和非MS组,应用血管彩色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对各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S组、高危MS组和非MS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分别为...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颈动脉粥样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300例住院患者分为MS组、高危MS组和非MS组,应用血管彩色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对各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S组、高危MS组和非MS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分别为54.70%、33.63%和11.66%;3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率分别为48.33%、41.67%和16.67%;3组颈动脉闭塞率分别为70.43%、28.57%和0,MS组和高危MS组较非MS的颈IMT呈显著增加(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及高危代谢综合征人群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危险群体。颈动脉超声是一项无创的检测方法 ,能重复观察,方便操作,可作为动脉硬化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颈动脉超声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OD MDA水平动态观察及其消长因素与病情变化预后关系探讨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惠芬 杨建芳 +2 位作者 周柏玉 刘惠惠 连小芳 《河北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253-255,共3页
目的:通过对4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OD、MDA的动态观察,试探讨它与急性脑卒中发病后的病理改变,病情变化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正常对照组选用45岁以上健康体检成年人45例,急性脑卒中组:45例,所有健康对照组成人及病人(发病... 目的:通过对4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OD、MDA的动态观察,试探讨它与急性脑卒中发病后的病理改变,病情变化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正常对照组选用45岁以上健康体检成年人45例,急性脑卒中组:45例,所有健康对照组成人及病人(发病后72h内)晨间空腹采静脉血,其中30例患者于发病后两周后(d14~d17),再取血进行复查检测。MDA采用比色法,SOD采用黄嘌呤氧化法,各组对比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组间用t检验。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sOD明显低于正常组,而MDA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发病二用后组分二种情况:好转组18例,sOD明显上升,MDA明显下降均基本接近正常,统计学处理P〈0.05;恶化组12例显示SOD继续下降至最低值,MDA继续升高至最高值,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清SOD及MDA的动态观察,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评估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情轻重和预后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及影像学表现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卢海丽 杨建芳 许月琨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3期383-384,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的危险因素、脑梗死部位、范围、以及和脑白质损害的关系。方法对80例VD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影像学分析。结果 VD的发生与高血压和糖尿病有关;影像学检查主要表现为基底节区梗死、多灶性梗死、脑萎缩及脑白质疏松...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的危险因素、脑梗死部位、范围、以及和脑白质损害的关系。方法对80例VD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影像学分析。结果 VD的发生与高血压和糖尿病有关;影像学检查主要表现为基底节区梗死、多灶性梗死、脑萎缩及脑白质疏松。结论 VD与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部位、脑梗死次数及影像学改变等有密切关系。VD与脑梗死的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预防危险因素及脑梗死的发生是防治VD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危险因素 脑梗死 预防
下载PDF
血清白细胞介素6与急性幕上自发性脑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明哲 丁秋蕾 +3 位作者 刘瑛 侯军良 李育臣 李彬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与脑出血体积、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患者年龄、性别等方面的相关性。方法该实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40倒急性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与脑出血体积、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患者年龄、性别等方面的相关性。方法该实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40倒急性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血清IL-6水平进行动态检测,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应用头颅CT测定出血体积、判断出血部位;应用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candinavia stroke scale,SSS)于发病1周内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急性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在发病早期48小时内血清IL-6浓度即明显升高,3~5天达到峰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8小时(18.55±5.10)ng/L、3~5天(23.70±4.91)ng/LVS(8.71±3.89)ng/L,均P〈0.01];随后逐渐下降,至发病后6~9天接近对照组水平[(10.83±4.53)ng/LVS(8.71±3.89)ng/L,P〉0,053;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发病1周内)IL-6平均血清含量与出血量大小呈显著正相关(rs=0.931,P〈0.01);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也呈显著正相关(rs=0.374,P〈0.01);有严重神经功能缺失的患者IL-6升高更明显,IL-6〉25ng/L、SSS评分〉40分均提示患者预后不良。结论IL-6是炎症反应的标记物,在脑出血中起重要作用;其与出血量大小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可以作为急性脑出血的早期诊断、判断病情转归和预后的综合指标,同时为脑出血的抗炎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白细胞介素6 预后
下载PDF
多模式方法诊断脑卒中后抑郁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尚臣 李红玲 +2 位作者 李聪慧 田云霞 唐蕊 《疑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1期824-826,共3页
目的对多模式方法诊断(MMADD)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信度及效度进行检验。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患者100例,由2名评测人员用MMADD、抑郁状态问卷(DS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 目的对多模式方法诊断(MMADD)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信度及效度进行检验。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患者100例,由2名评测人员用MMADD、抑郁状态问卷(DS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对患者进行评定;3d后,再次用MMADD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MMADD的重测信度及检查者之间的信度好;第一、二部分的克郎巴赫α系数分别为0.845、0.803,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较好;有较好的内容效度、标准效度和结构效度。结论多模式方法诊断脑卒中后抑郁的信度和效度良好,评测量表与临床诊断标准融为一体,值得在PSD诊断中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多模式方法 脑卒中后抑郁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史万英 赵明哲 张安民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1408-1409,共2页
关键词 认知障碍 颈动脉 智力测验
下载PDF
弥散加权成像和表观弥散系数在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秀忠 韩壮 +5 位作者 李虎臣 田云霞 史万英 杨建芳 刘瑛 闫鹤立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22期3453-3454,共2页
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利用磁共振的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及ADC图,并结合常规核磁共振成像(MRI)序列对212例缺血性脑梗死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其对超急性期、急性... 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利用磁共振的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及ADC图,并结合常规核磁共振成像(MRI)序列对212例缺血性脑梗死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其对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及相关的病理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下载PDF
难治性癫痫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程征海 李杏色 +1 位作者 职冬悦 庄向阳 《疑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633-635,共3页
关键词 癫痫 难治性 耐药机制
下载PDF
脑血管病纤维蛋白原Bβ-148(C→T)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瑛 郭力 +2 位作者 赵明哲 王杏儒 石健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3期206-207,179,共3页
目的:对77例脑血管病人纤维蛋白原Bβ-148(C→T)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方法:用聚合酶联反应 (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方法。结果:77例脑血管病人纤维蛋白原Bβ-148(C→T)基因频率C=0. 364,T=0.636,与健康人基因频率C=0.7... 目的:对77例脑血管病人纤维蛋白原Bβ-148(C→T)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方法:用聚合酶联反应 (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方法。结果:77例脑血管病人纤维蛋白原Bβ-148(C→T)基因频率C=0. 364,T=0.636,与健康人基因频率C=0.712,T=0.285比较,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纤维蛋白原Bβ- 148(C→T)突变基因T与脑血管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基因 基因频率 多态性 脑血管病
下载PDF
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尚臣 庄向阳 +1 位作者 唐蕊 李红玲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18期2841-2842,共2页
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为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脑卒中后抑郁的诊治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并已逐渐被国内外学者所重视,虽然进行了大量相关研究,但PSD在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面的研究结果有较大差距,... 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为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脑卒中后抑郁的诊治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并已逐渐被国内外学者所重视,虽然进行了大量相关研究,但PSD在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面的研究结果有较大差距,存在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方法诊断(MMADD) 卒中 抑郁 相关危险因素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B β-148(C→T)基因多态性与纤维蛋白原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瑛 郭力 +3 位作者 张焕铃 王志红 王杏儒 赵娜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8-530,共3页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Fg)Bβ-148(C→T)基因多态性与Fg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方法;使用Clauss试剂盒采用自动检测法测定Fg水平;彩色多普勒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并分级,0级<...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Fg)Bβ-148(C→T)基因多态性与Fg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方法;使用Clauss试剂盒采用自动检测法测定Fg水平;彩色多普勒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并分级,0级<1mm,1级≤2mm,2级≤3mm,3级>3mm,4级完全闭塞。结果T/T型患者血浆Fg水平4.13±1.44与C/T型血浆Fg水平3.3±1.05、C/C型血浆Fg水平3.62±0.38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T型与严重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明显相关(P<0.005)。结论FgBβ-148(C→T)突变基因T与Fg水平、严重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基因多态性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